导读:本文包含了词义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义,范畴,鄂尔多斯,借词,复合词,外来词,德语。
词义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祁春花,王欣欣[1](2019)在《关于ACG日源借词词义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新词汇。近年来,随着日本ACG文化的发展,大量的ACG日源借词涌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ACG日源借词的词义变化,探讨ACG日源借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2期)
胡玉芝[2](2019)在《词义变化的原因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对词义变化的影响社会阶级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水平和社会身份的社会群体的总称。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跟农民阶级的对立。鸦片战争后,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出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阶级的演变引起了阶级的变动,也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上事物的认识,进而导致了词义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姚小凡[3](2019)在《浅谈“浮云”词义的古今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浮云"的词义从古至今发生了部分变化。"浮云"的词义在古代汉语时期主要是"天上飘浮的云",在现代汉语中,"浮云"的本意完全保留,并在特定语境中产生了5种新的词义。但到网络语境中,"浮云"产生的新词义"特指对事物淡漠的态度、不用在意的态度"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8期)
王玉[4](2019)在《以范畴原型分析德语外来词词义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德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外来词的词义在德语环境中往往会产生变化。本文借助Mangasser-Wahl的范畴原型,分析德语外来词词义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8期)
黄磊[5](2018)在《词义的变化造成词义理解上的偏差——以《道德经》自然一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特别是时间跨度较长的古文时,会因为不能正确把握词义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改变,所有我们在阅读时看到一些词语不能理所当然去理解,应该对此加以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意思。本文将以《道德经》自然一词为例来说明。(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6期)
杨淑甄,王宇枫[6](2018)在《鄂尔多斯方言中古语词的词义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方言中保留了一些普通话中不用或者是不常用的古语词,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语言接触和经济交往的频繁等原因,这些古语词的词义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分词义无明显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对保留下的古语词词义变化类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张雨[7](2018)在《“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爪牙"一词最初是指野禽猛兽的尖爪利齿,在古代具有表示"勇士""武臣"的意义,有赞美意味,属于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爪牙"词义的感情色彩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先是出现了表示"亲信""党羽"意义的中性词义,而后发展到现代已然完全贬义化,专指那些为反动势力卖命的党羽与"走狗"了。本文主要在分析"爪牙"一词初始词义与用法的基础上,探讨其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造成变化的原因,以期对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更准确地使用现代汉语词汇。(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一民[8](2018)在《浅析范畴化和英语复合词词义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对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而言,词汇既是基础也是难点,其中英语复合词汇的学习是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分析英语复合词汇的范畴化来阐释英语复合词汇的语义构建,从而得出英语复合词汇的学习的改进之处和新的学习方法。(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段颖超[9](2018)在《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义是现实存在和认识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构成来看,词义包括概念义及其附属义。概念义又可称为理性义、指称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反映了人们的理性认识。色彩义作为词的附属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风格色彩、语体色彩、时代色彩、民族色彩等类型,其中尤以感情色彩义的变化最为明显。感情色彩义作为词义的附属义,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稳定性的特点,同时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之间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致使词义的感情色彩不断发生着变化。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将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与第七版的对比,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词义“褒贬中转化”的历时发展过程,并借助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认知机制与思想外化的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阐明研究的方法及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描述词义感情色彩演变的基本情况,包括《现代汉语词典》中感情色彩确实发生变化的词语以及词典尚未收录,但是实际生活中已经产生新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第叁部分通过两版词典词语释义的差异研究,论述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演变的渐变性、伴随性、褒义化等特征。第四部分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重点阐明词语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词语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的社会、方言、心理因素等外在原因。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20)
尹兰[10](2018)在《词义变化和句法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的语法形态和句法关系是实现词义的手段,它同时又起着产生词义差异和使词义发生变化的作用。词义变化和句法关系首先可以从新产生的意义跟一定的句法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中看到。而新词义的产生带来了句法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词义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生活的发展对词义变化的影响社会阶级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济水平和社会身份的社会群体的总称。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跟农民阶级的对立。鸦片战争后,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出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阶级的演变引起了阶级的变动,也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上事物的认识,进而导致了词义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义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祁春花,王欣欣.关于ACG日源借词词义变化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胡玉芝.词义变化的原因简析[J].教育.2019
[3].姚小凡.浅谈“浮云”词义的古今变化[J].文教资料.2019
[4].王玉.以范畴原型分析德语外来词词义的变化[J].戏剧之家.2019
[5].黄磊.词义的变化造成词义理解上的偏差——以《道德经》自然一词为例[J].科技视界.2018
[6].杨淑甄,王宇枫.鄂尔多斯方言中古语词的词义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7].张雨.“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8].张一民.浅析范畴化和英语复合词词义的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8
[9].段颖超.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8
[10].尹兰.词义变化和句法关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