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论文和设计-汪祖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涉及产品测试领域,该系统中气罐、气体储存腔和产品测试治具三者依次通过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控制器通过控制气罐和气体储存腔之间的第一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气罐对气体储存腔的充气、通过控制气体储存腔和产品测试治具之间的第二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气体储存腔向产品测试治具释放气体,连通气体储存腔的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感应的气压值为第一电磁阀的开闭提供控制依据,连通产品测试治具端的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感应的气压值反映检测结果,该系统结构简单、搭建成本低,检测过程中的耗气量较低、无需对气体储存腔进行反复充气、效率高,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引起产品损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包括:气罐、气体储存腔、装配有待检测传感器的产品测试治具、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气罐与所述气体储存腔通过第一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所述气罐与所述气体储存腔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气体储存腔与所述产品测试治具通过第二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所述气体储存腔与所述产品测试治具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气体储存腔并检测所述气体储存腔内的气体压力值,所述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产品测试治具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二气体传输管道并检测所述产品测试治具内的气体压力值;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

设计方案

1.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包括:气罐、气体储存腔、装配有待检测传感器的产品测试治具、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气罐与所述气体储存腔通过第一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所述气罐与所述气体储存腔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气体储存腔与所述产品测试治具通过第二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所述气体储存腔与所述产品测试治具之间的气路通断;所述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气体储存腔并检测所述气体储存腔内的气体压力值,所述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产品测试治具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之间的所述第二气体传输管道并检测所述产品测试治具内的气体压力值;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所述人机交互设备连接所述控制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保证压力传感器的功能正常,表压传感器或差压传感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漏气检测。目前,传感器生产厂家主要采用专门的自动压力控制仪器直接对装配有待检测的压力传感器产品的产品测试治具进行加压然后进行漏气检测,压力控制仪器价格昂贵,且在漏气检测过程中反复加压泄压,易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常规器件搭建而成,成本较低,且系统在进行漏气检测时气体损失小,可以节约用气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该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包括:气罐、气体储存腔、装配有待检测传感器的产品测试治具、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气罐与气体储存腔通过第一气体传输管道连通,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气罐与气体储存腔之间的气路通断;气体储存腔与产品测试治具通过第二气体传输管道连通,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气体传输管道上并控制气体储存腔与产品测试治具之间的气路通断;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气体储存腔并检测气体储存腔内的气体压力值,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连通产品测试治具与第二电磁阀之间的第二气体传输管道并检测产品测试治具内的气体压力值;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设备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该系统并不采用专门的自动压力控制仪器,而是采用现有常规的器件搭建而成,成本较低,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气罐对气体储存腔的充气,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气体储存腔向产品测试治具释放气体,气罐并不直接向产品测试治具提供气压,而是先经过气体储存腔,每一次检测时只损失产品测试治具端的少量气体,气体储存腔内的其余气体无损失,整个系统的总耗气量较低、效率提高,而且无需对气体储存腔进行反复充气,减小了气罐使用损耗,系统的控制由控制器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引起产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请参考图1,该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包括:气罐1、气体储存腔2、装配有待检测传感器的产品测试治具3、第一气体传输管道4、第一电磁阀5、第二气体传输管道6、第二电磁阀7、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以及控制器10。气罐1与气体储存腔2通过第一气体传输管道4连通且对外密闭,气罐1为现有常规的储气罐,气体储存腔2为一结构和形状不限的密封腔体。第一电磁阀5设置在第一气体传输管道4上并控制气罐1与气体储存腔2之间的气路通断。气体储存腔2与产品测试治具3通过第二气体传输管道6连通且对外密闭,产品测试治具3是现有的传感器漏气检测过程中的常规使用设备,本申请并未对产品测试治具3的具体结构进行改变,因此本领域不详细介绍其结构,图1也未示出产品测试治具3中装配的待检测传感器。第二电磁阀7设置在第二气体传输管道6上并控制气体储存腔2与产品测试治具3之间的气路通断。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连通气体储存腔2并检测气体储存腔2内的气体压力值,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可以直接装配在气体储存腔2上并探入其内部,也可以通过气体传输管道连通气体储存腔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气体储存腔2内部,本申请不做限定。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连通产品测试治具3与第二电磁阀7之间的第二气体传输管道6并检测产品测试治具3内的气体压力值,与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类似的,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本申请不再详细赘述。控制器10电性连接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7、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以及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控制器10可以直接采用市售的PLC控制器,本申请对其具体电路结构不作赘述。在实际应用时,该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11,人机交互设备11连接控制器10,该人机交互设备11可以是现有市售的诸如触摸屏之类的设备,可以进行系统参数的显示同时方便用户进行系统参数的自定义配置。

本申请公开的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并不采用专门的自动压力控制仪器,而是采用现有常规的器件搭建而成,成本较低。该系统中,控制器10控制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7的开闭,从而控制气罐1对气体储存腔2的充气以及气体储存腔2对产品测试治具3的充气,气罐1并不直接给产品测试治具3提供气压,而是先经过气体储存腔2,也即先将气体储存在气体储存腔2内然后由气体储存腔2给产品测试治具3提供气压,避免气罐1频繁充放气的动作,减少气罐1的使用损耗,而且控制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人为操作引起产品损坏。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可以感应气体储存腔2内的气压值,从而为气罐1对气体储存腔2的充气时机提供数据基础,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感应产品测试治具3端的气压值从而可以得到漏气检测的结果。第一电磁阀5在气罐1向气体储存腔2充气时打开,在充气完成后关闭;第二电磁阀7在待检测传感器装卸时关闭,在待检测传感器完成装配后打开,在气体储存腔2、第二气体传输管道6和产品测试治具3之间达到气压平衡后关闭,此时控制器10根据第二标准压力传感器9的压力值即可判断待检测传感器是否漏气,在完成对当前装配的待检测传感的漏气检测后,对当前装配的待检测传感器进行拆卸,然后装配下一个待检测传感器,在每一次检测时只损失产品测试治具3端的少量气体,气体储存腔2内的其余气体无损失,因此无需对气体储存腔2进行反复充气,整个系统的总耗气量较低,提高效率。只有在通过第一标准压力传感器8检测到气体储存腔2内的气压值降低到预设阈值时,表明经过多轮检测后气体储存腔2内的气体已经几乎消耗掉了,该预设阈值是自定义值,此时控制器10控制第一电磁阀5再次打开,气罐1对气体储存腔2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第一电磁阀5再次关闭,避免气罐1频繁充放气的动作,减少气罐1的使用损耗。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是该系统的硬件架构,控制器具体如何控制的过程并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且基于本申请公开的硬件架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疑问的确定该系统中的工作过程即如上所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81907.7

申请日:2019-05-1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41307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G01M3/26

专利分类号:G01M3/26

范畴分类:申请人: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国际科技园菱湖大道200号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E幢E1-301室

发明人:汪祖民;周海慧

第一发明人:汪祖民

当前权利人:龙微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代理人:聂启新

代理机构:32228

代理机构编号: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传感器漏气检测系统论文和设计-汪祖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