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描写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聊斋志异,歌德,俄语,农桑,结构,系统论。
描写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顿官刚[1](2018)在《图里的翻译描写模式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对翻译进行描写是描写翻译学的首要任务。20世纪后期,西方翻译理论家图里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他以霍尔姆斯描写翻译学的宏观构想为基础,结合自身丰富的翻译描写实践,以"多元系统论"为视角,提出了比较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系统方法,从而构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翻译描写模式。文章详细介绍了图里的翻译描写模式,并评述了其优点和不完善之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8年01期)
朱啸月[2](2016)在《歌德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心理描写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心理描写模式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24期)
刘丽玲[3](2014)在《《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及其描写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更接近现代理想的女性,她们经济独立,这一点最具有时代意义。这些女性,虽然不生活在人间,但他们聪慧、善良、果敢,能理解人间疾苦,区分善恶美丑,迷人仗义,在此渲染下,我们往往体会到的是真与善,是人性与心灵之美。聊斋里的女性形象干姿百态,构成了一幅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女性画卷。尽管这些女人是以鬼狐怪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完全具有人的灵性,在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虽然还找不到真正属于女人生活的空间,但在女性自身努力上,却凸显了人性的美丽和真善。(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彭湘[4](2014)在《古代汉语词的描写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古代汉语中“词的描写模式”为研究对象,秉承尊重语言研究事实的原则,采用分析与归纳、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充分吸收训诂学、现代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描写词汇学、古代汉语词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语音学、语法学等学科内容,对古代汉语研究材料中词的描写模式进行观察、描写、分析和总结,探求古汉语词汇研究中词的属性的描写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描写因素,提出新的描写模式。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叁个部分,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材料和研究步骤。同时也在本章简要地说明了词的词义和词汇的计量研究两个问题。第二至五章为正文部分。第二章介绍了古代汉语词汇描写状况,包括词义的描写、词汇的描写和词的描写。第叁至五章分别介绍了词的描写模式(词性—句法成分模式、音节—构词方式模式、词语搭配模式)的理论背景以及各模式的具体表现,并对个模式做出评价。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本章概括性地评述了前文叁种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描写构想。(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4-04-01)
文军[5](2013)在《汉语古诗英译的描写模式研究——以杜甫诗歌英译的个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规范理论,本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古代某一诗人诗歌英译的描写模式,即从翻译期待、文本择选、译介结构、译介策略四方面分阶段对之进行描写。文章以杜甫诗歌英译为个案,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扩展模式。(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刘炜[6](2009)在《外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研究:理论框架、描写模式与有效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国外课堂互动话语结构研究的已有理论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评析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几项英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的描写模式,进而对复杂的话语结构描写给出了分析框架。最后,对如何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去建构外语课堂问答话语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09年00期)
牛宁[7](2009)在《范·路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以及描写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至1990年,荷兰学者凯蒂.范.路文兹瓦特(Kitty van Leuven-Zwart)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研究模式:其一是比较模式(comparative model)——微观结构模式,在比较模式中她着重于研究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s),其中的叁种主要转换类型为:调适(modulation)、调整(modification)和变异(mutation)。其二是描写模式(descriptive model)——宏观结构模式。她的研究模式被认为是详尽细致的翻译转换分析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对两种模式进行介绍,旨在与国内广大翻译工作者共同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该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张润[8](2006)在《俄语动词语义配价及其描写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价指的是一个词与其他词相组配的潜能。在词类配价中,动词的配价结构最为复杂。动词的配价与其他词类的配价有所不同,后者通常只具有与其他词局部组配的能力,不具有预示整体句法结构的能力。而动词在语义上总是预示一定的整体句法结构,具有与其他词组成一定的整体句法结构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把动词视为整个句子结构的潜在负荷者,因为它不仅指出某个行为或状态,而且还决定行为或状态参与者之间作用的分配,动词的配价能力直接决定整个句子的核心结构模式。本文分析了语义配价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俄语动词的配价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各类动词的配价功能,并设定了形式符号及相关参数,提出了其基本的描写模式。通过对各类动词的配价模式描写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俄语动词的认识。通过对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得出一个结论:应从句法角度来观察主体,客体等模式构成成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必须借助于表层的句法关系才能进行深层的语义格的解析,这样可以避免落入语义特征理论主义的空泛研究。与此同时,不能单纯建立数学模型表达式,不能被形式化所局限,为使建立的模式更具科学性,规定参数的设立必须合理。(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6-06-30)
戴夏燕,杨雪霁[9](2003)在《中国古典小说描写模式的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小说在描写手法具有其独特模式化特点。其描写形态的形式化、描写形象的类型化和虚拟化、人物塑造的间接性和史传性,限制了中国古典小说成为真正意义的小说文体。(本文来源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程燕青[10](2003)在《中国文学中美女描写模式及其文化考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中的美女描写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美人与采桑、与花、与素手、与蛾眉、与华饰五大关系上。考察其文化成因,我们可以发现:采桑母题的文化之根深深地扎在远古社会的农桑文明中:花拟美人与早期的女性生活关系密不可分;注重美人之手,是周代礼制规范的结果;蛾眉指代美人有着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民族含蓄性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以华饰突现美人受到了贵族风尚的重大影响。总之,农桑文明、远古女性生活、礼乐制度和贵族风尚是以上文学现象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3-06-01)
描写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用艺术手法揭露了社会的全部腐败现象,指出了社会弊病中最深刻的根源。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心理描写模式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描写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顿官刚.图里的翻译描写模式述评[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
[2].朱啸月.歌德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心理描写模式[J].山西青年.2016
[3].刘丽玲.《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及其描写模式[J].大连大学学报.2014
[4].彭湘.古代汉语词的描写模式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5].文军.汉语古诗英译的描写模式研究——以杜甫诗歌英译的个案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
[6].刘炜.外语课堂教师启动问答话语结构研究:理论框架、描写模式与有效教学[J].外语教育.2009
[7].牛宁.范·路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以及描写模式[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张润.俄语动词语义配价及其描写模式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9].戴夏燕,杨雪霁.中国古典小说描写模式的局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10].程燕青.中国文学中美女描写模式及其文化考源[D].山西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