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物性论文_刘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性,数值,组分,流体,格子,纳米,通量。

变物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卓[1](2019)在《基于变物性约束的重磁界面反演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寻找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任务越发的紧迫,地热能因其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深埋地下的地热资源无法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来获取地下温度场的分布,评估勘探过程十分困难。现今,地热勘探方法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通过测定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间接地获取地下温度场的分布特征。通常地层磁性会随地下温度增加而减弱,导致地下某一深度处地层磁性完全消失,该深度处温度界面被称为居里面,其分布形态直接反映了地层温度的变化。莫霍面是另一个重要的物性分界面,其抬升会导致地壳变薄,上地幔隆起,地幔热物质上涌,为地热的形成提供了深部热源。居里面和莫霍面的反演计算对地热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居里面和莫霍面的反演方法主要为Parker-Oldenburg反演方法,然而Parker-Oldenburg算法存在着诸如物性参数选取、模型假设以及迭代收敛等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双界面模型、垂向变物性参数以及新的多项式迭代算法来约束Parker-Oldenburg界面反演过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实验来探究本文所作改进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探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1)研究同一算法应用条件下变磁化率因素的引入对反演结果的影响;2)研究同一模型应用条件下新迭代算法的引入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传统Parker-Oldenburg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反演精度低、不收敛等问题,而本文所述方法相较于常规Parker-Oldenburg方法,计算效率提高四倍以上,误差减少近2个数量级,反演结果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反演精度。在应用实例方面,结合松辽盆地和共和盆地的重磁异常,将本文所述算法应用到松辽和共和两个盆地的居里面和莫霍面的计算当中。利用已知的盆地基底深度和垂向变化的物性参数,以盆地基底和地表建立双界面模型,结合相关异常正演公式,获得基底及上覆地层正演异常,从总异常中去除该正演异常,提取得到反映深部界面起伏的区域剩余异常。其中松辽盆地剩余磁异常分布特征反映了盆地早期深部EW向构造形态被后期深部NS向构造所干扰、错断,论证了松辽盆地多期复杂构造活动的继承性和迭加性;共和盆地剩余磁异常和剩余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突出了盆地边缘,反映了共和盆地及周边地区受NW向断裂控制,盆地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反映了共和盆地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迭加性。上述剩余异常可以看作是由以盆地基底和地下深部界面组成的双界面模型产生的,结合本文所述方法,利用该剩余异常可以进行居里面和莫霍面的反演计算。松辽盆地居里面反演结果显示盆地中北部为居里面隆起区,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推测该区域居里面隆起与地幔热柱上涌相关,对比松辽盆地地温梯度分布,勾画了叁个地热资源勘探远景区。松辽盆地莫霍面反演结果显示盆地中部区域莫霍面抬升,地壳较薄,地幔上涌为松辽盆地提供了深部热源。共和盆地居里面分布形态反映了共和盆地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迭加性,盆地中部区域居里面埋深较浅,推断该区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远景。共和盆地莫霍面反演结果与共和盆地及其周边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共和盆地区域莫霍面抬升,地壳较薄,地幔上涌为共和盆地提供了深部热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曾劲松[2](2018)在《温差发电片热阻变物性模型及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差发电片是采用性能优良的半导体热电材料制成的一种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器件。作为一种从自然界中获取电能的方式,它运转无需介质、没有磨损部件、不会产生噪声及振动,因此绿色无污染,寿命稳定可靠。虽然已得到一定应用,但是其理论模型较为简化,热电性能估算方式较为粗略,设计过程尺寸变量多、需求变化大、目标参数多,众多企业对此莫衷一是。本论文从温差发电片单元的基本理论出发,进一步完善了发电片单元的变物性数值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陶瓷基板的热阻,并给出了优化的迭代求解方案,编写MATLAB程序对温度分布进行了求解。通过对得到的沿整个发电片单元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分析,发现陶瓷片热阻的存在会导致总温差10%左右的温度损失;在小温差工况时,电偶臂内部的温度分布基本接近线性分布,但随着温差的加大,温度分布偏离线性分布,因此变物性模型在大温差时会有更好的准确性。同时我们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对发电片单元单对和17对的模型进行了温差电效应的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得到了模型的温度和电势分布。通过温度分布和输出电压的对比,验证了变物性模型计算的可靠性。最后,我们搭建了基于流体换热的温差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对发电片的热电性能进行了测量。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标准127对商用发电片的流体换热模型,进行耦合了流固共轭传热和温差电效应的温度场、电场、流场多物理场仿真计算。在不同温度工况下仿真计算了发电片变负载的电性能表现,研究了流体流速和帕尔贴效应对模型温度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5)

白国君,王刚,马兵善,李刚,王杰[3](2018)在《变物性参数对微通道内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维微通道内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研究纳米流体的变热物性参数、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和Re数对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e数和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一定时,变热物性参数纳米流体比定热物性参数纳米流体在微通道内的强制对流换热强。在Re数一定时,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的增加,纳米流体换热性能增强。在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一定时,随着Re数的增加,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也随之增加。(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仝国军,许杨健[4](2018)在《非均匀温度场下变物性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瞬态热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非均匀温度场下变物性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瞬态热应力分布问题。并且建立了Al1100-Ti6Al4V-ZrO_2的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结构模型,构造了二维功能梯度板的有限元求解方法,计算得到了:1)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在不同时刻的瞬态热应力分布规律;2)变物性(组分系数沿板长度和宽度方向变化)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瞬态热应力分布;3)非均匀温度场下(线性温度分布、非线性温度分布及周期性温度分布)的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瞬态热应力分布。(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曹玉会[5](2017)在《基于变物性的格子-玻尔兹曼通量求解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流体热物性变化的格子-玻尔兹曼通量求解器。该求解器能够捕捉流体物性参数的变化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在保留了传统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固有优势的同时,克服了在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处理等方面的缺陷。本文采用该求解器模拟了同心环型腔内由温差驱动的自然对流,讨论了不同温差条件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分析了物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物性解低估了换热设备的传热性能,而且Ra数越大,偏差越显着。(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徐珊珊,姜浩[6](2017)在《变物性参数对封闭方腔内对流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空气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情况下,封闭腔体内不同温差下的自然对流换热情况,采用整体法对封闭腔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瑞利数Ra从10~3到10~6之间时,腔内代表对流换热的参数Nu的变化规律。与参考文献对比,二者相差最大相对误差为0.45%,充分说明了本文的可靠性、准确性。重点分析在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气体物性参数为常数时,以及随温度变化两种情况下数值模拟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范围内,小温差时,常物性参数和变物性参数计算结果的误差很小,物性参数采用常数可以减小计算量并且加速收敛;而大温差时,物性参数采用常数会增大计算误差。(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7-08-31)

张娟[7](2017)在《基于动力缩聚法的变物性功能梯度梁热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任何结构体系中,大到几百米甚至几十千米不等的桥梁体系,小到只有几毫米的车辆防撞梁,梁结构都是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之一。目前,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简称FGM)凭借其优良的耐热冲击、耐腐蚀、抗氧化以及耐磨性能,备受研究者的青睐。为了满足不同结构对梁特殊性能的要求,FGM梁的研究探索俨然已成为当今梁结构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小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和动力缩聚法对变物性Al 1100和ZrO_2两种材料组成的FGM梁进行热模态分析。首先根据有限元法推导FEM梁的有限元方程,再通过动力缩聚法减小计算量;然后将动力缩聚得到的结果分别和有限元法结果以及解析法精确解进行误差分析,证明本文中采用的动力缩聚法的正确性以及计算精度;最后,分析了不同组分分布系数、孔隙率控制参数对变物性FGM梁在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位移边界条件下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本文中主要探究了组分、孔隙率、以及位移边界条件和温度对梁固有频率的影响。温度一定时,随着组分参数的增大,FGM梁的固有频率也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组分参数的增大,梁中ZrO_2的成分随之增大,从而增大了梁的刚度;随着孔隙率控制系数的增大,FGM梁的固有频率随之增大,说明孔隙率控制系数对密度的敏感程度比对刚度的敏感程度高。组分参数和孔隙率控制系数一定时,梁固有频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梁内热应力减小了梁的刚度,导致其固有频率的下降。本文对FGM梁的热模态分析为FGM梁的动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为FGM梁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范旭东,谢志辉,孙丰瑞,杨爱波[8](2016)在《变物性条件下基于(火积)理论的圆柱体热源构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导热基座上的叁维圆柱体热源层流散热模型,考虑空气的变热物性,研究了热源半径、强度和位置以及热源和基座的热导率对当量热阻和最大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给定热源强度和热导率时,存在一个临界半径使得当量热阻和最大热阻取最大值;当量热阻和最大热阻均随热源位置从入口处向出口处移动而增加。当给定热源半径和位置时,提高热源和基座的热导率,当量热阻和最大热阻均减小;热源强度不影响当量热阻和最大热阻随半径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李振威[9](2016)在《变物性纳米流体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流体是指把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粉体分散到水、醇、油等传统换热介质中,制备成均匀、稳定、高导热的新型换热介质,这是纳米技术应用于热能工程这一传统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本文分别对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与纳米流体强迫对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处理偏微分守恒方程组时,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相似方法,不仅使方程组的求解更加简便,二维速度场的研究更加直观,还使变物性参数的研究更为方便。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基于Buongiorno的模型,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平板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与强迫对流的模型。并分别考虑了常物性与变物性两种情况。(2)应用新方法对模型简化并求解。结果显示:对于纳米流体自然对流传热,提高主流温度会使速度及温度升高,并使速度的最大值位置远离平板。当考虑变物性参数时,壁面温度升高会使速度增大且最大值处靠近平板,同时会使温度降低。对于纳米流体强迫对流传热,物性参数作为常数处理时,速度值与普朗特数的变化无关,温度梯度会随普朗特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当考虑变物性参数时,主流温度升高会使速度梯度以及温度梯度减小,壁面温度升高则会使速度梯度以及温度梯度增大。(3)对计算结果进行函数拟合,得到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的传热量以及平均努赛尔数的计算公式以及强迫对流的表面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纳米流体在强化传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热交换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小型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传热方式中,对流传热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生产中都较为常见。对纳米流体在边界层中的对流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01-01)

张添翼,李宛蓉,马旭,王振萍,谢光华[10](2015)在《变物性流动换热网络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冷却要求越来越高,某新型冷却技术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了准确、快速地对冷却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获取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信息,并最终得到热端部件的温度场,需要开发针对某新型冷却介质的换热网络分析程序。小组充分利用亲和图、折线图等技术工具,恰当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最终开发获得了某新型冷却介质变物性流动换热网络数值模拟程序,并成功应用于某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方案分析,实际使用表明,该程序结果可靠,收敛迅速,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来源于《质量与可靠性》期刊2015年06期)

变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差发电片是采用性能优良的半导体热电材料制成的一种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热电器件。作为一种从自然界中获取电能的方式,它运转无需介质、没有磨损部件、不会产生噪声及振动,因此绿色无污染,寿命稳定可靠。虽然已得到一定应用,但是其理论模型较为简化,热电性能估算方式较为粗略,设计过程尺寸变量多、需求变化大、目标参数多,众多企业对此莫衷一是。本论文从温差发电片单元的基本理论出发,进一步完善了发电片单元的变物性数值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陶瓷基板的热阻,并给出了优化的迭代求解方案,编写MATLAB程序对温度分布进行了求解。通过对得到的沿整个发电片单元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分析,发现陶瓷片热阻的存在会导致总温差10%左右的温度损失;在小温差工况时,电偶臂内部的温度分布基本接近线性分布,但随着温差的加大,温度分布偏离线性分布,因此变物性模型在大温差时会有更好的准确性。同时我们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对发电片单元单对和17对的模型进行了温差电效应的热、电耦合仿真计算,得到了模型的温度和电势分布。通过温度分布和输出电压的对比,验证了变物性模型计算的可靠性。最后,我们搭建了基于流体换热的温差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对发电片的热电性能进行了测量。在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标准127对商用发电片的流体换热模型,进行耦合了流固共轭传热和温差电效应的温度场、电场、流场多物理场仿真计算。在不同温度工况下仿真计算了发电片变负载的电性能表现,研究了流体流速和帕尔贴效应对模型温度分布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物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卓.基于变物性约束的重磁界面反演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

[2].曾劲松.温差发电片热阻变物性模型及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8

[3].白国君,王刚,马兵善,李刚,王杰.变物性参数对微通道内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4].仝国军,许杨健.非均匀温度场下变物性二维功能梯度材料板的瞬态热应力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5].曹玉会.基于变物性的格子-玻尔兹曼通量求解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6].徐珊珊,姜浩.变物性参数对封闭方腔内对流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C].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7

[7].张娟.基于动力缩聚法的变物性功能梯度梁热模态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7

[8].范旭东,谢志辉,孙丰瑞,杨爱波.变物性条件下基于(火积)理论的圆柱体热源构形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

[9].李振威.变物性纳米流体传热传质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

[10].张添翼,李宛蓉,马旭,王振萍,谢光华.变物性流动换热网络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5

论文知识图

沙四段有效储层孔隙度差值分布频率图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储层孔隙度平均值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角闪岩类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层内物性向上变好模式(德110-217井)层内物性向上变差模式(德110-217井)

标签:;  ;  ;  ;  ;  ;  ;  

变物性论文_刘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