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氮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片,衰老,干旱,烤烟,玉米,质量,感官。
碳氮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1](2017)在《杨树PtPEPCK1调控碳氮平衡的分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CK;EC 4.1.1.49)是植物主要基础代谢交叉口上的关键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生物过程,在植物代谢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C4植物中起二氧化碳浓缩的作用,其在原始的C3植物中超量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会肯定会影响到碳、氮流的流向,进而影响碳氮分配比例。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对84K杨进行PtPEPCK1的基因功能研究。该研究对深层次了解固碳机制、碳氮平衡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揭示碳氮关键酶基因代谢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及结果如下:(1)采用RT-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tPEPCK1在杨树根、茎、叶中均有表达,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叶片中表达最高,茎、根部组织中依/次下降,根部表达量非常微弱。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层面上检测到叶片和茎段组织有表达,根部表达未检测到。(2)利用Gateway系统构建PtPEPCK1基因的过表达和RNAi载体,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84K杨的遗传转化。分子检测确认“光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12个阳性株系,“暗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30个阳性株系,未分化的愈伤转化子若干。RNAi抑制表达植株“光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11个阳性转化株系,“暗诱导”转基因方法共获得25个阳性转化株系,未分化的愈伤株系若干,留作后备实验材料。(3)对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杨树进行20d、30d、60d、90d的表型观察和株高、胸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并没有出现截然相反的表型生长特征,而且在生长速度、树高、直径等参数均低于野生型植株。过表达株系的发育受到最为明显的抑制。RNAi抑制表达株系的表型生长速度也同样缓慢,但程度略轻于过表达,高生长、胸径生长介于过表达和野生型之间。(4)采用IHC-P技术鉴定结果发现PtPEPCK1在叶片叶肉细胞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肉细胞的海绵组织中出现强阳性表达特征,有棕黄色颗粒和褐黄色颗粒呈现,细胞核呈阴性表达。(5)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联合质谱分析,以Score和Coverage数值为选择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互作的蛋白网络,结果显示前10位互作蛋白包括以下几大类:(a)浓缩二氧化碳机制相关的酶;(b)糖酵解/糖异生中间产物;(c)ATP合酶;(d)伴侣蛋白等。(6)基于Illumina平台,对过表达、抑制表达和野生型杨树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总体差异基因有趋同效应,局部碳氮代谢差异基因明显。引起通路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丙酮酸代谢、TCA循环、糖异生、氨基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及植物免疫系统代谢通路等变化。单独过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PtPEPCK1扰动了核心代谢途径,过表达PtPEPCK1使丙酮酸代谢异常,碳流从丙酮酸过多的流入乙酰辅酶A代谢通路,乙酰辅酶A引碳流入TCA循环,而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α-酮戊二酸等都是谷氨酸生物合成前体,促使碳流进一步流入Glu-Orn循环,导致鸟氨酸循环及其前体物质全部上调(5-49倍)。RNAi抑制表达PtPEPCK1,产生了苹果酸向草酰乙酸,琥珀酸向富马酸方向的回补反应,这些物质是天门冬氨酸合成的前体,使植物开启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转氨作用。转PtPEPCK1基因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途径上变化较为明显,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引起氨基酸生物合成变化较为明显的主线有3条:(a)柠檬酸循环引起的酸性氨基酸家族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b)由糖酵解作用引起的脂肪酸家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c)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的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变化。过表达PtPEPCK1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变化较为剧烈,过表达株系在嘧啶代谢通路上调基因较多。(7)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代谢物检测上有趋同变化,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碳、氮、有机酸代谢通路。碳代谢和有机酸代谢均下降,过表达样本下降幅度较大,氨基酸、修饰氨基酸、小肽在转基因植株中均升高,过表达升高幅度也较大。(8)对转基因植株的转录组数据和代谢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转PtPEPCK1基因在碳代谢通路关联程度较低,氮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及相关支路关联程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9-01)
曹蓓蓓[2](2017)在《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小麦叶片衰老与碳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是植物碳固定和氮同化的主要场所,叶片早衰会导致作物形态建成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探究叶片衰老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叶片衰老的调控有重要意义。氮素是影响叶片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素亏缺会诱导和加速叶片的衰老,而缺氮诱导叶片衰老的机制并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叶片的衰老是由于细胞内过低的氮水平引起,也有研究表明植物遭受低氮胁迫后,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表现为碳氮失衡。鉴于此,本研究设计了2个试验:(1)通过对缺氮敏感性不同的4种小麦衡观35、西农979、周麦24和运旱618进行低氮胁迫处理,探究低氮诱导的对缺氮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苗期叶片的衰老与叶片氮水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平衡的关系;(2)通过对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补充灌溉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衰老和叶片氮水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平衡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关系。通过本研究,探索缺氮诱导叶片衰老和碳氮失衡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低氮胁迫后,4种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显着降低,说明低氮能诱导和加速小麦叶片的衰老。低氮胁迫后,缺氮敏感品种的衰老程度显着高于不敏感品种,但是缺氮敏感和不敏感小麦品种在低氮胁迫后叶片氮含量均显着降低,同时碳累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着升高,碳氮比显着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氮诱导的小麦叶片衰老可能并非受独立的氮缺乏和碳累积调控,而可能与碳氮平衡(碳氮比例)有关,即缺氮后叶片中碳氮比越高的小麦品种,其叶片的衰老越严重。缺氮下耐衰老的品种(即对缺氮不敏感品种),其叶片维持碳氮代谢平衡的能力也较强。因此本研究表明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低氮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2)大田条件下,小麦开花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旗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施氮量越低,其叶绿素降幅越大,说明低氮能诱导和加速叶片衰老。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小麦旗叶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累积量逐渐升高,碳氮比比值增大,且施氮量越低,碳氮比越高,碳氮比升高的时间越早。综合分析后发现,小麦旗叶的衰老程度与碳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此外,试验发现水分也会影响小麦叶片的碳氮平衡。灌溉和不灌溉相比,叶片的氮水平无显着差异,但是在低氮水平下(N0和N60),灌溉处理的旗叶叶片的碳氮比显着高于无灌溉处理,同时其在灌浆进程中叶片衰老时间也提前。而在高氮条件下,与不灌溉比,灌溉降低了叶片的碳氮比,推迟了碳氮比升高的时间。以上结果表明,施肥和灌溉影响了灌浆期旗叶的衰老,同时也影响了碳氮比,而叶片衰老和碳氮比有很好的相关性。(3)进一步对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分析发现,在低氮水平下,与无灌溉相比,灌溉显着降低了籽粒产量;在中氮水平下(N120),灌溉显着提高了籽粒产量;而对高氮(N180)水平来说,灌溉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分析表明,低氮水平下,灌溉会造成小麦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显着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显着减小;中氮水平下,灌溉则显着提高了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而在高氮水平下,灌溉对千粒重无显着影响,从而对产量无显着影响。通过进一步对灌浆期小麦旗叶氮水平、碳水平和碳氮比的分析表明,低氮水平下,灌溉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的碳氮比,从而加速了叶片衰老,造成产量的下降;,在中氮水平下,灌溉能使灌浆中后期的碳氮比相对稳定,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产量;而在高氮水平下,灌溉处理后灌浆中后期的碳氮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衰老无明显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缺氮敏感程度和其在缺氮条件下的碳氮比有关,碳氮比升高幅度越大的品种,其衰老程度越严重。在田间环境下,灌浆期叶片衰老伴随着碳氮比升高,氮肥水平和灌溉与叶片的衰老和碳氮比有关,施肥和灌溉通过影响碳氮比,从而调控叶片衰老,进而影响产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昱[3](2016)在《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模拟、耦合和政策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以适应粮食需求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农业的首要发展目标;与此同时,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面源污染日益增加,农业已成为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中国农业面临着粮食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考察重要元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直观地识别污染途径和污染源,定量评估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污染排放,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适合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的碳氮循环平衡模型,为农业污染评估及推行低碳、绿色农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撑。本论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以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平衡模型。利用该模型,本论文模拟了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在1980、1990、2000、2010和2013年5个选定年份内各子系统的碳氮输入量与输出量等碳氮循环流通指标,系统地识别了影响碳氮流动的关键途径与机制,考察了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强度,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长期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利用现有农业数据与模拟估算结果,对农田子系统的碳氮耦合关系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对现行的中国农业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情景分析,探讨了不同情景下农业生态系统碳氮盈亏及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判断政策执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始终表现为碳亏损和氮盈余;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和化肥施用分别是是碳氮输入最主要的来源;最主要的碳输出途径为作物呼吸与土壤呼吸,约有80%以上的碳通过呼吸作用排放进入大气环境;氨挥发损失、硝化反硝化作用损失以及地下水淋失是最主要的氮输出途径。耦合关系拟合结果显示,水田和旱地的大气碳氮排放量之间、土壤碳氮输入量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水田和旱地的耕层土壤碳氮比与作物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碳吸收量之间、与作物单位面积呼吸作用碳排放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对选定政策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杜绝秸秆露天焚烧及用作燃料燃烧可直接有效地控制碳氮的大气排放;增加秸秆和畜禽粪尿还田比例的同时,优先选择秸秆用作饲料而非生物能源,可有效降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碳亏损量。(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12-01)
姚忠达,胡海洲,刘新民,侯晓东,舒俊生[4](2016)在《烤烟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碳氮的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全国6大产烟区域的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安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两糖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烟碱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总氮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对感官香气质、余味、甜度、劲头、浓度有较大影响,而烟叶中总碳与总氮的比值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在烟叶配方设计或原料选择时,可以考虑原料或叶组中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工业主题》期刊2016-12-01)
熊炳霖,王仕稳,王鑫月,陈道钳,殷俐娜[5](2016)在《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影响及与碳氮平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品种兴民18为研究材料,设置高氮和低氮两个氮水平,通过盆栽人工控水的方式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研究碳氮平衡和叶片衰老及抗旱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氮处理下增加了玉米对干旱的敏感性,加快了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的衰老进程;干旱胁迫下碳氮比显着升高,说明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干旱条件下高氮处理的碳氮比相较于低氮处理增加幅度更大,碳氮平衡受干旱破坏程度更严重,说明高氮并不能增加干旱胁迫后下部衰老叶片中的氮浓度,也不能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碳氮失衡。干旱胁迫下高氮导致碳氮失衡加剧,可能是高氮增加了玉米对干旱的敏感性和叶片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熊炳霖[6](2016)在《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胁迫诱导和加速叶片衰老,因此如何延迟作物衰老对增加作物抗旱性意义重大。碳氮代谢作为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对调控叶片衰老有重要作用。而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作物抗旱性有一定的影响。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以及碳氮平衡和叶片衰老及抗旱性的关系。本研究以不同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水平,进行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研究干旱复水条件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干旱胁迫诱导玉米叶片衰老。不同玉米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相较于正常水分条件下都大幅度下降,且不同品种受干旱胁迫影响程度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2.干旱胁迫导致了玉米叶片碳氮失衡。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大量积累,淀粉含量小幅度变化,全氮含量大幅下降,导致叶片碳氮比升高,碳氮平衡被破坏。指征叶片衰老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碳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与全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说明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的调控。3.正常水分条件下,施氮增加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提升了玉米叶片内部生理代谢的活跃性。干旱胁迫严重抑制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使叶片Fv/Fm和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但高氮水平下玉米叶片这些指标受影响更严重。通过地上部干重的计算,高氮水平下玉米的抗旱性显着低于低氮水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氮肥增加了玉米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4.干旱复水后,玉米生物量、叶片含水量、光合参数等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干旱胁迫导致的碳氮失衡并没有迅速恢复,复水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碳氮比仍继续升高,全氮含量继续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后复水,有时反而加速叶片衰老,这种衰老可能和复水后碳氮比不能很快恢复正常有关。综上所述,干旱胁迫和旱后复水叶片的衰老和碳氮失衡(碳氮比)高度相关,说明碳氮失衡可能参与了调控叶片衰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6-05-01)
陈祥彬,傅向东[7](2016)在《系统性光信号HY5蛋白调控植物碳氮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的生存都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对于植物来讲尤其如此,因为扎根于大地的植物并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远离或逃避实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已形成复杂而精细的调控机制以达到整体的协调,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大贡献者,地表生机盎然的植被给生态(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6年04期)
熊炳霖,王鑫月,陈道钳,王仕稳,殷俐娜[8](2016)在《苗期玉米叶片碳氮平衡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干旱诱导的碳氮平衡破坏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该实验以8个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进程有明显差异的玉米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处理,通过测定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叶片衰老指标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全氮含量等变化,分析玉米中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与叶片中碳氮平衡(碳氮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8个玉米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到严重抑制,Fv/Fm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说明干旱诱导了玉米叶片的衰老;(2)干旱诱导玉米叶片衰老的同时,8个玉米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升高,淀粉含量小幅上升,全氮含量大幅降低,碳氮比显着升高,碳氮平衡遭到了破坏;(3)8个玉米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碳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全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因此,碳氮代谢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紧密联系,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盛康[9](2014)在《不同碳氮管理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不同碳氮管理对皖北地区小麦群体质量、生理指标、产量、品质性状,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麦田氮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碳氮管理对皖麦68群体质量的影响与传统处理(CN)相比,减氮处理(RN)的小麦出苗率、次生根数量、茎蘖动态、株高、机械强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方面与之均无显着差异。在所有处理中,鸡粪处理(MN)和堆肥处理(TN)基本苗数量在播后21天达到最高,分别达到了299.43×104/hm2、292.03x104/hm2;次生根数量在拔节期最多,为24.52、23.97,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第一节间长度为4.57cm、4.24cm,机械强度最高;从拔节期开始,叶面积指数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它们能提高小麦吸收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为后期的高产打下基础。秸秆处理(SN)的出苗率显着低于其它处理;次生根数量和成穗率最低,显着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虽然第一节间比较短但机械强度低,抗倒伏能力较差;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也显着低于其它施肥处理。2、不同碳氮管理对皖麦68产量、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各处理产量表现如下:鸡粪处理(MN)、堆肥处理(TN)>传统处理(CN)、减氮处理(RN)>秸秆处理(SN)>空白处理(CK)。鸡粪处理(MN)和堆肥处理(TN)的小麦籽粒千粒重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分别为8988.2kg/hm2、8949.9kg/hm2,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在小麦品质方面,堆肥处理(TN)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稳定时间和出粉率等指标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所有施肥处理中,堆肥处理(TN)和鸡粪处理(MN)的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且两处理差异不显着。减氮处理小麦叶片各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和品质指标等与传统处理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秸秆处理(SN)的小麦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均显着低于其它施肥处理。3、不同碳氮管理对小麦氮肥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传统处理(MN)的小麦植株吸氮量为241.58kg/hm2,氮素表观利用率为23.19%,生产效率32.5kg.kg-1,氮肥农学效率为7.19 kg.kg1;传统处理(MN)的氮素表观损失量最高,达127.77kg/hm2,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最高为309.56kg/hm2。减氮处理(RN)小麦植株吸氮含量跟传统处理(MN)基本一致;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传统处理(MN),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为236.98kg/hm2。秸秆处理(SN)小麦植株吸氮量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最低,为194.45 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为93.72kg/hm2,除传统处理(MN)外最高:氮素表观利用率最低,为19%;氮素生产效率最低,为34.15 kg.kg-1;氮肥农学效率仅为4.75 kg.kg-1;土壤氮含量在播种-冬前期和冬前-拔节期,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最低;到收获时跟鸡粪处理(TN)、堆肥处理(TN)和减氮处理(RN)基本一致。鸡粪处理(TN)和堆肥处理(TN)植株吸氮量最高,分别为266.79kg/hm2、264.32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8.12%、49.15%;表观损失量分别为11.07kg/hm2、12.12kg/hm2,且两处理基本一致;氮素生产效率分别为34.01kg.kg-1、33.55kg.kg-1;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6.723kg.kg-1、16.56kg.kg-1。以上说明,该地区在氮肥投入量方面有很大降低潜力,短期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将会有大幅度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风险,而增施有机肥和堆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综合各处理群体质量、产量、品质指标和氮素平衡可知:通过施用堆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时具有缓解有机物料造成的面源污染、减轻因氮素淋失和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等作用,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姚忠达,胡海洲,刘新民,侯小东,舒俊生[10](2014)在《烤烟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碳氮的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全国6大产烟区域的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和安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两糖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烟碱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总氮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对感官香气质、余味、甜度、劲头、浓度有较大影响,而烟叶中总碳与总氮的比值对烟叶感官质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在烟叶配方设计或原料选择时,可以考虑原料或叶组中化学成分间的相互平衡。(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碳氮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叶片是植物碳固定和氮同化的主要场所,叶片早衰会导致作物形态建成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探究叶片衰老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叶片衰老的调控有重要意义。氮素是影响叶片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素亏缺会诱导和加速叶片的衰老,而缺氮诱导叶片衰老的机制并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叶片的衰老是由于细胞内过低的氮水平引起,也有研究表明植物遭受低氮胁迫后,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表现为碳氮失衡。鉴于此,本研究设计了2个试验:(1)通过对缺氮敏感性不同的4种小麦衡观35、西农979、周麦24和运旱618进行低氮胁迫处理,探究低氮诱导的对缺氮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苗期叶片的衰老与叶片氮水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平衡的关系;(2)通过对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补充灌溉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衰老和叶片氮水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碳氮平衡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关系。通过本研究,探索缺氮诱导叶片衰老和碳氮失衡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低氮胁迫后,4种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显着降低,说明低氮能诱导和加速小麦叶片的衰老。低氮胁迫后,缺氮敏感品种的衰老程度显着高于不敏感品种,但是缺氮敏感和不敏感小麦品种在低氮胁迫后叶片氮含量均显着降低,同时碳累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显着升高,碳氮比显着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氮诱导的小麦叶片衰老可能并非受独立的氮缺乏和碳累积调控,而可能与碳氮平衡(碳氮比例)有关,即缺氮后叶片中碳氮比越高的小麦品种,其叶片的衰老越严重。缺氮下耐衰老的品种(即对缺氮不敏感品种),其叶片维持碳氮代谢平衡的能力也较强。因此本研究表明碳氮平衡可能参与了低氮诱导的叶片衰老调控。(2)大田条件下,小麦开花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旗叶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施氮量越低,其叶绿素降幅越大,说明低氮能诱导和加速叶片衰老。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小麦旗叶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累积量逐渐升高,碳氮比比值增大,且施氮量越低,碳氮比越高,碳氮比升高的时间越早。综合分析后发现,小麦旗叶的衰老程度与碳氮比呈极显着负相关。此外,试验发现水分也会影响小麦叶片的碳氮平衡。灌溉和不灌溉相比,叶片的氮水平无显着差异,但是在低氮水平下(N0和N60),灌溉处理的旗叶叶片的碳氮比显着高于无灌溉处理,同时其在灌浆进程中叶片衰老时间也提前。而在高氮条件下,与不灌溉比,灌溉降低了叶片的碳氮比,推迟了碳氮比升高的时间。以上结果表明,施肥和灌溉影响了灌浆期旗叶的衰老,同时也影响了碳氮比,而叶片衰老和碳氮比有很好的相关性。(3)进一步对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分析发现,在低氮水平下,与无灌溉相比,灌溉显着降低了籽粒产量;在中氮水平下(N120),灌溉显着提高了籽粒产量;而对高氮(N180)水平来说,灌溉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分析表明,低氮水平下,灌溉会造成小麦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显着降低,进而导致产量显着减小;中氮水平下,灌溉则显着提高了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小麦的籽粒产量;而在高氮水平下,灌溉对千粒重无显着影响,从而对产量无显着影响。通过进一步对灌浆期小麦旗叶氮水平、碳水平和碳氮比的分析表明,低氮水平下,灌溉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旗叶的碳氮比,从而加速了叶片衰老,造成产量的下降;,在中氮水平下,灌溉能使灌浆中后期的碳氮比相对稳定,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产量;而在高氮水平下,灌溉处理后灌浆中后期的碳氮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衰老无明显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缺氮敏感程度和其在缺氮条件下的碳氮比有关,碳氮比升高幅度越大的品种,其衰老程度越严重。在田间环境下,灌浆期叶片衰老伴随着碳氮比升高,氮肥水平和灌溉与叶片的衰老和碳氮比有关,施肥和灌溉通过影响碳氮比,从而调控叶片衰老,进而影响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氮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娜.杨树PtPEPCK1调控碳氮平衡的分子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2].曹蓓蓓.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小麦叶片衰老与碳氮平衡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刘昱.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氮平衡模拟、耦合和政策评估[D].清华大学.2016
[4].姚忠达,胡海洲,刘新民,侯晓东,舒俊生.烤烟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C].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工业主题.2016
[5].熊炳霖,王仕稳,王鑫月,陈道钳,殷俐娜.干旱胁迫下氮肥对玉米叶片衰老影响及与碳氮平衡的关系[J].玉米科学.2016
[6].熊炳霖.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
[7].陈祥彬,傅向东.系统性光信号HY5蛋白调控植物碳氮平衡[J].遗传.2016
[8].熊炳霖,王鑫月,陈道钳,王仕稳,殷俐娜.苗期玉米叶片碳氮平衡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6
[9].盛康.不同碳氮管理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4
[10].姚忠达,胡海洲,刘新民,侯小东,舒俊生.烤烟烟叶碳氮平衡与感官质量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