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经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评价,效益,经济,损益,淮北市,耦合度。
环境经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田颖,沈红军[1](2019)在《江苏省大气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01~2015年的相关数据,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协调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演变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选取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典型年份对经济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4个典型年份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低耦合度区域呈现增大趋势,低耦合度区域主要以宿迁市为中心,在其周边扩散;(2)耦合度绝对数值的最高值呈现下降趋势,经济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3)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低协调度区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协调度区域主要位于江苏省北部区域;(4)协调度绝对数值的最高值呈现下降趋势,经济与大气环境处于低度和中度协调耦合。(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谢添[2](2019)在《基于费用效益分析法的矿井环境经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矿山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矿井环境经济进行评价,分析矿井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建立矿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把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及货币化,得到矿井环境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最后以矿井具体实际情况为例,得出矿井的净效益现值和效费比。本研究为矿井环境经济评价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9年08期)
李可心[3](2019)在《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区域适宜性评价及能源环境经济效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业生物质资源丰富,发电技术成熟度高,对生物质发电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调整、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生物质发电资源潜力、发电需求、发展条件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缺乏产业发展的区域适宜性研究,且生物质发电产业效益对区域整体发展的贡献并不明确。为评价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区域适宜性(主要是农业生物质,即秸秆),从资源潜力、发展需求和产业化发展条件叁个角度出发,选取12个影响和表征区域适宜性的指标,构建了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31个省(市)的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性进行了分级评价(五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之间的等级评价结果分布并不均衡,最适宜发展区域集中在河南、山东和新疆;另外,吉林、江苏、安徽等8个省(市)均属于适宜发展区域,可见适宜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区域大多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省。而海南、青海、西藏属于不适宜发展区域。其次,叁个准则层之间的等级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受资源潜力和发展条件的限制;发展需求是限制广西和云南产业发展适宜性的唯一障碍。资源潜力丰富的东叁省地区却被发展需求和发展条件制约。以上述分级评价结果中的某一适宜性发展区域(吉林省)为例,构建了一个动态预测秸秆资源的能源潜力,评估秸秆发电产业对区域能源、环境、社会经济影响的综合模型。考虑了影响秸秆产量的6种因素,动态预测秸秆能源化潜力;筛选3组(9项)GBEP公布的可持续性指标,定量分析秸秆发电技术产业化发展对区域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影响。模型是从秸秆资源可利用量到多种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联合发展各阶段的动态分析的集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可能源化利用秸秆量持续上升,2030年可达4709.5万吨,在政府规划目标下生物质电力装机达到170万千瓦。秸秆发电技术产业化发展可实现温室气体累积减排3.52亿吨,SO_2、NO_x和PM_(2.5)分别累积减排364.72万吨、91.75万吨、178.96万吨。累积创造净利润48.8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8.75万个。与政府规划方案相比,情景二的累积效益指标为情景一的1.9倍,情景叁为情景一的3.8倍,显示出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综上,秸秆发电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能推动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这些结果可为区域整体能源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提供导向,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更适宜的能源发展战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汤弘睿[4](2019)在《废旧聚酯回收利用行业对环境、经济与社会影响集成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聚酯材料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聚酯材料制得的聚酯瓶具有质量轻、阻隔性好、不易破碎、耐腐蚀、成本低及使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食品、饮料、日用化妆品等行业。目前,我国聚酯瓶的社会产生量已经超过500万t/年,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由于废旧聚酯瓶具有巨大的可回收潜力,回收并再生利用废旧聚酯瓶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废旧聚酯再生利用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命周期理论解析其对环境、经济成本及社会的影响,寻求缓解环境与经济压力和减少社会影响的对策,对废旧聚酯再生利用行业的健康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ing,LCC)和社会生命周期(Life cycle assessment,SLCA)对聚酯回收利用产业进行了研究,量化分析了“工厂大门一工厂大门”系统边界内的环境影响负荷、经济成本和社会影响,并分别诊断和识别出制约其各自有序发展的关键流程。引入敏感系数法,分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关键流程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量化分析的手段对关键流程进行排序。这是对传统LCA敏感性分析的有益补充。研究结果表明聚酯回收利用过程对全球变暖、化石资源短缺、人类致癌毒性、水资源消耗和陆地生态毒性等类别产生了较大的环境影响;有机物使用环节是对经济成本贡献最大的环节,占总经济比重的65.9%;人类健康类别占社会影响的比重稍大一些,达45.8%;生态系统次之达45.3%;资源耗竭的社会影响比重最小,达9.0%。对环境负荷来说,电力生产、废气直接排放和交通运输环节最敏感,其敏感系数分别为6.19、3.06和3.00;对经济成本来说,有机物使用环节的敏感性系数最大为1.033,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使用环节的敏感性系数最小为1.001;对社会影响来说,六个关键流程的敏感系数都比较大,都很敏感。论文依据协同学原理实现了 ELCA、LCC和SLCA的叁者耦合集成评价,用协调效应函数计算系统有序度去表征各个关键流程对环境、经济、社会的集成影响大小,得到的关键流程优化顺序为:有机物使用流程>电力生产流程>废气直接排放流程>交通运输流程>废水处理流程>煤炭开采流程。在关键流程识别和排序的基础上,引入追踪溯源理念和循环经济理论“Reduce-Reuse-Recycle”(3R)原则,根据待优化关键流程在废旧聚酯回收利用工艺系统中的位置,分别针对性提出源头减量化、过程再利用、废物资源再循环的对优化建议。即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引进负压染色技术降低染料的消耗,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改善用电结构,更新厂房的废气处理设备,采用过滤性好清洁程度高的设备处理尾气等措施,对缓解环境压力,降低经济成本,减少社会影响效果明显,也给聚酯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邢珊珊[5](2018)在《稻壳灰水泥砂浆的性能及环境、经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壳灰作为具有潜在资源属性的废弃物,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在环保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将稻壳灰掺加到水泥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本文利用稻壳灰水泥砂浆制备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对稻壳灰水泥砂浆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其环境影响和经济评价进行研究,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将稻壳灰的煅烧温度和稻壳灰的掺加量作为两个变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从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对稻壳灰水泥砂浆进行研究。最后,从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评价两方面,对稻壳灰水泥砂浆与普通水泥砂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随着稻壳灰的掺入,稻壳灰水泥砂浆的吸水率整体呈增大趋势,且随着稻壳灰的掺加量逐渐增大,吸水率也随之增加。掺入稻壳灰后,随着稻壳灰掺加比例的增大,稠度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稻壳灰煅烧温度一定时,与空白组水泥砂浆相比,稻壳灰水泥砂浆的干密度呈下降趋势,且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加,干密度随之减小。(2)相比空白组水泥砂浆,稻壳灰水泥砂浆的14d和28d抗压强度值及28d抗折强度值变小。稻壳灰的掺入使得稻壳灰水泥砂浆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均有所提升。稻壳灰水泥砂浆的扫描电镜图像可看出,稻壳灰在水泥砂浆中生成针状物,黏结在一起形成空间连续的网状结构,起到加强稻壳灰水泥砂浆的交织力和固定的作用。(3)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稻壳灰水泥砂浆的环境影响和经济评价,为稻壳灰水泥砂浆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灰水泥砂浆中用稻壳灰来替换水泥,水泥的使用数量降低,石灰石消耗值ADP同期也有所降低,同时,稻壳灰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所需的能源消耗比水泥低。稻壳灰的掺入能够降低水泥砂浆成本,相比普通水泥砂浆,稻壳灰水泥砂浆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8-05-24)
李渊博,曾狄[6](2018)在《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协调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时间演变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除油料外)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分别呈现振荡下降、倒"U"型、反转"L"型趋势特征。从空间演变来看,七大行政区域和各省(区、市)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为突出,但全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呈持续向好态势。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协调发展时空演变机理,应当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碳减排力度、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8年04期)
展永兴,沈菊琴,张丹丹[7](2018)在《水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面衡量水环境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尝试将环境经济损益方法应用于水环境治理工程效益评价。在总结环境经济损益计量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分别建立水环境治理工程水质改善效益评价模型。以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尾水导流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可知,该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主要为削减进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的污染物、降低排入干线污染物的含量、保障输水干线水质。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试运行至2016年6月,该工程改善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效益达到21 903.90万元。该成果对于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支撑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以及实施河长制管理评价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3期)
吴伟勇[8](2018)在《水利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资源的合理运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利工程环境经济进行完善的损益分析,本文简要分析经济损益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因素,希望有助于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沈菊琴,王峰,施文君,孙付华,张丹丹[9](2018)在《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环境经济效益研究——以徐州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评价徐州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环境经济效益,文章从输水干线水质、尾水回用(尾水农灌回用、尾水工业回用)、景观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四个方面对尾水导流工程影响环境经济损益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成本核算法、旅行费用法以及支付意愿法等环境计量方法,分别建立了这四个方面的尾水导流工程环境经济损益计量模型,最终构建出尾水导流工程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计量模型,完善了对于尾水导流工程环境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实证结果显示:运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出徐州市尾水导流工程环境经济综合效益,该评价结果符合徐州市尾水导流工程运行产生的现实效益状况。(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8年04期)
王乃举,黄翔[10](2017)在《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脆弱性结构理论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框架,基于云模型和属性识别理论对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运用协同进化模型对3类子系统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北市压力性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呈波动减低特征,敏感性及适应性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呈阶跃变化;受3大子系统耦合集成影响,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脆弱等级及脆弱指数中位运行特征明显,脆弱等级由Ⅳ级阶跃为Ⅲ级,脆弱指数也呈现递减变化规律;敏感性子系统是阻滞环境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外在表征,而适应性子系统是制约淮北市环境经济系统脆弱等级和脆弱指数降低,及阻滞环境经济系统协同优化进化的主要障碍系统,而环保及科教投入不足是制约脆弱等级和脆弱指数降低的主要障碍因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环境经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矿山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矿井环境经济进行评价,分析矿井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建立矿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把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及货币化,得到矿井环境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最后以矿井具体实际情况为例,得出矿井的净效益现值和效费比。本研究为矿井环境经济评价提供了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经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田颖,沈红军.江苏省大气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研究[J].四川环境.2019
[2].谢添.基于费用效益分析法的矿井环境经济评价[J].中国煤炭.2019
[3].李可心.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区域适宜性评价及能源环境经济效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汤弘睿.废旧聚酯回收利用行业对环境、经济与社会影响集成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邢珊珊.稻壳灰水泥砂浆的性能及环境、经济评价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
[6].李渊博,曾狄.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协调度评价[J].改革.2018
[7].展永兴,沈菊琴,张丹丹.水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模型及应用[J].人民黄河.2018
[8].吴伟勇.水利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评价[J].环境与发展.2018
[9].沈菊琴,王峰,施文君,孙付华,张丹丹.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环境经济效益研究——以徐州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为例[J].会计之友.2018
[10].王乃举,黄翔.淮北市工业环境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