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钟照刚1郭夕宏2

(1山东省诸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山东诸城262200)

(2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正骨科山东诸城2622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076-01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43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17例,轻度窒息组26例,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重要诊断指标。

【关键词】心肌酶谱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

新生儿窒息后因缺氧可引起许多重要脏器的损害,包括脑、心脏、肾脏等。其中最常见的损害相关后遗症为缺氧性脑病[1],而心脏缺氧性损害常影响窒息新生儿的早期存活[2]。为了早期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作出诊断,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窒息新生儿做了心肌酶谱检查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3例患儿均为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均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2];男24例,女19例;顺产22例,难产21例;胎龄34~42周,出生体重2000~4200g,日龄10min~3d。其中重度窒息17例,轻度窒息26例;孕母体健,无急慢性病;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2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全部病例入院24h内采股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留取无溶血标本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试剂为日本OLYMPUS公司的原装试剂,方法为连续监测法。全部操作过程均符合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标本采血分离血清后于2h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肌酶谱AST、LDH、α-HBDH、CK、CK-MB检测结果见表1。其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之一。易导致脑、心、肺、肾和胃肠等多脏器损害。窒息及其他并发症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傅川林报道,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可达82%[4],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33.3%,重度窒息后缺血性心肌损害可达92.8%[5]。由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ATP减少,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使酶谱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6]。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L、CK、CK-MB等作为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AST、LDH-L在体内分布较广泛,特异性较差,以肾、骨骼肌较多。CK以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是心肌和脑组织,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微,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α-HBDH是酮体氧化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主要存在于脑、心肌,该酶升高提示脑、心肌损害,特别是α-HBDH升高>LDH-L升高时提示心、脑损明显。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可作为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同时可作为反映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指标,用于疗效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本研究显示,窒息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窒息程度越严重,心肌酶谱水平越高,说明窒息引起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也可直接使损氧程度加重,心肌受损程度也增加。

综上所述,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CK-MB可作为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由于新生儿时期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早期心肌缺氧缺血性损害多为一过性,如果能早期诊断,应在积极复苏治疗的同时,早期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尽可能减少心肌损伤,以避免出现心脏严重并发症,影响围产窒息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九五”攻关项目HIE治疗协作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81.

[2]虞人杰,李黎,汤泽中,等.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

[3]傅川林.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8):506.

[4]雷后兴,周娇妹.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3,6(3):241.

[5]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l5(5):307.

[6]胡亚美,江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0.

标签:;  ;  ;  

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