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郝志鹏,张会宁,彭维,葛向阳,梁运祥

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郝志鹏,张会宁,彭维,葛向阳,梁运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生物实验室污水,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

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文献综述

郝志鹏,张会宁,彭维,葛向阳,梁运祥[1](2019)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细菌群落季相更替对处理效果的稳定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物实验室污水处理难度高及其秋冬季节达标率低的问题,采用改进工艺的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进行连续处理,观察秋冬季节MBBR水质处理效果,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环境因子水温(T_w)、溶解氧(DO)、pH对生物膜细菌群落更替的影响以及主要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T_w由26℃下降到10℃期间,反应器COD、NH_4~+-N去除率仍然分别保持在75%、80%左右,MBBR出水稳定在一级A标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生物膜主要优势菌门,T_w的下降引起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低T_w下成为优势菌属,动胶菌属(Zoogloea)相对丰度保持稳定。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DO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pH与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固氮弧菌属(Azoarcus)具有显着正相关性,T_w与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具有显着负相关性。MBBR结果揭示,细菌群落动态更替是MBBR出水水质仍然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尤星怡[2](2019)在《面向磷酸盐去除与富集的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快速培养方法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矿物资源。城市生活污水中磷浓度低但水量大,是磷回收利用的重要来源。建立以资源回收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工艺,利用生物膜法从碳回收后的低碳低磷污水中去除并富集磷酸盐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生物膜去除/富集磷酸盐的工程应用中存在的悬浮填料挂膜速度慢、短期内挂膜效果差和聚磷微生物富集需时长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小试规模的实验研究,在不同接种泥源、有机负荷、厌氧/好氧交替周期、填料混合方式等多种条件下进行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培养,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所获得悬浮填料生物膜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吸磷量和释磷量、EPS含量及其组成分布、生物膜平均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聚磷微生物在悬浮填料载体上附着生长的培养方式,考察影响悬浮填料快速挂膜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悬浮填料聚磷生物膜在主流磷回收工艺中的磷酸盐去除与富集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不同接种泥源、有机负荷、厌氧/好氧交替周期、填料的混合方式等条件会对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培养产生影响。其中,接种污泥泥源对悬浮填料生物膜培养的影响较小;适宜的厌氧/好氧交替周期能提高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吸释磷性能和挂膜效果;较高的有机负荷和轻微碰撞的填料混合方式能够缩短悬浮填料生物膜的挂膜时间并提高挂膜效果。(2)本研究中采用40%的悬浮填料体积填充率并使之在承托层处于轻微碰撞的状态,在厌氧4小时/好氧4小时的交替周期中,0.25kg(COD)/[kg(MLSS)·d]的有机负荷下,每隔48小时换水,排水体积比为25%时,能够有效缩短挂膜时间为20天,提高挂膜效果,生物膜厚度为440.8μm,且具有较好的吸释磷性能,磷酸盐去除率为53.2%,释磷量为7.50 g/m~3填料。此时,EPS总量为160.1 mg·g~(-1)SS,其中T-EPS含量占53.4%,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3)悬浮填料聚磷生物膜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使磷酸盐去除与富集工艺中的好氧出水磷酸盐浓度小于0.5 mg/L,并能在厌氧段得到最高63 mg/L的磷酸盐富集溶液,且生物膜中的聚磷微生物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培养。(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朱松梅,余宙,王建翔,周振,蒋海涛[3](2018)在《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悬浮填料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的特点和原理。详细分析了MBBR工艺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微污染低浓度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及脱氮除磷等方面的研究程度及应用进展,以期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唐文锋,胡友彪,孙丰英[4](2016)在《改性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性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对系统自然挂膜方式下生物膜生长形态、微生物组成及系统对微污染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自然挂膜需3周时间方可挂膜成功,成熟后的生物膜结构稳定,种群丰富,微生物数量较多;系统进入稳定运行期间,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83.26%,而对COD_(Mn)、T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94%、39.82%和19.87%;实验期间,在温度较高的月份时,系统对COD_(Mn)、NH_(3~-)N和TN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在温度较低的月份时,系统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陈伟华,陈同辉,陈洪斌,戴晓虎,丁扣林[5](2016)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黑水的启动挂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然挂膜法在低碳氮比的黑水中启动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探讨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率对挂膜启动的影响,分析了挂膜过程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转化规律及填料上附着生物量和填料生物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DO为1.5~2.5 mg/L、温度为(21±2)℃等条件下可快速(43 d)启动生物硝化挂膜,S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2%和46%,单个填料上的生物膜量达到0.49 g/个。进水SCOD、NH+4-N负荷率明显影响硝化细菌在填料上的成膜和生物硝化效率。研究认为,进水SCOD、NH+4-N负荷率分别保持5.34g/(m2·d)、1.44 g/(m2·d)左右,能够促快速挂膜并获得良好的短程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许龙[6](2015)在《关于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年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推广使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其关键技术细节进行了探讨。由于填料属性、曝气器形式和布置、曝气强度、原水水质对流化效果影响较大,因此,要结合原水水质选择填料密度和结构形式;曝气系统设计要做到曝气均匀,避免曝气器布置过密,并要确保混合搅拌效果;对于泥沙含量高的原水,要避免泥沙沉积;选择适当的过网流速、水流流态、拦截网形式,可减少填料在出口处堆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24期)

李彬[7](2015)在《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医院综合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工艺处理方式进行了详尽的探究,针对医院综合污水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污水处理状况来对悬浮填料生物膜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可知,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对于医院污水中的各种悬浮物以及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治疗效果,经过该工艺处理过后的污水,其排放标准都符合相应规定标准,本文就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医院综合污水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5期)

李宇[8](2014)在《利用悬浮填料生物膜系统SB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氮磷的大量排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成为了重点关注问题。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SBBR作为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具有沉降性能好、剩余污泥少、处理效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等优点,因此一直受到水处理领域的关注。本试验通过对投加聚丙烯填料的SB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的研究分析,为城镇污水的脱氮除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用技术。试验研究对象为模拟生活污水,SBBR反应器为有机玻璃材质,反应器内投加聚丙烯悬浮填料。试验研究了 SBBR的启动,优化了系统的工况时间,研究了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几个因素:温度、C/N、C/P、DO,同时重点研究了好氧阶段的曝气模式对SBBR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在SBBR反应器的启动中,填加聚丙烯悬浮填料启动的效果优于无聚丙烯填料投加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启动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启动时间内,不投加填料的反应器最初启动速度更快一些,初期去除率更高。但随着装置的继续运行,投加填料的反应器去除效果逐渐好于无填料投加的反应器。最终的出水效果显示,投加聚丙烯填料的反应器处理效果更好,因此后续的试验研究由此反应器完成。通过试验确定了 SBBR的工况时间为厌氧搅拌(包括进水时间)(2h)→好氧曝气(4h)→沉淀(30min)→排水(1Omin)→闲置(80min)。优化时间后的系统处理效果稳定,COD平均出水浓度34.3mg/L,平均去除率为84.03%,TP的平均出水浓度为0.82mg/L,TN平均出水浓度为15.03 mg/L,平均去除率为56.03%,SBBR反应器中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在温度为25℃左右、C/N值控制在4.7~13.7之间、C/P大于42(C/N值大于6的条件下)、DO为3.5mg/L时,系统的运行效果较佳,SND现象最明显。但是系统脱氮能力仍可进一步提高,TP的出水浓度未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氮磷的出水指标,试验改进了好氧段的曝气模式为间歇曝气,研究分析了曝气频率和曝气百分数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五种不同的工况分别为:曝气60min/非曝气搅拌60min,曝气频率fIA为2,即(60min/60min)2;曝气30min/非曝气搅拌30min,fIA为4,即(30min/30min)4;曝气25min/非曝气搅拌5min,fIA为8,即(25min/5min)8;曝气 15min/非曝气搅拌5min,fIA为12,即(15min/5min)12;曝气5min/非曝气搅拌5min,fIA为24,即(5min/5min)24。结果表明,在相同的AF下,fIA值越高越有利于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越明显,AF值越小越有利于氮和磷的去除。系统最终的出水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通过对悬浮填料生物膜系统SBBR运行条件和效果的研究,可以为SBBR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并为类似工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4-11-01)

师朋飞,曹斌,韩巧玲[9](2012)在《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在城镇污水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通过调试掌握该工艺的技术控制要点,并对该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分析。实践应用表明,该装置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BOD、COD、NH3-N、TP、SS等污染物成分,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的相关排放标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S1期)

高始涛[10](2012)在《新型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借鉴传统生物滤池反应器,开发一种新型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使填料在反应器内处于循环流化状态,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可以一体化脱氮除碳,并具有一定的除磷功能。本实验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处理性能。首先,通过为期近两个月的挂膜实验,考察了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在挂膜期间对COD的去除效果变化以及填料上生物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挂膜3周后,原水COD为300mg/L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0%;55天后填料上的生物量基本上达到峰值7.27kg/m~3填料。其次,考察了挂膜完成后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对氨氮、TN、TP、COD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各影响因素(DO、HRT、C/N、碳源等)对反应器处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100~600mg/L范围内,体积负荷为0.36~2.16kg/(m~3.d)时,平均去除率约为80%,最大去除率为95.5%;进水氨氮=30mg/L时,反应器对氨氮的最大去除率为97.7%,对TN的最大去除率为52.5%,对TP平均去除率为36.2%。DO对TN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大,最适DO约为3.9mg/L;HRT对氨氮去除的影响较大,HRT在大于6.8h时,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很好,去除率接近100%;当HRT=3.4h时,氨氮的去除效果下降至42.6%~62.7%。HRT对TN、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C/N对氨氮、TN和溶解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大,当C/N=3.3时,去除率分别为98.4%、17.9%、20%;当C/N=20时,去除率分别为47.1%、53%、55.7%。乙酸钠和葡萄糖分别作为碳源,COD、氨氮、TN、溶解性磷酸盐的处理效果变化不大,但是都会有1~2周的适用过程,碳源不同对出水SS略有影响。考察了DO和HRT对反应器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DO=3.9mg/L、HRT=6.8h时,NO_2~--N的积累率达到峰值为12.2%。最后,本实验将填料生物膜与实验室小型SBR传统活性污泥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填料上污泥浓度7272mg/L,是SBR活性污泥的7.4倍,是普通活性污泥浓度的3倍左右。细菌总数是活性污泥的12倍。填料上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单位体积硝化强度分别为6.76g/(m~3.h)和3.99g/(m~3.h),填料上生物膜单位体积硝化强度是活性污泥的1.7倍。NO_3~--N、NO_2~--N还原反应速率分别为2.36mg/(g.h)、1.45mg/(g.h);采用Live/Dead方法对填料上的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挂膜期间微生物量为6.8kg/m~3填料时,填料上的微生物活细菌比例为74.8%,稳定运行大约一年之后,微生物量为7.2kg/m~3填料,此时微生物活性降低为48.8%,低于活性污泥系统的61.1%。(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2-03-01)

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矿物资源。城市生活污水中磷浓度低但水量大,是磷回收利用的重要来源。建立以资源回收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工艺,利用生物膜法从碳回收后的低碳低磷污水中去除并富集磷酸盐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生物膜去除/富集磷酸盐的工程应用中存在的悬浮填料挂膜速度慢、短期内挂膜效果差和聚磷微生物富集需时长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小试规模的实验研究,在不同接种泥源、有机负荷、厌氧/好氧交替周期、填料混合方式等多种条件下进行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培养,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所获得悬浮填料生物膜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吸磷量和释磷量、EPS含量及其组成分布、生物膜平均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聚磷微生物在悬浮填料载体上附着生长的培养方式,考察影响悬浮填料快速挂膜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悬浮填料聚磷生物膜在主流磷回收工艺中的磷酸盐去除与富集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不同接种泥源、有机负荷、厌氧/好氧交替周期、填料的混合方式等条件会对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培养产生影响。其中,接种污泥泥源对悬浮填料生物膜培养的影响较小;适宜的厌氧/好氧交替周期能提高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吸释磷性能和挂膜效果;较高的有机负荷和轻微碰撞的填料混合方式能够缩短悬浮填料生物膜的挂膜时间并提高挂膜效果。(2)本研究中采用40%的悬浮填料体积填充率并使之在承托层处于轻微碰撞的状态,在厌氧4小时/好氧4小时的交替周期中,0.25kg(COD)/[kg(MLSS)·d]的有机负荷下,每隔48小时换水,排水体积比为25%时,能够有效缩短挂膜时间为20天,提高挂膜效果,生物膜厚度为440.8μm,且具有较好的吸释磷性能,磷酸盐去除率为53.2%,释磷量为7.50 g/m~3填料。此时,EPS总量为160.1 mg·g~(-1)SS,其中T-EPS含量占53.4%,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3)悬浮填料聚磷生物膜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使磷酸盐去除与富集工艺中的好氧出水磷酸盐浓度小于0.5 mg/L,并能在厌氧段得到最高63 mg/L的磷酸盐富集溶液,且生物膜中的聚磷微生物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富集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参考文献

[1].郝志鹏,张会宁,彭维,葛向阳,梁运祥.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细菌群落季相更替对处理效果的稳定作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9

[2].尤星怡.面向磷酸盐去除与富集的悬浮填料生物膜的快速培养方法及其性能[D].苏州科技大学.2019

[3].朱松梅,余宙,王建翔,周振,蒋海涛.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18

[4].唐文锋,胡友彪,孙丰英.改性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J].水处理技术.2016

[5].陈伟华,陈同辉,陈洪斌,戴晓虎,丁扣林.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黑水的启动挂膜[J].环境工程学报.2016

[6].许龙.关于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5

[7].李彬.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处理医院综合污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8].李宇.利用悬浮填料生物膜系统SB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

[9].师朋飞,曹斌,韩巧玲.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在城镇污水厂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10].高始涛.新型悬浮填料生物膜反应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标签:;  ;  ;  ;  

悬浮填料生物法论文-郝志鹏,张会宁,彭维,葛向阳,梁运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