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腧穴论文_范洪力,柯斌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背部腧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背部,拔罐,小儿,穴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辐射,支气管哮喘。

背部腧穴论文文献综述

范洪力,柯斌霞[1](2018)在《儿童慢性持续期支气管背部腧穴特异变动的情况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灸疗前后腧穴位置变异率。方法根据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及特定穴理论,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膏肓"五组穴位区域,根据不同探敏方法分为热敏灸组和压敏灸组,运用悬灸技术配合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组腧穴动态变异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h-CACT值均有明显降低;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之间Ch-CACT值比较,差异具有极显着性。结论 (1)热敏灸组腧穴动态变异情况较压敏灸组更为明显;(2)两组探查敏感区位置同骨度分寸法定位腧穴位置大致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29期)

袁军[2](2018)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4) 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咳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咳嗽临床上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重者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目前,小儿咳嗽西医主要应用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虽可取得疗效,但有价格昂贵、毒副作用、疗效不显着、不易被患儿接受等不足,且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极易引起二重感染。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病机是各种病因造成肺气闭络,肺失宣发肃降而致。腧穴在生理上是五脏六腑之气(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王岱[3](2018)在《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对体虚易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对体虚易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旨在提高体虚易感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病次数,为临床寻求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易于操作、经济实用、易为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体虚易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水冲服,5g/次,3次/日,饭后30min服用,10日为1疗程,所有病例观察3个疗程后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补体3(C3)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一年内感冒发病次数的变化和治疗前后“气虚质”评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免疫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一年内感冒发病次数均有改善,治疗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气虚质”评分均有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和口服玉屏风颗粒对体虚易感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一定提高,感冒发病次数较前均有减少,但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效果优于口服玉屏风颗粒。(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刘定波[4](2018)在《热辐射负压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意在观察热辐射负压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比较热辐射负压罐与普通火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及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咳嗽的疗效差别,并总结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规律,从而为临床寻求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至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风寒袭肺型咳嗽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热辐射负压罐组)、对照组1(普通拔罐组)和对照组2(西药组),各50例。治疗组、对照组1采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取双侧定喘、肺俞、肺底穴,其中治疗组使用热辐射负压罐(参数设定为压力-40kPa)拔罐治疗,对照组1使用普通火罐闪火法拔罐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叁组均为5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结果。观察叁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起效时间及治疗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次数。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总有效率98%;对照组2总有效率86%。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叁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方面均有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叁组治疗在起效时间上,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叁组治疗结束后随访叁个月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次数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叁组均能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但热辐射负压罐与普通火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咳嗽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热辐射负压罐(参数设定为压力-40kPa)与普通火罐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咳嗽方面无明显差异。2.热辐射负压罐与普通火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在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次数方面优于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热辐射负压罐(参数设定压力-40kPa)与普通火罐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3.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法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疗效显着、起效迅速、操作简便易行,具有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易为患者接受及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特点,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4.对比普通火罐,负压罐作为一种现代新型罐具,能够通过电子操作准确控制拔罐力度、温度、时间等参数,使罐具吸附于体表,与临床常用的闪火法相比无需酒精棉球闪火形成负压,故其操作更为安全、更为简单,除临床医师使用更为便捷外,亦适用于家庭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袁军,陈畅,高国胜,康国辉,张素钊[5](2017)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组42例,采用背部特定腧穴(双侧肺底、定喘、肺俞)拔罐治疗。12 d后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着性。结论: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可明显有效缓解咳嗽诸症,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侯晓云[6](2017)在《背部腧穴排列拔罐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背部腧穴排列式拔罐运用到给颈椎病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7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74例,这之中,颈式的患者有37例,神经根式的患者有17例,交感式的患者有11例,脊髓式的患者有9例。给全部患者都予以背部腧穴排列式拔罐这一方式加以治疗,依据疾病状况隔2 d进行1次,7次即1个治疗周期。结果经过了1个治疗周期的治疗过后,全部患者本身的症状都获得了显着的改进,这之中,痊愈的患者有48例,显效的患者有16例,有效的患者有9例,无效的患者有1例,总有效率即98.65%。结论背部腧穴排列式拔罐运用到给颈椎病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十分优良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7年18期)

高国胜,康国辉,袁军,陈畅,赵婷[7](2017)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肺气亏虚型咳嗽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肺气亏虚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气亏虚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背部特定腧穴(双侧定喘、肺俞及肺底)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间隔2 d进行下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咳嗽频率及咯痰量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有效患儿的起效时间(为接受治疗到症状好转的时间)及治愈患儿的治愈时间(为接受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并随访6个月记录2组治愈患儿呼吸道疾病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痊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痊愈率4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频率及咯痰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患儿起效时间及治愈患儿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患儿随访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肺气亏虚型咳嗽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儿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增强患儿抵抗力,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复发。(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7年05期)

袁军,高国胜,康国辉,张素钊,冯梦[8](2017)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予背部特定腧穴(定喘、肺俞、肺底)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后脱落1例)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咳嗽、咽痒、咽干、咯痰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结束6个月,统计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85.5%,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7年04期)

张金峰,王爱民,许丽辉,朱正安[9](2016)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排痰,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叩背排痰。记录并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能有效促进患者痰液排除,进而改善患者氧合功能,有望成为促进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孔凡平,卞玉霞[10](2015)在《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48例的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证属风寒客表门诊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加强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取大椎、肺腧、脾腧、膈腧进行拔罐,留罐10 min~15 min,前3日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同时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拔罐治疗组患儿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有明显效果,可明显提高治疗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5年27期)

背部腧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儿咳嗽临床上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重者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目前,小儿咳嗽西医主要应用抗生素、抗病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虽可取得疗效,但有价格昂贵、毒副作用、疗效不显着、不易被患儿接受等不足,且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极易引起二重感染。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病机是各种病因造成肺气闭络,肺失宣发肃降而致。腧穴在生理上是五脏六腑之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背部腧穴论文参考文献

[1].范洪力,柯斌霞.儿童慢性持续期支气管背部腧穴特异变动的情况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2].袁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4)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咳嗽技术[J].中国乡村医药.2018

[3].王岱.陶瓷灸罐背部腧穴拔罐疗法对体虚易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8

[4].刘定波.热辐射负压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8

[5].袁军,陈畅,高国胜,康国辉,张素钊.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感染后咳嗽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

[6].侯晓云.背部腧穴排列拔罐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

[7].高国胜,康国辉,袁军,陈畅,赵婷.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小儿肺气亏虚型咳嗽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

[8].袁军,高国胜,康国辉,张素钊,冯梦.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7

[9].张金峰,王爱民,许丽辉,朱正安.背部腧穴叩击配合弹拨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

[10].孔凡平,卞玉霞.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咳嗽48例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

论文知识图

寇惠英系统控制程序流程框图穴位定位系统模型针灸方法-图7-1-7 侧伏坐针灸方法-图7-1-5 仰靠坐位针灸方法-图7-1-6 俯伏坐位

标签:;  ;  ;  ;  ;  ;  ;  

背部腧穴论文_范洪力,柯斌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