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59例临床分析

早期胃癌59例临床分析

金维艳(辽宁省抚顺市第三医院113004)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72-02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一经发现患者已处于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胃癌的早期发现是根治胃癌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之一。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0年我院在5670例胃镜检查中发现早期胃癌59例,均经病理连续切片核查证实,符合全国早期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2.观察对象

5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少数民族3例,其余56例均为汉族。临床症状有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应用止痛药物不缓解的19例,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占27例,消化道出血占13例,病程为2个月至15年不等。

二.结果

1.内镜检查

1)59例早期胃癌的病灶分布,幽门前驱16例,胃窦部21例,胃角部11例,胃体部7例,胃底部占4例。

2)病灶的直径0.3—1.5厘米不等,其中0.3—1.0厘米36例,1.0—1.5厘米的占23例。

3)镜下病变分型:一型占18例,二型占31例,三型占8例,良性溃疡早期恶变2例。

2.病理组织学改变

本组59患者中腺癌20例,管状腺癌拌黏液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7例,低—中分化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3例,管状腺癌2例,黏液腺癌1例,萎缩性胃炎转变为异性增生4例。其中32例发现周围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均无转移。病变侵润黏膜层15例,黏膜下层6例,其中一点癌4例,病灶在幽门前驱见一个直径约0。3厘米的圆形糜烂,病理证实低分化腺癌1例;病灶在胃底部可见一个不规则形黏膜可见灰白色伴有糜烂病理提示重度异型增生1例。以上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胃组织黏膜未见癌组织细胞。

3.胃镜与病理诊断情况

胃镜拟诊早期胃癌40例,可疑病例(包括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肠化生)18例,其中3例经胃镜2次取材,1例经胃镜不同时期3次取材,1例经过2年多次复查胃镜取材才被病理学确诊,其余均1次取材就确诊。

4.预后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随访2-10年,1例术后因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死亡,56例患者在术后的前3年行胃镜检查每年1-2次,3例患者5年后失去随访,1例术后8年死于冠心病急性心急梗塞合理。现存活54例患者。目前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三.讨论

对恶性肿瘤根据术前检查综合评估,施以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学的进步。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不一。1946年至1990年日本癌症研究医院治疗了300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47.6%患者无症状,31.2%患者有确定的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有17.9%患者有似溃疡样症状,其他症状占3.3%。本组5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样上腹疼痛占35.7%;消化不良样症状50%;有14.3%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但出血的量较少。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与日本的资料结果不同,可能与1957年以来日本对症状人群进行大规模普查,使早期胃癌的发现明显增加有关。而我国的胃镜检查主要针对有症状的人群开展,对高危群进行定期普查及病理学检查很难做到。这样就可能将很大一部分无症状患者遗漏。加上对胃癌前疾病萎缩性胃炎和异型增生的患者不够重视,不去追踪等,加大了胃癌早期的诊断难度。部分有症状的早期胃癌患者主要表现为类似消化不良样症状和溃疡样上腹痛,少数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胃癌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酸分泌增多激发的。本组59例患者中除3例5年后失访,2例死于心脏病外,其余54例均健在,最长生存期达10余年。所以以上提示我们胃癌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早期诊断上。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仍徘徊在10%左右,远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使更多的胃癌患者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我们的体会是:①患者行胃镜检查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胃黏膜的颜色,有无出血及水肿,有无腺体萎缩及肠化生,关注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并定期复查。②正确认识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特征,对凹凸不平的胃黏膜上出现的色泽改变糜烂隆起等病变要高度重视。③多点取材多次取材,每一处病变根据其范围不同取材4-10块不等,对高度怀疑而病理检查阴性者应做第2次或第3次取材。本组病例中的3例就是这样确诊的。

参考文献

[1]吴云林,九山雅一,主编.早期胃癌研究进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来茂德.上皮内瘤变在消化道病理诊断中应用.临床与实践病理学杂志,2006,22:385-388.

标签:;  ;  ;  

早期胃癌5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