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经贸关系论文_宋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日经贸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贸易,日本,中国,美日,直接投资。

美日经贸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志勇[1](2019)在《世界格局变化下的中日经贸关系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全球,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事件应接不暇,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局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能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势。而在世界格局变化过程中,中日经贸关系必然受到深刻影响,美国与中日两国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必然会影响中日经贸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面临新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认为,虽然中日两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相互深化合作的发展机遇。未来,只要中日两国以诚相待,非仅顾一己之利,双方在众多领域将会有更好更多的合作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高洪[2](2019)在《“一带一路”与中日经贸关系专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尹刚,宋志勇[3](2018)在《改革开放40年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脉络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经历叁个发展阶段,正在从互补的传统合作阶段,过渡到竞争合作阶段,并将走向互学互鉴和共创的平等合作关系。当前,两国在制造业、服务业、人员交流、多双边制度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未来,中日两国会在宏观政策、绿色发展、应对老龄化、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制上面临合作契机。(本文来源于《东北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宁吉喆[4](2018)在《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健康平稳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中日有识之士为改善中日关系倾注心力,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及国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加强中日经济界人士交流合作十分重要。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这里,介绍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对策、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扩大开放等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保持了总体平稳、稳(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张晓兰[5](2018)在《中日经贸关系新动向及合作契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经贸关系呈现积极向好势头、经贸合作正在逐步回暖。进入2018年,两国政府互访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日关系回到正常轨道,未来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可期。双方应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务实合作,引领双边经贸关系提质增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8年12期)

刘文勇[6](2018)在《中日经贸关系特征与发展思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经贸关系面临"政经皆冷"的局面。回首中日建交以来的经贸发展关系,尽管有曲折性,但发展是主流的。基于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贸易立国下的内生性贸易保护主义传统、日美关系格局下的最终决策权外生化以及东亚关系中的争夺主导权意识特征,中国需要在争取经济话语权的同时,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8年09期)

戚奇明[7](2018)在《中日经贸关系悄然回暖》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8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回首4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波折。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该如何进行合作?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又将走向何方?从“政热经热”到“政冷经冷”谈及中日关系的发展阶段,复旦大学(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8-08-10)

张玉来[8](2018)在《中日经贸关系的GVC特征及其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中日经贸关系出现新的变化:一是货物贸易规模逐步回升,并出现再创新高之势;二是两国经贸关系最突出的全球价值链(GVC)特征,也由原来的单向度开始走向双向,并以东亚地区为核心呈现多元化趋势;叁是伴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以及两国关系的渐趋回暖,服务贸易与跨境电子消费迅速增长,这将推动中日经贸关系走向更加多元化。(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期刊2018年07期)

徐梅[9](2018)在《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宋华[10](2018)在《日对华直接投资仍将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5月29日北京讯】(驻京记者 宋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9日共同发布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8)》指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日本企业的意愿以及中日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8-05-30)

美日经贸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日经贸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宋志勇.世界格局变化下的中日经贸关系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9

[2].高洪.“一带一路”与中日经贸关系专题[J].日本问题研究.2019

[3].尹刚,宋志勇.改革开放40年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脉络与展望[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

[4].宁吉喆.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健康平稳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

[5].张晓兰.中日经贸关系新动向及合作契机[J].中国物价.2018

[6].刘文勇.中日经贸关系特征与发展思路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

[7].戚奇明.中日经贸关系悄然回暖[N].上海金融报.2018

[8].张玉来.中日经贸关系的GVC特征及其新变化[J].国际贸易.2018

[9].徐梅.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J].日本问题研究.2018

[10].宋华.日对华直接投资仍将增加[N].深圳商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一51998一2008年美日世界与双边服务贸易..."叁大周刊"对日本各类政治军事报道的...2007年中美、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2008年美国与日本直接投资1998~2008年美日服务贸易总额对货物贸...1998~2008年美日世界与双边服务贸易差...

标签:;  ;  ;  ;  ;  ;  ;  

美日经贸关系论文_宋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