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木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木,组织,植物,研究进展,苗木,组培,体细胞。
林木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焦磊,史绍林[1](2019)在《几种因素优化对林木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林木组织培养繁殖苗木过程中,增殖培养技术的优化是组织繁殖的核心技术,本文在总结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基本培养基、继代培养周期及玻璃化现象的控制技术,为林木组培工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田鹏飞,朱旭飞,童甜甜,雷祎凡,何琳瑾[2](2018)在《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技术越发成熟与完善,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而言,主要体现在完善培养基、选择外植体、提高增值率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促进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33期)
张红岩,陈州,王丹,卞晶晶[3](2018)在《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不受季节环境限制,繁殖速度快,可全年连续生产,在植物种苗繁育技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林木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8年19期)
黄烈健,王鸿[4](2016)在《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叁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叁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欣,薛金芝,赵丹,裴崎君[5](2007)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种苗培育和繁殖领域。本文概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扩繁和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这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3期)
訾梅廷,徐连峰,李振海,史绍林,赵凌泉[6](2005)在《林木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中污染的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污染是林木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利用适当浓度的HgCl2、NaClO进行严格的消毒,能很好地控制因外殖体自身带菌所致的污染;继代培养阶段无菌系已经建立,良好的无菌环境和严格的操作是控制污染的最佳途径;利用适当的药剂处理及无糖技术可对细菌、真菌的污染进行控制。(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5年03期)
李周岐,寇世强,徐养福[7](2004)在《林木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变异类型、变异起源、影响因素、遗传机理及变异检测等方面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的新进展,对1977年以来有关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深入系统的开展林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对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快速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贺窑青,冯改霞,贺小青[8](2003)在《林木组织培养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植物组织培养在国内外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从优良树种的快速繁殖、突变的诱导、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各方面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河南林业科技》期刊2003年01期)
王淮志[9](2002)在《黑龙江将林木种苗组织培养技术用于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片绿叶,就能培养出多株树苗。这项林木技术日前在我国林业大省黑龙江首次投入生产。 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的专家说,林木种苗组织培养技术是指(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02-06-19)
彭信海,宾秋实[10](1998)在《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现已在林木遗传育种中发挥作用,为林木遗传育种提供一套先进的育种方法,它的进一步应用可更好地发挥林木遗传育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植物组培加速了(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1998年02期)
林木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技术越发成熟与完善,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而言,主要体现在完善培养基、选择外植体、提高增值率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关人员应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促进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一步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木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焦磊,史绍林.几种因素优化对林木组织培养增殖培养影响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9
[2].田鹏飞,朱旭飞,童甜甜,雷祎凡,何琳瑾.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8
[3].张红岩,陈州,王丹,卞晶晶.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J].吉林农业.2018
[4].黄烈健,王鸿.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16
[5].刘欣,薛金芝,赵丹,裴崎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2007
[6].訾梅廷,徐连峰,李振海,史绍林,赵凌泉.林木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中污染的控制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5
[7].李周岐,寇世强,徐养福.林木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
[8].贺窑青,冯改霞,贺小青.林木组织培养的应用与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3
[9].王淮志.黑龙江将林木种苗组织培养技术用于生产[N].农民日报.2002
[10].彭信海,宾秋实.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经济林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