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图场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强现实地图,视觉过载,实景视觉信息量,虚拟信息载负量
地图场景论文文献综述
陈辉,郭健,李爱光,徐旺,金子鑫[1](2019)在《面向交通应用场景的增强现实地图载负量及多尺度显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解决AR Maps表达中普遍存在的视觉过载问题的方法,基于实景视觉信息量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交通应用场景的AR Maps载负量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AR Maps多尺度显示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AR Maps多尺度显示模型;根据此模型进行了AR Maps POI标签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研究;实现了AR Maps原型系统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交通应用场景下,AR Maps载负量计算方法和多尺度显示模型可以有效解决AR Maps中存在的视觉过载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为AR Maps表达的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婧,谭辰雯,李小康[2](2019)在《基于认知地图和场景保护的村庄更新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村落文化基因的特殊性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和文化生活的根本。只有保护好村落的特色文化基因,才能从根本上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法也站在了变革的路口。本研究基于村民视角的认知地图和场景保护,倡导村域空间使用者的价值回归,同时从生活视角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因子,找到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重塑之道。(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0期)
杜萍,刘涛,李鼎凯,杨晓霞[3](2019)在《应急场景快速制图及地图信息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应急响应范式已经由"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应急地图作为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制图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本文介绍了突发事件情景及地理场景的定义,指出地理场景是各情景要素存在或发生的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应急地图表达的对象;论述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的基本原理及该制图模式具有的4个主要特点;将传统的地图信息传输理论与新应急响应范式相结合,提出了应急场景快速制图模式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详细论述了模型中空间信息的传输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影响信息传输效率的地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空间认知。(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璐岩,贾磊,方路成[4](2019)在《一种基于地图爬虫的场景边界识别与质量监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爬虫的场景边界识别与质量监控方法,参考互联网爬虫技术实现场景边界自动识别,依靠MR+OTT和帕累托法则实现场景资源信息自动更新,在此基础上,关联网优大数据实现重点场景网络质量的智能预警监控。在某市进行试点,方案上线后自动识别场景4361处,实现场景小区自动更新,初次评估覆盖率92.85%,经过两个月的整治,覆盖率提升至94.22%,弱覆盖小区占比下降4.72百分点。(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9年05期)
单吉超,李秀智,张祥银,贾松敏[5](2019)在《室内场景下实时地叁维语义地图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机器人自主建图是完成智能行为的前提。为提高机器人智能水平和直观的用户交互,地图需要扩展超出几何和外观信息的语义信息。研究了将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的像素级图像语义分割和叁维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相融合的叁维语义地图构建方法。首先,采用一种联合中值滤波算法进行深度图像的修复,使用改进的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得到相机估计位姿以及基于随机蕨类的闭环检测构建出叁维环境地图;其次,采用优化的深度残差网络对输入的图像实现较精准的像素语义级别的预测与分割;最后,采用贝叶斯更新方法,渐进式的将图像分割获取的语义分类标签迁移到重建的室内叁维模型中,获得完整的叁维语义地图。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方法可以在实际的、复杂环境下实时地构建语义地图。(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钱超杰,杨明,戚明旭,王春香,王冰[6](2019)在《基于摆动单线激光雷达的大场景稠密点云地图创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建大场景稠密点云地图时,由于当前的各类环境3维测量系统难以兼顾大范围和高密度的点云测量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摆动单线激光雷达的大场景稠密点云地图创建系统.首先,实现了大型激光雷达稳定精确的全向摆动.然后,给出了单点采集点云的拼接方法和多点采集点云的配准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3维点云投影密度的分析方法,并对仿真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有效测量距离超过75 m、测量范围覆盖俯仰±45?、点云间距小于20 cm、点云分布均匀,装置的视野范围和点云分布可进行调节,并能通过多点配准对更大场景进行建图.(本文来源于《机器人》期刊2019年04期)
史殿习,童哲航,杨绍武,张拥军,易晓东[7](2018)在《面向场景变化的动态自适应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如何使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系统根据场景变化持续可靠地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成为其能否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SLAM研究领域中重点研究和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面向场景变化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框架—SceneSLAM,支持场景检测和SLAM算法的有效复用和自动化调度;根据当前场景检测结果,动态自适应地调用依赖不同传感器数据的SLAM算法,从而提高SLAM系统适应环境变化和持续稳定工作的能力;在SceneSLAM框架基础之上,提出了能够有效检测室内、室外、黑暗场景的场景检测模型,以及应对光线变化的室内、室外场景的动态自适应SLAM模型;在模型切换时自动地进行坐标转换和尺度转换,从而获得具备全局一致性和尺度一致性的定位与地图构建结果.最后,基于ROS平台实现了一个动态适应场景变化的SLAM原型系统,实验中利用Turtlebot机器人,在室内、室外、黑暗场景中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侯谊[8](2018)在《室内场景的语义地图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飞行器和地面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等应用场景中,语义地图的建立十分重要,本文以空中机器人大赛第八代任务为背景,主要研究室内语义地图建立,包括语义地图的定义、空间3D地图的构建、室内场景的目标检测以及语义地图融合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给出了基于稀疏特征点信息匹配和稠密点云信息误差最小化的帧间对齐方法;给出了基于全局优化的的每帧位姿调整方法;给出了点云拼接和优化以及稠密点云地图的生成方法;给出了基于点云地图的网格占据地图生成方法。其次,给出了基于Selective Search算法的目标定位方法;给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目标种类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深度图像区域生长的目标区域分割方法,生成了目标的语义信息。然后,提出了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语义融合方法,由语义序列生成语义标签。并将语义标签映射到地图中,生成最终的语义地图。最后,给出了算法的流程并实现了所提出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和分析,说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瓒,陈思安[9](2018)在《以人物选择的道路与场景重绘城市的精神地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瓒:从上一本小说集《接下来,我问,你答》,到即将出版的《冒牌人生》,以及你发表的最新作品,我观察到,你写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城市;而且,你特别关注生活在城市里的某一群人。在文学史上,曾有"多余的人""畸零人"等概念,阐述小说家笔下的特殊气质的人物类型。你小说中的那群人,有共性,都不是体制意义上的成功者和主流人物,即便有明确的职业身份,(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8年05期)
董蕊芳[10](2018)在《面向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的弱纹理场景地图构建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输电线路的增长,输电线路巡检工作量正在快速增加,传统的人工巡检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而采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化巡检能够减轻工作强度,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提高巡检质量和科学管理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围绕旋翼无人机对输电线路进行智能化巡检的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关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场景的地图构建以及对该地图的应用。在对输电线路巡检任务和机器人地图构建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基于视觉线特征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Localizatiionand Mapping,SLAM)技术及巡检视点规划技术。探讨了地图构建中的线特征空间参数化、状态优化、回环检测及视点选择等关键性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一种基于图优化的线特征SLAM算法。该算法构建的地图表达能力强,位姿估计较基于滤波器的线特征SLAM方法精度高,解决了现有线特征SLAM问题中地图构建不一致、适用范围小、计算成本高的问题。(2)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线特征的回环检测算法。首先,提取了 Line Band Descriptor(LBD)二进制描述子,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提出基于TDI(term frequency&discrimination coefficient&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的视觉单词赋权方法,提高了单词评分的区分度;最后,实现完整的回环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较传统基于点特征的算法检测成功率高。(3)提出一种改进增量平滑的SLAM后端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引入高阶无迹变换来对基于增量平滑的后端优化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状态估计精度;其次,对基于图优化的线特征SLAM问题进行建模,并将所提出的后端优化算法应用于本文的线特征SLAM问题中;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状态优化估计精度。(4)提出了一种输电杆塔巡检视点规划策略。首先,结合巡检约束建立了安全巡检区域;其次,结合设备故障类型考虑候选视点的观测信息量、观测质量等因素,并量化了视点熵、相对熵和可见度叁个指标来对候选视点进行评价,得到能够清晰反映各设备状态信息的最佳视点集;最后,在建立的巡检安全区域上进行最短路径规划,遍历所有最佳视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5)设计制作室内输电线路巡检仿真实验平台以及室外输电杆塔实验模型,并在该实验平台上进行地图构建及视点规划实验。结果表明,对输电线路场景采集的图像中线特征丰富,采用本文提出的回环检测算法获得了很高的回环检测成功率,并且地图构建结果充分地表达了输电线路场景的结构信息;同时,数据采集的结果证明了视点规划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地图场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村落文化基因的特殊性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特色空间和文化生活的根本。只有保护好村落的特色文化基因,才能从根本上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法也站在了变革的路口。本研究基于村民视角的认知地图和场景保护,倡导村域空间使用者的价值回归,同时从生活视角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因子,找到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重塑之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图场景论文参考文献
[1].陈辉,郭健,李爱光,徐旺,金子鑫.面向交通应用场景的增强现实地图载负量及多尺度显示模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9
[2].李婧,谭辰雯,李小康.基于认知地图和场景保护的村庄更新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2019
[3].杜萍,刘涛,李鼎凯,杨晓霞.应急场景快速制图及地图信息传输[J].测绘学报.2019
[4].张璐岩,贾磊,方路成.一种基于地图爬虫的场景边界识别与质量监控方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
[5].单吉超,李秀智,张祥银,贾松敏.室内场景下实时地叁维语义地图构建[J].仪器仪表学报.2019
[6].钱超杰,杨明,戚明旭,王春香,王冰.基于摆动单线激光雷达的大场景稠密点云地图创建系统[J].机器人.2019
[7].史殿习,童哲航,杨绍武,张拥军,易晓东.面向场景变化的动态自适应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8
[8].侯谊.室内场景的语义地图建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周瓒,陈思安.以人物选择的道路与场景重绘城市的精神地图[J].青年文学.2018
[10].董蕊芳.面向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的弱纹理场景地图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