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地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地,资源,财产,现代农业,乡村,生活垃圾,收益。
农地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刘同山,吴刚[1](2019)在《农地资源错配的收益损失——基于农户农地经营规模调整意愿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人口乡城迁移必然要求农地资源在剩余农业劳动力中再配置。将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调整需求、农业经营收益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黄淮海农区6省523户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农地资源错配造成的收益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与想减少农地规模的农户相比,想增加农地经营规模者的亩均净收益更高,农地在农户间的错配造成了收益损失,其具有较好稳健性。农户需求、制度与自然因素是造成农地资源错配的主要原因。农地资源错配通过人、地和农作物影响务农收益。因此,为了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需要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消除农地资源错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廖有明,杜晓山,袁启昌,吴昊,王勇[2](2019)在《推动“叁社”融合发展 实现精准高效配置涉农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发展生产、供销、信用“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践证明,“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华合作时报》期刊2019-11-12)
杨礼茂,薛祯[3](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恩施州农地资源优化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全国各地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划,而农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分析恩施州农地利用状况,发现恩施州在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产业面临困境、土地利用效率低、人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展开深入研究,提出恩施州农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9年07期)
李存才[4](2019)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着力破解叁大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统筹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效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但是,当下,不少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行路难、如厕难、垃圾围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国家及社会各界应共(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02-02)
孟梅,蒲春玲[5](2018)在《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验证,可以看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还未形成双向的因果关系,仅表现为农用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农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先从农地结构调整入手.(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17期)
林超,管建涛,宋晓东[6](2018)在《因村施策盘活叁农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者近日在福建、黑龙江、河南等省调研了解到,多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有创新、有发展,激发了农村集体资产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在确保实现改革基本目标的同时,纷纷根据当地的历史和(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8-01-08)
柏昱[7](2017)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和农业从业人员流入城市,同时,为发展第二、叁产业,对农业用地的投入、使用方式和规模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在这种状况下,必须提高我国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才能保障第一产业的安全发展。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地利用效率进行计算,然后进一步将利用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东、中、西叁个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从技术、规模和投入产出方面,对不同区域提出改进农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贺苏园,桂华[8](2017)在《去财产化:农地资源配置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国有农场“两田制”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兼具财产价值和生产功能的双重属性。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财产化,造成大量的土地无效占有行为,降低土地利用效率并引发社会矛盾。国有农场实施"两田制",通过收取土地承包费将土地的财产价值从私人手中剥离,恢复土地的生产资料属性,适应了城乡流动背景下的资源配置要求。两类制度实践表明,土地使用权去财产化是破解土地资源配置困境的关键。当前推进农地制度改革,除了要做好具体政策设计之外,还要在基本思路层面保持清醒。(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万江红,安永军[9](2017)在《农地资源供给与家庭农场的发生——基于孔明村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和消费合一的小农家庭经营是中国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从小农到家庭农场,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变化,表明农业经营开始超越小农经济的范畴。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分析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等既有规模经营主体在家庭经营内涵上的差别,另一方面分析家庭农场在农地资源的集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家庭农场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化经营主体,与小农家计生产的经营逻辑已然不同,是一种新型的经营主体;同时,由于劳动力转移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上面临困境,其发展是不稳定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梁青青[10](2017)在《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95~2014年农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利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规模、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结合计量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量逐年增加,1995年为3882.8293万吨,2014年达到8385.9491万吨,年均增长4.15%。农药、化肥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人均碳排放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不断递增。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与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农地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发展生产、供销、信用“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践证明,“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地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同山,吴刚.农地资源错配的收益损失——基于农户农地经营规模调整意愿的计量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廖有明,杜晓山,袁启昌,吴昊,王勇.推动“叁社”融合发展实现精准高效配置涉农资源[N].中华合作时报.2019
[3].杨礼茂,薛祯.乡村振兴战略下恩施州农地资源优化利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
[4].李存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着力破解叁大难题[N].中国财经报.2019
[5].孟梅,蒲春玲.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6].林超,管建涛,宋晓东.因村施策盘活叁农资源[N].经济参考报.2018
[7].柏昱.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与区域差异分析[J].市场研究.2017
[8].贺苏园,桂华.去财产化:农地资源配置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国有农场“两田制”的考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万江红,安永军.农地资源供给与家庭农场的发生——基于孔明村的个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梁青青.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