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生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生,澳门,文学,文化,基督教,观念,作家。
土生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艾尤[1](2008)在《论澳门土生文学的中国文化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家国意识、艺术风貌和文学意象等方面,对澳门土生文学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色进行了解读,剖析了澳门土生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出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早已深深地浸入澳门土生葡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学作品中。(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08年03期)
陈少华[2](2006)在《记忆、祝祷与象征——关于澳门“土生文学”的几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澳门土生文学关于土生人“起源”的记忆,为解释澳门土生何以从繁复的遗传底本简约为中葡混血提供了文学-文化的视野;其祝祷与歌唱的意蕴是建构“澳门性”的表述;澳门土生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镜像”,一定程度上是关于澳门文学跨文化场域的提醒。(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汪春[3](2004)在《论澳门土生文学的文化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生葡人是澳门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是“不同种族的产物,并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被看作“两个文化历时几个世纪对话的产物”,是“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沿海一带长期以来互相接触和影响经过一个沉淀过程的产物”,因而是澳门社会的一大特色。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对澳门这块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和切不断的联系。由于他们是中葡文化的天然继承着,他们之中大都也是葡中血缘亲和的产物,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价值观念都带有这种“混血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为他们对生存空间的审视和对社会人生体验提供了特殊的视角和条件。在这一族群中产生的文学作品,便充份显示了这些特点。 然而由于土生葡人复杂的历史和双文化背景,土生作家的作品中常常面对的是他们的身份认同尤其是文化身份的问题,这些问题广泛地涉及了历史、文化、语言、种族等最能凸现文化身份的诸方面。本论文试图对这一文学现象中所呈现的深刻而错综复杂的文化身份问题进行理论的阐述,提高并深化对澳门土生文学的研究,为澳门文学整体的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一种参照,也为当前文学界文化身份的研究,提供一个范本。 论文的绪论部份对土生葡人作出界定,并对文化身份这一概念进行理论的阐述。 第一章 对土生葡人这一特殊族群错综复杂的历史起源问题进行梳理,并论述有关土生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 介绍土生文学重要的作家与作品。共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根据葡人学者巴塔亚的重要资料,介绍二十世纪以前的土生文学概况;第二部份介绍二十世纪以后的重要作家与作品,并对该部份的作家、作品进行评析。 第叁章 对土生文学中出现的“美丽蛋家女”这一独特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tancareira这个“中葡结合”具有象徵意义的词语,揭示两个海洋文化的相遇和契合,凸现土生葡人对遥远的华人祖母的认同,并根据最新掌握的重要资料,证实(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4-09-01)
李秀红[4](2001)在《澳门土生文学中呈现的理想基督教观念及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具备浓厚宗教色彩正是土生文学的特色之一。本文亦将试从此一特定角度,集中研究澳门土生文学中反映基督教观念的作品,剖析澳门土生文学所反映的理想基督教观念及其嬗变,以探讨澳门土生族群的宗教理想与在这一框架中的社会生活,以期了解澳门这片被称为东西文化和平共融之地的某些奥秘。 为了便于研究和有较清晰的概念,首先对本文将论及的土生葡人、土生文学和基督教观念等词语进行定义。 第一部分将探讨与分析土生文学中所反映理想基督教的观念。如以伦理和婚姻的观念的角度作出分析,分析在理想观念下基督教宣扬的爱、宽恕和平等如何贯彻于伦理和婚姻观念之中。 第二部分将是重点探讨分析土生文学中理想基督教观念的嬗变。换句话,也可以说是土生文学所反映的澳门土生族群的现实生活中理想基督教观念的嬗变。此部分除了研究伦理和婚姻观念的嬗变外,还集中于研究中西宗教融和的嬗变现象,并分析其嬗变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和原因。 最后,对从宗教角度研究土生文学的意义作出总结。当中包括土生文学反映了理想基督教观念在澳门发生嬗变的基本因素、土生族群矛盾的宗教观念和土生文学具备宗教氛围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1-12-01)
刘月莲[5](2000)在《澳门土生文学的两个文本──马若龙创作的《玉坠》和阿德收集的《中国新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研究16—20世纪澳门葡文作品目前只能说尚处于混水摸鱼状态。我认识的一位做澳门文学课题的博士候选人花了叁年时间仍处于“搜集资料阶段”,原因是与澳门扯得上关系的葡语文学具有“雾失楼台”的迷人景象,尤其是20世纪大量的澳门葡语文学资料必须等待专家去阅读鉴(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00年01期)
黄晓峰,刘月莲[6](2000)在《写在澳门文学的边缘——澳门土生文学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文化杂志》与澳门土生文学纵观《文化杂志》(中文版)文学栏目录,属于澳门本地所产的葡语作家主要有庇山耶、飞历奇、马若龙、晴兰等,较有关系的还可追溯到费雷拉(阿德)、布拉加、高美士……甚至卡蒙斯,然而亦缺乏专题系统的评介和讨论。像飞历奇这位着名的大律师(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00年01期)
饶芃子[7](1999)在《“根”的追寻──澳门土生文学中一个难解的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澳门近400年来的历史,产生了一个澳门土生葡人族群。19世纪就有人收集过他们的歌谣。20世纪40年代起陆续出现了一批澳门全生作家,并创作和出版了一批颇有影响的诗歌和小说。本文试图从澳门土生对自身的身份和文化认同的焦虑情结入手,探讨澳门土生文学中澳门土生的边缘心态,让人们了解在中葡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土生文学。(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1999年12期)
土生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澳门土生文学关于土生人“起源”的记忆,为解释澳门土生何以从繁复的遗传底本简约为中葡混血提供了文学-文化的视野;其祝祷与歌唱的意蕴是建构“澳门性”的表述;澳门土生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镜像”,一定程度上是关于澳门文学跨文化场域的提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生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艾尤.论澳门土生文学的中国文化色彩[J].华文文学.2008
[2].陈少华.记忆、祝祷与象征——关于澳门“土生文学”的几点认识[J].广东社会科学.2006
[3].汪春.论澳门土生文学的文化身份[D].苏州大学.2004
[4].李秀红.澳门土生文学中呈现的理想基督教观念及嬗变[D].暨南大学.2001
[5].刘月莲.澳门土生文学的两个文本──马若龙创作的《玉坠》和阿德收集的《中国新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
[6].黄晓峰,刘月莲.写在澳门文学的边缘——澳门土生文学论略[J].江苏社会科学.2000
[7].饶芃子.“根”的追寻──澳门土生文学中一个难解的情结[J].学术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