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崖角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裂叶崖角藤,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崖角藤论文文献综述
廖彭莹,李兵,潘为高,卓生华[1](2012)在《裂叶崖角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了裂叶崖角藤(Rhaphidophora decursiva)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中共分离出70个色谱峰;通过与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其中14个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量的65.02%,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榄香素(20.20%)、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70%)、植酮(9.52%)和植醇(6.11%)。(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2年21期)
吴晓青,陈睿,方冬梅,黄青春,黄田钫[2](2011)在《崖角藤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天南星科崖角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桦木醇(4)、桦木酸(5)、硬脂酸(6)、ficubee A(7)、ficubee B(8)、artelastin(9)和β-胡萝卜苷(10).(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睿[3](2007)在《尼泊尔杞木和崖角藤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泊尔杞木(Alus nepalensis)是一种常见中药,其树皮可治疗风湿、跌打骨折、水肿、腹泻。体外活性筛选实验表明,尼泊尔杞木95%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崖角藤(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的茎叶有治疗骨折、风湿麻痹及支气管炎和百日咳的作用。为阐明尼泊尔杞木和崖角藤的化学成分,首次对两个植物进行了研究:从尼泊尔杞木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9个化合物:乙酰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β-香树脂醇(5)、euscaphic acid(6)、喜树碱(7)、β-胡萝卜苷(8)和绿原酸(9)。喜树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尼泊尔杞木干燥茎叶的喜树碱含量分别为923μg/g和192μg/g。尼泊尔杞木可以作为喜树的替代资源供应喜树碱。从崖角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的10个化合物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0)、羽扇豆醇(11)、β-谷甾醇(12)、桦木醇(13)、桦木酸(14)、硬脂酸(15)、Ficubee A(16)、Ficubee B(17)、Artelastin(18)和β-胡萝卜苷(19)。综述了近十年来发现的异戊二烯取代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来源、生物活性,化学合成和~1H NMR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期刊2007-05-01)
崖角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天南星科崖角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为羽扇豆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桦木醇(4)、桦木酸(5)、硬脂酸(6)、ficubee A(7)、ficubee B(8)、artelastin(9)和β-胡萝卜苷(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崖角藤论文参考文献
[1].廖彭莹,李兵,潘为高,卓生华.裂叶崖角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广州化工.2012
[2].吴晓青,陈睿,方冬梅,黄青春,黄田钫.崖角藤的化学成分[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
[3].陈睿.尼泊尔杞木和崖角藤的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