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焊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各顶角位于底板顶部位置处均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有导套,所述导套内部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内侧顶端位于压盘上方位置处套接有导柱,所述导柱外侧边部与导向滑槽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导向滑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导套、嵌合槽、导向滑槽、承压弹簧、压盘、导柱和导向滑块能够在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进行压合时,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的连合位置不产生偏移,进而保证了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在压合后的紧密性,避免因上模座与下模座的偏移,导致零件在冲压时产生变型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螺孔槽(2),所述底板(1)顶端焊接有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各顶角位于底板(1)顶部位置处均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有导套(4),所述导套(4)内部开设有嵌合槽(5),所述嵌合槽(5)内侧边部均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导向滑槽(6),所述嵌合槽(5)内侧底端固定焊接有承压弹簧(7),所述承压弹簧(7)顶端焊接有压盘(8),所述嵌合槽(5)内侧顶端位于压盘(8)上方位置处套接有导柱(9),所述导柱(9)外侧边部与导向滑槽(6)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导向滑块(10),所述导柱(9)顶端均焊接连接有顶模(11),所述顶模(11)底端焊接有上模座(12);所述上模座(12)内部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部嵌入安装有成型模座(14),所述成型模座(14)内部开设有成型芯腔(15),所述安装槽(13)内部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插槽(16),所述成型模座(14)两侧边部中端位于安装槽(13)内部与插槽(16)对应位置处均对称焊接有插块(17),所述插槽(16)内部底端与顶端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插块(17)外侧底端与顶端与限位槽(18)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限位块(19)。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螺孔槽(2),所述底板(1)顶端焊接有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各顶角位于底板(1)顶部位置处均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有导套(4),所述导套(4)内部开设有嵌合槽(5),所述嵌合槽(5)内侧边部均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导向滑槽(6),所述嵌合槽(5)内侧底端固定焊接有承压弹簧(7),所述承压弹簧(7)顶端焊接有压盘(8),所述嵌合槽(5)内侧顶端位于压盘(8)上方位置处套接有导柱(9),所述导柱(9)外侧边部与导向滑槽(6)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导向滑块(10),所述导柱(9)顶端均焊接连接有顶模(11),所述顶模(11)底端焊接有上模座(12);
所述上模座(12)内部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部嵌入安装有成型模座(14),所述成型模座(14)内部开设有成型芯腔(15),所述安装槽(13)内部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插槽(16),所述成型模座(14)两侧边部中端位于安装槽(13)内部与插槽(16)对应位置处均对称焊接有插块(17),所述插槽(16)内部底端与顶端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插块(17)外侧底端与顶端与限位槽(18)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限位块(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5)的内径与导柱(9)的外径相等,且嵌合槽(5)内侧边部开设的导向滑槽(6)与导柱(9)外侧边部焊接的导向滑块(10)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座(14)一侧边部中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拉手(20),所述下模座(3)一侧边部中端与拉手(20)对应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螺栓(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座(14)一侧端部与固定螺栓(21)对应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固定螺栓(21)之间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两侧边部均对称开设有散热通槽(22),所述散热通槽(22)外侧均焊接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内部底端与顶端均等距粘结有导热硅胶片(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槽(22)贯穿于安装槽(13),所述导热硅胶片(24)与挡板(23)之间均通过耐热胶水固定粘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或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传统的冲压模具由于内部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缺少导向滑动的组件,进而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在压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的现象,进而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无法紧密结合,进而使零件在冲压时易产生变型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成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冲压模具由于内部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缺少导向滑动的组件,进而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在压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的现象,进而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无法紧密结合,进而使零件在冲压时易产生变型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零件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螺孔槽,所述底板顶端焊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各顶角位于底板顶部位置处均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有导套,所述导套内部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内侧边部均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嵌合槽内侧底端固定焊接有承压弹簧,所述承压弹簧顶端焊接有压盘,所述嵌合槽内侧顶端位于压盘上方位置处套接有导柱,所述导柱外侧边部与导向滑槽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导向滑块,所述导柱顶端均焊接连接有顶模,所述顶模底端焊接有上模座;
所述上模座内部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嵌入安装有成型模座,所述成型模座内部开设有成型芯腔,所述安装槽内部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成型模座两侧边部中端位于安装槽内部与插槽对应位置处均对称焊接有插块,所述插槽内部底端与顶端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块外侧底端与顶端与限位槽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嵌合槽的内径与导柱的外径相等,且嵌合槽内侧边部开设的导向滑槽与导柱外侧边部焊接的导向滑块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成型模座一侧边部中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拉手,所述下模座一侧边部中端与拉手对应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成型模座一侧端部与固定螺栓对应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固定螺栓之间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两侧边部均对称开设有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外侧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内部底端与顶端均等距粘结有导热硅胶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通槽贯穿于安装槽,所述导热硅胶片与挡板之间均通过耐热胶水固定粘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导套、嵌合槽、导向滑槽、承压弹簧、压盘、导柱和导向滑块能够在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进行压合时,使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的连合位置不产生偏移,进而保证了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在压合后的紧密性,避免因上模座与下模座的偏移,导致零件在冲压时产生变型的现象。
2、通过插槽、插块、限位槽、限位块、拉手和固定螺栓能够将成型模座与安装槽之间进行快速的插接连接,不仅连接快速,且连接后的位置固定且不产生偏移的现象,使人们在对成型模座内部成型后的零件进行起模时变得更加方便。
3、通过散热通槽、挡板和导热硅胶片能够在零件冲压时,将成型模座和成型芯腔接触摩擦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的排出,避免成型模座和成型芯腔内部产生热量无法排出,进一步防止热量过高使成型后的零件边缘产生碳化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压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块与插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螺孔槽;3、下模座;4、导套;5、嵌合槽;6、导向滑槽;7、承压弹簧;8、压盘;9、导柱;10、导向滑块;11、顶模;12、上模座;13、安装槽;14、成型模座;15、成型芯腔;16、插槽;17、插块;18、限位槽;19、限位块;20、拉手;21、固定螺栓;22、散热通槽;23、挡板;24、导热硅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螺孔槽2,底板1顶端焊接有下模座3,下模座3各顶角位于底板1顶部位置处均以中心对称方式焊接有导套4,导套4内部开设有嵌合槽5,嵌合槽5内侧边部均以中心对称方式开设有导向滑槽6,嵌合槽5内侧底端固定焊接有承压弹簧7,承压弹簧7顶端焊接有压盘8,嵌合槽5内侧顶端位于压盘8上方位置处套接有导柱9,嵌合槽5的内径与导柱9的外径相等,且嵌合槽5内侧边部开设的导向滑槽6与导柱9外侧边部焊接的导向滑块10的数量均设置有四个,使导柱9与导套4之间在活动时不产生偏动,通过导向滑槽6与导向滑块10的导向滑动来进一步防止下模座3与上模座12之间的压合位置产生偏动,导柱9外侧边部与导向滑槽6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导向滑块10,导柱9顶端均焊接连接有顶模11,顶模11底端焊接有上模座12。
上模座12内部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部嵌入安装有成型模座14,成型模座14内部开设有成型芯腔15,安装槽13内部两侧边端均对称开设有插槽16,成型模座14两侧边部中端位于安装槽13内部与插槽16对应位置处均对称焊接有插块17,插槽16内部底端与顶端均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8,插块17外侧底端与顶端与限位槽18对应位置处均焊接有限位块19。
成型模座14一侧边部中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拉手20,下模座3一侧边部中端与拉手20对应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螺栓21,成型模座14一侧端部与固定螺栓21对应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连接螺孔,且连接螺孔与固定螺栓21之间相契合,便于将成型模座14与安装槽13之间通过固定螺栓21来进行固定,进而保证成型模座14在冲压时其位置不产生偏移。
下模座3两侧边部均对称开设有散热通槽22,散热通槽22外侧均焊接有挡板23,挡板23内部底端与顶端均等距粘结有导热硅胶片24,散热通槽22贯穿于安装槽13,导热硅胶片24与挡板23之间均通过耐热胶水固定粘结,便于将成型模座14和成型芯腔15外部的热量通过散热通槽22排出,同时使导热硅胶片24与挡板23之间的粘结更加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用于防止上下模具移位的冲压模具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底板1通过其两侧边部的螺孔槽2与冲压台面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且保证底板1与冲压台面之间保持水平的状态,接着通过成型模座14一侧中端的拉手20来将成型模座14插入到安装槽13内,在成型模座14插入到安装槽13内时,通过成型模座14两侧边部的插块17与安装槽13内部开设的插槽16之间的插接,使成型模座14能够快速准确的插入到安装槽13内,以此保证安装槽13与成型模座14之间在连接后位置的准确性,而当插块17插入到插槽16内后,此时插块17底端与顶端的限位块19便会与插槽16底端与顶端的的限位槽18之间进行契合,进而通过限位块19与限位槽18之间的限位来保证成型模座14与安装槽13之间在后续的冲压过程中不产生位置偏移的现象,当成型模座14完全插入到安装槽13内后,此时旋动固定螺栓21,通过固定螺栓21来进一步将成型模座14与安装槽13之间的连接进行固定;
在成型模座14固定安装后,将待冲压的零件置于成型模座14内部的成型芯腔15内,在零件置于成型芯腔15后,将顶模11底端的导柱9插入到导套4内部的嵌合槽5内,并使导柱9的底端与嵌合槽5内部的压盘8之间进行紧密接触,而在导柱9插入到嵌合槽5内时,通过导柱9外侧边部的导向滑块10与嵌合槽5内侧边部开设的导向滑槽6之间的导向滑动,能够防止导柱9与嵌合槽5之间在冲压时的位置产生移位,进而保证顶模11底端的上模座12能够精准的与下模座3之间进行压合接触,以此来保证零件的冲压质量;
在实际冲压时,将液压机等冲压机械的压柱置于顶模11的中端,通过液压机来提供冲压的压力,在顶模11下压时,通过嵌合槽5内侧底端的承压弹簧7能够对冲压的压力进行缓冲,进而防止冲压压力过大使上模座12与下模座3之间产生损伤,以此来保证成型模座14内部零件压铸成型的质量,而在冲压过程中通过下模座3两侧边部的散热通槽22能够将成型模座14和成型芯腔15内部冲压时产生的热量向外排出,同时通过导热硅胶片24来进一步提高散热通槽22的散热效果,以此能够避免成型芯腔15内部出现热量积蓄的现象,避免成型芯腔15内部热量过高使成型后零件的边缘处产生碳化的现象;
在整个冲压过程中结束后,将顶模11底端的导柱9与导套4之间分离,且使上模座12与下模座3之间分离,接着松动固定螺栓21,在通过拉手20将成型模座14从安装槽13内拉出,以此即可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拆卸压铸后的零件,进而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349.4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680919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1D37/10
专利分类号:B21D37/10;B21D37/12;B21D37/16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西三道158号5幢902-B
发明人:李玉健;王鹏飞;宋明刚
第一发明人:李玉健
当前权利人:天津鹏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