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铜鼓中学,336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高考的语文背景,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积极培养中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践教学,浅谈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文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上,而阅读力贯穿于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始终,可见阅读的分量之重。从当下的考试制度和改革方向来看,得语文者得考试的天下,而得阅读者得语文的天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矫正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误解,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出现的问题
(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上仍然采用评书式的讲授方法,教师与学生几乎全程没有互动、也没有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文章的作者轶事或传记时,常用到网络流行语+个人调侃的方式给学生做讲解,面对阅读的文章,采取逐字逐句逐段的方式进行解释,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讲解方式,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教学态度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学生阅读文章的语感以及阻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养成。
(二)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和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普及,语文教师在课上和课下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不得不说,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在教学发展改革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得好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利用的不好便会成为阻碍学生学习的一块绊脚石。如当下的在线直播教学方面,有的教师戴着面具给学生上课,潜移默化中给教师这一职业蒙上了一层耻于见人、轻浮的意味,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轻视。线上的教学一般维持在两个小时左右,单一的屏幕内容,固定的教学节奏,不按认知发生过程划分阅读教学环节,甚至连重要的阅后总结都没有。这些情况严重不利于中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此外,语文阅读测试题的安排大多是围绕一些基础的文学常识,主观题虽然也有,但仅占阅读试题题量的一小部分,教师在对语文阅读理解部分看分时多是按照“采点给分”的方式,答案固定且没有变通性,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方面的答题时死板,认为阅读有一套固定的答题模式,只需死记硬背即可,不需要投入心力到语文阅读当中去。教师的评分标准也仅限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片面上给学生造成一种阅读不重要的假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些驳杂的知识堆积算不上正式的课堂教学,教学的设计也不符合学习理论的教学原理,学习结果肤浅,解决的仅仅是学生只要自己看书就能记住且在考试中能游刃有余回答的问题,实质性不强,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的部分不够上心,久而久之导致自身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培养。
二、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发挥文本原本的价值导向
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说,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对作者创作过程的“高速重演”,教师在传播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但文本如果只有导向意识没有规定意识也是行不通的。关于阅读教学,开放性质的应用问题是没有具体的回答套路的,教师只能帮助学生累积做题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学生只能依据教师的讲解,自己积累方法,不能照葫芦画瓢,这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中是不科学的表现。
课文的教学,关键要看文本在学习读写方面能否给学生当“样子”,即文本阅读能为写作提供哪些条件、打下什么基础;写作能借力于文本中那些典型性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知识和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采取比较阅读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事物、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和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这两首诗都是写关于“月亮”这一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典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二者放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虞美人》和《望月有感》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进而体会它们抒发的不同情感。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望月思故国,表达的是亡国之痛;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无处同”,以棉邈真挚的诗思,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淳朴真挚、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二)实现读写一体化
语文中的读和写是不分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强化为写作而读书的理念,加强学生写作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尽管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也离不开写作,但是在正式处理阅读与写作的问题上,教师也要谨防出现以写作为中心的组织教学的现象,为写作而阅读,不是极端的用写作来代替掉阅读的作用,而是要明确,阅读是为写作铺路,写作是以阅读为前提的,优秀的作文离不开长期的阅读积累,二者离开谁,也不能单独存在。例如,有的中学生擅长阅读但是写作的基础较差,教师可以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充他们的阅读量,引导他们将阅读中的一些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应用到写作中去。像七年级上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八年级下册高尔基的《海燕》以及九年级学到的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阅读和写作没法分的特别清楚,任何解读都是表达,如语文中涉及到的解词,通俗的解释就是用自己熟悉的意思来解释不熟悉的意思,分不清楚是进行解读还是进行相关的表达,阅读和表达是融为一体的,是分不开的。阅读就是用已有的经验和文本进行对话,这本身既是阅读行为又包含着表达的意味。不能说纯阅读,语文中不存在纯阅读的说法,既然阅读,那么其背后就一定包含一些不同的意味,要么解读要么就是表达。当然,阅读中还存在一种偏执的一方——死读书,可以把它理解成变相的纯阅读,但这种纯阅读读的是别人的思想,用的也是别人的话语,自始至终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选择死读书的学生只是扮演着被阅读和被表达的工具,而不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这也不符合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背离了阅读的初衷。
(三)课内外阅读并轨
如果说小学生的阅读要指向朗读和写字,那么中学生的阅读则是指向朗读和理解。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都比小学阶段要成熟的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不具备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而独立自主的完成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的能力。语文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不能否认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大量的阅读是语文学习路上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拒绝有的教师或学生打着自主阅读学习的幌子心安理得的放弃学习语文这一门课的责任,放弃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视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语文阅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否认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内,但是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事情,将阅读带到课外,让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享受相应的乐趣。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充分的自主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更不能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绊脚石。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培养语文素养,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使语文阅读课堂术业有专攻。
结语
语文阅读的培养不仅是积累中学的阅读量,更是强化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语文语感以及语文的核心素养。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部分,语文的学习中的阅读者得语文的天下,教师和学生要正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量,积极培养自身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正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9(06):81.
[2]冉小琼.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