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46号杨树堆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

中林46号杨树堆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

一、中林46杨蓄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沈浩[1](2020)在《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10种无性系杨木(Populus spp.)和4种无性系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α-纤维素和木质素,分析不同无性系杨木、杉木化学组成及其径向变异规律,为人工林速生材杨木、杉木选育栽培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数据及理论支撑。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种无性系杨木,十年生杨木中50号杨的苯醇抽提物最低(1.36%),综纤维素(83.19%)、α-纤维素(47.25%)和半纤维素(35.94%)含量最高,木质素(22.05%)含量较低。九年生杨木中丹红杨的苯醇抽提物(1.31%)和木质素(22.98%)含量最低,α-纤维素(46.15%)含量最高。径向变异规律为:由髓心向外,苯醇抽提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综纤维素含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α-纤维素逐渐增加;木质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生长轮对各化学组成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p(27)0.01)。亲本与子代,除子代中林46的木质素含量表现为超亲现象外,其它化学组成性状的含量都介于父母本之间。(2)4种无性系杉木,开化13号的木质素(32.72%)含量最低、综纤维素(73.41%)和α-纤维素(47.66%)的含量最高。径向变异规律为:由髓心向外,苯醇抽提物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木质素含量前十年先增加,后十年逐渐降低;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无性系对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着外,不同无性系、生长轮对其它化学组成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27)0.05)。(3)对杨木、杉木化学组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杨木的无性系与生长轮和各化学组成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差异,生长轮与综纤维素含量和α-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杉木的无性系仅与木质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生长轮与各化学组成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差异,生长轮与苯醇抽提物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α-纤维素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苯醇抽提物与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达到了极显着负相关,与半纤维素极显着呈正相关。(4)最终选择50号杨无性系和开化13号无性系作为纸浆材优良品种。根据径向变异规律分析,杨木轮伐期可以选择在7~8a,杉木可以选择为14~16a。

邢艳杰,张波[2](2018)在《河北廊坊市永定河泛区中林46杨树的生长情况分析》文中认为为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而杨树是本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在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杨树主栽品种中林46与最佳的栽植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胸径、成活率和蓄积量,永定河泛区沙地选用中林46造林时,以采用3 m×3 m或3 m×4 m密度为佳。

闫小莉[3](2016)在《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同时随着我国对天然林实施全面保护措施及国际木材贸易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我国的木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故大力营造和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来缓解木材短缺势在必行。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占全国乔木人工林的18.1%,大力营造和发展和杨树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杨树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目前在15 m3.hm-2.yr-1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合理高效的集约水肥经营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速生丰产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达到节水、减氮和增产的目的。将灌溉和施肥措施结合起来可以使水和肥两者的供应具有同步性,从而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因此,在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大力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选择恰当合理的水肥投入方式、投放时期、合理配比、最佳用量等关键技术可对林木速生、节水节肥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欧美108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应用到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肥管理中,旨在从树木生理生态特性、细根生长与分布、林木生长、林地生产力和碳储量等方面进行欧美108杨水氮耦合效应研究,探明水氮耦合策略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机理,并综合提出其高效的最佳滴灌和施肥技术组合。这将有助于提升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水平,并为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和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水氮耦合措施有效改善了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在林木生长最快的4-7月土壤水势(ψs)波动幅度较大,7-8因降雨集中各处理的ψs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随后在9-11月份ψs值又开始出现新的波动,故生长季内需要进适时灌溉才能使各处理ψs保持其设定的阈值之上。在实施水氮耦合措施的3个生长季内,-25、-50和-75 kPa三个灌溉水平下的林地平均ψs保持在-13.79- -14.19 kPa、-21.15--25.83 kPa、-29.88- -37.00 kPa范围内;林地20 cm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在3个滴灌水平下分别比CK提高61-69%、50-56%和27-55%。水氮耦合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显着,如采取措施第一年,各耦合处理下0-20 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比CK显着高出1-81和3-59%,到第二年分别比CK高出29-134和31-81%。最优耦合处理D3F3下的各养分含量最高,如措施第一年3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CK高出82、25和4%,第二年分别比CK高出107、106和75%。综上,水氮耦合措施可有效改善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养资源,为促进其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2)欧美108杨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耦合措施实施第一年,各水氮耦合处理中D3F3处理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最显着,其3个土层细根生物量较CK分别提高了316、386和442%,根长密度较CK分别提高345、176和132%。耦合措施实施第二年,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平均直径均表现为:高水高肥(D3F3)和中水高肥(D2F3)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其中D3F3处理6个土层生物量密度是CK的3.12-47.74倍;细根表面积是CK的4.36-30.57倍。当灌溉量一定时,增加施肥量可显着促进欧美108杨细根的生长,但当施肥量一定时增加灌溉量对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不显着,即趋肥性强于向水性。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下所改善的林地土壤水养资源表现出高度可塑性,以此提高了林木吸收水养的能力,成为耦合措施促进其林木生长的重要机理之一。(3)水氮耦合措施会显着提高其叶片LAI、Pn、WUE和树干Vsf,且其影响随着措施实施年份越久其影响越显着。在3个生长季内,具有最大年均LAI的处理为D3F3,其年均LAI分别比CK显着高出21、44和58%。叶片Pn和WUE均是水氮耦合处理显着大于CK,在5a和6a生时,Pn分别比CK提高了23-63%和26-95%,WUE分别比CK提高30-110%和18-82%。树干Vsf与Rs、Ta、SWC和VPD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RH呈极显着负相关性,各水氮耦合处理的树干Vsf均显着大于CK,如在7月份,5a和6a生欧美108杨树干Vsf日均值在9个耦合处理下分别比CK提高27-70%和13-69%。水氮耦合措施中的灌溉水平对欧美108杨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相比施肥水平和水氮交互作用更为显着,且对施肥效果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4)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SDIF)措施可显着增加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生物量和碳储量。5-7a生时林分生物量在SDIF处理下分别为11.49、27.68和38.70 t·hm"2,相比CK的7.54、15.77和24.88 t·hm-2分别提高了52、75和60%。欧美108杨林.木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在SDIF和CK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在46.28-58.30%范围内。5-7 a生时林分碳储量在SDIF处理下分别为6.20、15.18和21.72 t-hm-2,相比CK处理的4.05、8.63和13.46 t-hm-2分别增加了53、76和61%。5和6a生欧美108杨林地0-60 cm土层碳储量分别达到50.87和61.32 t·hm-2,相比CK的43.08和47.92 t·hm-2分别显着提高18和28%。(5)水氮耦合措施可显着促进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并提高林地生产力。在措施实施第一年,最优耦合处理D3F3使5a生欧美108杨DBH、H和V年生长量分别达到4.9cm、3.0m和11.54 m3·hm-2·a-1,相比CK的4.0cm、1.9m和8.01 m3·hm-2·a-1分别提高23、58和44%;措施实施第二和三年,最优耦合处理D2F3使6和7a生欧美108杨DBH、H和V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5.6和3.1cm、4.2和2.3 m、27.85和25.96m3·hm-2·a-1,较CK的4.2和2.5 cm、3.3和1.6 m、20.48和16.58 m3.hm-2·a-1分别提高33和24%、27和44%、36和57%。水氮耦合措施下5-7 a生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最高经济收益可达5522.37-39619.07元/公顷,比CK的4311-32429元/公顷增加22-28%。水氮耦合措施中各因子对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水平>水氮交互>灌溉水平。此外,欧美108杨在水氮耦合措施下林木IDBH、IH和Iv与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土壤有机质(OM)>土壤含水率(SWC)>土壤全氮(N)>叶面积指数(LAI)>细根生物量(FRB)>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树干液流速率(Vsf),最大偏相关系数为0.887,最小为0.315。综上,在对与本试验地环境相似地区的欧美108杨人工林进行水肥管理时:①地表滴灌的灌溉起始阂值应该在生长季内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在-25-50kPa范围;②生长季内的早春旱季(4-5月)灌溉次数和量较大,6-10月结合降雨情况,可降低灌溉次数和量;③欧美108杨栽植后的1-4年内采取滴灌施N措施可显着促进林地生产力,适宜施N量为450-600g/株/年,在生长季内4-8月份进行少量多次施肥,首次施肥应在展叶前进行;④根据根系分布规律和节水节肥的集约经营理念出发,滴灌垂直湿润区应维持在0-50 cm深度,水平湿润区应达到距离滴头50 cm处。

张明,于一苏,周根土,吴中能,刘俊龙[4](2015)在《安徽省杨树现有林培育成效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掌握全省杨树现有林培育实施成效,为杨树资源培育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十三五"杨树发展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沿江、沿淮和淮北地区6个县(市)设置了58个标准样地,其中实施培育措施的样地42个,未实施培育措施的对照样地16个,调查了样地的立地因子、林分情况、抚育措施、生长量、社会经济效益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科学的培育措施对杨树生长具有显着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的栽植密度、不同区域杨树生长状况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就安徽省杨树适宜栽植密度、重点发展区域、杨树二代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闫娟[5](2013)在《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杨树是我国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由于其生长迅速、对养分消耗大,施肥成为杨树人工林栽培的重要经营措施。氮素是杨树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影响着杨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因此,研究不同氮营养条件对杨树的氮素吸收利用及其生长的影响,对于提高杨树人工林质量,丰富杨树人工林培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Dode) Guiner CV.’74/76’)和中林46杨(Populus Xeuramericana (Dode) Guiner CL.’Zhonglin-4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供给水平对欧美杨1年生苗木的生长发育、生物量分配、源库关系、碳水化合物分配、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光能利用等特性的影响,阐明氮素对欧美杨苗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施氮显着提高了生长期两种欧美杨苗木的整株叶面积,但对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集中在生长初期。施氮有助于促进两种苗木整株生物量的积累,并且对欧美107杨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到生长季末时,欧美107杨和中林46杨整株生物量均在N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99.04g·株-1和540.81g·株-1。(2)速生期两种苗木茎生物量的积累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显着提高,生长后期施氮对苗木根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加明显,随施氮量的增加,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显着提高。施氮显着降低了欧美杨苗木各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促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由叶片向茎、根的转运。(3)在生长季前期,苗木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约占总氮量的70%以上,到生长季后期时,苗木吸收的15N量占到了总氮吸收量的50%以上。施氮显着提高了生长中后期苗木对15N及总氮的吸收量,其中根系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提高的幅度最大。两种苗木对氮素的吸收效率以N1处理较高,达到了35%-45%,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差异不大。(4)施氮能够有效提高速生期两种苗木的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S Ⅱ反应中心的活性从而促进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到生长后期时,高氮量供应使中林46杨叶片呼吸速率增加,PS 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显着降低,因此造成中林46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降低。欧美107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后期仍能保持在20μmol CO2·m-2·S-1左右。(5)对两种欧美杨苗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表明生长指数及生化指数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较大,生物量拟合值排序为N2>N1>N0,欧美107杨的生物量拟合值在各氮处理下均高于中林46杨,并在N2处理下即施氮量为10g N-株-1时达到最高,为122.09g·株-1。

王亚[6](2013)在《杨树高效经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杨树生长快速、高产、适应性强,广泛种植于国内外中纬度平原区。其木材应用广,但杨树人工纯林抵御病虫害能力低下,自我恢复能力也不强,产量不高,种植效益偏低。菏泽市是全国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之一,杨树是菏泽市最大的优势树种,也是最早形成产业化的树种,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举足轻重。本文以国家林业局局重点项目《杨树速生丰产林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区域化实验》为依托,对菏泽市具有代表性的杨树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创新林下复合种植经营模式,并在瘠薄立地杨树栽培技术上实现突破。(1)通过对杨树林下种植高效经营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林下种植可提高林木生长量,大幅增加林地综合效益,是改造现有低产林分,增加农民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各个杨树品种以相同的方式林下间作相同的农作物,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差别,但比杨树单一纯林的经济效益高。林下种植不同的作物,收益不同,林下模式有:林+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林+花卉苗木、林+食用菌、林+中药材。适宜种植的作物为小麦、花生、棉花、西瓜、甘蓝、牡丹、菠菜、大叶女贞、紫薇、平菇、双孢菇、鸡腿菇、丹参、半夏、芍药等,各种种植模式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模式受各地传统种植习惯、当地市场需求、家庭经济劳力条件、自身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要根据各地各家庭条件,选择适合各经营主体的种植模式。配置方式不同,幼林时期林木生长量和林下种植效益差异不明显。适当减小株距、加大行距,可延长林下种植年限,林农复合经营效益显着。设计行距10m的林分,株距以3m的配置林木和林下种植综合效益最高。林分密度相同,株行距配置不同,林地综合效益则不同。密度17株/667m2,以株行距配置为4m×10m的综合效益最高;密度21株/667m2,以4m×8m配置的综合效益最大;密度22株/667m2,3m×3m-17m高于5m×6m;密度28株/667m2,3m×8m高于4m×6m。(2)通过对瘠薄立地杨树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发现:适于瘠簿立地栽培的杨树优良品种组合为:中菏2号、中菏1号,L35、I-107、L323、I-102等。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瘠簿立地造林,以培养中径材目标,单株营养面积16-24m2、28-42株/667m2的密度进行造林,可以生产较多的木材,按实际收购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杨树造林选用一年生苗,造林成活率高,造林5年后材积生长量与二年生苗没有差异。一年生苗各种造林成本低、保存率高,可大大提高政府和农民积极性。在瘠薄立地条件下造林,施肥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前3年林下种植农作物,不需为林木单独施肥,为间种作物增施肥料,可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促进幼树的生长。从第4年起至采伐,对林木施氮肥尿素为主。浇水对促进杨树生长非常显着,施肥同时浇水可提高肥效。3月至6月上中旬干旱季节,浇水2-3次可促进杨树根系生长和杨树叶面积扩大,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干旱年份,及时浇水可促进杨树根系生长,提高林木抗旱抗寒能力。合理的耕抚对促进杨树生长效果非常明显。一年耕抚2次,耕抚深度以15cm左右为好。林下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后,每年应结合追肥耕抚2次。

徐志俊,夏培中[7](2011)在《丘冈地杨树造林技术措施与生长量的关系》文中指出通过对不同整地规格、栽植密度、品种、抚育方式与林木生长量关系的对比分析,得出在丘冈地区栽植杨树必须通过一定的土壤改良措施,选择合适的品种,采取恰当的造林技术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

闫年[8](2011)在《沿淮低洼地五种杨树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农田防护林建设是沿淮地区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过程中树种或品系的选择对防护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杨属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品种繁多,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速生丰产性和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在沿淮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本实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李庄境内的I-69杨,I-72杨,I-63杨、南林895杨和中林46杨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影响这五个杨树品系光合生理学特性;测定五个杨树品系纯林的生物量,分析品系间生产力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在当地自然环境下,五个杨树品系在不同季节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分为两种类型,夏季和秋季均呈现双峰曲线特征,有“光合午休”现象,春季呈单峰曲线。以三个观测期内五个杨树品系的日均净光合速率为依据分析其净光合速率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南林895杨>I-69杨>I-63杨>I-72杨>中林46杨。2、分析不同季节五个杨树品系的光响应曲线,I-69杨和I-72杨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南林895杨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喜欢较强光的光合有效辐射。3、通过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五个杨树品系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态因子。通过对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叶片温度这几个光合生理因子的分析,可以认为大气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是影响杨树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但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差异性。4、分析不同季节五个杨树品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叶绿素a/b值和光能利用率的大小。可以得出叶绿素含量和与五个杨树品系净光合速率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则反映了植物不同品系杨树对光合有效辐射的适应情况。5、相同环境下五个杨树品系人工林的生物量以及生产力因品系的不同有明显差异,以九年生五个杨树品系人工林为例,其生物量的大小关系为:南林895杨>I-63杨>I-72杨>I-69杨>中林46杨。6、栽植密度和抚育间伐对杨树林分生物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对I-69杨不同栽植密度和抚育间伐情况的研究,2×3m的栽植密度形成的林分生物量要比4×6m的栽植密度高出25.9%。而连续抚育间伐形成的林分生物量要比未进行抚育间伐高出18.1%。总体来看,在沿淮低洼地农田防护林的构建中,这五个杨树品系都可以正常生长。但不同品系具有不同的光合生理特性,也有较大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差异。从五个品系的净光合速率来看,其排序为:南林895杨>I-69杨>I-63杨>I-72杨>中林46杨。从五个品系的生物量排序为:南林895杨>I-63杨>I-72杨>I-69杨>中林46杨。这表明,南林895杨在沿淮低洼地的环境下有相对较强的光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形成相对较高的生物量,在当地条件下有相对较高的利用价值。

耿相国,吴斌,张宇清,李春平,李志沛,郑慧[9](2011)在《农田防护林树种中林46杨不同器官碳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土地退化、温室效应、森林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空气CO2浓度上升,温室

田海燕,李英武,陈志鹏[10](2010)在《四种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对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中林-46杨、银新1号杨、欧美杨107及三倍体毛白杨6年的引种栽培和对比试验,从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纤维情况测定及经营水平研究,初步确定宁夏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应以中林-46杨为主栽树种,在中卫赛金塘林场的合理栽植密度2m×3m,轮伐期为6年。

二、中林46杨蓄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林46杨蓄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森林资源现状
    1.2 木材材性研究概况
    1.3 化学组成研究概况
    1.4 杨木研究进展与现状
    1.5 杉木研究进展与现状
    1.6 主要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10种无性系杨木试验地概况
        2.1.2 10种无性系杨木试验材料
        2.1.3 4种无性系杉木试验地概况
        2.1.4 4种无性系杉木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0 试验取样方法
        2.2.1 10种无性系杨木试样的制取
        2.2.2 4种无性系杉木试样的制取
        2.2.3 化学组成的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 10种无性系杨木的化学组成比较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径向变异分析
        3.2.2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变异分析
        3.2.3 10种无性系杨木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3.2.4 亲本及其子代化学组成及其径向变异分析
        3.2.5 亲本及其子代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3.2.6 杨木无性系、生长轮与化学组成的相关变异分析
        3.2.7 10种无性系杨木聚类分析
    3.3 小结
4 4种无性系杉木的化学组成比较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分析
        4.2.1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径向变异分析
        4.2.2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变异分析
        4.2.3 4种无性系杉木化学组成方差分析
        4.2.4 杉木无性系、生长轮与化学组成的相关变异分析
        4.2.5 4种无性系杉木聚类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主要引用符号的中英文含义及单位
第一章 绪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水肥耦合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水肥耦合的概念和水肥耦合效应的原理
        2.1.2 水肥耦合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2.1.3 水肥耦合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2.1.4 水肥耦合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2.2 国内外杨树速生丰产林发展现状
        2.3 杨树速生丰产林水肥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2.3.1 杨树灌溉管理策略
        2.3.1.1 灌溉方式
        2.3.1.2 灌溉时间
        2.3.1.3 灌溉量
        2.3.1.4 林木水分利用
        2.3.2 杨树施肥管理策略
        2.3.2.1 施肥方式
        2.3.2.2 施肥时间
        2.3.2.3 肥料种类
        2.3.2.4 施肥量
        2.3.2.5 林木养分利用
        2.3.3 杨树水肥耦合管理技术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期内的总体灌溉和施肥情况
        3.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 前言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林地各土层样品采集和养分指标测定
        2.2 林地土壤水势
        2.3 林地土壤含水率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林地土壤水势和降雨量变化
        3.2 林地土壤含水率变化
        3.3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3.4 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3.5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 讨论
        4.1 水氮耦合措施下的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分
        4.2 林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5. 小结
第四章 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 前言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根系取样与样品处理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水氮耦合管理第一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的变化
        3.1.1 细根生物量的变化
        3.1.2 细根根长密度的变化
        3.1.3 细根表面积的变化
        3.1.4 细根体积的变化
        3.1.5 细根比根长的变化
        3.1.6 细根生物量与水氮耦合效应的模型拟合
        3.2 水氮耦合管理第二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的变化
        3.2.1 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变化
        3.2.2 细根表面积的变化
        3.2.3 细根根长密度的变化
        3.2.4 细根平均直径的变化
        3.2.5 灌溉、施肥和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根的影响
    4. 讨论
        4.1 水氮耦合措施第一年细根形态和垂直分布的响应机制
        4.1.1 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和体积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4.1.2 细根比根长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4.2 水氮耦合措施第二年细根形态和垂直分布的响应机制
        4.2.1 欧美108杨细根垂直分布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4.2.2 欧美108杨细根的向水性和趋肥性
        4.3 水氮耦合措施第一、二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与分布的差异
    5. 小结
第五章 欧美108杨生理生态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 前言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气象因子
        2.2 树干液流
        2.3 叶面积指数
        2.4 光合特性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欧美108杨叶面积指数
        3.1.1 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特征
        3.1.2 水氮耦合措施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 欧美108杨叶片光合特性
        3.2.1 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季变化特征
        3.2.2 叶片蒸腾速率(Tr)日、季变化特征
        3.2.3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季变化特征
        3.2.4 水氮耦合措施对叶片Pn、Tr和WUE的影响
        3.2.5 欧美108杨叶片Pn在不同水氮耦合措施间的差异性
        3.2.6 欧美108杨叶片WUE在不同水氮耦合措施间的差异性
        3.3 欧美108杨树干液流变化特征与蒸腾耗水
        3.3.1 生长季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
        3.3.2 生长季内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
        3.3.3 水氮耦合措施下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3.3.4 生长季内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 讨论
        4.1 叶面积指数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2 叶片光合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3 树干液流及林木蒸腾耗水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5. 小结
第六章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生物量测定
        2.2 林木各器官和林地各土层样品采集
        2.3 有机碳含量测定和碳储量计算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
        3.2 林木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
        3.3 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
    4. 讨论
        4.1 生物量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2 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及其分配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4.3 林地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5 小结
第七章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及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 前言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 林木胸径和树高测定
        2.2 欧美108杨实验形数测定与计算
        2.3 林地生产力计算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林木季节生长规律
        3.2 林木生长和林地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3.3 水氮耦合经济效益分析
        3.4 水氮耦合措施有效促进欧美108杨林木生长的机理分析
    4 讨论
        4.1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林木生长的影响
        4.2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和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5 小结
第八章 综合结论、讨论与展望
    1. 综合结论
        1.1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2 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3 欧美108杨生理生态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4 水氮祸合对欧美杨速生丰产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1.5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及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1.6 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管理策略
    2. 综合讨论
    3. 展望
    4.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安徽省杨树现有林培育成效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样地基本情况
2 调查方法
3 示范推广的主要培育技术
    3.1 修枝
    3.2 间伐
    3.3 施肥
    3.4 病虫害防治
    3.5 林农复合经营
4 调查结果
    4.1 杨树生长状况比较分析
    4.2 杨树蓄积生长量比较分析
    4.3 杨树径级分布比较分析
    4.4 不同区域杨树生长比较分析
    4.5 不同造林密度杨树生长比较分析
    4.6 不同间伐方式分析
    4.7 间伐与不间伐经济效益分析
    4.8 项目实施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8.1 提高杨树科学经营水平
        4.8.2 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收入
        4.8.3 增加了项目区周边林农收入
5 结论与讨论

(5)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氮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氮素吸收的生理生态基础
        1.2.2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同化与运输
        1.2.3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配
    1.3 氮素对植物碳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1.3.1 氮与叶片碳同化
        1.3.2 氮与叶片光能利用
        1.3.3 氮对植物光合产物的影响
    1.4 植物体内C-N耦合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氮素与生产力关系研究展望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大田栽培试验
        2.1.2 盆栽控制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大田栽培试验
        2.2.2 盆栽控制试验
    2.3 研究方法
        2.3.1 生长量测定
        2.3.2 生物量测定
        2.3.3 氮含量测定
        2.3.4 根系形态测定
        2.3.5 叶片光合作用测定
        2.3.6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3.7 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2.3.8 器官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3.9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
        2.4.1 苗高、地径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
        2.4.2 苗木吸收的氮含量
        2.4.3 苗木氮素阶段性积累量
        2.4.4 苗木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
        2.4.5 响应曲线的拟合
        2.4.6 主成分分析
3 欧美杨苗木生长对氮素的响应
    3.1 苗木生长动态
        3.1.1 苗高生长
        3.1.2 地径生长
    3.2 叶面积动态
    3.3 苗木根系生长动态
        3.3.1 根系形态变化
        3.3.2 根系分枝
    3.4 生物量积累动态
    3.5 小结与讨论
        3.5.1 氮素供应与欧美杨苗木生长动态变化
        3.5.2 氮素供应与欧美杨苗木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
4 欧美杨苗木根-叶源库关系对氮素的响应
    4.1 生物量分配
    4.2 地上、地下部分生区协同关系
        4.2.1 根冠生物量比
        4.2.2 根系面积与叶面积
    4.3 碳水化合物
        4.3.1 可溶性糖含量
        4.3.2 碳水化合物含量
        4.3.3 根-叶可溶性糖、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4.4 各器官C/N
    4.5 小结与讨论
        4.5.1 欧美杨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长的协同关系
        4.5.2 源库协调对苗木碳同化物运输的影响
5 欧美杨苗木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规律
    5.1 苗水氮素含量的时间变异
    5.2 苗木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
        5.2.1 氮在各器官中的含量与分配
        5.2.2 氮在叶片中的分配
        5.2.3 氮在根系中的分配
    5.3 氮素在苗木体内的阶段性积累量
    5.4 苗木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残留动态
        5.4.1 苗水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5.4.2 肥料氮的损失及残留
    5.5 小结与讨论
        5.5.1 苗木总氮的吸收与分配
        5.5.2 苗木肥料氮的吸收与分配
        5.5.3 苗木氮肥的吸收与利用效率
6 氮素对欧美杨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6.1 氮素对叶片CO_2同化的影响
        6.1.1 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6.1.2 光合作用的CO_2响应
    6.2 氮素与叶片光能利用
        6.2.1 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叶片Fv/Fm和ΦPSⅡ的影响
        6.2.2 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叶片qP和qN的影响
    6.3 氮素对叶片蒸腾的影响
    6.4 氮素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6.5 小结与讨论
        6.5.1 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6.5.2 光合作用的CO_2响应
        6.5.3 光能利用
        6.5.4 水分利用
7 氮素对欧美杨生产力影响的综合评价
    7.1 叶片氮含量与CO_2同化的关系
        7.1.1 叶绿素与CO_2同化
        7.1.2 叶片氮含量与CO_2同化
    7.2 氮与生物量的关系
        7.2.1 各器官氮含量与生物量关系
        7.2.2 植株氮含量与生物量的关系
    7.3 生产力各要素间的关系
    7.4 综合评价
        7.4.1 指标体系建立
        7.4.2 量化计量方法
    7.5 小结与讨论
        7.5.1 氮含量与CO_2同化及生物量的关系
        7.5.2 氮素对欧美杨苗木生产力影响的综合评价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与讨论
        8.1.1 苗木生长
        8.1.2 根叶源库关系
        8.1.3 氮素的吸收利用
        8.1.4 碳同化和光能利用
        8.1.5 生产力综合评价
    8.2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杨树高效经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杨树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杨树的研究现状
        1.2.1.1 杨树人工林的培育
        1.2.1.2 水分和施肥管理技术
        1.2.1.3 栽培密度的研究
        1.2.1.4 林下间作的研究
        1.2.1.5 国内林农复合经营发展历史和现状
        1.2.2 国外杨树的研究现状
        1.2.2.1 国外杨树栽培的研究进展
        1.2.2.2 国外林农复合经营的历史与现状
    1.3 杨树人工林多种经营的研究进展
        1.3.1 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1.3.2 经济效益
        1.3.3 杨树林下经营的模式
        1.3.3.1 杨粮间作
        1.3.3.2 杨草间作模式
        1.3.3.3 其它间作模式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2.1 杨树林下种植高效经营模式研究
        1.4.2.2 瘠薄立地杨树人工林栽培技术研究
第二章 杨树林下种植高效经营模式研究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 林下种植试验点设置
    2.3 林下种植试验设计
        2.3.1 不同品种杨树林下种植对比试验
        2.3.2 同一杨树品种林下种植不同作物对比试验
        2.3.3 不同配置林分林下种植对比试验
        2.3.3.1 相同行距不同株距林分林下种植试验
        2.3.3.2 相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林分林下种植试验
    2.4 试验研究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品种杨树林分林下种植效益
        2.5.2 林下种植不同作物效益
        2.5.3 不同配置林分的林下种植效益
        2.5.3.1 相同行距不同株距配置林分林下种植效益
        2.5.3.2 相同密度不同株行距配置林分的林下种植效益
    2.6 本章结论
第三章 瘠薄立地杨树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1 试验区自然概况
    3.2 瘠薄立地杨树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点设置
    3.3 瘠薄立地杨树高效栽培技术试验设计
        3.3.1 品种对比试验
        3.3.2 造林密度配置试验
        3.3.3 苗木规格对比试验
        3.3.4 林地施肥试验
        3.3.5 林地浇水试验
        3.3.6 林地耕抚试验
    3.4 瘠薄立地杨树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方法
    3.5 结果分析
        3.5.1 品种选择
        3.5.1.1 生长量比较
        3.5.1.2 形质指标比较
        3.5.1.3 小结
        3.5.2 瘠薄立地条件不同造林密度试验
        3.5.2.1 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3.5.2.2 不同造林密度对材种出材量及木材产值的影响
        3.5.3 不同苗木规格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3.5.4 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量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3.5.5 浇水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3.5.6 林地耕抚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3.6 结论
        3.6.1 品种组合选择
        3.6.2 造林密度
        3.6.3 苗木规格
        3.6.4 合理施肥
        3.6.5 合理灌溉
        3.6.6 林地耕抚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杨树林下种植高效经营模式研究
    4.2 瘠薄立地杨树栽培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丘冈地杨树造林技术措施与生长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整地规格与生长量的关系
    3.2 造林密度与生长量的关系
    3.3 不同品种与生长量的关系
    3.4 抚育管理与生长量的关系
4 讨论

(8)沿淮低洼地五种杨树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沿淮低洼地防护林发展现状
    1.2 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现状
        1.2.1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2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响
        1.2.4 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5 光合作用与光合日变化
        1.2.6 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现状
        1.3.1. 生物量相对生长的研究
        1.3.2 植物器官生物量分配的研究
        1.3.3 不同林分结构对生物量的影响
2 引言
3 实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光合生理特性指标的测定
        3.2.2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3.2.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2.4 光能利用率的计算
        3.2.5 单株生物量的测定
        3.2.6 林分生物量的测定
        3.2.7 净生产力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处理
    3.4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五个杨树无性系基本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
        4.1.1 不同季节环境因子日变化
        4.1.2 不同季节光合特性参数日变化
        4.1.2.1 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4.1.2.2 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蒸腾速率日变化
        4.1.2.3 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气孔导度日变化
        4.1.2.4 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细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4.1.2.5 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叶片温度日变化
        4.1.3 五个杨树无性系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4.1.3.1 通径分析
        4.1.3.2 逐步回归分析
    4.2 五个杨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4.2.1 不同季节光响应曲线及主要光合特性
        4.2.2 不同季节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2.3 不同季节光能利用率的变化
    4.3 五个杨树无性系林分生物量比较研究
        4.3.1 不同杨树无性系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4.3.2 不同杨树无性系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4.3.3 五个杨树无性系材积模型的建立
        4.3.4 不同杨树无性系人工林分净生产力的估算
        4.3.5 不同栽植密度和抚育间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5.1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5.2 生理生态因子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5.3 五个杨树无性系的光-光响应变化
    5.4 光能利用率变化
    5.5 光合色素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5.6 不同无性系间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比较
    5.7 五个杨树无性系与沿淮昂护林的构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农田防护林树种中林46杨不同器官碳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生物量的测定
    2.2 样品采集及化学分析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林46杨各器官生物量配比关系及动态变化中林46杨单株各器官的生物量由该年龄3株
    3.2 中林46杨各器官碳含量的动态变化
    3.3 不同年龄中林46杨各器官碳贮量与配比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10)四种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点
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1 选用杨树品种
    2.2 试验方法
        2.2.1 生长量测定
        2.2.2 栽植密度对比试验
        2.2.3 轮伐期研究
3 试验结果
    3.1 高生长情况 (表1)
    3.2 胸径生长状况 (表2)
    3.3 直径分布情况 (表3)
    3.4 蓄积量的增长状况 (图1)
    3.5 栽植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 (图2)
    3.6 栽植密度与单株材积的关系 (图3)
    3.7 轮伐期
4 结论

四、中林46杨蓄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无性系杨树木材和杉木化学组成的比较及选优[D]. 沈浩.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2]河北廊坊市永定河泛区中林46杨树的生长情况分析[J]. 邢艳杰,张波.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3)
  • [3]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闫小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4]安徽省杨树现有林培育成效调查分析[J]. 张明,于一苏,周根土,吴中能,刘俊龙. 安徽林业科技, 2015(06)
  • [5]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 闫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0)
  • [6]杨树高效经营技术的研究[D]. 王亚. 广西大学, 2013(05)
  • [7]丘冈地杨树造林技术措施与生长量的关系[J]. 徐志俊,夏培中. 安徽林业科技, 2011(04)
  • [8]沿淮低洼地五种杨树无性系光合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比较研究[D]. 闫年.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1)
  • [9]农田防护林树种中林46杨不同器官碳含量的研究[J]. 耿相国,吴斌,张宇清,李春平,李志沛,郑慧.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2)
  • [10]四种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对比试验[J]. 田海燕,李英武,陈志鹏. 宁夏农林科技, 2010(06)

标签:;  ;  ;  

中林46号杨树堆积生长与密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