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通俗小说论文_刘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通俗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俗,明清,小说,忠义,伦理,序跋,特征。

明清通俗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刘姣[1](2019)在《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万里寻亲”是传统孝故事中很常见的类型,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道德意识。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整理与分析上,对文学作品中该类型故事的论述则相对分散、片面。笔者以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万里寻亲”故事的书写与表达,希望能使读者对明清寻亲文学的故事流变、叙述模式和思想内涵有更完整、清晰的认识。绪论主要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参照学界的研究成果,再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对“万里寻亲”的内涵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概述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的研究现状:从历史学的角度观照正史、方志中记载的“万里寻亲”孝子传,探讨这种孝行典范在明清时期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情形;或在分析单部作品时就其中的“万里寻亲”故事略加论述。整体看,缺乏对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的专门与系统的研究。第叁部分探讨本文的研究价值。正文共叁章,具体内容为:第一章主要探讨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的素材来源。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的“万里寻亲”故事基本上都有本事参考,一些是正史、方志中记载的历史事实,一些则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作者对“万里寻亲”故事进行改编时,因创作意图的差异,处理素材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复述、补充、删减、整合四种。第二章主要论述“万里寻亲”故事的叙述模式。虽然取材于不同的文献资料,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的“万里寻亲”故事却有着比较固定的叙述模式,可概括为:失散——寻找——团圆。从“失散”到“团圆”,完整地再现了出离者、寻访者和苦守者不同的人生境遇。亲子失散是“万里寻亲”故事的开端,其丰富的内涵为情节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情境和复杂的意蕴。寻亲苦旅是故事叙述中最核心的环节,因为它既是考验孝子意志的必经历程,又是实现亲子相逢的希望通道。而“团圆”在这里包含两层意思:若双亲仍存活,则迎归奉养终老;若父母已去世,则负骨还乡安葬,虽不无遗憾,但终可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第叁章主要分析“万里寻亲”故事的思想内涵。一方面,“万里寻亲”故事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妻贤子孝、家庭团圆、生活安定的美好想象,并通过传统伦理将个人、家庭与社会联系起来,表现出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自觉和对精神苦难的纾解。另一方面,“万里寻亲”故事主要向读者传递了“孝”的积极内涵与作用,但透过某些碎片式的描写,我们又隐约可窥见故事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如忠与孝的龃龉、孝道内部的矛盾,个体对寻亲孝行认可度的差异等。这表明,寻亲孝行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更复杂的情境。(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李俊[2](2019)在《“演化”:论郑振铎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理念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25年发表《岳传的演化》开始,郑振铎接连发表了《水浒传的演化》《叁国志演义的演化》《西游记的演化》等明清通俗小说研究论文,在20世纪小说研究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贡献。郑振铎的"演化"研究理念,来源于莫尔顿《文学之近代研究》的进化观念,借鉴于胡适《〈水浒传〉考证》的研究范例,其成果建基于郑振铎个人的丰富藏书,其内涵是以进化的观念分析明清通俗小说集体创作与流传的版本,描述甚至还原通俗小说故事的真相与内容演变的历程,其小说"演化"路径的追索,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9年01期)

叶楚炎[3](2018)在《故事新编与经典复刻: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弃夫”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弃夫"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叙述"秋胡妻"式的故事,另一类则讲述"朱买臣妻"式的故事。出于侠义之心而弃夫的秋胡妻们会获得小说作者的赞美,但对于这样的故事,小说作者却极少提及,这或许更能体现作者对于弃夫一事的真实态度。这种态度深切地影响了朱买臣妻类故事的写作。无论具体的形态怎样,此类弃夫故事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朱买臣妻故事的复刻与翻版,因此小说的架构极为稳固。而发生变化的通常都是那些打着"弃夫"名目,最终却实现夫妻团圆的并不纯正的"弃夫"作品。对于小说作者而言,向"朱买臣妻"故事靠拢,维护既有的经典架构才是写作的终极目的,因为唯有这样的故事才能纾解他们在现实中的恐惧。(本文来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梅东伟[4](2018)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玄女形象的重构与伦理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蚩尤战争神话在汉代完成了儒家政治神话的转型,其中的玄女确立了君权神授和辅助仁义之君平定人间祸乱的形象内涵。在《宣和遗事》中,叛乱者获得玄女支持,使玄女形象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围绕天命和忠义,《水浒传》等明清通俗小说展开了对玄女形象内涵的重构,这种重构包含着小说家对明清时期日益强化的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质疑与反思,也是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等内容的反思、批判相呼应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梅东伟[5](2018)在《明清通俗小说中嫦娥故事的重述与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嫦娥奔月故事的传承带有明显的伦理倾向,尤其东汉时期嫦娥"羿妻"身份的确定,将两性关系植于这一神话的传承中,从而使之具有了伦理价值和文化意义,人们对它的重述也始终无法绕开对传统伦理的审视。明清通俗小说对嫦娥故事的重述与演绎,将其引入了人间伦常的世俗化叙事,丰富了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故事,小说家们展开了对传统伦理乃至整个礼法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其中也透露了有明以来知识分子的心灵创伤。(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冯保善[6](2018)在《明清江南教育大众化与通俗小说读者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社会对于教育的普遍重视,使其教育大众化具有相当广度。由蒙学读物收字数量,可见出其教育大众化达到的程度;由大众读物的热销度与居住人口的高密度,可见出此区域识字人口的规模,此为通俗小说潜在的市场。小说禁毁和小说序跋中披露的读者史料,反映出江南社会小说阅读风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此区域小说消费市场的构成等。读者市场的旺盛需求,促成明清江南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广阔的市场是明清江南成为通俗小说创作、消费中心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吴成[7](2018)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生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通俗小说中存在大量生育书写,文章分为生育书写概述、生育书写的形成、生育书写的特征、生育书写的功能四个篇章,对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生育书写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生育书写概述,主要对明清通俗小说中存在的生育书写进行梳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根据小说叙述的生育情形是否符合现实,首先将生育书写分成常规生育书写与孕产异象书写两个大类。常规生育书写是指小说对现实生活中生育现象、观念及其活动较为客观真实的临摹与再现,主要可分为生育现象书写(孕期现象、产时现象)、生育观念书写(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子嗣由天)、生育礼俗书写(孕前礼俗、孕中礼俗、产后礼俗)及生育效应书写(家庭效应、社会效应)四个方面。孕产异象书写指小说中人物在怀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奇异现象。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怀孕异象书写(孕初异象、孕中异象)与生产异象书写(产时异象、产后异象)。第二章探讨明清通俗小说生育书写的来源问题,主要从文学生育书写史及明清社会风貌两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对明清前涉及生育书写的典型文体、文本进行简要梳理,包括原始神话,先秦诗歌、子书、史书,汉代及汉后史传,以及其他类型典籍中的主要生育书写内容,并阐释其对明清通俗小说生育书写的内容、形式及思想内核等方面产生的奠基作用;然后阐述了明清时期社会风貌在家庭、宗教两方面的变化,及由此形成的对小说生育书写的影响。第叁章是对明清通俗小说生育书写的特征的分析。生育书写在小说中所处的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其在不同类型的故事中形成了模式化的书写套路,这是生育书写的模式化特征;常规生育书写与孕产异象书写以现代文论的观点来看,分属现实主义文学书写与浪漫主义文学书写,其书写分别具有写实性与奇幻性;生育涉及的人物形象众多,但不同主题与主角的小说在生育书写模式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人物形象集群,这是涉及人物的丰富性与形象固化特征;涉及生育书写的小说在题材上具有规约性,这一规约性又造成生育书写思想的保守性特征。第四章对明清通俗小说生育书写的功能进行探讨,认为生育书写具有故事叙述、形象塑造、文化阐释叁方面的功能。生育书写在叙事上可以作为顺序、联结、对比等几种叙事要素,发挥标注叙事进程、串联叙事成分、突出叙事重点的功能;在塑形上,能对围绕在生育活动周围的生育夫妻双方、产儿(胎儿)、生育双方亲属、僧尼、医生等人物进行形象塑造;在文化上,生育书写除了呈现生育文化本身的面貌外,还通过与小说不同题材、主题的结合,形成更为广泛的社会风貌呈现、伦理道德强调、宗教主题宣扬等功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4)

程国赋[8](2018)在《论明清通俗小说书名的命名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名是中国古代小说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也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关于古代小说书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名着,而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明清时期是通俗小说创作的高峰期,通俗小说命名的手段、方式丰富多样,形成独特的命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书名呈现复合式命名结构,一书多名现象较为普遍,小说书名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小说书名中部分字词频繁使用。分析明清通俗小说书名的命名特点,有助于从特定视角探寻这一时期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内在规律及其演变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胡明梅[9](2018)在《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舟船作为中国古代水路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彰显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伴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栖属性的一种特殊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人笔下的舟船书写经历了从稚拙粗略到蔚为大观的过程,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例,舟船叙事数目众多且类型多样。鉴于此,本文将明清通俗小说中的舟船叙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情节类型,探讨其叙事学意义,挖掘其美学特征,阐释其文化内涵,来探讨交通工具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题的写作缘由、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对舟船叙事进行溯源。中国文人对舟船的书写由来已久,但在抒情性文本和叙事性文本中又有所不同。梳理舟船在不同文体、不同历史时期书写的特色,有助于加强我们对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理解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第二章主要是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明清通俗小说中舟船叙事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从故事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变泰发迹型、水贼劫财型和游船遇艳型叁种主要类型;其次,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中主要采用的叙事方法有简笔点缀、细笔写实和曲笔象征叁种;最后,舟船叙事空间在设计故事情节、营造场景氛围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叙事学意义。第叁章阐述的是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的美学特征,主要从以下叁方面进行论述:“舟船美学传统与明清舟船叙事的美学嬗递”、“舟船叙事的意境美”和“舟船叙事的悲剧美”。第四章主要分析的是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的文化内涵。从舟船叙事空间视角来看,以世俗空间、伦理空间和情爱空间最具代表性,体现了舟船叙事的多重空间意蕴;从宗教文化视角看,舟船叙事与“救赎”“超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通过舟船这一交通工具与明清通俗小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窥见明清时期的空间观念。余论部分着重分析的是舟船叙事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流变。(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3)

沈梅丽[10](2018)在《传教、易俗与文学利用:来华传教士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明万历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开始,传教士向异教的中国社会传播基督教信仰、实现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长期对明清通俗小说等文学资源进行利用。具体表现在:将中国部分传统宗教信仰、民俗的生成归因于小说,并从宗教角度对其进行批评与否定;为扩大汉文传教小册的宣传效果,各时期传教士在写作中模仿明清通俗小说文体风格;通俗小说被传教士倚重为获取中国人思想、社会风俗知识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传教士在传教视角下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和接受是中西文化、文学交流中的重要现象。(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明清通俗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1925年发表《岳传的演化》开始,郑振铎接连发表了《水浒传的演化》《叁国志演义的演化》《西游记的演化》等明清通俗小说研究论文,在20世纪小说研究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贡献。郑振铎的"演化"研究理念,来源于莫尔顿《文学之近代研究》的进化观念,借鉴于胡适《〈水浒传〉考证》的研究范例,其成果建基于郑振铎个人的丰富藏书,其内涵是以进化的观念分析明清通俗小说集体创作与流传的版本,描述甚至还原通俗小说故事的真相与内容演变的历程,其小说"演化"路径的追索,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通俗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刘姣.明清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万里寻亲”故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俊.“演化”:论郑振铎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理念与路径[J].华中学术.2019

[3].叶楚炎.故事新编与经典复刻: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弃夫”叙事[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8

[4].梅东伟.明清通俗小说中玄女形象的重构与伦理反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梅东伟.明清通俗小说中嫦娥故事的重述与文化反思[J].明清小说研究.2018

[6].冯保善.明清江南教育大众化与通俗小说读者市场[J].文艺研究.2018

[7].吴成.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生育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2018

[8].程国赋.论明清通俗小说书名的命名特点[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

[9].胡明梅.明清通俗小说舟船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10].沈梅丽.传教、易俗与文学利用:来华传教士对明清通俗小说的批评与接受[J].明清小说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子弟书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一叶一图的插图方式...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度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度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以石印为主的民营书局竞相出版小说。1...二 知道其从何来,如开文杯之类

标签:;  ;  ;  ;  ;  ;  ;  

明清通俗小说论文_刘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