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稳固底座、支撑柱和受力上座,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主体,所述立柱主体共设置有两个,且立柱主体的上端安装有上安装座,且立柱主体的下端安装有下安装座,所述稳固底座包括第一半圆形座和第一复位铰链,所述第一半圆形座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半圆形座与下安装座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座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复位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受力上座包括第二半圆形座和第二复位铰链,所述第二半圆形座共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木质支撑件的外部,代替木质支撑件来承受压力体所带来的压力,这样能够避免木质支撑件由于年久且长期承受巨大压力带来的损害,也能够避免压力体倾斜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稳固底座(1)、支撑柱(2)和受力上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立柱主体(21),所述立柱主体(21)共设置有两个,且立柱主体(21)的上端安装有上安装座(22),且立柱主体(21)的下端安装有下安装座(23),所述稳固底座(1)包括第一半圆形座(11)和第一复位铰链(15),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半圆形座(11)与下安装座(23)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复位铰链(15)转动连接,所述受力上座(3)包括第二半圆形座(31)和第二复位铰链(35),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下端面与上安装座(22)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复位铰链(35)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远离第二复位铰链(35)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凸出块(32),且第二凸出块(32)上开设有第五螺纹孔(33),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中部开设有大螺纹孔(34),所述大螺纹孔(34)的内部插入有大螺栓(37),且大螺栓(37)插入大螺纹孔(34)的一端设置有尖端(38),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上端面两侧均安装有倾斜支撑柱(39)。
设计方案
1.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稳固底座(1)、支撑柱(2)和受力上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立柱主体(21),所述立柱主体(21)共设置有两个,且立柱主体(21)的上端安装有上安装座(22),且立柱主体(21)的下端安装有下安装座(23),所述稳固底座(1)包括第一半圆形座(11)和第一复位铰链(15),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半圆形座(11)与下安装座(23)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复位铰链(15)转动连接,所述受力上座(3)包括第二半圆形座(31)和第二复位铰链(35),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下端面与上安装座(22)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复位铰链(35)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远离第二复位铰链(35)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凸出块(32),且第二凸出块(32)上开设有第五螺纹孔(33),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中部开设有大螺纹孔(34),所述大螺纹孔(34)的内部插入有大螺栓(37),且大螺栓(37)插入大螺纹孔(34)的一端设置有尖端(38),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上端面两侧均安装有倾斜支撑柱(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座(2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21),所述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下端面与第三螺纹孔(2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六螺纹孔(36),所述上安装座(22)与第二半圆形座(31)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三螺纹孔(221)与第六螺纹孔(36)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座(23)的下端面开设有第四螺纹孔(231),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的上端面与第四螺纹孔(23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所述下安装座(23)与第一半圆形座(11)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四螺纹孔(231)与第二螺纹孔(14)内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座(11)远离第一复位铰链(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块(12),且第一凸出块(12)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3),两个第一凸出块(12)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一螺纹孔(13)内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凸出块(32)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五螺纹孔(33)内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
现有的古建筑由于存在时间过长,一些木质的支撑件,例如凉亭的支撑柱会腐化,这样就会导致其承重能力降低,凉亭的顶部即会出现倾斜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旨在改善现有古建筑中木质支撑件承重能力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稳固底座、支撑柱和受力上座,所述支撑柱包括立柱主体,所述立柱主体共设置有两个,且立柱主体的上端安装有上安装座,且立柱主体的下端安装有下安装座,所述稳固底座包括第一半圆形座和第一复位铰链,所述第一半圆形座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半圆形座与下安装座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半圆形座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复位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受力上座包括第二半圆形座和第二复位铰链,所述第二半圆形座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二半圆形座的下端面与上安装座相固定,两个所述第二半圆形座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复位铰链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二半圆形座远离第二复位铰链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凸出块,且第二凸出块上开设有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形座的中部开设有大螺纹孔,所述大螺纹孔的内部插入有大螺栓,且大螺栓插入大螺纹孔的一端设置有尖端,所述第二半圆形座的上端面两侧均安装有倾斜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形座的下端面与第三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六螺纹孔,所述上安装座与第二半圆形座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三螺纹孔与第六螺纹孔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座的下端面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半圆形座的上端面与第四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下安装座与第一半圆形座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四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形座远离第一复位铰链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块,且第一凸出块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凸出块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一螺纹孔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凸出块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五螺纹孔内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木质支撑件的外部,代替木质支撑件来承受压力体所带来的压力,这样能够避免木质支撑件由于年久且长期承受巨大压力带来的损害,也能够避免压力体(建筑物的顶面)倾斜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半圆形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稳固底座;11、第一半圆形座;12、第一凸出块;13、第一螺纹孔;14、第二螺纹孔;15、第一复位铰链;2、支撑柱;21、立柱主体;22、上安装座;221、第三螺纹孔;23、下安装座;231、第四螺纹孔;3、受力上座;31、第二半圆形座;32、第二凸出块;33、第五螺纹孔;34、大螺纹孔;35、第二复位铰链;36、第六螺纹孔;37、大螺栓;38、尖端;39、倾斜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古建筑保护用固定装置,包括稳固底座1、支撑柱2和受力上座3,稳固底座1设置在地面上,可起到稳固作用,支撑柱2用于支撑起受力上座3,受力上座3起到直接受力的作用,支撑柱2包括立柱主体21,立柱主体21共设置有两个,且立柱主体21的上端安装有上安装座22,且立柱主体21的下端安装有下安装座23,立柱主体21用于制成,上安装座22与下安装座23起到连接作用;
继续参照图1所示,稳固底座1包括第一半圆形座11和第一复位铰链15,第一半圆形座1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半圆形座11与下安装座23相固定,下安装座23的下端面开设有第四螺纹孔231,第一半圆形座11的上端面与第四螺纹孔23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4,下安装座23与第一半圆形座11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四螺纹孔231与第二螺纹孔14内部连接,螺栓插入第四螺纹孔231与第二螺纹孔14后,可以将下安装座23与第一半圆形座11连接起来,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复位铰链15转动连接,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可以打开,进而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中间的空腔可以容纳需要保护的古建筑木支撑件,第一半圆形座11远离第一复位铰链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块12,且第一凸出块12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3,两个第一凸出块12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一螺纹孔13内部连接,两个第一凸出块12连接起来后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即为锁定状态,不能够打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受力上座3包括第二半圆形座31和第二复位铰链35,第二半圆形座31共设置有两个,且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下端面与上安装座22相固定,上安装座2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21,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下端面与第三螺纹孔22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六螺纹孔36,上安装座22与第二半圆形座31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三螺纹孔221与第六螺纹孔36内部连接,螺栓插入第三螺纹孔221与第六螺纹孔36内部后可以将上安装座22与第二半圆形座31连接起来,即第二半圆形座31锁定起来后即不可被打开;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复位铰链35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可以通过第二复位铰链35的转动来打开,进而使得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中间组成的圆形空腔可以容纳古建筑木支撑件,且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远离第二复位铰链35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凸出块32,且第二凸出块32上开设有第五螺纹孔33,两个第二凸出块32之间通过螺栓插入第五螺纹孔33内部连接,两个第二凸出块32连接起来后,第二半圆形座31被锁定,不能够被打开,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中部开设有大螺纹孔34,大螺纹孔34的内部插入有大螺栓37,且大螺栓37插入大螺纹孔34的一端设置有尖端38,大螺纹孔34插入大螺纹孔34的内部后,尖端38可以直接扎入木支撑件内部,进而实现方便连接,第二半圆形座31的上端面两侧均安装有倾斜支撑柱39,倾斜支撑柱39的上端应安装与上安装座22结构相同的安装结构,进而将倾斜支撑柱39固定在压力体(如图4中的建筑顶部即为压力体)上。
工作原理:在安装本装置时,首先打开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使得木支撑件位于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中间的空腔内部,再通过螺栓插入两个第一螺纹孔13的内部,使得两个第一半圆形座11被锁定,然后再使用螺栓插入第四螺纹孔231与第二螺纹孔14的内部,使得支撑柱2与稳固底座1连接起来,再通过打开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使得木支撑件位于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中间的空腔内部,再使用螺栓插入第三螺纹孔221与第六螺纹孔36的内部,使得受力上座3与支撑柱2连接起来,再使用螺栓插入两个第五螺纹孔33之间,使得两个第二半圆形座31被锁定起来,在使用大螺栓37插入大螺纹孔34的内部,此时的尖端38容易扎入木质的支撑件内部,再使用螺栓将倾斜支撑柱39的上端连接在压力体上即可;
在使用本装置时,当由于木质支撑件由于年久支撑力下降,而压力体过重有倾斜的趋势时,压力压向倾斜支撑柱39,再压向受力上座3、支撑柱2与稳固底座1上,此时的木质支撑件是不承重的,所以可避免掉由于压力体过重导致的自倾斜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445.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397951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E04G 23/02
专利分类号:E04G23/02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镜湖新区曲屯路151号
发明人:张光明
第一发明人:张光明
当前权利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陶荣州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