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一、关于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蒋金儒[1](2020)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本原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科技产品,这便要求大量的科技类文本,社会对科技领域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译者在翻译科技类文本时,提前了解该科技文本的创作背景,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自身积累的翻译知识做好翻译工作。在本次翻译任务中,笔者选取了英文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本原理》的部分内容作为翻译文本进行翻译。该作品由帕克特出版社于2018年12月12日出版,帕克特出版社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和产品最丰富的技术书籍出版商之一。节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Python(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搜索算法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概念,并学习用于形成决策树形图和集群的实际数据集。该报告对本次翻译任务的任务背景、目的、任务意义、运用的指导理论、文本内容以及翻译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该文本属于科技文本,翻译此类文本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地传达信息。案例分析重点探讨了笔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专业术语、普通词汇、句子以及语篇衔接方面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具体运用了增译法解释专业术语,运用增译法、改译法翻译句子,使语言表达更流畅,运用解释代词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语篇层面富有逻辑性。最后,笔者对本次翻译任务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不足之处,以期提高自身翻译实践能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了解和学习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原理,丰富了国内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资料,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同行翻译此类文本提供参考。

刘希桐[2](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动词的使用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语言学习是由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的一段过程,而写作作为输出部分的重要组成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从英语句子的构成来看,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动词,然而动词的变化也极其复杂,因此本研究将二者相结合,旨在探索高中生写作中动词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动词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目前阶段学习者掌握所学习内容的情况,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其次可以帮助学习者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方法和错误进行及时地修正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最后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了解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以此找到学习目的语的规律。本研究以中介语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长春市某高中高一年级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期中考试试卷中的写作文本,建立两万词符的小型语料库。以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2.1w为研究工具,对语料中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九种类型。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动词使用的错误类型中,主谓一致错误出现的频率最高,占23.61%;动词的时态错误仅居其次,占18.98%;动词的不定式错误出现的频率为13.89%;而动词的语气、语态错误出现的频率较少,仅为4.40%和1.62%。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目的语本身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较多。最后,以以上研究为基础从教师和教学两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基础;二、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正确的看待错误;三、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四、加强英汉对比教学;五、阅读辅助写作教学以及运用语料库等手段辅助英语教学。

黄琰[3](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翻译是一项跨国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行为,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受众领略原文之感性美,而是要将原文内含的信息成功地传递给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故新闻翻译必须要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入手,呈现出符合目标受众阅读习惯的译文,以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化。新闻翻译的这一诉求与目的论存在一种隐形的联系。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等值论”,将译文的功能突显出来,提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该行为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而目标受众对译文的交际需求则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新闻翻译与目的论都重视目标受众的需求,将译文的交际功能放在首位,两者的核心要义是共通的。本论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及其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修辞、语篇四个层面分析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如何汉译,并进一步探讨作用于翻译过程的影响因素。其中,词汇层面对专有名词、外来词、缩略词的翻译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词性转换的翻译方法;句法层面的翻译分析包括句式结构、句中时态及语态的翻译;修辞层面首先阐明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修辞特色,而后提出修辞的翻译方法;语篇层面着眼新闻全局,讨论新闻的全译、摘译和编译。在影响因素的论述部分,从‘文化’和‘读者’两方面探索作用于译文生成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目的论对于指导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翻译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得出以下结论: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翻译中,为使译文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达到交际目的,针对局部视角下的词汇、句法和修辞可灵活采用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分译、释译等在内的翻译方法,针对整体视角下的语篇则可选取全译、摘译、编译的处理方法。在决定上述翻译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国政治文化与新闻文化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同时也不可忽视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认知差异的作用。

欧鹭[4](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海南高中生英语写作动词错误分析 ——以海口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中没有动词时态的变化和主谓一致等语法规则,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动词的掌握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写作错误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多数学者是从词汇和语篇等角度进行错误分析,且针对高中生的研究较少。因此,对高中生的写作文本进行动词错误分析,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研究以错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Corder的错误分析方法,以海南省海口市某高中高一、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个年级两次试卷中不同类型的作文300份,建立小型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 Conc3.2.0w对作文中出现的动词错误进行数据统计,试图探究1.两个年级在写作中的动词错误类型的总体情况及占比如何?2.两个年级在各维度上的动词错误差异如何?3.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动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时态、动词搭配、主谓一致和不定式的错误量较大;第二,两个年级在时态错误上存在显着差异。高一年级的时态错误量远大于高二年级,即水平越高的学生,时态错误的频数越低。第三,由于英汉差异和英语语法规则较多,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动词错误的原因主要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通过以上讨论,作者提出了改进写作教学的相关建议,希望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写作中的动词错误,改善写作教学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孙宪艳[5](2019)在《“中国哲学中的社会和政治思想”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原文语言、交际、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探索哲学类文本的翻译方法,以期扩大该理论的研究范围。“和谐性、整体性、全面性”是“生态”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与翻译过程中所追求的“和谐、健康、平衡、美好”(蒋骁华,2014:51)的理念相吻合。翻译实践过程中,经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译者认为语言、交际、文化三个维度在转换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在语言维度方面的体现,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注重使用翻译策略,包括词义变化、词性变化、句子结构变化、具体词与抽象词的变化、句子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变化等翻译策略,以此来解决原语文本中出现的具体词和抽象词指代不清,一词多义,名词化结构,表达习惯差异,被动句等问题;第二在交际维度方面的体现,采取了补充翻译、增译、代词替换等翻译策略,来解决生态转化的交际问题,包括转化时造成句子内部结构,句子之间和由于逻辑不对称,隐喻和代词指示模糊造成的语篇衔接等问题;第三在文化维度方面的体现,为了解决因中西方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信息缺失,译者主要采用了加注翻译策略,在语言结构上多用四字结构,解决了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问题。本报告分为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翻译任务描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翻译任务来源”,译者在这一部分对此次翻译任务的来源进行了详述;第二部分题为“翻译任务简介”,译者对原文本和文本作者信息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题为“翻译项目意义”,译者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探讨了该翻译项目的实践意义。翻译过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译前准备”,讲述了术语表制定的方法,翻译理论选择的方向,以及如何制定翻译计划;第二部分题为“翻译稿的分析与修改”,分析了知识盲区造成的错误和误解,原语文本理解方面的困难与错误。翻译案例分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分别从词汇生态和句子生态层面对翻译案例进行解释;第二部分题为“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分别从隐喻和逻辑角度,在翻译材料中选取一些案例进行阐释;第三部分题为“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选取一些案例进行分析。翻译实践总结部分,主要阐述了从翻译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及其对以后翻译工作的启迪和思考。

邓佳俐[6](2019)在《教育学着作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自Leonard J.Waks(伦纳德J.韦克斯)2016年发表的《慕课的发展和评价》(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笔者选取了该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两章详细地介绍了慕课的发展、外界的批评以及作者对其批评做出的回应。原文具有典型学术文本的特征,语言规范严谨,逻辑性较强,句式结构多样。本文在英汉语言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词、句、篇三个层面的翻译策略。词语层面,包括词义引申、词性转换。句式层面,包括倒译法、分译法、语态转换法。语篇层面,包括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从句性替代。通过翻译策略的研究和总结,以期推动学术文本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钱淑玲[7](2019)在《汉阿被动句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动句作为汉语和阿拉伯语中运用广泛的重要句式,一直受到语法学家们的关注,也是外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对比分析,有助于消除跨语言交际中的误解,以获得最佳交际效果。论文在整理汉语、阿拉伯语被动句语料,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对汉阿被动句进行对比,并借助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导致汉阿被动句差异的原因进行探析。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汉阿被动句的分类。该章概述现代汉语和阿语被动句的种类与特点。汉语被动标记句分为含有“被”等介词的介标型被动句,和含有“受”等遭受义动词的动标型被动句。阿语被动标记句分为被动动词句和被动名词句。第二章为汉阿被动句句法结构对比。该章对汉阿被动句句式结构进行总结对比,并对被动句的核心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和介词受词的词法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章为汉阿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该章着重研究汉阿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涉及的三个对象,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方面的差异。第四章为汉阿被动句语用功能对比。该章主要研究汉阿标志型被动句的施事省略、受事省略现象和表义倾向的差异。第五章为汉阿被动句差异成因分析。论文从语言的内部机制、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认知三个方面探讨了汉阿被动句形成差异的原因。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汉阿被动句有同有异,异大于同,认知差异是导致汉阿被动句差异的根本原因。

唐磊,江晓敏[8](2018)在《中外核心医学期刊英文摘要文体特征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宏观结构、第一人称代词、语态和时态4个维度对比了国内和国际6种核心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研究发现:国内摘要皆统一采用四语步结构,而国际摘要结构形式较为多样。在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国内摘要相对保守,语态以被动语态为主,"头重脚轻"句出现较多,与国际摘要差异显着;在时态运用上,两类摘要较为一致。相关摘要写作指导规范的不同以及国内作者机械翻译中文摘要来撰写英文摘要的做法是两类摘要文体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薛兵[9](2018)在《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 ——以汉语时态、语态、语气为证》文中提出语法与语用界面或互动关系现已成为语用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尚未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献研究表明,当前语法与语用界面研究存在明显的欠缺,并具体表现为后格赖斯语用学形成的语境论对语法规约的忽视和语义最简论对语法规约的解释力不足,其根本问题是缺乏对语法与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本质认识。而且,当前关注语法与语用关系的西方理论多集中探究英语现象,对汉语现象鲜有论及。同时,汉语语法的语用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和理论化尚待加强。因此,本研究以对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为起点,具体指出当前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与局限。采用从语料库中提取实例进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展开对语法与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探究。在对语法和语用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建构“选择与顺应”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理论框架,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汉语时态、语态和语气三个核心语法范畴相关语言现象的使用对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分别加以论证。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分析,如何界定什么是语法,什么是语用?语法与语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2)基于语法与语用的内在联系,如何在理论层面阐释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3)根据建构的理论框架,如何在实践层面解释汉语中时态、语态、语气范畴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基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语法在历时层面上体现为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而在共时层面上体现为意义的编码资源系统(coding resource system);语用在历时层面上体现为推动语法化进程的动因,而在共时层面上表现为(语法)选择与(意义)推论过程(choosing and inferencing process)。语法与语用在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存在互动关系:在历时层面上语用顺应于语法;在共时层面上,语法顺应于语用。2.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规约性与意向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语法作为规约化的意义编码资源系统为语言的使用提供选择,而语用顺应于交际意向决定了从语法资源系统中做出选择,在语言使用的层面体现为“选择”与“顺应”关系。因此,“选择与顺应”观更加合理地解释了语法与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3.汉语时态、语态和语气三个语法范畴在使用中体现了语法与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具体表现为:(1)汉语的时态系统包含诸多时制和体态语法标记,对这些语法标记的选择就是顺应于交际意向对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选择。(2)汉语的语态系统包含主动语态、中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其中,中动语态在形式和意义上兼具主动和被动语态的部分特征,对不同语态形式的选择受不同施受关系表达的交际意向制约。(3)汉语的语气系统由句式、语气词等语法形式构成,对语气形式的选择体现为顺应于说话人表达“语用情态”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可见,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对诸多语法现象的解释离不开语用因素的参与,对语法形式的选择即是语用顺应的过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评判并统合国内外关于语法、语义、语用互动关系的理论认识,创新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并据此提出了“选择与顺应”理论观,对推动该领域,尤其对开展汉语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具有理论意义。

马小薇(Sara Refaai)[10](2018)在《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句型,在使用上有其特殊性,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一个难点。作为一名埃及留学生,我发现以阿拉伯语为背景的学生在学习“被动句”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很多。研究表明:观察、分析某一种句式的发展过程对发现二语学习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汉语学习者被动句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目前,针对阿拉伯语背景的学生被动句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而且专门针对阿拉伯语背景的学习者的教材也不多。本文也进行了汉阿“被动句”对比分析,描述两种语言差异。本文将通过对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学生被动句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其学习难点和规律。再对相关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分析,从而为阿拉伯语学生被动句的学习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意见。此外,我们还对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解释阿拉伯语国家学生“被动句”学习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问卷调查,第二种是访谈。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对错、看图讲故事),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访谈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二年级学生简单“被动句”的学习掌握情况良好,但复杂“被动句”及其他“被动句”普遍学习情况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受到母语的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学习者意识里主要有简单“被动句”的概念,并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其他“被动句”。二年级学生大部分的错误在两种句式,第一个句式是用“给”、“叫”的被动句,二年级学习者错误率高达80%,二年级的学习者经常用“让”作为动词,他们对这个词较熟。第二个句型是带“没”、“不”被动句的否定式,错误率也很高,为80%。(2)三年级学生对“被动句”掌握有一定进步,但没达到我们预期的进步幅度。三年级学生常犯的错误的句型有两种,第一是用“叫”、“让”、“给”的被动句,错误率在70%到90%。该错误率除了表明“被动句”掌握得不够好以外,还表明三年级学习者受到(阿拉伯语)母语的影响,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把“叫”、“让”、“给”作为动词,而不是作为“被动句”的介词。第二个句型是带“不”、“没”的被动句否定式,错误率为45%。(3)两个年级在自由表达“被动句”上没有太大区别,当然三年级学习者词汇量有所增加,不过我们的统计也表明它不呈正态分布,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4)两个年级有相同的偏误,分别是“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带补语、“状语的误用”、“无标志的被动句”等。(5)除问卷之外,我们还对埃及二年级、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埃及学生“被动句”学习的一些情况及教材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被动句”学习发展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出语言迁移、认知、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关于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本原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目的
    1.3 翻译项目意义
第二章 文本分析
    2.1 文本来源
    2.2 文本内容
    2.3 文本特征
        2.3.1 大量术语和名词化结构
        2.3.2 大量具有特殊涵义的动词
        2.3.3 句子结构复杂、被动句多
        2.3.4 语篇衔接连贯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翻译理论
        3.1.1 功能对等理论
        3.1.2 文本功能分类理论
    3.2 译前准备
        3.2.1 翻译时间安排
        3.2.2 平行文本查找
    3.3 翻译过程
    3.4 译后工作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科技英语词语的翻译
        4.1.1 专业术语的阐释
        4.1.2 名词化结构的词性转换
        4.1.3 动词的词义引申转译
    4.2 科技英语句子的翻译
        4.2.1 长句的结构分析法
        4.2.2 被动句的转态译法
        4.2.3 程序语言的顺译法
    4.3 科技英语语篇的翻译
        4.3.1 语篇的衔接
        4.3.2 语篇的连贯
第五章 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总结
    5.1 译者翻译心得
    5.2 翻译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2)基于语料库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动词的使用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错误
        2.1.2 错误的分类
    2.2 理论基础
        2.2.1 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2.2.2 中介语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写作错误分析研究现状
        2.3.2 国内写作错误分析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语料库分析法
        3.2.3 错误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3.2.1w
        3.3.2 作文测试卷
    3.4 研究步骤
        3.4.1 收集并输入语料
        3.4.2 辨别并语料附码
        3.4.3 错误统计及描述
        3.4.4 错误讨论及总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写作中常见的动词使用错误
        4.1.1 写作中动词使用错误情况及其频率
        4.1.2 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
    4.2 基于语料库的写作中动词使用特征实例分析
        4.2.1 主谓一致性错误
        4.2.2 时态错误
        4.2.3 不定式
        4.2.4 固定词组
        4.2.5 情态
        4.2.6 及物性形式
        4.2.7 定式
        4.2.8 语态&语气
    4.3 写作中动词使用错误原因
        4.3.1 语际错误——母语迁移
        4.3.2 语内错误——目的语自身干扰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 教学建议
        5.2.1 教师层面
        5.2.2 教学层面
    5.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所收集的学习者写作文本

(3)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章 目的论和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2.1 目的论概述
    2.2 国际政治新闻及其翻译要义
    2.3 目的论于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适用性
第三章 目的论视角下的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
        3.1.1 专有名词
        3.1.2 外来词
        3.1.3 缩略词
        3.1.4 词性转换
    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3.2.1 句式结构的翻译
        3.2.2 句中时态的翻译
        3.2.3 句中语态的翻译
    3.3 修辞层面的翻译
        3.3.1 修辞的活用
        3.3.2 修辞的翻译
    3.4 语篇层面的翻译
        3.4.1 全译
        3.4.2 摘译
        3.4.3 编译
第四章 影响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因素分析
    4.1 文化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政治文化
        4.1.2 新闻文化
    4.2 读者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期待视野
        4.2.2 认知差异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基于语料库的海南高中生英语写作动词错误分析 ——以海口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四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错误的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一)错误分析理论
        (二)中介语理论
        (三)语言迁移理论
    三 国内外写作错误分析研究现状
        (一)国外写作错误分析研究现状
        (二)国内写作错误分析研究现状
        (三)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工具
    五 研究过程
        (一)样本收集
        (二)样本输入
        (三)辨别错误
        (四)语料赋码
        (五)错误检索及统计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 语料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两个年级写作错误的总体分布
        (二)两个年级在各维度上的动词错误差异
        (三)语料的各类动词错误实例分析
    二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访谈分析
        (二)教师访谈分析
    三 学生写作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语际迁移
        (二)语内迁移
第五章 结论
    一 研究发现
    二 教学建议
    三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中国哲学中的社会和政治思想”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英语原文
汉语译文
翻译报告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来源
        1.2 翻译任务简介
        1.2.1 翻译文本简介
        1.2.2 文本作者的简述
        1.3 翻译项目意义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制定术语表
        2.1.2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3 翻译计划的制定
        2.2 翻译稿的分析与修改
        2.2.1 知识盲区造成的错误和误解
        2.2.2 原文本理解方面的困难与错误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1.1 词汇生态层面
        3.1.2 句子生态层面
        3.2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2.1 隐喻转换
        3.2.2 逻辑转换
        3.3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3.3.1 文化差异的转换
        3.3.2 文化表达的转换
    4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4.1.1 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
        4.1.2 相关思考
        4.2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术语表
附录B:人名对照表

(6)教育学着作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三、应急预案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一)自我校对
        (二)他人校对
        二、译文评价
        (一)自我评价
        (二)同学互评
        (三)导师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层面翻译策略
        一、词性引申
        二、词义转换
    第二节 句式层面翻译策略
        一、倒译法
        二、分译法
        三、语态转换法
    第三节 语篇层面翻译策略
        一、名词性替代
        二、动词性替代
        三、从句性替代
第五章 翻译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第二节 翻译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原文及译文
附录二:平行文本
附录三:术语表
致谢

(7)汉阿被动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致谢
1 导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被动句的研究
        1.2.2 阿语被动句的研究
        1.2.3 汉阿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1.2.4 三个平面语法观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语料来源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汉阿被动句的分类
    2.1 汉语被动句的分类
    2.2 阿语被动句的分类
3 汉阿被动句句法结构对比
    3.1 句型
        3.1.1 汉语标志被动句句型
        3.1.1.1 介标型被动句
        3.1.1.2 动标型被动句
        3.1.2 阿语标志被动句句型
        3.1.2.1 被动动词句
        3.1.2.2 被动名词句
        3.1.3 汉阿标志被动句句型对比
    3.2 词法
        3.2.1 主语
        3.2.2 谓语动词
        3.2.3 介词受词
4 汉阿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
    4.1 格属
        4.1.1 主语的格属
        4.1.2 介词受词的格属
    4.2 语义关系
    4.3 语义指向
        4.3.1 受事格的语义指向
        4.3.2 施事格的语义指向
        4.3.3 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
5 汉阿被动句语用功能对比
    5.1 语用省略
        5.1.1 受事省略
        5.1.2 施事省略
    5.2 表义倾向
6 汉阿被动句差异成因分析
    6.1 语言内部机制
    6.2 语言间影响
    6.3 认知
7 结论
    7.1 有同有异,异大于同
    7.2 认知是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8)中外核心医学期刊英文摘要文体特征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语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 语料来源
    (二) 摘要结构分析
    (三) 微观语言特征分析
三、摘要结构对比
四、微观语言特征对比
    (一) 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二) 语态
    (三) 时态
五、结语

(9)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 ——以汉语时态、语态、语气为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早期语法与语用关系研究
        2.1.1 句子的功能解析
        2.1.2 句法与语用限制
        2.1.3 言语行为与语言规约
        2.1.4 语用法的语法化
    2.2 近期语法与语用界面研究
        2.2.1 一般会话含义的规约性和非规约性
        2.2.2 句子命题体现的语法与语用关系
        2.2.3 编码和推论呈现的语法与语用关系
    2.3 国内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语法研究
    2.4 现行语法与语用界面研究的缺欠
        2.4.1 语境论对语法规约的忽视
        2.4.2 最简论对语法规约解释力不足
    2.5 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理论建构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与语用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论阐释
    3.1 语法与语用的概念界定
        3.1.1 语法概念的重新界定
        3.1.2 语用概念的重新界定
        3.1.3 语法、语义与语用的关系
        3.1.4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
    3.2 语法与语用互动揭示的规约性与意向性相互作用
    3.3 语用规约在话语识解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理论框架建构
    4.1 语言使用中的语言选择和顺应
        4.1.1 语言选择即意义选择过程
        4.1.2 语言顺应即语用顺应过程
    4.2 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揭示的选择与顺应
    4.3 “选择与顺应”理论框架建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时态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5.1 汉语时态研究概观
    5.2 时间与时态
    5.3 时制范畴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5.4 体态范畴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语态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6.1 汉语语态研究概观
    6.2 主动、中动、被动语态连续统
    6.3 被动形式/结构和语用意义
    6.4 新“被”字句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语气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
    7.1 汉语语气研究概观
    7.2 语气与情态意义表达
    7.3 语气形式与语用意义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2 前人研究状况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汉语“被动句”本体研究综述
    1.2 阿拉伯语“被动句”研究综述
    1.3 汉阿“被动句”对比分析
    1.4 汉语“被动句”习得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2.2 调查工具与对象
    2.3 调查过程
第三章 阿拉伯语背景学生“被动句”学习发展讨论
    3.1 二年级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被动句”调查结果及分析
    3.2 阿拉伯语背景三年级学生汉语被动句调查结果及分析
    3.3 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发展
    3.4 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本研究主要结论
    4.2 对教材和教学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四、关于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本原理》(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蒋金儒. 湘潭大学, 2020(02)
  • [2]基于语料库的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动词的使用特征分析[D]. 刘希桐. 延边大学, 2020(05)
  • [3]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D]. 黄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4]基于语料库的海南高中生英语写作动词错误分析 ——以海口某中学为例[D]. 欧鹭.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中国哲学中的社会和政治思想”翻译报告[D]. 孙宪艳. 河南大学, 2019(01)
  • [6]教育学着作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pter 3-4)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邓佳俐.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7]汉阿被动句对比研究[D]. 钱淑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8]中外核心医学期刊英文摘要文体特征对比分析[J]. 唐磊,江晓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22)
  • [9]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 ——以汉语时态、语态、语气为证[D]. 薛兵.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 [10]阿拉伯语背景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情况研究[D]. 马小薇(Sara Refaai). 南京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