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论文_李丹迪,赵丽,季静,刘娜,秦泽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玉米,免疫,基质,亲和,毒素,内质网,液相。

玉米赤霉烯酮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迪,赵丽,季静,刘娜,秦泽明[1](2019)在《济南部分地区谷物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济南部分地区常见的即食谷物加工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的污染情况。方法在济南市区内4个不同地点随机采集即食谷物加工制品共50份,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DON、ZEN的含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份样品中, DON和ZEN的检出率分别为90.0%、76.0%,超标率分别为48.0%、16.0%,中位数分别为975.0、39.2μg/kg。12份有食品包装批号和38份无食品包装批号的样品中, DON超标率分别为33.3%、52.6%, ZEN超标率分别为8.3%、18.4%,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DON:X~2=1.361, P=0.243>0.05; ZEN:X~2=0.144, P=0.704>0.05)。DON、ZEN超标率在不同采样点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DON:X~2=2.985, P=0.225>0.05; ZEN:X~2=1.453, P=0.484>0.05)。在零食类谷物制品和主食类谷物制品中,DON超标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49>0.05),ZEN超标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结论济南部分地区即食谷物加工制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DON、ZEN污染,其中DON污染更严重,这种污染情况同时存在于两种包装形式、零食和主食两大类以及不同售卖地点的谷物制品中。提示济南部分地区谷物加工制品的DON、ZEN污染情况应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时从来,刘明江,方国庆,韩一晴,徐玉泉[2](2019)在《一种转化后的玉米赤霉烯酮产物对小鼠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转化产物3,5-ZEN-OCH_3对小鼠的可能毒性作用,试验选取ICR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10%乙醇)、ZEN处理组(40 mg/kg)、3,5-ZEN-OCH_3组(40 mg/kg)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处理后第2 d摘眼球采血并脱颈处死动物,分离肝、肾、脾、子宫、睾丸、卵巢,测定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组织切片用于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ZEN显着地降低了小鼠的体重和卵巢脏器指数,增加了肝、肾、脾、子宫、睾丸脏器指数;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数显着减少;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TL),总蛋白(TP),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含量均明显升高;ZEN组小鼠肝血窦充血;肾小球皱缩;曲细精管损坏严重;子宫肌层变薄,腺体萎缩;卵巢有较多的闭锁卵泡。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均极显著升高,3,5-ZEN-OCH_3组小鼠均未见明显上述病变。这提示在相同剂量下3,5-ZEN-OCH_3对小鼠失去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2期)

栗金丽,罗凌云,李同仁,杨森,杨梦园[3](2019)在《低剂量玉米赤霉烯酮对SD大鼠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喂含有低剂量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对SD雌鼠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SPF级SD雌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低剂量(2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对各组SD雌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无显着影响(P> 0.05),且各组均未出现死亡情况。(2)试验2组SD雌鼠血清中IgG含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19.4%(P <0.05),各组血清中IgA和IgM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 0.05)。(3)各组血清中IL-1β和IL-10均无显着差异,但各试验组两者均低于对照组(P> 0.05)。(4)试验4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较对照组降低7.74%,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7.30%(P <0.05),试验3组卵巢SOD水平较对照组降低25.79%(P <0.05),各组子宫MDA水平无显着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低剂量(200~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可以通过影响胸腺和脾脏的发育以及降低血液IgG含量来影响SD雌鼠的免疫性能,同时也可以诱发机体产生一定的炎症反应及影响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23期)

朱风华,徐进栋,朱连勤[4](2019)在《2018年山东省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山东省饲料玉米赤霉烯酮(ZEN)污染状况,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集于山东省各地规模化动物养殖场、各大饲料厂及养殖户8 510份样品,利用上转发光竞争抑制免疫层析法(UPT)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山东省饲料原料ZEN超标率如下:玉米20.22%、玉米蛋白粉47.96%、玉米胚芽饼粕26.69%、DDGS 3.17%,其他原料均不超标。配合饲料除了产蛋鹌鹑和精料补充料不超标外,猪、鸡、鸭配合饲料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需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2期)

张昆仑,陈晓明,刘玉娇,虞震,李云升[5](2019)在《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水(9:1, V:V)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经Inertsil ODS3-C_(18)柱(250 mm×4.6 mm, 5μm)分离,以乙腈-水-甲醇(46:46:8, V: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5 mL/min,柱温30℃,经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25~25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8,检出限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7.5%~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3.2%~5.8%。对调和油中米赤霉烯酮质控考核样品Mycotoxin-PT-2018-042的检测结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损失少,减少了试剂用量,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唐彧,张琼琼,郭永鹏,郑雅文,赵丽红[6](2019)在《一株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筛选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两种毒素的降解特征。从土壤及鸡、驴的食糜中筛选出9株可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菌株;编号为406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谷氨酸棒状杆菌406降解ZEN和AFB_1活性成分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其对ZEN和AFB_1的降解率分别为50%和58%。通过热、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初步确定降解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酶。上清液对ZEN和AFB_1的最适降解温度为67℃,最适pH值为8。本研究筛选到的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406为食品和饲料中ZEN和AFB_1的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耿振,姜延国,尹晶[7](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物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谷物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去离子水(体积比84∶16)提取,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富集净化,甲醇洗脱,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C18反相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甲醇(体积比46∶46∶8),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8μg/kg,2个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91.3%~99.5%,仪器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样品平行性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10%~1.89%。由此得出,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符合谷物及其制品中痕量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陈佩虹,苏妙贞,刘海虹,周露[8](2019)在《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试纸条质量验证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试纸条对玉米基质、小麦基质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试纸条说明书方法,将不同浓度系列的玉米基体和小麦基体质控样品进行前处理后,用试纸条测定其浓度。结果检测样品为玉米基体时试纸条间无显着性差异,相对准确率为99.5%,检测结果准确;小麦基体时,试纸条显着性差异为39.03(自由度df=1),相对准确率为80.5%,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基本可行,适合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进行定性检测,不适合对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定性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郑豪,冯楠楠,邹辉,顾建红,袁燕[9](2019)在《内质网IP_3R钙通道在玉米赤霉烯酮诱导TM4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内质网释放的Ca~(2+)是否参与ZEA诱导TM4细胞自噬,本研究以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细胞株(TM4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及BAPTA-AM(Ca~(2+)螯合剂)、2-APB(内质网Ca~(2+)通道IP_3R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作用TM4细胞,染毒时间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胞浆Ca~(2+)浓度变化,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ZEA染毒浓度的增加,TM4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ZEA处理组相比,BAPTA-AM与ZEA共处理组胞浆Ca~(2+)浓度极显着下降(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ATF6、ATF4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表达量分别呈显着性上升和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2-APB与ZEA共处理组胞浆Ca~(2+)浓度显着下降(P<0.05),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ATF6、ATF4、CHOP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表达量分别极显着升高和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结果表明,ZEA可以引起TM4细胞内Ca~(2+)浓度上升,且部分胞内Ca~(2+)来源于内质网且参与了ZEA诱导TM4细胞内质网应激与自噬。(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许静,齐德生[10](2019)在《腐殖酸钠复合吸附剂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筛选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体外试验,将腐殖酸钠(humic acid sodium)与不同吸附剂进行复合,并进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毒效果研究,筛选出对ZEN吸附效果最佳的复合剂,并对构成复合剂的2种吸附剂比例进行研究,选出最佳比例,在本研究中称为最佳复合剂G,进一步研究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缓冲液pH、温度、处理时间、复合剂G的添加量、玉米赤霉烯酮的初始浓度、碱解析)对复合剂G吸附ZEN的影响。结果显示,1)试验中几种吸附剂中,腐殖酸钠与活性炭(active carbon)复合之后,脱毒效果高达95.17%,解析率约为4.94%,单独使用腐殖酸钠吸附ZEN的脱毒率为79.53%,通过腐殖酸钠与活性炭复合,其脱毒效果更好,并且复合剂G与ZEN形成的复合物非常稳定;2)在37℃条件下添加0.15%的复合剂G,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溶液的pH升高,吸附率逐渐升高,pH在7~8之间时达到最高;3)ZEN初始浓度对复合剂G吸附ZEN有显着影响(P <0.05),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玉米赤霉烯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转化产物3,5-ZEN-OCH_3对小鼠的可能毒性作用,试验选取ICR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10%乙醇)、ZEN处理组(40 mg/kg)、3,5-ZEN-OCH_3组(40 mg/kg)进行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处理后第2 d摘眼球采血并脱颈处死动物,分离肝、肾、脾、子宫、睾丸、卵巢,测定脏器系数、血常规、血生化、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组织切片用于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ZEN显着地降低了小鼠的体重和卵巢脏器指数,增加了肝、肾、脾、子宫、睾丸脏器指数;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数显着减少;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TL),总蛋白(TP),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含量均明显升高;ZEN组小鼠肝血窦充血;肾小球皱缩;曲细精管损坏严重;子宫肌层变薄,腺体萎缩;卵巢有较多的闭锁卵泡。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均极显著升高,3,5-ZEN-OCH_3组小鼠均未见明显上述病变。这提示在相同剂量下3,5-ZEN-OCH_3对小鼠失去毒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米赤霉烯酮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迪,赵丽,季静,刘娜,秦泽明.济南部分地区谷物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时从来,刘明江,方国庆,韩一晴,徐玉泉.一种转化后的玉米赤霉烯酮产物对小鼠毒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9

[3].栗金丽,罗凌云,李同仁,杨森,杨梦园.低剂量玉米赤霉烯酮对SD大鼠免疫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4].朱风华,徐进栋,朱连勤.2018年山东省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J].饲料工业.2019

[5].张昆仑,陈晓明,刘玉娇,虞震,李云升.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唐彧,张琼琼,郭永鹏,郑雅文,赵丽红.一株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饲料工业.2019

[7].耿振,姜延国,尹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物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J].检验检疫学刊.2019

[8].陈佩虹,苏妙贞,刘海虹,周露.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试纸条质量验证试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9].郑豪,冯楠楠,邹辉,顾建红,袁燕.内质网IP_3R钙通道在玉米赤霉烯酮诱导TM4细胞自噬中的作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9

[10].许静,齐德生.腐殖酸钠复合吸附剂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筛选及效果[J].草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黄曲霉产毒控制基因nor-1、ver-1、o...镰刀菌毒素对食品污染-图7 藨草镰刀菌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添加样品的...不同流动相组成条件下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对小母猪的作用11玉米赤霉烯酮作用不同时间对小...

标签:;  ;  ;  ;  ;  ;  ;  

玉米赤霉烯酮论文_李丹迪,赵丽,季静,刘娜,秦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