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优降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降糖,糖尿病,低血糖,胶囊,血糖,疗效,老年人。
优降糖论文文献综述
徐卫明[1](2018)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优降糖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00%,高于对照组的80. 00%(P <0. 01);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67%,低于对照组的12. 00%(P <0. 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29期)
罗永梅[2](2017)在《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探讨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各为49例,治疗组给予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优降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与治疗前比较较低,但治疗组下降水平更为显着,治疗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组间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理想,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26期)
林象轮[3](2017)在《分析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现对其出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选取糖尿病患者60例并且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优降糖治疗;观察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和优降糖联合使用。分析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糖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后,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的总有效率(66.67%)相比,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总有效率(93.33%)明显增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和优降糖联合的治疗方式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广泛运用。(本文来源于《当代临床医刊》期刊2017年02期)
王思涵,赵金强,周昌炎[4](2016)在《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以单纯接受优降糖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者为治疗组,每组60例。对比两组降糖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及微血管病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间入组时及接受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入组时全血高切值、全血低切值、血浆粘度、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抑素(Cys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治疗12周后,治疗组全血高切值、全血低切值、血浆粘度、Hcy及Cys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可在不降低降糖血糖及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改善T2DM的血液流变学及糖尿病微血管损失情况。(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6年05期)
张绍英,徐爱华[5](2015)在《优降糖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附7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优降糖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73例因服用优降糖致低血糖昏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静脉滴注,观察血糖水平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及救治效果。结果:73例患者,38例(52.05%)患者因药物服用不当引起,12例(16.44%)因过度劳累,13例(17.81%)因饮食不当,另外10例(13.70))原因不明。急救后患者空腹血糖明改善。结论:优降糖降糖效果强大,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及时监测血糖变化,预防低血糖昏迷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期刊2015-02-01)
王鹏[6](2014)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彭城监狱医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单纯优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结果研究组降糖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为6.2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结论应用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4年33期)
邱奉林[7](2013)在《亚莫利与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亚莫利和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按标准入选患者共102例,其中亚莫利(格列美脲)组52例,优降糖(格列苯脲)组50例。分别给予亚莫利1mg/d,优降糖1.25mg/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每1~2周调整用药剂量,12周后观察6项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亚莫利组治疗前后餐后2hC肽明显下降(P<0.05);两组空腹C肽及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亚莫利和优降糖降糖作用接近,但亚莫利可降低餐后2hC肽水平,是一个安全有效,同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糖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15期)
王海亭[8](2011)在《老年人用优降糖注意4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优降糖的学名是"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在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推广,由于其降糖效果强大,很快就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广泛青睐。优降糖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100片一瓶,才几块钱。不过,专家指出,低血糖是优降糖等磺脲类药最重要且常见、有时是致命的副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1年11期)
陈艳梅[9](2010)在《优降糖致低血糖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万人。由于经济状况等原因,优降糖在我国仍是使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从而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症具有表现多样化,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强的特点,重者可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死亡。现将本院3年来收治的52例由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症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及早预防和正确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0年17期)
[10](2010)在《消渴丸改善优降糖继发生性失效1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历简介患者,男,63岁,退休教师。患2型糖尿病3年,曾口服优降糖近2年(7.5~15mg/日)。坚持糖尿病饮食,并固定适宜运动量。近3个月来,自测空腹血糖升高,优降糖用至15mg/日,但每日空腹血糖均≥10mmol/L。(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0年23期)
优降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探讨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平均分为两组,各为49例,治疗组给予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优降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与治疗前比较较低,但治疗组下降水平更为显着,治疗后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组间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理想,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降糖论文参考文献
[1].徐卫明.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2].罗永梅.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
[3].林象轮.分析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7
[4].王思涵,赵金强,周昌炎.降糖通脉胶囊联合优降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
[5].张绍英,徐爱华.优降糖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附73例临床分析[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2015
[6].王鹏.二甲双胍联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
[7].邱奉林.亚莫利与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
[8].王海亭.老年人用优降糖注意4点[J].人人健康.2011
[9].陈艳梅.优降糖致低血糖症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
[10]..消渴丸改善优降糖继发生性失效1例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