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李明玉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败血症患儿,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败血症患儿均通过利奈唑胺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炎性和肾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败血症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为13.33%。治疗前、后,败血症患儿WBC、CRP、PCT、ALT、Cr、Hb、PLT实行比较,除ALT、Cr、PLT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对新生儿败血症实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改善败血症患儿的炎性指标、肾功能指标,促使患儿及早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利奈唑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疗效;血小板;影响

新生儿败血症,属于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其中,新生儿的体重越轻,发生败血症的几率越大[1]。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病症中,革兰阳性球菌属于最主要的病原菌。国外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儿经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病症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利奈唑胺,属于新型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一般多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肠球菌、肺炎球菌等中应用[2]。然而,临床方面相关新生儿经利奈唑胺治疗的报道较少。为此,本次研究以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败血症患儿。研究前,所有败血症患儿家长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18:12;胎龄区间为34~36周,中位胎龄(35.8±3.5)周;出生体重区间为1.4~5.0kg,中位体重(3.2±1.6)kg。包括早产儿、足月儿各8例、22例。原发病重症肺炎、4S、NEC、肺炎各20例、5例、3例、2例。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30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实行统计处理,所有患儿均符合实验要求。

1.2方法

30例败血症患儿均通过抗感染治疗,给予万古霉素(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5148)、美罗培南(生产批号:H20113497)治疗,连续治疗5d。待血培养为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后,调整为利奈唑胺(生产批号:N99160)治疗,每次10mg,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

对败血症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和肾功能指标(WBC、CRP、PCT、ALT、Cr、Hb、PLT),实行观察。

结合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内容,对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判。治疗后,病情好转,并且临床症状全部消除,即为治愈。治疗后,病情得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60%消除,即为好转。治疗后,病情没有明显变化/更加严重,即为无效。(治愈例数+好转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30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例数通过n表达,治疗前、后,患儿WBC、CRP、PCT、ALT、Cr、Hb、PLT的对比,均采用±表示,经t进行统计学检验;败血症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表示,经X²实行统计学检验。组间的对比显示为:P<0.05,即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败血症患儿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治愈患儿、好转患儿、无效患儿各19例、9例、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

治疗的过程中,4例患儿产生贫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

2.2治疗前、后患儿炎性指标、肾功能指标情况的对比

治疗前、后,患儿WBC、CRP、PCT、ALT、Cr、Hb、PLT指标实行比较情况,详见下表。

3.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严重的感染性病症[3]。病原体侵入到新生儿血液中,易于出现毒素所致全身炎症反应。这一病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情发展速度快[4]。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经利奈唑胺对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本次研究,首先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调整为利奈唑胺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由此可见,采用利奈唑胺对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所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并且可提高患儿的细菌培养转阴率,细菌清除率较高[5]。利奈唑胺,组织穿透性较强,可在较短的时间分布在不同的脏器组织中,在全身器官的浓度较强。利奈唑胺,属于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度值穿透力较强的康革兰阳性菌药物,口服给药能很好的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病症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细菌对于利奈唑胺的耐药性较小,且肾毒性较少发生,本次研究中3例患儿产生贫血症状。说明,新生儿对这一药物具有较好的耐药性[6]。出现贫血情况的原因,和感染、早产、出生低体重等因素,有直接联系。当前,利奈唑胺被广泛应用,所致血小板下降的趋势比较严重。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后患儿血小板并没有明显变化。但血小板下降需予以重视,临床相关的报道较少,为此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实行分析,血小板主要的原因为早产、低体重、围产期窒息等。

总而言之,新生儿败血症使用利奈唑胺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且能很好的改善患儿炎症反应、肾功能情况,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静,秦侃,李磊等.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28(5):711-715.

[2]崔艳芳,王竹颖.NICU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4):375-378.

[3]李亚林,陈永红,江胜等.新生儿败血症76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及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64-66.

[4]张衡,郝静梅.21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75-3578.

[5]泰淑红,王鹏,邵艳等.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4):461-463.

[6]赵侗玲.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4):27-28.

标签:;  ;  ;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