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节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律,生物,丙烯酰胺,乳腺癌,医学,时间,基因。
生物节律论文文献综述
徐天成,裴丽霞,陈璐,吴晓亮,耿昊[1](2019)在《菌群的生物节律现象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节律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而菌群生物节律与宿主生物节律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层面从生态系统到分子机制一应俱全,并在多国开展了基于菌群—宿主生物节律互作的临床试验研究,相关成果对开发时间特异性疗法及微生物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医学争鸣》期刊2019年05期)
李铮,居培红,刘蕾蕾,张雯艳,黄侃[2](2019)在《褪黑素对COPD患者生物节律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物节律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78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监护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监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治疗,治疗两周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时间等生物节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及TNF-α等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1.51±0.32)分vs (1.85±0.38)分]、入睡时间[(1.71±0.38)分vs (2.21±0.24)分]、睡眠效率[(1.60±0.26)分vs (2.29±0.05)分]、睡眠时间[(1.69±0.11)分vs (2.47±0.48)分]、睡眠障碍[(0.82±0.60)分vs (1.28±0.45)分]、日间功能障碍[(1.39±0.54)分vs (2.28±0.70)分]等生物节律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为(45.34±7.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1±6.07)%,CD8~+(T淋巴细胞)和TNF-α分别为(23.62±4.15)%、(5.42±0.3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73±6.27)%和(9.91±0.42)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显着改变COPD患者紊乱的生物节律,改善患者睡眠,改善患者的持续免疫炎症状态。(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王静松,张建淮,孙虎[3](2019)在《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表达与不同部位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部位直肠癌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及预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收治的38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样本来源,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分为高位组(n=64)、中位组(n=122)和低位组(n=198)。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高、中和低位癌叁组直肠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叁组间癌组织Timeles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表现为:低位组>中位组>高位组(P<0.05)。Timeless mRNA及蛋白在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上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TNM分期及Timeless表达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imeless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尤其以低位直肠癌最明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分化情况、TNM分期及生存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吕鹏,石凤芹,潘一鸣,王寅,侯丽[4](2019)在《中医时间医学基于现代生物节律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成功实践,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其慢性病特征如失眠等问题更加显着。乳腺癌与失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互为因果,逐渐成为中西医结合领域关注的热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核心,强调四时节气与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生物节律具有重要联系,生物节律的紊乱对乳腺癌发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现代医学生物节律的理论基础、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生物节律基因对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对生物节律紊乱致病的认识、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基于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利于中医药现代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马凌悦,向倩,周颖,崔一民[5](2019)在《心境障碍及其治疗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境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仍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物节律异常与心境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简要概述了生物节律的调节机制,并对生物节律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发病机制和治疗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和时辰药理在心境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吕鹏,石凤芹,潘一鸣,王寅,侯丽[6](2019)在《中医时间医学基于现代生物节律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成功实践,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其慢性病特征如失眠等问题更加显着。乳腺癌与失眠及昼夜节律紊乱互为因果,逐渐成为中西医结合领域关注的热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和"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核心,强调四时节气与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对人生理及病理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生物节律具有重要联系,生物节律的紊乱对乳腺癌发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现代医学生物节律的理论基础、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生物节律基因对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中医时间医学对生物节律紊乱致病的认识、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基于生物节律紊乱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利于中医药现代研究的传承与创新。(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陶治[7](2019)在《基于履带装备维修的人体生物节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履带装备维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受修理工的身体素质、情绪、洞察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人体生物节律是一种人体内近似钟的机构,每时每刻都在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以修理工人体生物节律的分析研究为牵引,通过制定基于人体生物节律的履带装备维修组织实施方案。最后,根据统计数据,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得出应用人体生物节律理论指导履带装备维修的组织实施,能够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维修质量的结论。(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2期)
方朝晖[8](2019)在《生物节律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9首届全国中青年中医糖尿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0)
谭欣同[9](2019)在《食品危害物丙烯酰胺影响机体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节律是机体以24 h为周期的内在时间系统。生物钟有条不紊的调控着机体的生命活动,对维持代谢平衡,营养摄取以及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钟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的母钟和位于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的子钟构成。食物信号是调控生物钟的重要授时因子,然而人体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摄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它们对机体生物钟系统存在一定影响,但具体的机制鲜有报道。丙烯酰胺是淀粉类食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经美拉德反应形成的一种食品危害物。研究表明,丙烯酰胺的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毒性、肝脏毒性、遗传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基于此,本研究以典型的食品危害物丙烯酰胺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钟基因为靶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究了丙烯酰胺对机体生物钟系统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饮水方式进行丙烯酰胺干预,探究了食品危害物丙烯酰胺对小鼠脑部生物钟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酰胺诱导了小鼠脑部生物钟基因节律震荡减弱及相位漂移,抑制了小鼠脑部海马区生物钟蛋白Bmal1和Clock的表达。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加剧了小鼠夜间(ZT16)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失。与行为学结果一致,丙烯酰胺干预在ZT16抑制了小鼠脑部海马区ERK/CREB/BDNF信号通路及突触后致密物SNAP-25和PSD-95的表达。同时,丙烯酰胺导致了小鼠海马区在夜间出现过度自噬的现象。此外,丙烯酰胺通过影响肠屏障的完整性,增加血液中LPS、IL-1β和TNF-α的水平进而加剧脑部炎症反应。(2)以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丙烯酰胺对小鼠肝脏子钟生物节律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可以诱导小鼠肝脏子钟节律失调并且抑制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丙烯酰胺破坏了小鼠体内抗氧化体系的平衡,在夜间显着抑制小鼠体内GSH和SOD的含量。同时,丙烯酰胺影响了肝脏的线粒体形态动力学,上调肝脏线粒体分裂、融合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加剧肝脏线粒体功能的损伤。最后,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了丙烯酰胺通过AKT信号通路和诱导氧化应激抑制了生物钟蛋白Bmal1和Sirt1的表达,探究了丙烯酰胺干预生物钟基因的分子机制。(3)以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高脂膳食加剧丙烯酰胺肝脏毒性中生物钟基因的参与机制。结果显示,高脂膳食小鼠在夜间(ZT12)摄入丙烯酰胺会显着降低小鼠的生存率且加剧了肝脏的线粒体损伤,导致线粒体形态肿胀,线粒体复合物酶表达的下降。此外,高脂膳食诱导的肝脏CYP2E1表达在ZT12异常升高导致丙烯酰胺向环氧丙酰胺的转化。同时,丙烯酰胺在ZT12会诱导小鼠肠道屏障的损伤,导致肠道内毒素的渗透,进而加剧系统性炎症。最后,核心生物钟基因Cry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加剧了丙烯酰胺在夜间诱导的肝脏损伤。(4)以HepG2细胞和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钟基因Bmal1在白藜芦醇改善丙烯酰胺诱导节律失调和线粒体损伤中的参与机制。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以有效干预丙烯酰胺诱导的原代肝细胞生物钟基因相位偏移及振幅减弱。同时,白藜芦醇处理可以改善丙烯酰胺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减少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调线粒体复合物酶I-IV的表达。白藜芦醇干预可以Bmal1依赖性的激活Nrf2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内的抗氧化能力。最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生物钟基因Bmal1和Cry1改善丙烯酰胺诱导的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综上所述,丙烯酰胺可以通过影响生物钟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变化、损伤线粒体功能诱导了小鼠生物节律紊乱。研究还发现高热能膳食模式加剧了丙烯酰胺诱导的肝脏损伤及生物节律紊乱,而食品功能组分白藜芦醇可通过调节细胞氧化还原平衡改善丙烯酰胺诱导的生物节律紊乱。本研究揭示了食品危害物丙烯酰胺的毒理学新机制,并为食品功能组分通过改善机体生物节律失调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思[10](2019)在《基于生物节律的地铁乘务计划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交通的高速发展,对地铁驾驶的时长和安全保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地铁运营任务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多数线路采用轮班制进行值乘排班。在轮班制下进行地铁值乘任务,乘务员自身的生理节律易被打断,进而引发其作业疲劳,影响地铁交通的高效、安全运营。本文从生物节律对排班的影响出发,进行地铁乘务员的排班计划编制研究,围绕轮班疲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与评价方式以及地铁排班的建模求解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设计了基于生物节律的地铁乘务员排班计划编制模型和算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地铁乘务运转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乘务计划编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步骤,并基于此从生物节律与驾驶疲劳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物节律在轮班制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晰了本文中排班计划编制的方法与理论需求,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现有的几种疲劳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详细剖析了适用于地铁乘务员轮班疲劳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以轮班疲劳评价方法为基础,基于乘务员主观疲劳调查和生物节律理论模型,提出了可用于地铁乘务员轮班疲劳的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分为单班次疲劳评价和周期轮班疲劳评价分别进行了研究。(3)借鉴乘务计划问题的相关理论,分别以总人数最小和轮班疲劳峰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将排班问题分为单班次排班与周期轮班排班两部分。单班次排班使用集合覆盖模型进行求解,并加入了单班次疲劳的约束;周期轮班的排班加入轮班疲劳评价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模型和算法可用于优化排班结果可能带来的疲劳风险。(4)以北京地铁燕房线现有运行图与班组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利用轮班疲劳评价方法对求解结果与该线路目前手工编制的排班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证明该编制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地铁交通的排班计划编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生物节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物节律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78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监护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监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治疗,治疗两周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时间等生物节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8~+(T淋巴细胞)及TNF-α等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1.51±0.32)分vs (1.85±0.38)分]、入睡时间[(1.71±0.38)分vs (2.21±0.24)分]、睡眠效率[(1.60±0.26)分vs (2.29±0.05)分]、睡眠时间[(1.69±0.11)分vs (2.47±0.48)分]、睡眠障碍[(0.82±0.60)分vs (1.28±0.45)分]、日间功能障碍[(1.39±0.54)分vs (2.28±0.70)分]等生物节律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为(45.34±7.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1±6.07)%,CD8~+(T淋巴细胞)和TNF-α分别为(23.62±4.15)%、(5.42±0.32)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73±6.27)%和(9.91±0.42)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显着改变COPD患者紊乱的生物节律,改善患者睡眠,改善患者的持续免疫炎症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节律论文参考文献
[1].徐天成,裴丽霞,陈璐,吴晓亮,耿昊.菌群的生物节律现象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争鸣.2019
[2].李铮,居培红,刘蕾蕾,张雯艳,黄侃.褪黑素对COPD患者生物节律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
[3].王静松,张建淮,孙虎.生物节律基因Timeless表达与不同部位直肠癌预后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4].吕鹏,石凤芹,潘一鸣,王寅,侯丽.中医时间医学基于现代生物节律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马凌悦,向倩,周颖,崔一民.心境障碍及其治疗与生物节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吕鹏,石凤芹,潘一鸣,王寅,侯丽.中医时间医学基于现代生物节律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探讨[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7].陶治.基于履带装备维修的人体生物节律分析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8].方朝晖.生物节律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9首届全国中青年中医糖尿病论坛论文集.2019
[9].谭欣同.食品危害物丙烯酰胺影响机体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李思.基于生物节律的地铁乘务计划编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