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

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碴轨道,基床,动态特性,模型试验

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文献综述

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1](2008)在《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模型试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遂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践,设计了以级配碎石为基床表层,以A、B组填料为基床底层的室内大比例基床模型试验。主要研究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在不同基床表层厚度(0.4 m基床表层和0.3 m基床表层)及降雨(0.3 m基床表层)条件下,基床的动应力、动变形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08年01期)

冯立臣[2](2007)在《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动态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普通铁路的提速、以及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和建设势头,铁路的路况条件和各类行车条件对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碴轨道结构因其高平顺性和少维修甚至免维修以及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国外高速铁路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刚刚起步,可供参考的资料和经验很少,而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路基基床设计参数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基于以上原因,开展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路基基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论文结合遂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践,设计了以级配碎石为基床表层,以A、B组填料为基床底层的室内大比例基床模型试验。本次模型试验共分叁组:第一组为0.4m基床表层+1.8m基床底层;第二组为0.3m基床表层+1.9m基床底层;第叁组为0.3m基床表层+1.9m基床底层降雨后试验。基床表层填料性质为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料性质为A、B组填料,所有填料均取自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工地现场。在文章当中详细介绍了建模过程和试验条件及数据的处理。分析了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基床的动应力、动变形、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累计沉降规律,获得了有关无碴轨道基床动力特性的数据资料。通过研究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改进基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3-01)

刘建国[3](2006)在《盾构隧道下穿对土质路基无碴轨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客运专线建设在国内的全面开展,无碴轨道技术也正从试验研究阶段逐步走向应用.但若土质路基上铁路采用无碴轨道方式,由于其对路基沉降的苛刻要求,市政下穿项目对其影响不能忽略不计.本文针对盾构隧道推进中引发的地表沉降采用PECK公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根据有关规定的的地表不均匀沉降的限值,针对不同的隧道直径提出了上覆土最小厚度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周斌[4](2006)在《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运专线土质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在我国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文章分析了土质路基上的无碴轨道设计和施工中应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客运专线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06年06期)

孙宏林,尤昌龙,陈占[5](2005)在《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调研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无碴轨道的特点,高速铁路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研究、应用现状及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的技术条件;结合现行客运专线有碴轨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初步提出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的技术条件,就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05年05期)

孙宏林,陈占[6](2005)在《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调研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发达国家无碴轨道的特点、标准、应用现状及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的技术条件,并结合现行客运专线有碴轨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的技术条件建议,同时还就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05年01期)

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我国普通铁路的提速、以及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和建设势头,铁路的路况条件和各类行车条件对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碴轨道结构因其高平顺性和少维修甚至免维修以及综合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国外高速铁路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刚刚起步,可供参考的资料和经验很少,而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路基基床设计参数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基于以上原因,开展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路基基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论文结合遂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实践,设计了以级配碎石为基床表层,以A、B组填料为基床底层的室内大比例基床模型试验。本次模型试验共分叁组:第一组为0.4m基床表层+1.8m基床底层;第二组为0.3m基床表层+1.9m基床底层;第叁组为0.3m基床表层+1.9m基床底层降雨后试验。基床表层填料性质为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料性质为A、B组填料,所有填料均取自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工地现场。在文章当中详细介绍了建模过程和试验条件及数据的处理。分析了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基床的动应力、动变形、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累计沉降规律,获得了有关无碴轨道基床动力特性的数据资料。通过研究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改进基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参考文献

[1].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模型试验比较[J].四川建筑.2008

[2].冯立臣.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基床动态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刘建国.盾构隧道下穿对土质路基无碴轨道的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

[4].周斌.客运专线土质路基无碴轨道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06

[5].孙宏林,尤昌龙,陈占.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调研及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5

[6].孙宏林,陈占.客运专线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调研及分析[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

标签:;  ;  ;  ;  

土质路基无碴轨道论文-冯立臣,蒋关鲁,王志猛,魏永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