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区分局盘锦国税廉政教育有声有色(论文文献综述)
谢壮兰[1](2019)在《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老百姓更多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到税务机关办税的时候越来越多。纳税服务厅是作为税务系统的窗口单位,在税收征管改革后的全部由纳税人发起的涉税业务均由纳税服务厅承担,它是税务形象的直接体现,甚至也代表着政府的形象。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2018年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四川省税务局绩效评估指标(7.0版)已在全省税务系统全面推行,这将对进一步推进四川税务整体办税质量。但是,针对纳税服务完整的绩效评估机制仍然没有建立。本文将四川省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自身实际工作的经验,采取调查研究、阅读文献的方法,集合当代公共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绩效管理的有关知识,充分考虑国家执法机构的相关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现阶段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工作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其在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方式、结果认定及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原因分析,最后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将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作为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质效的方法,也会对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借鉴意义。
章梦梦[2](2018)在《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传统的纸质发票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迅猛发展,增值税电子发票应运而生。首先增值税电子发票法律效力已经得到国家立法认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支持四众平台企业和采用众包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按规定开具电子发票,允许将电子发票作为报销凭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4号)规定“打印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版式文件,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规定等与税务机关监制的增值税普通发票相同”国家从法律效力上肯定了增值税电子发票作为国家正式票种之一的地位,为增值税电子发票在全国范围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税务总局在2017年6月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推行所需税款设备管理工作的通知》(税总函[2017]第232号,推进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所需税控设备管理工作。浙江省自2017年9月1日起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本文以乐清市税务局为研究样本,从文献查阅和访谈、调查问卷入手,结合乐清市实际的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情况,介绍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现状,进而根据金税三期系统数据、访谈和调查问卷情况,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本文以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改进的措施为研究主线,分为六个部分:一、二是绪论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了研究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文章的创新与不足。同时,对涉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研究中使用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善治理论。第三部分是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从增值税电子发票使用范围及比重、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征纳双方对增值税电子发票的认知情况进行三个角度的分析。第四部分是论述了问题及原因,主要包括增值税电子发票的管理缺位、内外激励措施不足、社会协作机制不完善三个方面。并分析提出问题背后的四大原因:纳税服务工作不到位是根本原因、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员制度缺陷是制度原因、纳税人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是外因、信息化建设滞后是技术原因。第五部分则分享国内优秀的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地级市的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优秀经验。将瑞安市和佛山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作为案例进行借鉴和效仿,并论述了笔者从这两个案例中获得的启示。第六部分提出对策:专业化建设、推进“大数据”管税提高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信息化水平、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增值税电子发票服务体系、建立增值税电子发票涉税惩戒机制、推进社会共治等举措。
吴静[3](2018)在《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为例》文中认为绩效管理作为行政部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行政工作有效落实的手段和途径,近年来在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受到广泛推崇运用,成为党和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入实践内容之一。在广泛实施绩效管理后,大部分行政机关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态势,各项行政工作通过“绩效考评”的促进和倒逼机制,促使各个单位按照相应的绩效管理考评标准,公开向群众“晒出成绩单”,“亮出真本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行政机关在提升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转型、提高工作质效等多方面产生了正面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绩效管理水平的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以及我国当前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和强化,绩效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信息化成为了促进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需和必然。基层国税部门是我国最基层的税务执法机构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基层国税部门作为绩效管理信息化推行的最前线,成为了绩效管理信息化的“试验田”,不断改进和创新了许多绩效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流程。在基层国税部门全面推广绩效管理信息化工作以来,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效能、工作质量以及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改观,国税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大部分基层国税部门现行的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探索都是基于国家税务总局的绩效管理研发系统,从绩效管理信息化在基层国税部门的实践情况及发展前景来看,仍然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正视。绩效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不论是在提高行政效能、绩效管理过程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还是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等方面都遇上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绩效管理信息化目前的发展水平也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基层国税部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现行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跟随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和改革的不断推进而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国税部门当前的绩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分析和认真研究,试图提出改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最终达到提升基层国税部门的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整体税收服务水平,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质量的目的。本文以笔者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国家税务局推行绩效管理信息化以来的基本情况为例,首先从绩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背景以及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研究的相关内涵入手,对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以章贡区国税局为例的基层国税部门推行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以及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找到影响基层国税部门当前整体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问题所在;最后,以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践情况作为研究标的,进一步提出改进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办法,并试图提出促进绩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建议,从而提高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带动基层国税部门行政效率的良性改变,推动我国基层国税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姜飞云[4](2016)在《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各国都开展过形式不同的运动式反腐,中国亦然。运动式反腐的成效如何,对这种反腐败工作方式应当从哪几方面评价,目前学界还缺少深入的相关性研究。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认为每一次运动式反腐都与环境和时代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其运动式反腐本身因具体工作方式不当往往导致反腐低效,因而需要通过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以达到反腐的理想成效。本文首先对山西省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开展的背景作了分析。在对国内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情况、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总体状况作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山西省开展煤焦领域反腐专项斗争的原因和背景,列举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的各种主要表现。在对专项斗争的工作目标及原则作分析时,对煤焦领域腐败涉及面和全省干部队伍总体状况作出估计,对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状况作总体判断,进而分析专项斗争欲求达致的基本目标。本文结合对专项斗争实践的考察,将斗争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工作时限和步骤逐一交待,然而从专项斗争所需的经费保障、资金清缴的绩效、案件查处情况、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实证考察;在分析的基础上,再对整个专项斗争的工作运行机制、工作执行效力、工作得失与专项斗争之后的社会现实及相关后果作出对比分析,然后对这场专项斗争本身作出尽量客观的评价。本文认为,对于这场专项斗争所取得的成绩,党和政府一直保持着相对积极的评价,即取得了“六个一批”的成绩。同时,也存在当时已经注意到但却没妥善处理好的诸多问题——如专项斗争难以为继却勉强为继、对诸多腐败养痈遗患、“贼喊捉贼”式的腐败者反腐败、放纵了以煤炭为纽带的利益帮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2014年山西省发生严重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本文从价值尺度和历史尺度作分析后认为,专项斗争对于人民群众的价值,不以专项斗争工作方式本身的属性,而是以人民群众的客观实际需要为基准。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解决突出问题的迫切性是专项斗争是否具有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专项斗争体现人民群众或党委政府工作的创造性本质,但人民群众内部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主体的需要不同,从而对专项斗争的期望值大小不一,两者间的价值关系不尽相同。从历史尺度讲,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反腐败,不论是否采取专项斗争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后人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本文认为,客观公正地看待这场专项斗争,对于党和政府更加有效地选择正风反腐工作方式、更加深入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进行阐释。如在借鉴阶级分析方法时,特意把这场专项斗争置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关系中进行考察和评价,认为反腐败斗争是由于不同阶层经济地位的对立和利益切割产生的,单靠共同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团结各阶层的作法往往可能失败,进而认为社会的阶层斗争在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开展的经济或政治斗争中有最完全的表现,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本文认为,其一,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腐败只有达到了相对猖獗的程度,专项斗争这种运动式反腐形式必然会出现;其二,运动反腐是法制严重失控、法治严重失灵后的不得已之举:其三,运动反腐是制度反腐不成熟时的权宜之计,既有必然性,也有无奈性,同时为制度反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本文总结道:在目前社会现实运动中,采用运动反腐还是制度反腐,选择本身并非根本性问题。因两者在通常情形下可相互补充,即一般采用制度反腐,在制度反腐效用低下腐败问题突出时,开展运动反腐,突出问题解决后,仍旧进行制度反腐。两种反腐形式或并行或交替,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社会的反腐理想。这场专项斗争之所以成效不够理想,是战略决策或制度执行力或行动力的问题。为此,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是开展好党内外一切工作的要旨。本文为探讨“运动式反腐”的现实意义,采用的既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因其是针对具体的一项“运动”开展的研究;也是参考历史文献的方法——因其主要工作已经结束,研究必须借助于以往大量的文本资料。本文在历史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作出比较,适当归纳和演绎,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信息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对比分析相关数据和档案资料,在对事件或工作逐项叙述的同时进行评价,边述边评,寓评于述,从局部现象透视整体问题,从整体情况探询局部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其一,填补了通过实证方式研究反腐败工作的历史空白。其二,填补了将“运动式反腐”作为主题全面开展研究的空白。其三,对运动式反腐的成效作出了客观评价,将将运动式反腐作为与制度反腐的同等重要的反腐方式加以重视、认真研究。
刘宁[5](2015)在《选择性治理: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治理模式 ——以山东桥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4年7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目前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分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懒政松懈,有的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在这我们不仅要问,这些行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是一种普遍行为,还是一种个别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选择性落实和象征性执行行为?是基层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还是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不足;是国家政策和政府体制存在问题,还是在利益导向上出了问题;是民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体制不顺畅,还是乡村关系发生了变异;抑或是这些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展开了对乡镇治理的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为此,笔者以所挂职调研的一个乡镇——山东桥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学术态度上,作者遵循以乡镇干部为主体、以常态乡镇为对象、以中国乡村研究本土化为导向的原则来开展研究。在结构安排上,基于研究主题的需要,作者主要从五个层面展开论文的叙事:一是研究乡镇政府的制度职责和行政年历,以及乡镇政府对于这些任务的选择(第二章);二是研究乡镇治理财政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乡镇政府赢利性、汲取性、选择性等特征(第三章);三是研究乡镇治理社会基础,重点探讨了乡镇与村庄和农户关系(第四章);四是研究乡镇治理人事基础,重点探讨了乡镇干部的行为动机和晋升博弈(第五章);五是研究乡镇治理运行机制,重点探讨了乡镇政府动员能力(第六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得出如下结论:(1)选择性治理已成为乡镇治理的一种普遍模式。(2)选择性治理是一种比较“中性”的治理模式。(3)选择性治理是乡镇政府追求效绩最大化的过程。(4)“选控型”政权是乡镇政府的基本特性。笔者认为,选择性治理是指在乡村治理实际运行中,乡镇政府和干部作为理性的行动者,既不完全遵循政策要求,也不完全按照民众需求,而是基于自身利益和诉求,在综合考虑制度空间、财政资源、乡村关系、人事晋升和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展开乡镇治理。选择性治理表现出一种巨大的主体能动性,在一定的制度情境中,努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性治理是乡镇政府对自身理性和利益的一种凸显,也是对国家政策统一性、整体性的一种应对,更是对政绩考评体制的一种契合。乡镇政府的诸多选择性治理行为,既造成制度空转、政策扭曲、矛盾激化和意愿无视等负面影响,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制度创新、政策实施和决策修正等积极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治理。
蔡晓艺[6](2014)在《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一国税务机关工作职能的重要指标,对于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遵从和促进征纳和谐等意义重大。当前,纳税服务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税收征管发展的新战略、大趋势。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提出,各级税务机关纷纷在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在纳税服务理念、方式及内容等方面仍需改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服务需求不断拓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这无疑对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管制型”税务机关已无法对迅速变化的纳税人需求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在此大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建立并完善一套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纳税服务模式,已成为国税系统各级税务机关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泉州市国税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理论,运用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实践进行调研和探索。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完善当前纳税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泉州市国税系统的纳税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打造“政府放心、纳税人满意”的泉州国税特色纳税服务体系。论文紧紧围绕纳税服务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基于泉州地方特色,试图创新性地探索出一条优化纳税服务的道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突破原来纳税服务实施主体单一性的狭隘理念,转换角度,从政府、社会等公共服务层面出发,拓展了纳税服务视野,提升了服务层次;二是结合泉州市国税局自2011年推行税源专业化改革以来,在纳税服务工作上的实践经验,运用第一手数据来源,以相关理论为支撑,有理有据,力求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融入地方特色,有所突破创新。
柯平[7](2013)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纪实与思考(下)》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图书馆需要调查研究。以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组织的联合调研组对山西和天津的调查为基础,通过真实记录调查过程与调查发现,提出公共图书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引发在政策环境、图书馆人与基层、创新等多层面的思考。
罗光华[8](2011)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例》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案例,实证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加强和创新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在导论中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不断加大,要求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介绍了以实证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有关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外社会管理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六大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即“自由主义”视角、“国家干预主义”视角、“利益攸关者共同治理”视角、“政府服务”视角、“行政生态视角”以及“技术应用”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六大类,并从中选取行政生态和共同治理视角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第二章研究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实践、问题与发展。首先介绍了我国在建国后社会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了我国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行政型、自治型、混合型等三种社区制模式。然后介绍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与架构,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市辖区等形式的历史沿革、性质、职能定位、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协调发展、环境适应,扩大参与、居民自治,明晰职责、完善法制,渐进调适、科学创新等5项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加大基层居民参与力度、加强基层管理法制建设、明确基层管理主体职责、健全基层社会服务功能、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等5项工作重心。本章最后重点分析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的4种具体模式,包括上海市为代表的行政主导模式、沈阳市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武汉市江汉区为代表的多方参与模式、深圳市盐田区为代表的议行分离模式,并对这4种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下文研究的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所形成的“广州模式”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三章对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比较研究,分析出了一套可供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和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借鉴的经验:一是奉行“以人为本”的基层社会管理理念;二是建立服务导向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体系;四是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自治模式;五是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六是大力培育基层社会管理的第三部门。第四章以广州市2009开始的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为案例,阐述了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指导思想和目标,分析了试点工作开展前存在的问题,试点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及下一步深入改革的方案,并以其中7条试点街道的创新工作为具体案例进行了讨论,包括海珠区沙园街“三中心一队伍”模式、江南中街“楼宇党支部+十分钟服务圈”模式、琶洲街“社区工作站+绩效考核”模式,越秀区北京街“社区信息化助力”模式,白云区京溪街“与市场组织合作”模式、同德街“专业社工介入”服务模式、三元里街“多元主体参与”服务模式。这7个案例是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工作体现,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微观层面反映了广州创新的理论基石、工作思路和改革效果,为下一章对前期试点工作和下一阶段改革工作开展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具体、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第五章着重对广州市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试点工作的特点和成效:整合管理服务职能、构建“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打造多元主体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街道社区的软件硬件服务环境,整合各类社区资源、形成社区服务的“协同共赢”合作机制等。然后分析了下一步工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包括“重心下移”在制度设计上的争议,“三中心一队伍”在功能定位上的争议,“重心下移”与减员增效的目标困局,“政府购买服务”全面实施的供需矛盾,以及“议行分设”模式下居民参与度不足的困局。通过研究,提出了广州市为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目标而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问题:一是分级分类,市、区、街的合理分权;二是重心下移,区级职能部门的“落地”;三是回到原点,街道办事处的“归位”;四是多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协同,五是夯实基础,城市电子化环境的完善。第六章在广州案例的研究基础上,推衍出普适性的加强和创新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一是紧扣时代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二是把握本地行政生态,因地制宜;三是以人为本、服务需求为导向;四是加强法规建设,夯实制度基础;五是善用先进技术,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提供手段支持和智力保障。最后一章中提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按照行政生态学理论,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社会文明程度不同,不同的社会沟通网络和符号系统的影响,决定着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并对基层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发展共同治理的社区制管理模式的前提下,需要建立起以居民为中心、服务为导向,利用电子化手段实现“条”“块”有效结合的管理模式。当前这种模式应该由政府主导、多元化主体参与治理,然后随着社会进步,逐渐向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协作的混合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过渡,待将来社会高度发展和高度文明,政府则可以退出具体的基层管理,进化到自治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李岩[9](2011)在《关于“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理论实践与探索》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国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常见症结,提出了"制度+科技"的内控机制建设思路。对湖北省国税系统推行"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一年来的试点情况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以后在湖北省国税系统全面推广"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方向作了探索研究。
赵宇翔[10](2010)在《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的工商行政指导研究》文中认为商标战略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更是政府的行为,是对工商领域实施政府行政指导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商标战略中的政府行政指导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实地访谈、座谈讨论等方法,在综合梳理和考察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以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法学、经济学、商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行政法规,探讨了地方商标战略实施与工商行政指导的关系,阐述了工商行政指导在地方商标战略实施中的功能,分析了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大连商标战略中实施工商行政指导的战略调整、模式创新、制度完善和文化重塑等相关重要的问题。论文认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推动的商标战略已成为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实施工商行政指导对于地方商标战略的宏观控制、政策导向、理顺关系、市场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形成良好的地方商标战略的发展格局。大连市工商局素有行政指导的优良传统,基于工商行政指导的商标战略培育了商标意识、拉动了产业发展,成就斐然,但是,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工作还面临着很多理论上、制度上和社会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提升大连商标战略中工商行政指导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确立大连商标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商标战略步骤的流程再造,建立有效的行政指导制度体系,打造行政指导顺利进行的工商文化。
二、开发区分局盘锦国税廉政教育有声有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区分局盘锦国税廉政教育有声有色(论文提纲范文)
(1)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外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先进经验及启迪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内容 |
2.研究的方法 |
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原则 |
(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 |
1.绩效与政府绩效的内涵 |
2.绩效管理和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界定 |
(二)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
1.绩效管理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3.公共选择理论 |
(三)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方法、原则 |
1.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方法 |
2.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原则 |
二、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现状 |
1.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现状 |
2.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 |
3.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施 |
(二)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
1.评估主体方面 |
2.评估指标方面 |
3.评估方式方面 |
4.结果认定和使用方面 |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组织文化有偏差 |
2.绩效工作人员素质有欠缺,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训练 |
3.评估方式的信息技术支撑不够 |
4.体制机制让结果的认定与使用有障碍 |
三、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的改进对策 |
(一)多元主体参与纳税服务绩效评估 |
1.纳税人作为评估主体 |
2.税务人员作为评估主体 |
(二)设计与修正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 |
1.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2.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化与修正 |
3.实例应用——2018 年度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两次纳税服务绩效评估 |
4.持续完善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的建议 |
(三)提升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方式方法 |
1.明确纳税服务绩效目标 |
2.变“减分”为“加分” |
3.完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
4.将督查融入绩效评估工作 |
(四)改进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制度 |
1.从上到下统一结果运用制度 |
2.灵活运用精神、物质奖励 |
(五)优化纳税服务绩效管理 |
1.改进绩效管理工作 |
2.构建纳税服务体系 |
3.促进纳税服务绩效评估成为常态 |
4.加强绩效文化的宣传与培育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增值税电子发票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善治理论 |
3 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增值税电子发票使用范围及比重 |
3.2 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
3.3 征纳双方对增值税电子发票的认知情况 |
4 乐清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增值税电子发票的管理缺位 |
4.1.2 内外激励措施不足 |
4.1.3 社会协作机制不完善 |
4.2 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纳税服务工作不到位 |
4.2.2 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员制度缺陷 |
4.2.3 纳税人追逐自身效用最大化 |
4.2.4 信息化建设滞后 |
5 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先进经验借鉴 |
5.1 瑞安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先进经验 |
5.2 佛山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先进经验 |
5.3 启示 |
6 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的优化路径 |
6.1 完善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专业化建设 |
6.1.1 推进并轨建设改革,推广增值税电子发票为先 |
6.1.2 完善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员制度 |
6.1.3 探索建立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云平台 |
6.2 推进“大数据”管税提高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信息化水平 |
6.2.1 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应与增值税电子发票信息化相匹配 |
6.2.2 加强增值税电子发票信息采集质量管理 |
6.2.3 积极开展增值税电子发票数据比对工作,发挥增值效用 |
6.3 建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增值税电子发票服务体系 |
6.3.1 转变纳税服务理念 |
6.3.2 不断加强纳税服务手段创新 |
6.3.3 拓展渠道,探索开设如影随形的税收服务“微门户” |
6.4 加大税务执法力度建立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涉税惩戒机制 |
6.4.1 提高对税务执法工作的认识 |
6.4.2 加强税务稽查工作 |
6.4.3 加大税收执法处罚力度,维护税收公平公正 |
6.5 优化合作推进增值税电子发票社会共治 |
6.5.1 优化合作方式,扩大合作范围 |
6.5.2 多方合作完善纳税服务体系 |
6.5.3 充分发挥涉税中介、税收志愿者等力量 |
6.5.4 大力推进学会管理工作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谈内容及报告 |
附录B 调查问卷 |
致谢 |
(3)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1.研究的方法 |
2.研究的思路 |
(三)研究的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国税部门的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
(一)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
1.绩效管理 |
2.绩效管理信息化 |
3.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 |
(二)绩效管理信息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 |
2.目标管理理论 |
3.控制沟通理论 |
(三)国税部门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
1.国税部门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
2.国税部门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三、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实践研究——以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为例 |
(一)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绩效管理现状 |
1.三个层面的管理架构 |
2.六横四纵的指标体系 |
3.执行绩效考核与个人考核挂钩 |
4.设立绩效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绩效工作 |
5.推行分档考评指标增强指标弹性 |
6.绩效管理的管理效果初步显现 |
(二)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绩效管理信息化实践情况 |
1.绩效计划环节的信息化实践情况 |
2.绩效实施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实践情况 |
3.绩效评估环节的信息化实践情况 |
4.绩效反馈环节的信息化实践情况 |
四、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
1.信息化系统操作较为繁琐 |
2.考核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
3.考评指标难以完全量化 |
4.未实际降低基层国税工作量 |
(二)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
1.绩效管理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 |
2.绩效管理信息化缺乏过程管理 |
3.系统运行存在问题时反馈解决渠道不畅 |
4.干部对系统日常操作的参与度较低 |
5.绩效系统运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三)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支撑 |
2.部分人员思想观念和操作技能无法有效跟进 |
3.绩效管理在基层国税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
4.绩效管理未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
五、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设计 |
(一)优化绩效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设计 |
1.规范并优化系统操作流程 |
2.确保考核数据来源和质量 |
3.加大量化机考指标的比重 |
(二)构建基于信息化的绩效管理运行体系 |
1.加强运转保障制度建设 |
2.完善过程监控管理 |
3.探索有效的沟通协调方式 |
4.建立信息化分析讲评制度 |
5.创建有效的绩效监督机制 |
(三)强化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 |
1.夯实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
2.细化系统考评指标 |
3.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
4.强化绩效管理考评结果的运用 |
5.持续开展绩效管理文化理念宣传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关于国内对运动式反腐的研究 |
2. 关于山西省反腐败工作的研究 |
3. 关于煤焦领域反腐败工作的研究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3. 主要创新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1. 运动式反腐 |
2. 专项斗争 |
3. 煤焦领域 |
4. 资源整合 |
5.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
第一章 山西省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开展的背景 |
第一节 国内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情况 |
1. 国外开展运动式反腐概况 |
2. 1949 年以来我国开展运动式反腐败的简况 |
3. 山西省历史上反腐败工作总体情况 |
第二节 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
1. 山西及山西煤炭资源简况 |
2. 山西省煤炭企业概况 |
3.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基本情况 |
4. 山西非煤资源整合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山西省开展煤焦领域反腐专项斗争的原因和背景 |
1. 专项斗争开展的政治原因 |
2. 专项斗争开展的经济条件 |
3. 专项斗争开展的文化背景 |
第四节 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 |
1. 涉煤行政审批失范 |
2. 煤矿安全监管不力 |
3. 煤炭企业违规经营 |
4. 煤炭购销运输混乱 |
5. 税费征管权责不明 |
6. 涉煤涉焦领域其它腐败现象 |
第二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目标及原则 |
第一节 对山西省煤焦领域腐败状况的基本判断 |
1. 对煤焦领域腐败涉及面的估计 |
2. 对全省干部队伍总体状况的估价 |
3. 作出基本判断的前提和根据 |
第二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基本目标 |
1. 遏制煤焦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势头 |
2. 优化煤焦领域发展环境 |
3. 教育挽救大多数干部 |
第三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原则 |
1. 政策的宽严相济 |
2. 方法的灵活多样 |
第三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具体内容 |
第一节 开展涉煤领域人员思想教育活动 |
1. 思想教育活动内容 |
2. 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
3. 思想教育活动成效 |
第二节 开展煤焦领域“六项清理整治” |
第三节 查处一批煤焦领域腐败案件 |
第四节 推动煤焦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第五节 建立健全煤焦领域制度体系 |
第四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组织架构 |
第一节 党政合力的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领导组及其办公室 |
1. 省市县三级领导组及其办公室 |
2. 市县两级领导组及其专项办 |
3. 派驻各市的联络员 |
第五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工作时限和步骤 |
第一节 “三步走”的计划与变化 |
第二节 从原定两年到无限期延长 |
1. 时限延长的主客观因素 |
2. 时限延长的目标与任务 |
3. 从短期斗争到长期斗争 |
第三节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结束的名与实 |
1. 认定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尚未结束的依据 |
2. 认定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已经结束的依据 |
3.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有始无终的或然性 |
第六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经费保障 |
第一节 煤焦专项办的经费来源简析 |
第二节 煤焦专项办经费支出简析 |
第三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成本核算 |
第七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资金清缴情况 |
第一节 资金清缴的方向和力度 |
1. 清缴资金的种类 |
2. 资金清缴的原则 |
3. 清缴工作的重点 |
第二节 资金清缴的相关举措 |
1. 清缴的方式方法 |
2. 清缴的行政举措 |
第三节 关于资金分成的有关政策及规定 |
第四节 清缴资金的管理问题 |
1. 关于资金价款征收的有关问题 |
2. 关于查缴税费的有关问题 |
3. 关于欠缴资金的有关问题 |
4. 关于设立收缴资金过渡专户的问题 |
5. 关于收缴各类基金、价款和税费的政策和标准问题 |
6. 关于加强工作指导和情况报告的问题 |
第八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案件查处情况 |
第一节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中的信访举报与线索核查 |
1. 煤焦反腐专项斗争期间的信访举报情况 |
2. 关于信访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 |
第二节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社会效应分析 |
1.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数量与质量 |
2. 煤焦反腐案件查办的目标与指标 |
第三节 煤焦腐败案件查办的现实难题 |
1. 对历史遗留问题难以深究根底 |
2. 煤焦腐败案件主办机关和主办人员的认识和能力问题 |
3. 煤焦腐败案件查办的“信托现象” |
第九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制度建设情况 |
第一节 制度建设对于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山西煤焦领域反腐制度体系 |
1. 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的主要特点 |
2. 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原则 |
3. 制度建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4. 制度建设任务和责任分解 |
第三节 制度建设的方式方法 |
第四节 制度建设成效评估 |
第十章 山西煤焦反腐专项斗争工作运行机制 |
第一节 会议精神的贯彻与执行 |
第二节 文件印发的形式与内容 |
1. 专项办文件 |
2. 专项办通报 |
3. 专项办简报 |
4. 专项斗争要情专报 |
5. 专项斗争领导机构的讲话 |
第三节 督促检查的时机与实效 |
第四节 改革典型的培养与推广 |
第十一章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执行效力 |
第一节 各类涉煤机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简析 |
1. 省专项斗争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和省纪委的关系 |
2. 省市县三级专项办之间的关系 |
3. 省市县三级直属涉煤涉焦部门专项斗争工作机构及其它 |
第二节 煤焦反腐工作责任制建立的情况简析 |
第十二章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得失 |
第一节 对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基本评价 |
1.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取得的成绩 |
2.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存在的不足 |
3. 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原则与方法的背离 |
第二节 如何看待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遗留问题 |
1. 专项斗争难以为继而勉强为继 |
2. 对诸多腐败养痈遗患 |
3. 贼喊捉贼,腐败者反腐败 |
4. 放纵了以煤炭为纽带的利益帮派 |
第二节 看待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的两个尺度 |
1.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价值尺度 |
2. 煤焦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历史尺度 |
结论 |
一. 对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几种理论解释 |
1. 以阶级分析方法为工具的解释 |
2.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变革理论为工具的解释 |
3.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与手段辩证关系的解释 |
4.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工具的解释 |
5. 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为工具的解释 |
6. 以矛盾特殊性原理为工具的解释 |
二. 运动反腐的必然与无奈 |
三.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路径选择 |
四. 致力于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执行力 |
参考文献 |
一、参考书目 |
二、参考文章 |
后记 |
(5)选择性治理: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治理模式 ——以山东桥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起源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方法和视角 |
四、个案情况 |
五、概念界定 |
第二章 加减乘除:乡镇治理的任务选项 |
一、体制职责:乡镇职责的泛化与扩展 |
二、行政年历:乡镇政府的治理选项 |
三、加减乘除:乡镇治理的任务选择 |
四、小结 |
第三章 财政困局:乡镇治理的经济基础 |
一、财税泥潭:乡镇的财政现状 |
二、招商引资:乡镇的财源培植 |
三、项目建设:乡镇的财政配套 |
四、小结 |
第四章 利益分化:乡镇治理的社会基础 |
一、土地调整:乡镇的消极对待与策略维稳 |
二、土地流转:乡镇的积极推动与利益勾连 |
三、小结 |
第五章 晋升博弈:乡镇治理的人事基础 |
一、年龄、学历与性别:干部晋升的个体要素 |
二、编制、岗位与身份:干部晋升的体制约束 |
三、职务、政绩与关系:干部晋升的政治资本 |
四、小结 |
第六章 动员行政:乡镇治理的运作机制 |
一、文件政治:行政依据与目标转化 |
二、会议政治:氛围渲染与权威塑造 |
三、小组政治:组织再造与体系重构 |
四、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一、选择性治理已成为乡镇治理的一种普遍模式 |
二、选择性治理是一种比较“中性”的治理模式 |
三、选择性治理是乡镇政府追求效绩最大化的过程 |
四、“选控型”政权是乡镇政府的基本特性 |
参考文献 |
1. 着作类 |
2. 论文类 |
3. 外文类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6)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章 纳税服务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纳税服务的内涵 |
2.1.1 纳税服务的含义 |
2.1.2 纳税服务的特征 |
2.1.3 纳税服务的原则 |
2.1.4 纳税服务的内容 |
2.1.5 纳税服务的作用 |
2.2 影响纳税服务的因素分析 |
2.2.1 内部因素 |
2.2.2 外部因素 |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纳税服务的指导作用 |
2.4 服务型政府对纳税服务的基本要求 |
2.4.1 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
2.4.2 服务型政府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
2.4.3 服务型政府对纳税服务的基本要求 |
第3章 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成效与问题分析 |
3.1 泉州市国家税务局概况 |
3.2 纳税服务取得的成效 |
3.2.1 纳税服务理念不断增强 |
3.2.2 纳税服务机制逐步完善 |
3.2.3 纳税服务平台基本构建 |
3.3 纳税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
3.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
3.4 当前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服务定位存在偏差 |
3.4.2 纳税服务层次较低 |
3.4.3 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
3.4.4 纳税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3.4.5 考评监督机制不健全 |
3.5 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3.5.1 服务理念的偏差源自于固有税收征管模式的弊端 |
3.5.2 经济、地域等外部因素制约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
3.5.3 税务机关忽略对纳税人实际需求的关注 |
3.5.4 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监督不力 |
第4章 国内外纳税服务经验借鉴 |
4.1 国外纳税服务经验借鉴 |
4.1.1 以法律形式明确纳税人合法权利 |
4.1.2 信息化服务水平较高 |
4.1.3 社会化纳税服务发达 |
4.1.4 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机制较为完善 |
4.2 国内纳税服务经验借鉴 |
4.2.1 品牌服务内容逐步深化 |
4.2.2 个性化服务措施日益丰富 |
4.2.3 国地税合作模式不断推进 |
4.2.4 纳税人维权渠道不断拓宽 |
第5章 优化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的对策研究 |
5.1 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理念 |
5.1.1 树立征纳双方地位平等的理念 |
5.1.2 树立纳税人至上的意识 |
5.1.3 树立执法与服务相统一的责任意识 |
5.2 完善纳税服务功能 |
5.2.1 丰富税收宣传内容与形式 |
5.2.2 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
5.2.3 创新多元化服务手段 |
5.2.4 实现社会服务常态化 |
5.3 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 |
5.3.1 完善网上办税功能 |
5.3.2 完善 12366 热线服务平台和短信服务平台 |
5.3.3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
5.4 加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 |
5.4.1 加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
5.4.2 规范服务主体执法行为 |
5.4.3 健全服务主体奖惩机制 |
5.5 建立可行的纳税服务考评监督机制 |
5.5.1 丰富纳税服务考评监督主体类别 |
5.5.2 完善考评监督指标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结语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泉州国税纳税服务需求调查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纪实与思考(下)(论文提纲范文)
3 天津调查 |
3.1 流动图书车风雨无阻 |
3.2 延伸服务在分馆向每一个触角延伸 |
3.3 闹市中的社区图书馆让居民提升幸福指数 |
3.4 少儿图书馆向全国延伸 |
3.5 开发区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服务 |
4 公共图书馆调查之启示 |
(8)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
一、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难点、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 |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第一章 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概念 |
一、社会和社会管理 |
二、城市社区管理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 |
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
四、模式、社会管理模式与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
第二节 基层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 |
二、"国家干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 |
三、"利益攸关者共同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管理理论 |
四、"政府服务"视角下的社会管理理论 |
五、"行政生态"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 |
六、"技术应用"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 |
七、各种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理论)评价以及本文的理论视角 |
第二章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
第一节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实践发展的阶段 |
一、建国后三种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演变发展 |
二、传统社会下的单位制和街居制管理模式 |
三、现代社区制管理模式对单位制和街居制的超越 |
四、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制发展走向 |
第二节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与架构 |
一、居民委员会 |
二、街道办事处 |
三、市辖区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心 |
一、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
二、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重心 |
第四节 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的典型模式 |
一、研究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典型模式的意义 |
二、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典型模式 |
三、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境外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社会管理模式 |
一、美国概况及行政组织结构 |
二、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
三、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机制 |
四、美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特点 |
第二节 日本社会管理模式 |
一、日本概况和行政组织架构 |
二、政府与社区居民组织合作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
三、日本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管理模式 |
一、新加坡概况和行政组织架构 |
二、政府主导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
三、新加坡的社会政策和社区工作 |
四、新加坡的基层社会管理经验 |
第四节 香港社会管理模式 |
一、香港概况及行政组织架构 |
二、香港的社会福利政策 |
三、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
四、香港的基层社会管理经验 |
第五节 境外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
一、境外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比较 |
二、境外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四章 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案例 |
第一节 广州市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的实施 |
一、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的背景、指导思想和目标 |
二、创新工作开展前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
三、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的初步成效 |
第三节 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案例 |
一、海珠区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 |
二、越秀区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 |
三、白云区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 |
第四节 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的深化 |
一、建立新型街道社区运行机制,完善组织体系 |
二、构建多元主体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
三、确立社区管理公众参与体系,形成治理格局 |
四、加强基层管理服务保障建设,提升工作效能 |
五、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组织领导,推进改革创新 |
第五章 广州市案例研究——成效、风险和优化 |
第一节 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的特点和成效 |
一、整合管理服务职能,构建"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
二、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打造多元主体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街道社区的软件硬件服务环境 |
四、整合各类社区资源,形成社区服务的"协同共赢"合作机制 |
第二节 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存在问题和风险分析 |
一、"重心下移"在制度设计上的争议 |
二、"三中心一队伍"在功能定位上的争议 |
三、"重心下移"与减员增效的目标困局 |
四、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供需矛盾 |
五、"议行分设"模式下居民参与度不足的困局 |
第三节 优化广州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设计 |
一、分级分类,市、区、街的合理分权 |
二、重心下移,区职能部门的"落地" |
三、回到原点,街道办事处的"归位" |
四、多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协同 |
五、夯实基础,城市电子化环境的完善 |
第四节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广州模式" |
第六章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紧扣时代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
一、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 |
二、基层体制改革要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相适应 |
三、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要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 |
第二节 把握本地行政生态,因地制宜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
一、社会管理创新与行政生态环境的关系 |
二、行政生态环境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 |
三、社会管理创新促进行政生态环境转变 |
四、建立与行政生态相适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
第三节 确立以人为本思路,建立服务导向基层治理模式 |
一、以人为本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则 |
二、服务导向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
三、多元化主体参与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方向 |
四、以人为本、服务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
第四节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基层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
一、我国当前关于各级行政组织体制的立法情况 |
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法律规章建设 |
三、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保障 |
第五节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基层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
一、以电子信息网络为手段,为基层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
二、电子化环境建设应遵循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
三、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电子化环境 |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
附录1 广州市海珠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职责 |
附录2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 |
附录3 广州市海珠区街道承担工作任务一览表 |
附录4 广州市海珠区改革创新试点街道机构设置表 |
附录5 改革前广州市海珠区街道编制外合同制人员情况表 |
附录6 改革前广州市海珠区核定街道各类编制外合同制人员数量表 |
后记 |
(9)关于“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理论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科技”的内控机制建设思路 |
二、“制度+科技”的内控机制建设实践与效果 |
1. 夯实落脚点, 健全岗责体系, 权责匹配到位。 |
2. 紧扣关键点, 优化工作流程, 规范程序到位。 |
3. 找准薄弱点, 排查职务风险, 防控措施到位。 |
4. 扫描遗漏点, 完善规章制度, 约束机制到位。 |
5. 开发系统软件, 推广运用到位。 |
三、进一步推行“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的几点认识 |
1. 进一步以提高认识为动力, 营造内控机制建设“大氛围”。 |
2. 进一步以强化机制为抓手, 实施内控机制建设“大部署”。 |
3. 进一步以拓展广度为目标, 达到内控机制建设“大覆盖”。 |
4. 进一步以完善规范为重点, 组织内控机制建设“大行动”。 |
5. 进一步以加强执行为支撑, 形成内控机制建设“大保障”。 |
(10)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的工商行政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领域和关键词释义 |
1.1.1 研究领域和研究背景 |
1.1.2 关键词释义 |
1.1.3 工商行政指导的内容和特征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的理论分析 |
2.1 地方商标战略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
2.1.1 地方商标战略实施的目的 |
2.1.2 地方商标战略实施的意义 |
2.1.3 地方商标战略实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
2.2 工商行政指导的实质和法学理论依据 |
2.2.1 工商行政指导的由来和实质 |
2.2.2 工商行政指导的法学理论依据 |
2.2.3 工商行政指导制度的价值分析 |
2.2.4 工商行政指导的运行机制和指导项目体系 |
2.3 地方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的基本功能 |
2.3.1 总揽全局、打造品牌的指挥功能 |
2.3.2 科学发展、创新管理的引领功能 |
2.3.3 兴强扶弱、鼓励竞争的激励功能 |
2.3.4 维权打假、稳定市场的保障功能 |
3 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的现状分析 |
3.1 依托行政指导的大连商标战略实施的历史回顾 |
3.1.1 早期探索阶段(1946—1956) |
3.1.2 品牌突破阶段(1997—2003) |
3.1.3 战略实施阶段(2004—2010) |
3.2 大连实施商标战略工商行政指导的成就 |
3.2.1 媒体宣传普及,激励政策响亮 |
3.2.2 品牌叠进累加,形成创优梯队 |
3.2.3 商标意识增强,拉动产业发展 |
3.2.4 品牌名利双收,经济前景广阔 |
3.3 大连商标战略实施过程中行政指导的基本经验 |
3.3.1 以"一所多品"和"商标入户"工程激活全市的商标意识 |
3.3.2 以耐心的行政指导和鲜明的重奖政策牵引商标战略的走势 |
3.3.3 实行"跟进指导、全程服务和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工作机制 |
3.4 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4.1 "行政指令化"和"指导失灵"的情况难以避免 |
3.4.2 驰名商标评选显失公平的问题难以通过行政指导化解 |
3.4.3 商标战略中行政指导易受不良环境的干扰 |
3.4.4 高额的评审费用和奖励额度加重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 |
3.4.5 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大连驰着名商标差距明显 |
3.4.6 商标注册申请的繁荣发映出急功近利的绩效观 |
3.5 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1 缺失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和业务素质 |
3.5.2 行政指导的方式方法陈旧 |
3.5.3 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规制缺乏 |
3.5.4 尚未建立起行政法治的良好基础和习惯 |
4 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工商行政指导举措的改进 |
4.1 制定"国家实施商标战略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 |
4.1.1 重塑商标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
4.1.2 明确商标战略的总体目标、现实任务和实施重点 |
4.2 商标战略步骤实施的流程再造 |
4.2.1 明确政府商标战略工作的五个环节 |
4.2.2 出台新的政府商标战略扶持政策 |
4.2.3 加强商标专用权的行政保护 |
4.2.4 搞好政府商标战略实施的舆论宣传 |
4.3 推动商标战略工商行政指导模式的创新 |
4.3.1 重新认识商标战略工商行政指导模式创新的意义 |
4.3.2 商标战略工商行政指导新模式的实施程序和步骤 |
4.3.3 商标战略工商行政指导的方式和方法创新 |
4.4 搞好刚性制度建设,理顺柔性工作关系 |
4.4.1 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指导制度体系 |
4.4.2 正确理顺行政指导制度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
4.5 以先进的"工商精神"牵引商标战略的顺利进行 |
4.5.1 深刻理解"工商精神"的管理意蕴 |
4.5.2 在行政指导中弘扬"工商精神"的作用 |
4.5.3 以"工商精神"建设的优良传统在商标战略中打造服务品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开发区分局盘锦国税廉政教育有声有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宜宾市临港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绩效评估研究[D]. 谢壮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9(09)
- [2]乐清市增值税电子发票管理研究[D]. 章梦梦.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3]基层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赣州市章贡区国税局为例[D]. 吴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4]运动式反腐败工作研究 ——以山西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例的实证考察[D]. 姜飞云.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1)
- [5]选择性治理: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治理模式 ——以山东桥镇为例[D]. 刘宁.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5)
- [6]泉州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优化研究[D]. 蔡晓艺. 华侨大学, 2014(02)
- [7]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纪实与思考(下)[J]. 柯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12)
- [8]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市新一轮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例[D]. 罗光华. 武汉大学, 2011(07)
- [9]关于“制度+科技”内控机制建设理论实践与探索[J]. 李岩. 税务研究, 2011(06)
- [10]大连商标战略实施中的工商行政指导研究[D]. 赵宇翔.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