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零电压零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压,电流,变换器,电感,无源,极性,逆变器。
零电压零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银,王彬,杨世航,吴庭金[1](2019)在《零电压零电流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条件,实现了主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和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开关(ZCS),并使主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不高于输入电压。该电路应用LM5025A控制芯片,简化了传统的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所需器件少,结构简单并实现了ZVZCS,效率高达92%。(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付强,张一鸣,高俊侠,王海涛,高星乐[2](2019)在《基于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的5kW DC/DC变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零电压软开关DC/DC变换器存在环流损耗大、占空比丢失严重、软开关范围窄和高频二极管寄生振荡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有限双极性PWM控制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可在宽输入和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管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滞后管零电流开关。采用RCD缓冲电路,有效抑制了高频整流二极管寄生振荡。相对于传统的零电压软开关变换器,具有环流损耗低、占空比丢失少和软开关范围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3期)
张强,林维明,徐玉珍[3](2016)在《一种用耦合电感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的移相全桥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大功率场合,通常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由于其关断的电流拖尾现象,IGBT零电流关断能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提出一种新型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方案,通过1个双绕组的耦合电感和2个二极管实现滞后臂开关管在宽负载范围的零电流关断(ZCS)。所增加的二极管可以实现软开关,耦合电感的漏感并不会对增加的二极管产生附加的电压应力。为减小耦合电感的励磁电流对ZCS的影响,通过在所增加的2个二极管上各并联一个小电容,在不增大耦合电感尺寸的条件下增加复位电压的作用时间,保证滞后臂开关管的ZCS。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设计了一台开关频率为68 k Hz、输出为100 V/10 A的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臧胜超[4](2016)在《一种无源箝位零电压零电流PWM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FB-ZVS-PWM变换器控制电路存在占空比丢失严重、通断损耗大,稳定性差等缺陷。文章对一种简单的无源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全桥变换器结构拓扑进行研究,用无源元件电容和二极管组成辅助电路实现超前桥臂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关与滞后臂的零电流开关,增加了有效占空比,没有增加任何电压电流应力,实现了能量回馈及吸收元件复位。(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罗辞勇,魏欣欣,王卫耀,南航[5](2016)在《基于耦合电感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Buck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耦合电感替代滤波电感的方式,提出新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Buck变换器.对该变换器工作过程的各个模态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软开关实现的条件及主电路的参数设计方法,讨论耦合电感匝数比改变对该变换器性能的影响.对新电路进行仿真研究,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新电路中所有开关器件都实现了软开关.试制一台48V输入、32V输出,开关频率为50kHz的基于耦合电感的软开关Buck变换器样机.实验结果与理论和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变换器理论和设计的正确性,实验测得最大效率达到96.5%.(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范业成[6](2015)在《数字化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逆变电源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数字化电源的特点进提出了数字化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逆变电源的设计思想,用IGBT作为逆变电路主开关元件组成主电路,全桥式逆变结构能输出较大功率,辅以高频变压器和高频整流电路。通过谐振技术和移相控制技术的结合使领先桥臂实现了零电压开关,滞后桥臂实现了零电流开关。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件采用2407 DSP,以UC3879为脉冲发生电路,采用闭环反馈和参数自调整模糊PID方法实现对输出的恒流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5年12期)
王强[7](2015)在《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可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同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因此对于内部电容不能忽略的器件,减小了其容性开通损耗,当IGBT作为主功率器件时,亦减小了其拖尾电流引起的损耗,主功率器件真正实现了无损耗换相。此外,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制作了一台1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陈名,黎小林,许树楷,张祖安[8](2015)在《基于零电压零电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GBT的直流断路器存在导通损耗高、开断过程耗能量大的缺点,传统基于人工过零技术的直流真空断路器难以实现短路大电流的可靠开断。提出了一种综合了"零电压"、"零电流"混合开断原理,同时结合机械开关和半导体开关优点的新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方案。该直流断路器能够快速可靠地完成"零电压"电流转移过程,并通过晶闸管短时导通短路电流,确保机械开关弧后介质的可靠恢复,实现断路器的成功开断。样机等效短路电流开断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能够用于电力系统配网完成预期10 k V/50 k A短路电流的开断。(本文来源于《南方电网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姚修远,金新民,周飞,吴学智,李友敏[9](2015)在《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谐振极型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zero-voltage/zero-current transition,ZVZCT)旨在消除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但实际上在软开关谐振换流过程中会引入多次额外的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产生额外的损耗。由于软开关换流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对反向恢复过程中的损耗进行评估和计算,给ZVZCT软开关设计带来了困难。该文在考虑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ZVZCT软开关技术的换流过程。通过引入二极管载流子寿命以及电荷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开关换流条件下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最后,通过软开关组件的双脉冲实验验证了该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采用ZVZCT技术的软开关设备的开关损耗与开关器件的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直接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强[10](2014)在《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减小了电路损耗。同时,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制作了一个1 k W的试验样机,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4年19期)
零电压零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的零电压软开关DC/DC变换器存在环流损耗大、占空比丢失严重、软开关范围窄和高频二极管寄生振荡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有限双极性PWM控制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可在宽输入和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管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滞后管零电流开关。采用RCD缓冲电路,有效抑制了高频整流二极管寄生振荡。相对于传统的零电压软开关变换器,具有环流损耗低、占空比丢失少和软开关范围宽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零电压零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可银,王彬,杨世航,吴庭金.零电压零电流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2].付强,张一鸣,高俊侠,王海涛,高星乐.基于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的5kWDC/DC变换器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9
[3].张强,林维明,徐玉珍.一种用耦合电感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的移相全桥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6
[4].臧胜超.一种无源箝位零电压零电流PWM变换器[J].通信电源技术.2016
[5].罗辞勇,魏欣欣,王卫耀,南航.基于耦合电感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Buck变换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6].范业成.数字化零电压零电流开关逆变电源的设计[J].电子制作.2015
[7].王强.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5
[8].陈名,黎小林,许树楷,张祖安.基于零电压零电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J].南方电网技术.2015
[9].姚修远,金新民,周飞,吴学智,李友敏.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
[10].王强.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