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论文文献综述)
项灵云[1](2021)在《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单发结直肠癌(CRC)患者及伴有CRC的多原发癌(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RC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MP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2015.01.01-2018.12.31经病检确诊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LH1、MSH2、MSH6和PMS2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RC患者的MSI状态与MP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224例CRC中,183例为单发CRC(81.7%,183/224),伴有CRC的MPCs患者共41例(18.3%,41/224)。单发CRC患者与伴有CRC的MPCs患者男女比分别为1.1:1和0.8:1;224例CRC的中位年龄为58岁(28-86岁),其中单发CRC中位年龄为61岁(28-86),41例伴有CRC的MPCs者中位发病年龄65岁(51-79)。分组显示:单发CRC及伴有CRC的MPCs组≥50岁以上分别为88.0%(161/183)和87.8%(36/41);两者的CRC发病部位均以直肠多见,分别为42.7%(78/183)和47.0%(19/41);两者的CRC分期均以I-II期多见,分别占59.0%(108/183)和65.9%(27/41)。伴有CRC的MPCs患者性别、年龄、CRC部位、CRC的TNM分期与单发CRC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1例MPCs中,同时性MPCs占19.5%(8/41),异时性MPCs占80.5%(33/41),异时MPCs明显高于同时MPCs。第一原发癌(FPC)与第二原发癌(SPC)间隔时间为0-696个月,中位时间95月(90.5±10)。其中,FPC诊断后的2年内发生SPC病例占46.3%(19/41例)、10年后发生比例占24.4%(10/41例),56.1%(23/41例)为其他时间段发生。在41例MPCs中,SPC的肠外病灶共43个,按照发生部位依次为胃(9/43,20.9%)、肺(8/43,19.0%)、乳腺(6/43,14.0)。在8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中右半结肠5例,占62.5%;33例异时性多原发癌中直肠18例,占54.5%。单发CRC及伴有CRC的MPCs患者中MSI-H的患者分别为(1.1%,2/183)及14.6%(6/41),MPCs患者中MSI-H者明显高于单发CRC中MSI-H者(P=0.001)。结论:在CRC中,MPCs发生率为18.3%;伴有CRC的MPCs患者性别、年龄、CRC部位、CRC诊断时的TNM分期与单发CRC患者类似,不能通过CRC诊断时的性别、年龄、CRC部位、CRC诊断时的TNM分期预测MPCs的发生;伴有CRC的MPCs患者中,肠外发病器官中以胃最常见;异时性MPCs发生率更高;MPCs可发生于CRC的2年内及10年后;MSI-H的CRC患者具有更高地发展为MPCs的风险。
王于梅[2](2020)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结合技术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筛查出的可疑上消化道早癌患者466例,共计病灶472处,其中227例采用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技术(BLI-ME)、239例采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分别进行早癌精查,病检确诊及内镜下高度怀疑早癌的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以ESD术后病理为最高诊断。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BLI-ME、NBI-ME两种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炎症269处,萎缩或肠化生127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处,早癌59处,存在食管多中心癌。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灶分别为85.2%、85.1%,Kappa值分别为0.756和0.759。BLI-ME、NBI-ME对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2.2%、12.8%;敏感度分别为89.3%、90.3%;特异度分别为97.0%、96.2%。BLI-ME、NBI-ME镜下诊断与早癌病理诊断一致的比例为96.1%和95.5%,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825。结论BLI-ME、NBI-ME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二者的诊断价值相当。
高梦菡[3](2020)在《下咽-食管双原发癌的临床诊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分析,分析下咽-食管双原发癌在致病因素、病变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的疾病特点,为下咽-食管双原发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02月至2019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arren等提出的多原发癌诊断标准为依据纳入符合条件的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是否有差异;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索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影响。检验水准取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0例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以确诊间隔时间6个月为限,定义同时性双原发癌和异时性双原发癌。其中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67例,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3例。将失访患者从研究中排除后,最终获得84例患者的完整随访资料,其中同时性双原发癌患者62例,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 22例,总体随访率达93%。下咽癌和食管癌临床和病理分期标准均采用最新修订的的美国癌症联合会第八版分期。2.84例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4岁。84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在60个月内确诊第二原发癌,占比95.55%。同时性下咽-食管双原发癌共6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其中1年生存率为75.5%,2年生存率为64.0%,3年生存率为34.4%。异时性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共计 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79个月,3年生存率为85.9%,5年生存率仅为57.3%。使用Log-Rank法检验同时性和异时性双原发癌两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显示异时性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比同时性组长,且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62例同时性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中,2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为34个月,1年生存率为96.3%,2年生存率为65.9%,3年生存率为49.4%。24例行单纯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时间为19个月,1年生存率为70.8%,2年生存率为36.7%,3年生存率为22.9%。10例仅行支持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中位时间为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0.0%,2年生存率为20.0%,3年生存率为10.0%。三组治疗方式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差异的指标,通过cOx 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指数>10000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3,95%CI 1.264-4.517,P=0.024)。手术治疗预后优于单纯放化疗(p=0.047),单纯放化疗预后优于支持治疗(P=0.021)。4.对22例下咽-食管异时性双原发癌患者按照第一原发癌及第二原发癌是否行根治术应用Log-Rank法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其生存差异,结果显示第一原发癌未行根治术(P=0.006),第二原发癌未行根治术(P=0.015)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1、下咽-食管双原发癌预后不佳,同时性者预后更差,饮酒指数和是否行根治术是影响下咽-食管双原发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2、在下咽癌的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合并食管癌的可能,术前常规行胃镜检查可提高疾病检出率。3、对于下咽-食管双原发癌而言,积极采取以手术为主放化疗辅助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式有更好的临床疗效。4、第一原发癌确诊后1-5年为第二原发癌确诊高峰期,在此期间应重视患者复查及随访情况。
郑伟慧[4](2019)在《食管伴头颈多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食管伴头颈部多发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食管伴下咽双发癌,食管伴头颈部三发癌的情况,并探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包括食管伴头颈部多发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筛选100例食管癌,104例食管伴下咽癌患者。了解同时性癌和异时性癌的占比情况。比较同时性癌和异时性癌和单纯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2)回顾性分析30例头颈伴食管三原发癌患者的癌种分布情况,同时性癌与异时性癌的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的临床特征因素和预后情况,同时比较不同是否积极治疗和治疗方式对生存情况的影响。3)检测31例头颈部局部晚期鳞癌患者(包括5例食管伴头颈部多发癌)、12例健康志愿者和6例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循环肿瘤细胞CTC被基于微流控的免疫捕获系统CytoSorter(?)富集。在诱导化疗前后以及手术和/或放疗后进行CTC检测。评价不同时间点CTC计数与患者生存结局及复发风险的相关性。评价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患者随访至2019年3月。结果:1)单纯食管癌100例,同时性癌32例,异时性癌72例。食管下咽同时性癌组和异时性癌组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8.56%和73.79%,29.99%和60.37%,14.99%和53.66%。异时性癌的预后明显优于同时性癌,两者的比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06)。单纯的食管癌组和食管+下咽同时性癌的比较中,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2)30例头颈伴食管三原发癌中,下咽+食管+肺和下咽+食管+口咽的发生率最高为20.0%。其次是下咽+食管+喉。同时性和异时性各占15例,临床特征比较中,异时性的手术率和是否积极治疗高于同时性,统计学有差异(P<0.05)。生存比较,同时性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9%,19.9%和0%。异时性癌为78.7%,77.8%和59.1%。两者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3)31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24例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照组未发现(P<0.0001)。CTCs与患者年龄(P=0.037)和淋巴结转移(P=0.034)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CTCs计数高的患者治疗后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的几率更高(P=0.0187)。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时CTCs显着降低。结论:食管癌伴下咽双原发癌的患者中异时性癌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总体生存率较高,但同时性癌的预后最差,需要探究更多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样头颈伴食管三原发癌,异时性癌通过多学科综合的多次治疗,生存率仍较高。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CytoSorter(?)系统可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TCs。CTCs可作为监测患者治疗反应和预测肿瘤治疗后局部复发。基线时CTC检测对预后影响大。
王沧海,吴静,刘红,刘揆亮,宿慧,魏南[5](2018)在《胃食管早期多原发肿瘤12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胃食管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首都科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近十年来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食管多原发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内镜下特征和手术方式。结果本院10年来胃镜下诊断胃肿瘤患者358例,食管癌患者201例,其中单发胃食管早癌患者68例,胃食管多原发肿瘤病例共12人,其中同时多原发肿瘤9例,异时多原发肿瘤3例。术前漏诊2例,均为Ⅱb型病变。结论多原发胃食管肿瘤,尤其是副病灶多为早期肿瘤,内镜容易漏诊,应加强应用放大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及化学染色方法,避免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贺舜[6](2015)在《一、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 二、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总结与分析博士研究生:贺舜导师:王贵齐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背景与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食管鳞癌的发生往往是多病灶起源,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或器官的多原发现像,本研究总结我院一段时期内食管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相关临床特征,为食管鳞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与线索。[病例与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3104例。结合患者相关诊疗资料,按照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分为多原发癌组与非多原发癌组,分析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结果]11.9%的食管鳞癌发生了其他部位多原发癌;72.4%的多原发癌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多原发癌组以头颈部多原发癌以及胃多原发癌最为常见,分别占6.8%及4.2%,其次为肺以及其他部位;头颈部多原发癌病例中食管多发病灶存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胃多原发癌及非多原发癌病例。[结论]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以同时性多原发癌为常见,部位又以头颈部及胃部多原发最为常见,而食管鳞癌中食管多发病灶的存在提示头颈部多原发癌发生的可能性高,了解这些临床特点有助于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诊断以及早期治疗。第二部分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N分期不仅能够决定患者预后,对于患者选取何种治疗方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超声内镜(EUS)能够提供其他检查技术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在食管癌N分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所报道的该诊断的准确性数据差异较大,同时缺少我国食管癌人群的相关数据。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EUS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最优诊断标准。[病例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123例手术食管癌患者。记录术前超声内镜下所探及的淋巴结相关参数(①长径,②短径,③短长径比,④是否为低回声,边界是否光滑,⑤是否圆形或椭圆型,⑥是否低回声,⑦超声内镜下发现的淋巴结数目,⑧超声内镜诊断肿瘤的T分期,⑨淋巴结所在位置)。对比术前超声内镜探扫的淋巴结与术后清扫对应区域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超声内镜探扫淋巴结各参数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寻找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标准。[结果]82.4%的超声内镜所探扫到的淋巴结能够与手术病理相对应。ROC曲线分析判断长径、短径以及超声内镜下发现淋巴结数目等3个参数指标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7.5mm,>5.5mm以及>2。单因素卡方检验提示有8个参数指标(长径>7.5mm,短径>5.5mmm,圆型,低回声,边界是否光滑,是否为病变旁淋巴结,超声内镜下发现淋巴结数>2,超声内镜诊断为T3/4分期)用于判断淋巴结良恶性具有显着性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内镜改良标准(7个参数)在判断单个淋巴结良恶性准确性要优于常规标准(4个参数),AUC (0.801 VS 0.7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短径>5.5mm,圆型,病变旁淋巴结,低回声是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改良标准与常规标准均取最佳临界值时(改良标准≥5个指标为阳性,常规标准≥3个指标为阳性),对食管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58%以及74.1%。改良标准要优于常规标准。[结论]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准确性,多个参数指标组合成的改良标准有助于提高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赵锐,包郁,庄翔,周凌霄,王惬,黄洁[7](2015)在《上消化道内镜在下咽并发食管多原发癌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多原发癌是指同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下咽并发食管多原发癌在临床中并非少见,但国内仅有少量的临床报道,而准确的诊断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近几年我院内镜室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的下咽并发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下咽并发食管多原发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郭硕[8](2013)在《高发区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人群与内镜特征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我国太行山南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地区贲门癌同样高发。多年筛查实践已经证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现阶段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最为有效的途径,而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则是当前食管癌与贲门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在高发区进行的内镜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食管鳞状上皮病变与贲门腺上皮病变,如同时发生食管、贲门癌。以往食管贲门多原发癌相关报道较少,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尚缺乏效果显着的预防手段,受当前诊治技术水平所限,一旦漏诊多原发癌,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因此,如何能早期发现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并进行早诊早治,是当前多原发癌诊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经由内镜检出同时性食管责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arly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 carcinoma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SMPECs),通过分析其检出情况、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为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界定提供参考,通过探讨其病灶的病理学分布特征、内镜形态特征及高发部位,帮助提高对多原发早期病变的认识,增加早诊率、减少漏诊率,有助于提高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内镜筛查成效。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发病率较高的乡、村作为筛查人群。筛查对象为40-69岁的当地居民,筛查前进行基本流行病学信息调查及一般体格检查,采用直接内镜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检查范围包括从咽部到十二指肠降部,对食管和/或贲门黏膜的阳性或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记录病灶位置、大小、点位及形状,活检标本处理后送病理检查。2005-2010年内镜检查23561例,全部人群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统计筛查结果。结果:1研究资料一般人群特征1.1食管贲门病变检出情况内镜筛查23561例中,食管癌前病变(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分别检出1760例、385例、149例,早期癌(黏膜内癌或黏膜下癌)42例,中晚期癌(浸润癌)70例,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2336例,检出率9.91%;贲门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肿瘤694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144例,早期癌36例,中晚期癌检出97例,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874例,检出率3.71%。1.2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内镜筛查23561例中,检出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3012例,其中单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2824例,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88例,单发早期病变包括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2139例、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685例;188例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占全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6.24%。167例食管、贲门癌中,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癌4例,占2.40%。1.3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趋势将2005-2010年度检出资料以3年的检查时间分为两组,2005-2007年时间段,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62例,占同时期检出全部食管贲门早期病变的5.09%(62/1218),2008-2010年时间段,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26例,占同时期检出全部食管贲门早期病变的7.02%(126/1794),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χ2=4.10,P<0.05)。1.4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性别、年龄分布各组资料中男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均具有显着差异,男女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0%(115/11471)和0.60%(73/12090);男女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1.45%(1313/11471)和6.83%(826/12090);男女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2%(461/11471)和1.85%(224/12090)。多原发早期病变组与单发早期病变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将全部资料年龄构成以5年为一组划分,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单发食管、单发贲门早期病变各年龄段(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的检出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12=148.90,P1=0.00;χ22=719.22,P2=0.00;χ32=532.59,P3=0.00)。随年龄增加,多原发组、单发食管组和单发贲门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γ=1,P=0.00)。将检查资料以55岁为界分为2组,<55岁和≥55岁年龄组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0%(61/15393)和1.55%(127/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88.75,P=0.00);<55岁和≥55岁年龄组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8%(813/15393)和16.23%(1326/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630.21,P=0.00);<55岁和≥55岁年龄组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74%(268/15393)和5.11%(417/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200.50,P=0.00)。1.5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肿瘤家族史情况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阳性者112例,阳性率为52.99%,分别高于单发食管早期病变组(31.41%)和单发贲门早期病变组(25.78%),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单发食管及单发贲门早期病变组的家族史阳性患病率分别是阴性的3.48倍、1.46倍和1.06倍,特异危险度分别为71.25%、31.48%和5.48%,其中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和单发食管早期病变组,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95%CI=2.41-5.01,95%CI=1.29-1.65)。2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特征2.1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形态特征及发生频度食管贲门黏膜病灶形态多样,除部分病例表现为单一形态以外,多数为两种或多种形态共存,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内镜下形态发生频度分布与单发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相似。食管鳞状上皮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形态包括,①黏膜局限性粗糙浑浊伴充血的充血粗糙病灶占61.06%;②黏膜呈局限性潮红,边界清楚,黏膜血管纹理紊乱或消失的红区病灶占43.79%;③边界清楚,黏膜可出现性斑片样改变,微凹的糜烂病灶占25.92%;④类白色、边界清楚、微隆起于黏膜的局限性斑块状病灶占12.71%;⑤隆起的黏膜表面充血粗糙或糜烂的结节样改变病灶占5.79%。贲门腺上皮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形态包括,①黏膜局限性充血水肿病灶,占71.70%;②黏膜充血伴局限性或广泛的黏膜糜烂,表面或附有白苔的糜烂病灶占37.39%;③黏膜充血皱缩、不平、可伴僵硬感的凹陷病灶,占30.23%;④黏膜粗糙、呈颗粒状的斑块病灶,占21.59%;⑤黏膜突出于黏膜表面的结节样改变病灶,占6.93%。2.2食管责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灶部位分布情况188例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上、中、下段检出率分别为7.98%、64.89%、27.13%,2139例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中共2180处病灶,食管上、中、下段检出率分别为11.33%、65.78%、22.89%,多原发及单发食管早期病变均高发于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二者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2=3.28,P>0.05)。多原发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位于12-3点位检出率85.64%;其他点位14.36%;685例单发责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692处病灶,位于12-3点位占87.57%,其他部位12.43%,多原发、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均以12-3点位为高发点位,二者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1.00,P>0.05)。3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分布特征188例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癌分别为126例、52例、7例和3例,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94.68%;贲门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分别为137例、42例和9例,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72.87%,食管轻、中度异型增生所占比例与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所占比例相比,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χ2=32.89,P=0.00)。结论:1高发区无症状人群开展上消化道内镜筛查可有效检出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本组结果提示,多原发病变并不少见。2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男性、≥55岁、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者的检出率高于女性、<55岁、家族史阴性者,可将前者作为重点人群,最大程度的纳入筛查中,以提高多原发病变的检出。3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改变轻微、隐匿,黏膜多以色泽和形态改变为主,常表现为两种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黏膜粗糙充血和充血水肿分别是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的内镜形态,内镜检查中对可疑病灶应认真观察并准确活检。4同时性食管责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存在高发部位,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多发于中段,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多发于贲门12-3点位,内镜检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不可满足单一病灶的检出,需警惕多原发病变的存在。5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轻、中度异型增生较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更为常见,提示贲门早期病变的识别及检出能力有待提高。
曹长琦,李士杰,李子禹,张集昌,吴齐[9](2012)在《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胃镜检查患者2 452例。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灶分别使用普通白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观察病灶的形态、范围,同时应用放大内镜手动变焦观察黏膜表面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对活检病理确诊的癌灶采用超声内镜、腹部CT或手术标本病理进行T分期。结果 2 452例患者中检出多原发癌13例,均为同时双原发癌,检出率为0.53%。13例患者中合并早期癌的比例为30.8%(4/13),包括食管原位癌2例,胃黏膜内癌2例。结论早期癌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并不少见,但病灶隐匿,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容易漏诊,NBI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何宗战,向佐敏,王慧杰[10](2009)在《食管重复癌12例手术治疗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食管重复癌1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无颈部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者,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经1~3年随访发现肿瘤复发及癌转移1例,死亡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经2次扩张后恢复满意。结论选择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端侧吻合术是治疗食管重复癌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二、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论文提纲范文)
(1)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主要来源及目的 |
1.3.1 研究来源 |
1.3.2 研究目的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2 组织标本收集 |
2.2.3 MLH1、MSH2、MSH6和PMS2 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2.2.4 MSI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
2.2.5 统计学处理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结论 |
3.1 研究结论 |
3.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3.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原发癌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2)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筛查和精查诊断技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下咽-食管双原发癌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食管伴头颈多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
第一节 大宗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生存分析及模型预测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第二节 104例食管伴下咽双原发癌与单纯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比较及预后分析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头颈伴食管三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鳞癌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1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癌的流行病学 |
2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癌的发病假说 |
3 食管癌伴头颈多原发癌的致病因素 |
4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癌的诊断 |
5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癌的治疗 |
6 食管伴头颈多原发癌的预后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
第一节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可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图和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文献检索范围 |
3 文献检索策略 |
4 选用的数据库或检索工具 |
5 目前研究 |
6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等 |
致谢 |
(5)胃食管早期多原发肿瘤1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诊断标准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患者一般资料 |
2.2胃镜下表现 |
2.3内镜漏诊情况 |
2.4治疗及预后 |
3讨论 |
(6)一、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 二、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总结与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入组病例介绍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病例一般资料 |
2、多原发癌的部位分布情况 |
3、食管鳞癌相关头颈部与胃多原发癌的时序比较 |
4、食管内多发病灶的病例分布情况 |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一般资料及入排标准 |
2、主要相关仪器设备 |
3、淋巴结相关参数指标的选择及判断标准 |
4、超声内镜判断淋巴结分区 |
5、淋巴结转移判断标准 |
6、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1、超声内镜探扫淋巴结例数与术后病理淋巴结对照结果 |
2、病例一般资料 |
3、连续型变量诊断参数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
4、各参数指标的单因素分析与诊断效果 |
5、不同参数指标组合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价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
6、两种标准对食管癌患者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
7、去除食管狭窄病例后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准确性 |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论文综述 |
文献 |
附录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
在校期间参会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高发区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人群与内镜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检查方法 |
1.3 肿瘤的分期和分型 |
2 结果 |
3 讨论 |
(10)食管重复癌12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5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D]. 项灵云. 江汉大学, 2021(01)
- [2]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D]. 王于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下咽-食管双原发癌的临床诊疗研究[D]. 高梦菡. 山东大学, 2020(02)
- [4]食管伴头颈多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分析[D]. 郑伟慧. 苏州大学, 2019(06)
- [5]胃食管早期多原发肿瘤12例分析[J]. 王沧海,吴静,刘红,刘揆亮,宿慧,魏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 [6]一、食管鳞癌相关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 二、超声内镜诊断食管癌N分期的研究[D]. 贺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01)
- [7]上消化道内镜在下咽并发食管多原发癌中的诊断价值[J]. 赵锐,包郁,庄翔,周凌霄,王惬,黄洁.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5(06)
- [8]高发区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人群与内镜特征分析[D]. 郭硕. 河北医科大学, 2013(05)
- [9]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中的应用价值[J]. 曹长琦,李士杰,李子禹,张集昌,吴齐. 肿瘤防治研究, 2012(08)
- [10]食管重复癌12例手术治疗体会[J]. 何宗战,向佐敏,王慧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