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线,电磁,活塞杆,磁路,模型,主动,效率。
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胡泽超,何琳,李彦[1](2019)在《圆柱壳体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的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不仅取决于控制器中控制律的设计,还取决于作动器在结构中的作用位置,作动器的合理布置能有效抑制结构振动低频范围内的响应。文章以圆柱壳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系统可控可观性准则,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作动器作用位置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应用于圆柱壳体中作动器作用位置优化设计的问题,在振动主动控制实验中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寇发荣,李阳康,陈晨,洪锋,杨慧杰[2](2019)在《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不同模式下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建立了作动器有限元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线圈绕组的反电动势和作动器的力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作动器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输出效率和馈能效率。结果表明,作动器的输出效率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随叁相电流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电流和高电流频率下效率最高为87.5%;作动器的能量回馈效率随运动速度和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高速度和负载电阻时,能量回馈效率最高为27.1%,为作动器的整车装备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董骥[3](2019)在《基于模型比较的液压伺服作动器故障监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液压伺服作动器,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比较的方法实现故障监控。阐述了该型作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之后对其故障模式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模型比较的监控方法建立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可靠,与实际状态接近程度高,为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故障监控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魏伊,乔玉京,汤力,吴志飞[4](2019)在《伺服作动器装配质量控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作动器活塞杆装配松紧程度影响产品可靠性。针对活塞杆装配过程质量薄弱环节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改进活塞杆压装方式和控制减磨圈厚度的方法,实施改进方案,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按照PDCA流程开展工作,利用六西格玛方法中的Minitab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证明改进方案有效,可确保压装过程质量受控,实现产品质量提升。(本文来源于《质量与可靠性》期刊2019年05期)
毛伯永,谢石林,苏健军,翟兴辉[5](2019)在《新型弹簧支撑介电弹性作动器的力学特性建模及参数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新型弹簧支撑介电弹性作动器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了作动器力电耦合模型,提出了作动器内置弹簧刚度和驱动变形表征方法,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膜参数对作动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作动器在电压驱动下表现出了良好的轴向驱动特性,建立的力电耦合模型能够描述作动器的静态力学性能;作动器的静态刚度随薄膜轴向拉伸比、薄膜横截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薄膜径向拉伸比、作动器有效长度及弹簧压缩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增大轴向、径向的拉伸比和薄膜横截面积可提高作动器的驱动性能。可见,研究结果可为作动器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王龙,张喆,王斌,张超,马永伟[6](2019)在《乘用车制动踏板基于直线作动器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QC/T 788-2018中的对于踏板耐久性的试验要求,设计了一套试验台架,结构简单,使用直线作动器即可满足试验要求。通过更换踏板安装座、调整压簧的压缩量、调整主动杆的位置可以满足不同型号踏板的加载力和加载频率试验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7期)
曾威嶂,郑水英[7](2019)在《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作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中动磁式直线电机的减振效果,课题组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情况的作动器的设计思路。以等效磁路法为基础,得到了作动器的电磁特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nsoft Maxwell模拟仿真得出相关参数,并与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设计具有合理性。应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性能参数的作动器。(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郭延宁,王鹏宇,金珊[8](2019)在《一种新型的挠性航天器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挠性航天器振动抑制中的作动器优化配置问题,综合考虑闭环系统的可控度和作动器的电缆长度,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优化指标,在完成振动抑制的同时,有效缩减作动器电缆长度,减小航天器能量损耗及电磁干扰;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作动器安装位置的快速寻优。采用实际尺寸的挠性帆板有限元模型,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飞控与探测》期刊2019年05期)
王坤东,陈敏花,顾玥,马瑞,操宏磊[9](2019)在《宽带振动抑制用液电混合作动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宽频带振动隔离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液压阻尼-弹簧-音圈电机串联的减振混合作动技术,实现了在0.1~500Hz较宽频带内振动隔离的方法。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液电混合作动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用实际尺寸的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电磁仿真验证,证明了电磁推力的符合性。使用样机进行了实际的输出力特性测试、位移跟踪测试和频率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作动技术可以实现0.5Hz频率的有效输出力跟踪和位移跟踪。(本文来源于《飞控与探测》期刊2019年05期)
寇发荣,李阳康,陈晨,孙凯,杨慧杰[10](2019)在《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稳定性分析及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波动比大和输出精度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12槽10极分数槽结构电磁直线作动器。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反电动势对比和力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考虑齿槽力和边端力对作动器波动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槽口宽度和改进定子边端弧度的方法,并对作动器的工作效率随电流激励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槽口宽度为4.3mm时,推力波动最小等于43.7N;当边端弧度为60°时,定位力波动最小为9.5N,推力波动比最小等于4.8%;工作效率随叁相电流频率的增大而提高,随电流的增大而降低。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工作特性试验证明:随着悬架运行速度的提高,应逐渐增加作动器输入电流和电流频率。(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09期)
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建立了作动器有限元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线圈绕组的反电动势和作动器的力特性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作动器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输出效率和馈能效率。结果表明,作动器的输出效率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随叁相电流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电流和高电流频率下效率最高为87.5%;作动器的能量回馈效率随运动速度和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高速度和负载电阻时,能量回馈效率最高为27.1%,为作动器的整车装备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泽超,何琳,李彦.圆柱壳体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的优化配置[J].船舶力学.2019
[2].寇发荣,李阳康,陈晨,洪锋,杨慧杰.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不同模式下效率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3].董骥.基于模型比较的液压伺服作动器故障监控仿真研究[J].计测技术.2019
[4].魏伊,乔玉京,汤力,吴志飞.伺服作动器装配质量控制与改进[J].质量与可靠性.2019
[5].毛伯永,谢石林,苏健军,翟兴辉.新型弹簧支撑介电弹性作动器的力学特性建模及参数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王龙,张喆,王斌,张超,马永伟.乘用车制动踏板基于直线作动器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的设计研究[J].时代汽车.2019
[7].曾威嶂,郑水英.管路主动减振系统作动器设计[J].轻工机械.2019
[8].郭延宁,王鹏宇,金珊.一种新型的挠性航天器作动器布局优化方案[J].飞控与探测.2019
[9].王坤东,陈敏花,顾玥,马瑞,操宏磊.宽带振动抑制用液电混合作动器技术[J].飞控与探测.2019
[10].寇发荣,李阳康,陈晨,孙凯,杨慧杰.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稳定性分析及特性试验[J].制造业自动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