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罩体和底座,所述罩体为内部中空的腔体,在该腔体内设置有雾化气体出气孔道,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与罩体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油仓,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的底部与雾化装置本体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通过硅胶密封套与储油仓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包括隔热陶瓷和发热陶瓷,所述罩体的底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极,所述电极与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底座上位于电极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且硅胶密封套与发热陶瓷之间用隔热陶瓷隔离,用户在吸食时无异味发出,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罩体(1)、底座(2)和吸食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为内部中空的腔体,在该腔体内设置有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上端设置在罩体(1)的顶端,并与吸食嘴(11)相连通,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与所述罩体(1)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油仓(12),所述储油仓(12)内储存有雾化液(3),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的底部与雾化装置本体(7)相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通过硅胶密封套(6)与储油仓(12)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包括隔热陶瓷(4)和发热陶瓷(5),所述隔热陶瓷(4)和所述发热陶瓷(5)烧结成型,所述发热陶瓷(5)上设置有发热体(15),所述罩体(1)的底部与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内安装有电极(8),所述电极(8)与发热体(15)电连接,所述底座(2)上位于所述电极(8)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孔(10),所述进气孔(10)与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罩体(1)、底座(2)和吸食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为内部中空的腔体,在该腔体内设置有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上端设置在罩体(1)的顶端,并与吸食嘴(11)相连通,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与所述罩体(1)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油仓(12),所述储油仓(12)内储存有雾化液(3),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的底部与雾化装置本体(7)相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通过硅胶密封套(6)与储油仓(12)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包括隔热陶瓷(4)和发热陶瓷(5),所述隔热陶瓷(4)和所述发热陶瓷(5)烧结成型,所述发热陶瓷(5)上设置有发热体(15),所述罩体(1)的底部与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内安装有电极(8),所述电极(8)与发热体(15)电连接,所述底座(2)上位于所述电极(8)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孔(10),所述进气孔(10)与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一侧开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与所述储油仓(12)相连通,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注油孔密封塞(16),以便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陶瓷(4)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网状的漏液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密封套(6)上开设有与漏液孔(14)相适配的进液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为环状结构,且中间处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5)为发热电路或者发热丝。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具体为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介乎电子元器件与食品之间的新型产品。它和传统香烟最大的区别就是不经过燃烧,没有焦油、一氧化碳、亚硝酸、等有毒物质。同时也不会有对周围人群产生二手烟影响,与普通香烟相比,电子烟不含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有害物质,所以不会对吸烟者造成任何伤害,因此,不危及吸烟者健康的同时也不会危害周围人的健康,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现有的电子烟在结构设计上有诸多不足,没有完全的封闭,导致有漏油的现象发生,且现有的电子烟的密封圈直接与加热装置接触连接,在吸食时有异味发出,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具备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且硅胶密封套与发热陶瓷之间用隔热陶瓷隔离,用户在吸食时无异味发出,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罩体、底座和吸食嘴,所述罩体为内部中空的腔体,在该腔体内设置有雾化气体出气孔道,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上端设置在罩体的顶端,并与吸食嘴相连通,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与所述罩体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油仓,所述储油仓内储存有雾化液,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的底部与雾化装置本体相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通过硅胶密封套与储油仓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包括隔热陶瓷和发热陶瓷,所述隔热陶瓷和所述发热陶瓷烧结成型,所述发热陶瓷上设置有发热体,所述罩体的底部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极,所述电极与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电极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罩体一侧开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与所述储油仓相连通,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注油孔密封塞,以便密封。
优选的,所述隔热陶瓷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网状的漏液孔。
优选的,所述硅胶密封套上开设有与漏液孔相适配的进液孔。
优选的,所述雾化装置本体为环状结构,且中间处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雾化气体出气孔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电路或者发热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隔热陶瓷上设置漏液孔,雾化液经漏液孔进入发热陶瓷雾化,且隔热陶瓷和发热陶瓷烧结成型,可以有效的防止雾化液进入雾化气体出气孔道,达到密封性好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硅胶密封套,该硅胶密封套通过隔热陶瓷与发热陶瓷隔离,可以有效的防止用户在吸食时有硅胶的异味发出,结构简单,密封性好,且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热陶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热陶瓷的仰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罩体;2、底座;3、雾化液;4、隔热陶瓷;5、发热陶瓷;6、硅胶密封套;7、雾化装置本体;8、电极;9、雾化气体出气孔道;10、进气孔;11、吸食嘴;12、储油仓;13、通孔;14、漏液孔;15、发热体;16、注油孔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罩体1、底座2和吸食嘴11,所述罩体1为内部中空的腔体,在该腔体内设置有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上端设置在罩体1的顶端,并与吸食嘴11相连通,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与所述罩体1之间形成环形的储油仓12,所述储油仓12内储存有雾化液3,在本实施例中,雾化液3优选的是烟油,烟油效果好,用户体验感好,且易于注入储油仓12内,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的底部与雾化装置本体7相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通过硅胶密封套6与储油仓12密封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包括隔热陶瓷4和发热陶瓷5,所述隔热陶瓷4和所述发热陶瓷5烧结成型,所述发热陶瓷5上设置有发热体15,所述罩体1的底部与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2内安装有电极8,所述电极8与发热体15电连接,所述底座2上位于所述电极8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进气孔10,所述进气孔10与所述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相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罩体1一侧开设有注油孔,该注油孔与所述储油仓12相连通,所述注油孔上设置有注油孔密封塞16,以便密封,设置注油孔,便于添加雾化液,使本实用新型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所述隔热陶瓷4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网状的漏液孔14,在本实施例中漏液孔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漏液孔14均匀的分布在隔热陶瓷4上;所述硅胶密封套6上开设有与漏液孔14相适配的进液孔13;所述雾化装置本体7为环状结构,且中间处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雾化气体出气孔道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硅胶密封套6通过隔热陶瓷4与发热陶瓷5隔离,可以有效的防止用户在吸食时有硅胶的异味发出,且该硅胶密封套6密封性好,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15优选的是发热电路,该发热电路印刷在发热陶瓷5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工作中,储油仓12内的雾化液3经硅胶密封套6上的进液孔13以及隔热陶瓷4上的漏液孔14进入发热陶瓷5上,并通过发热陶瓷5上的发热体15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用户通过吸食嘴11将烟雾吸出,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是一值得推广的产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004.X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63494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A24F 47/00
专利分类号:A24F47/0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深圳市合创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合创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君新社区环观南路51号1栋102
发明人:吴建华
第一发明人:吴建华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合创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