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振色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色散,等离子,因子,光学,表面波,孤子,最小。
共振色散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玉涛,岳慧,林嘉轩[1](2018)在《微结构表面磁极化共振频率的色散关系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光谱调控结构,在目标隐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该结构光谱调控机理对目标表面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色散关系,在结构色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共振频率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电磁场分布,揭示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中磁极化效应的物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中的磁极化效应是由内等离子激元的耦合产生,色散关系可以预测该结构表面的共振频率。(本文来源于《制导与引信》期刊2018年04期)
张丽强,高丛丛,王贝贝,张丙元[2](2018)在《正色散掺铒光纤激光器耗散孤子共振脉冲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工作在正色散区的耗散孤子共振脉冲锁模光纤激光器.详细研究了泵浦功率及偏振控制器状态对输出脉冲特性的影响.耗散孤子共振脉冲中心波长1 575nm,光谱宽度约6.66nm.当泵浦功率从220mW升高到554mW时,脉冲宽度从0.78ns增加到3.16ns,脉冲能量变化范围为3.5nJ至16.9nJ.泵浦功率409mW时,改变偏振控制器状态,脉冲宽度在1.6ns至3.2ns范围之间变化.实验中还研究了获得的耗散孤子共振纳秒矩形脉冲的啁啾特性,脉冲经过25m单模光纤传输,脉冲宽度无明显变化,脉冲为非线性啁啾.(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肖晖[3](2017)在《地球磁层右旋低频电磁波的色散关系与共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磁声波是广泛存在于空间等离子体中的一种右旋低频电磁波,其频率高于质子回旋频率,低于低混杂频率,不同于磁流体力学意义上的快磁声波,一般分布在磁赤道面附近±10°以内L = 2-9的区域,在远离磁赤道面的区域,快磁声波的出现几率和强度都非常低。近年来的观测和数值模拟表明,快磁声波能够有效的影响辐射带高能带电粒子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磁层条件下,快磁声波既有可能将外辐射带高能电子从约十万电子伏特加速到几百万电子伏特,又有可能导致辐射带高能电子的投掷角扩散损失,还能导致几千电子伏特能量质子的投掷角扩散,使其快速沉降到大气层并形成质子极光。因此,快磁声波的不稳定性、传播特性及全球分布特征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叁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空间环境以及两种特殊的等离子体成分比,初步分析了 Stix参数D,S的数值以及其正负取向对折射率的影响,然后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下(完整色散关系和高密度近似色散关系)具体计算了快磁声波的色散曲线以及最小共振能量曲线。我们发现了快磁声波色散关系的一个特点:当等离子背景参数ρ≥1时,两种计算关系下的色散曲线几乎一致,随着波频的增大,折射率μ缓慢下降。而当ρ≤0.1时,高密度近似情况下折射率μ随着波的传播角度θ的增高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而在完整色散关系下,折射率μ不仅随地磁活动的增强而逐渐增大,而且随着传播角度的增大折射率μ的增幅也越来越大。这说明斜传播的快磁声波在高密度近似情况下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的地磁活动,这一点发现是不同于单离子等离子体中的快磁声波的。说明等离子体空间环境是决定快磁声波的色散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我们详细计算分析了 H+、He+和O+叁种离子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特征。计算表明,这叁种离子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在相同的环境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具体的最小共振能量数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对于其变化趋势分析来说:当ρ = 1,ρ=1 时,对于共振阶数-2≤n≤2,所有波段的最小共振能量曲线随波频增加而平缓上升,说明在很宽的波频范围内都存在快磁声波的最小共振能量,但是随着传播角度的增大,又会慢慢出现平缓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当ρ = 0.1时,最小共振能量的数值从104 MeV数量级别可迅速降到几个,而且在此波频范围内甚至看不到高密度近似情况下的最小共振能量,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高密度近似情况下的色散关系来计算最小共振能量会带来很大的误差。(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刘艳红,刘丽想,董丽娟,石云龙[4](2012)在《两种色散特异材料双层结构中的法诺共振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负特异材料双层结构中,由于分离式的反射共振和宽带的强反射之间发生的法诺型干涉,在反射谱中出现了非对称法诺谱。当光斜入射到单负特异材料异质结时,分离式的反射共振发生在单负特异材料色散磁导率接近于零的频率点。通过解析和数值分析得到,法诺型反射的非对称因子与入射角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李龙飞,左文龙,陈岚,熊小敏[5](2012)在《表面张力波的共振吸收谱及其色散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FM的共振吸收谱仪能测量较宽频率范围的力学共振吸收谱,它适合研究表面张力波。本文我们利用基于AFM的共振吸收谱仪对水—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波进行了研究。在AFM探针悬臂黏附一根直径3微米的玻璃棒并将其与水-空气界面相接触,如图所示:表面张力波与探针悬臂的弯曲振动会相互耦合,我们可以测量力学共振吸收谱研究表面张力波的性质,即研究表面波引起的一系列共振吸收峰。实验结果表明,力学共振吸收谱中会出现表面波引起的一系列共振吸收峰,共振吸收峰的峰位频率与波数极好的符合理论上表面波的色散关系f~2=(2πT)/(ρλ_0~3)n~3,因而可以作为研究不同界面表面张力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我们应用耦合振动模式间能量传递的关系对共振吸收峰进行分析,得到表面张力波各个振动模式对应的阻尼大小,从而探索了表面张力是否存在相应的阻尼项。(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2-09-19)
叶红安,黄妍,李松权,窦寅丰[6](2012)在《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光谱确定金膜厚度和光学色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卤钨灯宽带光源,采用波长调制SPR方法,即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的频谱特性,来测量金属薄膜的色散特性和厚度。通过每条归一化波长调制SPR曲线中的叁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即金属薄膜表面入射角θ_(spr)、共振波长λ_(spr)和反射率最小值R_(min)),与相应的归一化SPR实验曲线作对比,运用差分校正和迭代算法来拟合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即可确定在相应共振波长处的金膜介电常数。利用这种测量方法,通过各条归一化SPR实验曲线,获得了金膜厚度和波长范围在537.12 nm至905.52 nm内的光学色散关系,金膜光学常数实部和虚部色散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95和0.999221,数据离散性较小,所得结果与已报道的采用其它方法测量的结果吻合较好;测定的金膜厚度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结果相比,偏差远小于1 nm。此方法非常适用于研究金属薄膜的光学色散特性,因为仅须进行一次角度扫描,即可同时测定几十个波长处金属薄膜的介电常数和膜厚,进而获得相应的光学色散曲线,避免了角度调制方法所需的重复性测量。(本文来源于《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9-01)
蒋彬[7](2010)在《等离子体中回旋电磁波的色散与共振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荷交换以及库伦碰撞是导致地球环电流衰减的两种主要途径.目前研究发现波-粒相互作用产生的环电流离子投掷角扩散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左旋离子回旋电磁波(EMIC)与环电流质子发生共振作用,导致质子投掷角扩散,产生环电流快速衰减,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远远快于电荷交换过程以及库伦碰撞过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行传播的离子回旋电磁波产生的环电流离子投掷角扩散的过程,而对斜传播离子回旋电磁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求解,详细分析了多离子等离子中斜传播左旋离子回旋电磁波的色散关系,最小共振能量以及共振曲线。本文针对高和低两种地磁活动以及两种不同的等离子体成分比,具体计算了Stix参数D ,S的数值,研究了多离子等离子中EMIC波的色散曲线,最小共振能量以及共振曲线。发现了EMIC波色散关系的一个新特点:斜传播的EMIC波在参数D的零点处分开,在He +和H +波段,EMIC波禁止传播的区域随传播角增大而增大。这点明显不同于单离子等离子中EMIC波。说明Stix参数D是决定EMIC波的色散特性的重要因素。计算表明,对于共振阶数n < 2,在所有叁个波段,最小共振能量随波频增加而迅速减小,从10 2MeV数量级别可迅速降到几个;当共振阶数n≥2时,在He +和H +两个波段,最小共振能量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波频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针对离子动能为Ek = 100keV情形,详细分析了H +、He +和O +叁种离子的共振曲线特征,发现共振阶数n = 1时,仅在波传播角θ>90存在H +离子的共振曲线;而He +离子在H +波段的共振曲线出现在传播角θ< 90, O +波段和He +波段的共振曲线出现在传播角θ> 90;O +离子在He +和H +波段的共振曲线出现在传播角度θ< 90, O +离子在O +波段的共振曲线出现在传播角度θ> 90。(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施锦[8](2007)在《色散型光学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统一色噪声近似理论、最速下降法理论和随机共振的双态理论推导出在色散型光学双稳系统中由于注入相干光的强度和位相的波动所引起的乘性噪声并在外部周期性弱信号共同驱动下系统的平均首次通过时间和系统信噪比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噪声的关联时间和噪声的强度对首通时间和信噪比的影响,通过对信噪比曲线的研究,分析了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刘桂香,陶卫东,白贵儒[9](2006)在《有机溶剂中K_2Cr_2O_7共振区旋光色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马吕斯定律,通过实验分析溶于有机溶剂酒石酸钾中的K2Cr2O7共振区的旋光色散(ORD),给出有机环境下使实验产生偏差的影响因子,并根据提出的单共振区ORD的正弦曲线分布模型,对多共振区采用正弦迭加法,拟合多共振区的ORD曲线,在波长350~680 nm波段内,拟合曲线与实验曲线非常逼近,从而为解决共振区的ORD提供了一种准确简捷的方法,使共振区内的ORD能以具体的函数形式定量的表示出来,对分析共振区内的ORD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6年10期)
李海鹏,韩奎,逯振平,沈晓鹏,黄志敏[10](2006)在《有机分子第一超极化率色散效应和双光子共振增强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时Hartree-Fock和多态求和方法计算了半花菁衍生物生色团的第一超极化率色散效应.采用二能级模型研究了第一超极化率的双光子共振增强特征.研究发现,第一激发态对半花菁非线性光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入射光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二次谐波产生β(-2ω;ω,ω)不断增大并且在950nm附近出现双光子共振效应,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相符.此外,共振条件下的二能级模型需要考虑激发态弛豫效应.研究结果为实验测量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共振色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报道了一种工作在正色散区的耗散孤子共振脉冲锁模光纤激光器.详细研究了泵浦功率及偏振控制器状态对输出脉冲特性的影响.耗散孤子共振脉冲中心波长1 575nm,光谱宽度约6.66nm.当泵浦功率从220mW升高到554mW时,脉冲宽度从0.78ns增加到3.16ns,脉冲能量变化范围为3.5nJ至16.9nJ.泵浦功率409mW时,改变偏振控制器状态,脉冲宽度在1.6ns至3.2ns范围之间变化.实验中还研究了获得的耗散孤子共振纳秒矩形脉冲的啁啾特性,脉冲经过25m单模光纤传输,脉冲宽度无明显变化,脉冲为非线性啁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振色散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涛,岳慧,林嘉轩.微结构表面磁极化共振频率的色散关系预测模型[J].制导与引信.2018
[2].张丽强,高丛丛,王贝贝,张丙元.正色散掺铒光纤激光器耗散孤子共振脉冲特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肖晖.地球磁层右旋低频电磁波的色散关系与共振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
[4].刘艳红,刘丽想,董丽娟,石云龙.两种色散特异材料双层结构中的法诺共振机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李龙飞,左文龙,陈岚,熊小敏.表面张力波的共振吸收谱及其色散关系[C].第十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集.2012
[6].叶红安,黄妍,李松权,窦寅丰.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光谱确定金膜厚度和光学色散特性[C].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7].蒋彬.等离子体中回旋电磁波的色散与共振特性[D].长沙理工大学.2010
[8].施锦.色散型光学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刘桂香,陶卫东,白贵儒.有机溶剂中K_2Cr_2O_7共振区旋光色散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6
[10].李海鹏,韩奎,逯振平,沈晓鹏,黄志敏.有机分子第一超极化率色散效应和双光子共振增强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