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调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锅炉,流化床,结焦,可燃物,分离器,超临界,细度。
燃烧调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邢振中[1](2019)在《600 MW燃煤机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厂600 MW对冲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该厂进行燃烧器低氮改造后,由于运行调整不理想,在高负荷工况下出现锅炉尾部A侧CO排放浓度较高,且屏过出口蒸汽温度偏差大的问题,经过现场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炉膛内氧量分布不均所致。针对低氮燃烧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对锅炉的煤粉细度、配风方式和运行氧量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高负荷工况屏过出口A/B侧汽温偏差由28.4℃降低为4.4℃,优化后空预器进口氧量A侧为3.03%,B侧为3.04%,两侧基本一致,氧量分布比较均匀,空预器进口A侧CO浓度由1924.2 ppm降低到80.3 ppm,有效的解决了锅炉左右侧燃烧偏烧和O_2分布不均匀问题。(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韩应,惠小龙,刘冬,张世鑫,黄海鹏[2](2019)在《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 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 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 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 000~3 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高玮[3](2019)在《4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不断趋于成熟化,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运行中。为了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效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施燃烧优化试验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2期)
傅旭峰,刘鹏彬[4](2019)在《350 MW超临界锅炉精细化燃烧调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进行了精细化燃烧调整试验,对锅炉调试过程中出现飞灰含碳量高问题进行相应调整试验,从煤质、一次粉管调平、煤粉细度和氧量四方面分析原因,得出影响本机组飞灰大渣含碳量高主要因素:每台磨煤机粉管出口风速未控制在±5%;磨煤机运行时分离器频率过小,导致煤粉过粗;运行氧量对飞灰大渣也有影响。最终将问题得到解决,建议在运行过程中将磨煤机的动态分离器频率在12 Hz~15 Hz左右;磨煤机出口煤粉管风速控制±5%;氧量的增高,飞灰和大渣可燃物含量逐渐下降,350 MW负荷工况下将氧量控制4.74%。本次精细化调整试验对同类型锅炉运行指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孙献斌,戚峰,辛以振,袁文杰,高永翔[5](2019)在《33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33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运行床温分布不均匀、炉内受热面磨损爆管等问题,进行了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一次风量、总风量及风室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及参数,降低了锅炉灰渣平均可燃物含量,使锅炉热效率提高0.85%。燃烧优化调整试验还使一、二次风机总功率降低了0.8 MW,厂用电率相应降低了0.24%,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俊[6](2019)在《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电厂600MW机组锅炉燃用水分高、熔点低、热值低的煤种,锅炉运行中炉膛容易结焦、燃烧器长期下摆、吹灰器频繁吹灰、再热器减温水量大、转机电耗高、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磨煤机故障率高、锅炉效率较低等一系列安全经济方面的问题。通过对一次风管进行了大量的风速测试,对一次风均匀性、氧量、磨煤机分离器转速及液压油压力、二次风门开度、暖风器进行了调整,对调整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刘贵超[7](2019)在《煤粉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热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锅炉热效率和降低NO_x排放量为主要目的,对某电厂300 MW机组,HG-1025/17. 5-HM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研究。试验结果综合反映了锅炉的各个运行工况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以及锅炉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各个工况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给出了可以兼顾NO_x排放量和锅炉热效率的运行调整方式。(本文来源于《工业锅炉》期刊2019年02期)
庞开宇,董建勋,王学欣,陈坤,蔡文琦[8](2019)在《1000 MW机组锅炉宽负荷燃烧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制粉系统的性能变化给锅炉燃烧带来的影响,以某电厂1 00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配套的制粉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制粉系统各项运行指标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分析了在不同电负荷下煤粉细度R_(90)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得到了制粉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并且可将锅炉燃烧所受电负荷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发电设备》期刊2019年02期)
袁德权,潘晶,李彦龙,吴景兴[9](2019)在《300MW机组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锅炉燃用煤种变化后低负荷下再热汽温不足、灰渣可燃物含量偏高,两侧烟温偏差较大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燃烧优化调整措施,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和改善,提升了机组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锅炉制造》期刊2019年02期)
杨玉清,董敏[10](2019)在《锅炉热态燃烧调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部一台410 t/h煤粉锅炉存在的NO_x质量浓度高、炉效偏低等问题,因此对锅炉进行了整体燃烧优化调整。从优化结果来看,相比于原始工况,优化后的燃烧稳定性得以提高,锅炉负荷波动小,飞灰中炭的质量分数下降,锅炉效率从90.01%上升到90.50%,经济性大大提升。(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燃烧调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 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 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 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 000~3 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调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邢振中.600MW燃煤机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9
[2].韩应,惠小龙,刘冬,张世鑫,黄海鹏.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J].洁净煤技术.2019
[3].高玮.4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探析[J].化工管理.2019
[4].傅旭峰,刘鹏彬.350MW超临界锅炉精细化燃烧调整试验[J].锅炉技术.2019
[5].孙献斌,戚峰,辛以振,袁文杰,高永翔.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J].发电技术.2019
[6].李俊.某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9
[7].刘贵超.煤粉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热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锅炉.2019
[8].庞开宇,董建勋,王学欣,陈坤,蔡文琦.1000MW机组锅炉宽负荷燃烧制粉系统调整试验[J].发电设备.2019
[9].袁德权,潘晶,李彦龙,吴景兴.300MW机组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J].锅炉制造.2019
[10].杨玉清,董敏.锅炉热态燃烧调整试验[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