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扰动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特征值,模糊-云
小扰动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浩[1](2019)在《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又称分布式能源孤岛系统,作为未来能源链的重要技术,高效整合了各类分布式电源,具有能源清洁、调控灵活、环境兼容、线路损耗小等优点,对全球电力网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系统规模的扩大与复杂化,微电网运行中的小扰动事件呈现极强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给微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带来严重考验。研究微电网在小干扰下的稳定性机理,既是确保微电网可靠运行的基本任务,也是充分发挥微电网优势作用的必然需求。为此,本文工作围绕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研究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考虑到微电网中多种微源形式、多种控制方式共存,研究微电网中典型分布式电源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描述各子系统动态行为的完整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各微源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研究环境干扰项如光照变化,风速变化等对各微源运行特征和出力特性的影响。第二,在微电网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模型;对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状态空间进行了细致、定量的数学推导与分析,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剖析微电网小扰动后状态空间的一般特点;并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微电网特征值的典型分布情况,对表征微电网运行特性的关键参数进行特征根稳定性分析,通过参数单调变化,跟踪系统系数矩阵特征根的运动轨迹,研究系统特征根分布的原因机理,获取随参数改变系统稳定性变化的一般规律。第叁,对小扰动稳定性研究方法作以创新研究,研究一种基于“模糊-云”模型的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评估方法。在前文分析所得的基础上,选取关键影响参数构建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评估体系;采用交互矩阵设计的方法描述评估指标间可能的耦合关系,合理判定评估指标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考虑到评估过程中数据和指标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应用云模型获取各指标隶属稳定性等级,进一步提升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实现微电网的稳定性判定。为微电网运行状态的辨识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手段。(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杨轶涵,张靖,何宇,张友骞,王杰[2](2019)在《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大,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会对高渗透率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为此,文章着重针对小扰动的来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简要介绍了小扰动的相关概念,后从风电等不确定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接入电网以及网络安全叁方面阐述了各自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其次,对小扰动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了蒙特卡洛法(MCM)、随机响应面法(SRSM)和概率分配法(PCM)的相关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现阶段小扰动的抑制措施并提出了对未来电网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8期)
马文飞[3](2019)在《直流微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微电网中大量互联的电力电子设备对外表现为恒功率特性,给整个微电网系统带入了负阻抗效应的影响,同时系统参数、负载功率波动、电路噪声等小扰动因素,都对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成为直流微电网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目前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恒定阻抗负载模型且采用线性控制,存在着系统响应速度慢、输出稳定性不佳等问题。传统PID和传统滑模控制存在稳定性不足与精度不够等缺点,因此本文提出了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方法,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为基础,本文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广泛的系统适用性且不需求解复杂微分方程的优势,以带恒功率负载直流微电网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的稳定控制,并充分考虑了小扰动因素。首先建立了带有恒功率负载的直流微电网数学模型,论证并引入了负载侧虚拟阻抗补偿策略,采用d-q变换改进了微电网模型。其次利用MATLAB仿真软件,通过频域分析建立了补偿前和补偿后的微电网传递函数模型,分析补偿前后模型的稳定性和稳定裕度变化。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在微电网仿真中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策略,与传统PID控制和传统滑模控制对比控制效果,同时改进了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并提升了对扰动因素的鲁棒性。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在满足稳定控制的同时确实克服了上述缺点,在同等条件下系统控制输入、总线电压、恒功率负载端电压波动更小,更符合微电网稳定性要求,仿真结果还表明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支持李雅普诺夫稳定控制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带恒功率负载直流微电网的稳定与系统鲁棒性。图69表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3)
黄冬,李晨辉,孟尧[4](2018)在《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为基础,推导了计及交直流系统交互影响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分析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实现了含VSC-HVDC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在同一机电振荡模式下,几种不同运行控制方式阻尼特性分析,得出VSC-HVDC一侧定有功功率和交流电压,另一侧定直流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运行控制方式为最佳阻尼运行控制方式。将此运行控制方式与其他方式在加入故障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佳VSC-HVDC阻尼运行控制方式下,系统恢复稳定的时间最短,超调量最小。通过VSC-HVDC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提出了在VSC-HVDC最佳阻尼运行控制方式下可有效改善系统阻尼特性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18年06期)
庞军刚,宋琳,唐娜,杨雪滢,李晓霖[5](2019)在《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冲击波及其横向扰动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曲函数法得到ZKB方程的一组冲击波解,并对波在横向扰动下的动力学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冲击波解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并构造高精度的有限差分格式求解所得本征值问题.结果表明:对于正耗散的情形,该冲击波在线性意义下稳定;对于负耗散情形,该冲击波在线性意义下不稳定.构造有限差分格式对受扰动的冲击波进行非线性动力学演化,结果表明:对于正耗散的情况,该冲击波是稳定的.(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9年06期)
厉泽坤,孔力,裴玮,叶华,邓卫[6](2018)在《基于混合势函数的下垂控制直流微电网大扰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未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混合势函数作为一种非线性电路大扰动稳定性分析的有效工具,已被应用在带恒功率负载的级联系统等方向,但对于含有多个电源的下垂控制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分析则较少涉及。研究了包含VSC和双向非隔离型DC-DC变流器,负荷为恒功率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的大扰动稳定性。首先,通过对一简单系统应用混合势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发现若直接应用混合势函数理论,会导致所求的稳定性判据有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适用于下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推导方法,并得出了直流微电网的稳定性判据。该判据表明,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的大扰动稳定性与各变流器系统参数和各电源输出功率占负载功率比例均有关联。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和稳定性判据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李梓涵[7](2018)在《层状裂隙围岩开挖扰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室内物理试验和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层状裂隙围岩在不同工况下的开挖扰动稳定性开展了研究,并在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主要研究分析了上述围岩在不同层间裂隙间距、不同围压和不同层理面倾角下的试验结果,也初步分析了其在不同层间裂隙倾角和内摩擦角下的情况。本研究旨在为不同工况下的层状裂隙围岩提供主要的破坏特征和应力传播特征,以便在工程中针对性地预防层状裂隙围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了层状裂隙岩体的结构特征,采用水泥砂浆单元板模拟岩石层和水泥粉煤灰模拟软弱层的思路层层铺设和砌筑单元板来构建物理试验模型。然后用试验机加载并采用近境摄影测量技术展开测试测量,采集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了层状裂隙围岩的主要破坏特征。(2)结合室内物理试验,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更进一步全面地模拟了层状裂隙围岩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响应。对比不同参数之间的变形特征和应力特征,总结了不同工况下层状裂隙围岩的破坏规律和应力分布特征。(3)在层状裂隙岩体中单个块体受力情况下的应力传播规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导了其在受到多个力作用下的应力传播规律和目标块体受力大小的求解方法;总结了直接顶的叁种不同几何形态下受力特征,给出了其失稳判别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杨苓,陈燕东,周乐明,陈智勇,周小平[8](2018)在《弱电网下锁相环对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影响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弱电网中,由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小扰动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和系统dq坐标系不再重合,给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导纳模型的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方法。首先,通过旋转矩阵,将系统dq坐标系下参数变换到控制dq坐标系,建立双dq坐标系之间的交互关系,解决了考虑PLL影响的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模难题。其次,深入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特性。然后,分析PLL、电网阻抗和LCL滤波器参数在系统dq坐标系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PLL带宽和电网阻抗的增大,系统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当系统处于稳态时,有源阻尼系数越大,系统的相角裕度越大,表明系统稳定性提高。逆变器侧电感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很小。滤波电容和网侧电感的增大,导致系统的相角裕度减小,系统稳定性降低。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杨彦会[9](2018)在《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小扰动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分析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小扰动分析法(特征结构分析法),并提出了电压稳定性相关比概念。为了研究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建立了一个双馈入的小测试系统。详细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动态模型包括高压直流系统控制模型、交流网络模型、发电机模型及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电压稳定性相关比(VSCR)可有效识别出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与电压稳定性相关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唐韧博[10](2018)在《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小扰动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机组作为电网调峰调频的主力机组之一,在运行过程中将经历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过渡过程。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大容量抽水蓄能主要采用一洞双机的管道布置形式,由此引入的水力耦合与电力耦合交织,带来了大量单管单机抽水蓄能电站中不存在的新问题,小扰动稳定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系统建模方面,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部件模块多,各部件间关系复杂,形成的描述方程阶数高,分析困难;在工作模式方面,两台机可分别采用多种控制模式及参数组合,产生了许多双机同时运行时独有的工况。目前的研究虽已涉及多机并列运行和抽水蓄能机组的稳定性问题,但将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整体建模分析的成果较少,在论证方面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阶段,几乎没有实测的数据支持。理论的不完善迫使运行策略趋于保守,这大大制约了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的高效应用,降低了其带来的经济价值。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实验数据结合,就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小扰动稳定性问题展开如下几部分研究:(1)特征线法仿真程序的编制。以经典的求解一维管道瞬变流问题的特征线法为基础,结合Preissmann四点中心差分隐格式法,将管道系统中的各个管道单元化。逐个分析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中涉及的各个部件,建立相应的模型,特别是针对水泵水轮机这一难以建模的对象,采用B样条曲面拟合其特性曲线,得到插值表达式,以便于程序处理。借助拓扑学相关知识,完成电站各部件间拓扑关系和描述方程组的自动建立,实现并行化的解算。编制完成的特征线法仿真程序可以适用于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中发生的绝大多数工况,在给定参数后也能为其他理论方法如传递函数法提供对比,提高后者的建模精度和可信度。(2)一洞双机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将抽水蓄能机组各部件传递函数结合,依据阻抗法的相关理论,形成一个总体传递函数方程组,并与真实电站的实测数据及特征线法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对不同的工况进一步推导特化的方程,并运用线性控制理论,求出系统在这些工况下关于调速器参数Kp、Ki的根轨迹、增益裕度和相角裕度。根据得到的时域、频域指标,比较不同工作模式、工况下的系统稳定性和调节品质,为电站运行策略的选择提出指导意见。(3)一洞双机系统小扰动模型实验。借助已有的一洞双机式模型抽水蓄能电站实验平台,设计了一台机运行时的系统小扰动稳定域测量实验,并与基于传递函数法的理论得到的稳定域和基于特征线法的时域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对比中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此外还设计了双机同时运行的相关实验,定性的证明了基于传递函数法的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数值仿真及实验验证后的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总体传递函数模型,可用于对符合条件的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此类电站的小扰动稳定性及调节品质分析中,并可进一步推广到包含叁机或更多机组台数的抽水蓄能电站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小扰动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增大,考虑到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等特征,会对高渗透率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为此,文章着重针对小扰动的来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简要介绍了小扰动的相关概念,后从风电等不确定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接入电网以及网络安全叁方面阐述了各自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其次,对小扰动分析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了蒙特卡洛法(MCM)、随机响应面法(SRSM)和概率分配法(PCM)的相关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现阶段小扰动的抑制措施并提出了对未来电网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扰动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浩.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杨轶涵,张靖,何宇,张友骞,王杰.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进展[J].电测与仪表.2019
[3].马文飞.直流微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能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黄冬,李晨辉,孟尧.交直流混联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J].吉林电力.2018
[5].庞军刚,宋琳,唐娜,杨雪滢,李晓霖.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冲击波及其横向扰动稳定性[J].计算物理.2019
[6].厉泽坤,孔力,裴玮,叶华,邓卫.基于混合势函数的下垂控制直流微电网大扰动稳定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8
[7].李梓涵.层状裂隙围岩开挖扰动稳定性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8
[8].杨苓,陈燕东,周乐明,陈智勇,周小平.弱电网下锁相环对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影响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9].杨彦会.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小扰动分析法[J].电工技术.2018
[10].唐韧博.一洞双机式抽水蓄能电站小扰动稳定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