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护系统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靠性,系统,工作面,神经网络,支架,可靠,液压。
支护系统可靠性论文文献综述
高超[1](2016)在《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开采参数和煤层赋存条件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基于8-4-1模型的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样本的计算,预测结果比较精确,能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数据。(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章明旺[2](2016)在《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以及液压支架的特点,从开采参数和煤层赋存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基于8-4-1模型的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选择某矿业集团几个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作为模型样本,通过模拟计算,得出支护强度预测数据与模型样本的实际数据相对误差很小。可见,该分析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可以为综采工作面的支护提供数据,提高支护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山西焦煤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王可意[3](2016)在《基于底部优化设置的隧道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底部支护形式,无论对隧道的设计还是施工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底部优化后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依托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隧道底部动态围岩分级及新支护体系长期稳定性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计算、现场监控量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针对隧道初期支护可靠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进行了具体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引入岩体完整性系数K_v和岩体风化程度系数K_f对地质强度指标GSI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而估算Hoek-Brown强度准则中的岩体力学参数。(2)针对Ⅳ_1级和Ⅲ_2围岩叁车道隧道底部不同支护形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围岩的竖向位移、应力、围岩塑性区范围及其二次衬砌的位移和应力,结果表明在埋深小于等于200m的情况下可以取消仰拱,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反馈隧道的稳定情况。(3)受到响应面法理论的启示,采用围岩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地质强度指标GSI以及埋深H为随机变量,先拟合出位移响应量与各随机变量的单一变化函数,最后将这些因子组合,建立基于位移分析的不同围岩级别具有显示表达式的功能函数。(4)采用极限位移来判断隧道的稳定性,计算隧道的可靠度。将参数E、GSI、μ、γ的五个分位值进行交叉模拟计算,统计出比《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更加详细的极限位移值。(5)统计23个隧道150个断面的K_v值和K_f值,通过查表得出各个断面的GSI值。通过假设性检验,得出不同围岩级别GSI值的服从正态分布。(6)建立隧道初期支护的位移极限平衡方程,利用Matlab强大的随机数发生器指令功能来实现蒙特卡罗法的抽样,计算出Ⅲ、Ⅳ、Ⅴ级围岩在不同埋深下的拱顶、拱腰、拱脚处的可靠度指标值,最后计算整座隧道的可靠度指标值为1.45,说明整座隧道稳定可靠。(7)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隧道初期支护可靠性进行评价,以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分析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模型。结合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严重程度为DEA法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提供初值,移动最大风险曲面对各决策单元的风险状况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决策单元2>1>3>4>5、6>7。(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潘春艳[4](2016)在《高峰矿玻璃钢锚杆支护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钢锚杆具有高强度、抗腐蚀、质量轻等优点,逐渐开始在金属矿山巷道支护中应用,但尚未得到推广。研究玻璃钢锚杆支护在金属矿山中的可靠性问题可以为其在金属矿山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对高峰矿地质特征及支护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高峰矿巷道支护中存在支护参数不合理、施工质量低下等问题。为了研究玻璃钢锚杆在金属矿山巷道中的支护效果,在高峰矿巷道中进行了玻璃钢锚杆支护试验,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研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高峰矿玻璃钢锚杆支护系统失效事故树模型,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事故树有156个最小割集和10个最小径集,系统失效的发生概率为6.7427?10-6。通过计算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并对基本事件进行了排序,得出对顶上事件影响最大的基本事件分别为缺乏安全教育和锚固力不足,为降低顶上事件发生概率指明途径。根据系统失效事故树筛选评价指标,建立了玻璃钢锚杆支护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评价模型,将可靠性状况分为“可靠,较可靠,一般,较不可靠,不可靠”五个等级。以高峰矿玻璃钢锚杆支护系统为例,进行了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0.9012,说明其可靠性状况属于“可靠”等级,能够满足支护可靠性要求,证明了玻璃钢锚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玻璃钢锚杆的支护设计及安全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初明祥,梁广锋[5](2012)在《岩石巷道锚杆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取消喷射混凝支护后的中等稳定岩石巷道,在对围岩应力分析及围岩松动圈厚度计算的基础上,运用锚杆支护的理论,对采用的锚杆支护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和矿压观测表明:研究设计的锚杆支护系统及选取的支护参数,能够保证巷道的稳定性,锚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2年02期)
张立新,王海东[6](2010)在《综采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神经网络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采工作面围岩与支护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围岩—支护系统的因素及其权重关系,进而对支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预测,有助于保障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谢亮,蒙晓超[7](2007)在《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综采工作面围岩应力与工作面支架支撑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将支架与围岩视为一个系统,通过研究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及其作用特点,对影响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张立新[8](2006)在《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和围岩控制是伴随井工开采全过程的问题,也是涉及井下作业安全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随着对综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的认识的提高,采场围岩控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与支架事故在工作面事故中仍占有很大比例。影响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中既有地质与围岩的力学性质等因素,又有支架型号、支护参数和生产参数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本文在研究综采工作面围岩应力与工作面支架的支撑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将支架与围岩视为一个系统,通过研究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及其作用特点,对影响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极限状态方程,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综采(放)支架在回采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回采参数间的关系模型,确定出综采支护系统的顶板压力与工作面推进速度、采高等开采参数以及煤层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对综采(放)工作面支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预测。论文结合阜新矿业集团几个综放工作面的实际进行了验算。(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6-01-01)
孙广义[9](2003)在《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矿井支护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高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矿井高产高效的实现。矿井支护设计应向可靠性设计方向发展,以便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与《ISO2394:1998))系列及《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接轨。 本文主要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研究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重点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及保障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稳步增长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采用“信息熵”与可靠性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可靠熵理论模型,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对围岩分类、荷载进行“不确定性”数学辨识,提高计算准确性;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支护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围岩—支护”系统复杂性研究 分析研究了影响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确定矿井“围岩—支护”系统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利用“耗散结构”理论从系统宏观的角度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根据围岩熵产生和支护熵流原理初步建立了“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了“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判别条件。 (2)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熵描述的研究 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利用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建立矿井支护系统极限状态方程。利用“信息熵”是系统不确定的原理对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建立了矿井支护系统可靠熵理论与可靠度熵函数分析方法。可靠熵是系统平均可靠性的度量,而可靠度熵函数把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信息相联系,提高矿井支护可靠性设计水平。 (3)围岩分类与荷载辨识的未确定数学模型研究 根据目前围岩分类方案与顶板压力理论模型较多、对支护系统可靠性设计影响较大的特点,研究如何利用多种围岩分类方案和荷载模型获得的信息,发挥每种理论与方法的优点。利用“不确定性.”数学原理对围岩分类、顶板压力模型进行辨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支护系统可靠性保障体系研究 保障支护系统可靠性稳步增长的关键是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实施。对影响可靠性稳步增长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对可靠性保障体系进行评价分析。(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03-04-01)
徐超,王琼辉,杨林德[10](1998)在《重力式基坑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重力式基坑支护系统可能包含的多重破坏模式后,在考虑土性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运用系统可靠度理论对基坑支护系统的失效概率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基坑系统的稳定性作出较全面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1998年06期)
支护系统可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以及液压支架的特点,从开采参数和煤层赋存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基于8-4-1模型的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选择某矿业集团几个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作为模型样本,通过模拟计算,得出支护强度预测数据与模型样本的实际数据相对误差很小。可见,该分析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该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可以为综采工作面的支护提供数据,提高支护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护系统可靠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超.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6
[2].章明旺.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矿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6
[3].王可意.基于底部优化设置的隧道围岩-支护系统可靠性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潘春艳.高峰矿玻璃钢锚杆支护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
[5].初明祥,梁广锋.岩石巷道锚杆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2
[6].张立新,王海东.综采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的神经网络预测[J].煤炭科技.2010
[7].谢亮,蒙晓超.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煤炭技术.2007
[8].张立新.综采工作面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9].孙广义.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
[10].徐超,王琼辉,杨林德.重力式基坑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