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枢密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枢密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枢密使,枢密院,宰相,陕西,权重,大宗,北宋。

枢密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胡珀[1](2018)在《金朝宗室及皇子任枢密使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枢密院始设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以宦官为内枢密使,不置官署,无视事之厅。天佑元年(904),朱温以蒋玄晖为枢密使,士人充此官自此始。五代到南宋及至辽、西夏,除后梁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外,其他朝代均设枢密院。金初枢密院设在汉地,《金史·百官志》(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7-05)

梁琳晰[2](2018)在《王显与宋初枢密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枢密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职官,是唐代使职和宦官走上政治舞台的产物。宋代枢密使专掌军政,其长贰与中书门下的宰相和参知政事共称“宰执”,在宋代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王显在太宗、真宗两朝出任枢密使,是宋初重要的政治人物。王显出身小吏非士人也并无杰出军事才能,却能够两任枢密使,这主要得益于他是太宗亲随这一身份特征,而在太宗一朝基本由这类人执掌枢府。太祖朝也未能避免任用亲随典领枢密院,但在真宗朝却发生了变化,文官开始掌枢密院,这是枢密院再次沿着外朝化方向演进的开始。伴随枢密院逐渐外朝化,枢密使选用也走向正规化。王显这类武资官正是由太祖朝真正的武将到真宗朝大量文官充任的一个过渡。同时,王显等枢密使职权变化和迁转情况也反映出北宋初期皇帝对军权的控制以及与枢密使的亲疏关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3-28)

黄楼[3](2015)在《从枢密使到枢密院——唐代枢密使演进轨迹的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枢密使是唐代极为重要的宦官使职。关于唐代枢密使始置年代、有无从使到院的发展过程等问题,学界分歧较大。通过对枢密使的演进轨迹的考察可知,唐代枢密使始置于代宗时期,最初不置司局,设施简陋,宪宗时期始置枢密院,但是仍为一使,至穆宗时期始设立两使,分上下两院,并最终发展出与翰林学士院并立的一套文书系统。唐代枢密使的权势上升过程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卑品官升为宰相的轨迹并无二致。(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田志光[4](2011)在《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改革,庆历时期,宋仁宗继太祖之后第二次实行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二府军事决策机制调整的背后凸显出宋朝皇帝军事指挥能力下降的同时其治国的基本方略却得以巩固和提升。(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1年05期)

孙守朋[5](2011)在《军权在枢密使与皇帝、宰相之间——权力视野下中国古代枢密院沿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枢密院作为政权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存在600年左右(从唐永泰年间至元末)。关于枢密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朝,呈现断代史研究的特征。现有的通史性的研究谈及的时间范围很窄,未能贯通600年。本文试图从权力的视角,围绕枢密使和皇帝、宰相对军权的控制程度展开,阐述中国历史上的枢密院的整体沿革。得出的结论是:枢密使及皇帝、宰相对军权的角逐或军权在叁者间的分配,是枢密院演变的动力,枢密院的沿革最集中体现于叁者博弈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1年07期)

梁鸿海,徐超颖[6](2010)在《谈谈《水浒传》中的枢密使童贯》一文中研究指出童贯是《水浒传》中的反派人物,常和蔡京、高俅等人在密室中谋划如何陷害宋公明等诸好汉,并且亲自挂帅,统领八十万大军去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汴京,在徽宗面前以“军士不伏水土”来敷衍塞责。因为其侄女娇秀与王庆通奸,将王庆刺配陕州牢城“遮掩(本文来源于《朔州日报》期刊2010-09-18)

解洪旺[7](2009)在《管窥后唐枢密使的外朝化趋势——由郭崇韬、安重诲两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崇韬与安重诲处于五代枢密使由内廷转向外朝的重要时期,其生前身后都伴随着权力与制度的分化重组。郭崇韬处于转化初期因无力对抗内廷势力而失败,而安重诲跋扈外朝转而侵夺皇权,败于君臣权力的博弈。探讨两案例中枢密使所表现出来的外朝化倾向,对于加强枢密使制度的研究应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解洪旺,赵丹[8](2009)在《由安重诲看五代枢密使的权重》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设于唐代中后期的枢密使发展至五代时期,改用士人担任,其权力也伴随武人掌权的特征而膨胀到极点。后唐明宗朝的安重诲极具代表性,其活动轨迹对枢密使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可由此看到五代枢密使权重的特点和原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黄洁琼[9](2009)在《唐后期的枢密使与南衙北司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后期由于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大大地压制了以宰相为首的士人朝官团,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遂引发了所谓"南衙北司之争",即以宰相为首的南衙朝官与以枢密使、神策中尉等为代表的北司宦官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唐代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枢密使的权势与地位发展到极至。身为宦官集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枢密使是作为非宦官身份的外朝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但事实上,由于枢密使在政治中枢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许多外朝官员巴结的对象,同时枢密使与宦官集团的另一权贵——神策中尉之间又时时有权力之争,这就使南衙北司之争复杂化,对唐后期政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黄洁琼[10](2009)在《试论北宋枢密使权势的衰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自唐末五代以来,兵连祸结,骄兵悍将们上演了一出出叛乱闹剧,形成了"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局面。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开始由分裂走向统一。后周显德七年(960),身为禁军统帅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是"帅强则叛上"的又一次具体演示。深知骄兵悍将们脾性的赵匡胤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之后,自然不愿意看到"黄袍加身"的历史重演。因此,宋初克李筠及李重进后,宋太祖赵匡胤就向赵普提出了两个问题:"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本文来源于《宋代文化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枢密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枢密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职官,是唐代使职和宦官走上政治舞台的产物。宋代枢密使专掌军政,其长贰与中书门下的宰相和参知政事共称“宰执”,在宋代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王显在太宗、真宗两朝出任枢密使,是宋初重要的政治人物。王显出身小吏非士人也并无杰出军事才能,却能够两任枢密使,这主要得益于他是太宗亲随这一身份特征,而在太宗一朝基本由这类人执掌枢府。太祖朝也未能避免任用亲随典领枢密院,但在真宗朝却发生了变化,文官开始掌枢密院,这是枢密院再次沿着外朝化方向演进的开始。伴随枢密院逐渐外朝化,枢密使选用也走向正规化。王显这类武资官正是由太祖朝真正的武将到真宗朝大量文官充任的一个过渡。同时,王显等枢密使职权变化和迁转情况也反映出北宋初期皇帝对军权的控制以及与枢密使的亲疏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枢密使论文参考文献

[1].胡珀.金朝宗室及皇子任枢密使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2].梁琳晰.王显与宋初枢密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3].黄楼.从枢密使到枢密院——唐代枢密使演进轨迹的再考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田志光.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J].史学集刊.2011

[5].孙守朋.军权在枢密使与皇帝、宰相之间——权力视野下中国古代枢密院沿革[J].前沿.2011

[6].梁鸿海,徐超颖.谈谈《水浒传》中的枢密使童贯[N].朔州日报.2010

[7].解洪旺.管窥后唐枢密使的外朝化趋势——由郭崇韬、安重诲两案探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解洪旺,赵丹.由安重诲看五代枢密使的权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9].黄洁琼.唐后期的枢密使与南衙北司之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

[10].黄洁琼.试论北宋枢密使权势的衰退[J].宋代文化研究.2009

标签:;  ;  ;  ;  ;  ;  ;  

枢密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