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流变论文-黄海,元强,邓德华,彭建伟,黄艳玲

化学流变论文-黄海,元强,邓德华,彭建伟,黄艳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气量稳定性,消泡剂,增稠剂,水泥

化学流变论文文献综述

黄海,元强,邓德华,彭建伟,黄艳玲[1](2019)在《掺化学外加剂水泥净浆的含气量稳定性与流变性能的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是影响其新拌与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一些混凝土,特别是自密实混凝土(SCC),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含气量稳定性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混凝土表面外观有重要影响。通过测定水泥净浆中含气量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研究水泥浆中含气量的稳定性。相应地,测试了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超塑化剂、消泡剂、无机和有机增粘剂(VEA)等外加剂对水泥净浆含气量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气量、气泡的大小及其表面特性共同影响着水泥浆体的含气量稳定性;3×10~(–4)聚氧亚烷基醚型消泡剂与2×10~(–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复掺可达到最高的含气量稳定性和最低的含气量。(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阳志强,李宏,郭忠达[2](2019)在《蓝宝石磁流变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光滑平面蓝宝石衬底片存在亚表层损伤的问题,文中利用磁流变抛光技术进行蓝宝石衬底片抛光以满足现有生产需要,研究了磁流变抛光中抛光压力、抛光盘转速、工件盘转速及抛光液温度等工艺参数对C向蓝宝石衬底片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压力为25 kg,抛光盘转速为40 r·min~(-1),工件盘转速为20 r·min~(-1),抛光液温度为38℃。研究结果表明:蓝宝石抛光后最优表面粗糙度R_a为0.31 nm,去除率达到2.68μm·h~(-1)。(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华卓[3](2019)在《单晶SiC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AI)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对集成电路(IC)的发展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晶SiC作为宽禁带的第3代半导体材料代表,在LED照明、军工国防、电力电子、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有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SiC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脆性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能等特点,单晶SiC作为衬底的全局超光滑平坦化加工难度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提出采用基于芬顿反应的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方法,利用磁流变抛光的柔性化、高效率和可控性与化学机械抛光的低损伤、低表面粗糙度等特性相结合,探索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超光滑表面平坦化抛光技术。首先分析了芬顿反应对单晶SiC氧化作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单晶SiC表面静态浸泡芬顿反应液腐蚀的方式,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芬顿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浓度及其对SiC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能谱分析,发现SiC表面出现了大比例的氧元素,芬顿反应生成的羟基自由基能有效氧化SiC材料,其氧化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远低于原始表面,实验表明羰基铁粉作为催化剂时效果较好,pH越低羟基自由基生成量越大,羟基自由基能够与SiC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硬度较软的Si02氧化层。在酸性条件下,pH值越低抛光效果越好,而在碱性条件下,能使Si02氧化层转化为硅酸盐抛光效果也较好。其次,针对单晶SiC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过程的材料去除行为,设计了不同组份的抛光液进行抛光实验,定量研究了机械、化学及其交互作用在抛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材料去除形式表现为磨粒机械去除,在影响材料去除的各因素中,机械去除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远远大于化学作用所产生的材料去除。磁流变化学抛光液中磨料浓度决定了材料机械去除的能力,羰基铁粉浓度影响了磁流变抛光垫的刚度、磨粒的约束力及催化剂与工件表面的接触状态和化学反应能力。磨料和羰基铁粉的浓度越大,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材料去除能力越大,机械去除占比越大,而化学反应产生的材料去除占比越小。再次,采用Kislter9171A旋转式叁向测力仪分析加工过程中抛光力(法向力Fn和切向力Ft)的特性,研究了磁极转速、工件转速、磨粒浓度、羰基铁粉浓度、加工间隙和工件偏摆幅度等工艺参数对磁流变抛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磁场抛光垫的抛光力呈现出显着的衰减趋势,磁极旋转的动态磁场磁流变抛光垫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抛光力,但能够维持抛光力的动态稳定性;抛光力Fn和Ft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加工间隙的增大而减少,随磨粒浓度和羰基铁粉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偏摆幅度的增大抛光力略有增大;工件转速和加工间隙的变化对抛光力的变化范围影响较大。又次,为研究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的材料去除特性,建立了磁流变效应抛光垫的受力模型,基于固相粒子理论对羰基铁粉和磨料颗粒进行了受力分析,计算了单个磁流变效应抛光垫对工件表面的抛光压力,进而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了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单晶SiC的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验证实验,其材料去除率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的吻合度较好。最后,通过对单晶SiC基片进行了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系统性实验,获得了较优的工艺参数方案,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原始粗糙度约为Ra 40 nm的单晶SiC进行120 min的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后,获得全局超光滑平坦化加工表面,2”单晶SiC基片表面粗糙度达到Ra 0.1 nm以下。(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恒龙,徐国庆,朱崇政,吴超凡,黄立葵[4](2019)在《长期老化对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化学组成、形貌及流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不同长期老化过程中化学组成、形貌及流变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紫外(UV)老化与压力老化箱(PAV)加速沥青老化试验对基质沥青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物理和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探讨了长期老化过程中2种沥青化学组成与形貌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老化后2种沥青黏度均增大,抗剪切变形能力提高,沥青中的弹性成分增加,基质沥青的性能变化比SBS改性沥青更为明显;老化后改性沥青羰基指数增加幅度更大,SBS分子数量明显减少,改性沥青平均分子量比基质沥青变得更大,尤其PAV老化后SBS改性沥青中大分子比率明显增加;老化后沥青表面的典型蜂状结构遭到破坏,蜂状结构的数量和尺寸有较大变化。对于蜂相区域,2种沥青UV老化后,表面粗糙度变化较小,而PAV老化后,表面粗糙度显着增加;对于平滑相区域,SBS改性沥青表面粗糙度老化前后无显着变化,基质沥青表面粗糙度老化后降低,并且PAV老化后粗糙度比UV老化降低更明显;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PAV老化后老化程度明显高于UV老化,且添加SBS改性剂能提高沥青长期抗热氧老化方面性能,对长期抗光氧老化方面性能的提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瑞峰,姜克悦[5](2019)在《叁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苦碟子注射液组(100 mg/kg)和叁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 mg/k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采用血小板黏附两用仪检测大鼠血小板黏附情况并计算血小板黏附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比容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FFA,NO含量均显着增加,血液中血小板黏附率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显着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显着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苦碟子注射液组和叁七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FFA,NO含量均显着减少,血液中血小板黏附率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显着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显着减少(P <0.05)。结论叁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血清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改善血液质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02期)

郑玉飞,于萌[6](2019)在《界面剪切流变技术在化学驱油体系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剪切流变技术可以提供化学驱油体系油水界面的结构和强度等信息,因此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化学驱油机理的重要方法。介绍了界面剪切流变技术的理论基础与测量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化学驱油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包括在驱油剂溶液、原油(模拟油)/水和原油(模拟油)/驱油剂叁类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对界面剪切流变技术面临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董慧民,喻彪,闫丽,安学锋,钱黄海[7](2018)在《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中相形貌与化学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等温动态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研究双马来酰亚胺(BMI)/聚醚砜(PES)复相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利用SEM观察微观相结构,利用旋转流变仪考察BMI/PES复相体系的化学流变性能,探讨相分离与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增大,BMI/PES-25树脂固化反应速率加快,固化特征温度均向高温移动,但固化热焓基本不变。化学流变性能显示,树脂黏度随温度升高首先保持恒定(110~150℃),接着快速增长;体系中PES添加量越大,其对应低黏度的温度区间越宽;在180~200℃的温度区间内,BMI/PES-25树脂体系的黏度发生了一次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树脂微观相结构经历了由双连续向相反转的演变;BMI/PES-20复相体系的黏度在190~200℃的温度区间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超过200℃,黏度随温度快速增长;其余BMI/PES复相体系在180℃以上,黏度随温度快速增大;SEM结果表明,BMI/PES-20、BMI/PES-15、BMI/PES-10及BMI/PES-5复相树脂在180~200℃温度区间仅发生了相结构的熟化。(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翔[8](2018)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化学驱体系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可以考察驱油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动态作用过程,对于研究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界面扩张流变性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测量方法,总结了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化学驱油体系表面、化学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和化学驱油体系油/驱油剂界面叁类体系的界面扩张流变性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张荣纯,邹雪婷,葵兴,张悦,王晓亮[9](2018)在《流变和质子多量子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化学和物理双交联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凝胶作为创新性材料在生物,医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含水量较高,使得大部分水凝胶力学性能不够优异,进而极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近年来,通过物理交联作为牺牲键的水凝胶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其粘弹性(与力学性能直接相关)和网络结构对于制备高性能的水凝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结合流变学和质子多量子核磁共振技术来研究化学和物理双交联水凝胶的粘弹性及微观的化学/物理交联结构。该水凝胶以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的无规共聚物化学交联网络为基本骨架,再引入Fe~(3+)配位络合聚丙烯酸得到物理交联网络。流变学实验揭示了动态Fe~(3+)配位络合作用下的双交联水凝胶与单化学交联水凝胶在不同单体比,温度和应变频率下的粘弹性行为。通过剪切实验发现叁配位Fe~(3+)复合体的络合强度在剪切应变过程中会得到增强,其作用类似于永久交联点,进而可以抵制水凝胶在较大应变频率下的变形。在保持化学交联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凝胶的粘弹性行为受单体比(C_(AAc)/C_(AAm))和Fe~(3+)浓度的影响很大,物理交联密度随着Fe~(3+)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质子多量子核磁共振实验定量揭示了网络结构随Fe~(3+)浓度和单体配比的演化过程,同时,与单化学交联水凝胶相比,双交联水凝胶的网络缺陷含量要少得多。因此本文通过将流变学与核磁共振两种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阐明了水凝胶的宏观粘弹性与微观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水凝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及制备高性能水凝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孟哲,单平阳,黄月,王磊[10](2018)在《柑橘属膳食纤维化学组成·理化及流变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柑橘属膳食纤维化学组成、理化及流变学特性。[方法]以柑橘属(葡萄柚、脐橙、椪柑、柠檬和贡柑)为试验原料,比较柑橘属不同品种果皮中膳食纤维化学组成、理化和流变学特性的差异。[结果]不同柑橘品种的果皮总膳食纤维(TDF)含量为617.90~640.70 g/kg;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为128.90~140.70 g/kg,其中葡萄柚含量最高;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为471.20~503.20 g/kg,其中柠檬含量最高。葡萄柚IDF的持水力(WHC)、持油力(OHC)和膨胀力(SC)最高,分别为27.88 g/g、8.20 g/g和23.52 m L/g;脐橙最低,分别为17.98 g/g、3.62 g/g和15.28 m L/g。在剪切速率较低的范围内,随剪切速率的升高,不同柑橘品种果皮SDF的黏度呈下降的趋势,有剪切稀化的现象,具有假塑性,并且葡萄柚和椪柑SDF表现更高的黏度。[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柑橘属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5期)

化学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超光滑平面蓝宝石衬底片存在亚表层损伤的问题,文中利用磁流变抛光技术进行蓝宝石衬底片抛光以满足现有生产需要,研究了磁流变抛光中抛光压力、抛光盘转速、工件盘转速及抛光液温度等工艺参数对C向蓝宝石衬底片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获得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为:抛光压力为25 kg,抛光盘转速为40 r·min~(-1),工件盘转速为20 r·min~(-1),抛光液温度为38℃。研究结果表明:蓝宝石抛光后最优表面粗糙度R_a为0.31 nm,去除率达到2.68μm·h~(-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流变论文参考文献

[1].黄海,元强,邓德华,彭建伟,黄艳玲.掺化学外加剂水泥净浆的含气量稳定性与流变性能的关系(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9

[2].阳志强,李宏,郭忠达.蓝宝石磁流变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梁华卓.单晶SiC磁流变化学复合抛光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

[4].张恒龙,徐国庆,朱崇政,吴超凡,黄立葵.长期老化对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化学组成、形貌及流变性能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瑞峰,姜克悦.叁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9

[6].郑玉飞,于萌.界面剪切流变技术在化学驱油体系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9

[7].董慧民,喻彪,闫丽,安学锋,钱黄海.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固化中相形貌与化学流变性能[J].航空材料学报.2018

[8].李翔.界面扩张流变技术在化学驱体系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8

[9].张荣纯,邹雪婷,葵兴,张悦,王晓亮.流变和质子多量子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化学和物理双交联水凝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10].孟哲,单平阳,黄月,王磊.柑橘属膳食纤维化学组成·理化及流变学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化学流变论文-黄海,元强,邓德华,彭建伟,黄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