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因果关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动作,主动控制感,因果关系,时间压缩效应
因果关系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顾晶金,李明,张淼,张明[1](2019)在《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的产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刘国芳,程亚华,辛自强[2](2018)在《作为因果关系的中介效应及其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效应的考察本应代表学术研究的一种深化,然而,当前貌似繁荣的中介效应研究是否代表了科学的深化,值得反思。中介效应研究是为理解和解释因果关系为何及如何发生而构建一个更复杂的因果模型,其目的是揭示自变量到因变量之间的中间过程。因而,中介效应是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组成的多对因果关系,其本质是一条因果关系链。研究者已经发展出多种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基于横断数据的检验方法、基于追踪数据的检验方法,以及基于实验设计的检验方法,这叁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基于其因果关系的本质,分析了叁类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逻辑、优势和不足。(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林发勤,冯帆,符大海[3](2018)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定是线性关系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因果效应再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检验。本文利用省份-国家层面的引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距离、面积和比邻等因素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工具变量,并基于中国1991—2015年省份-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发现国际贸易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分布关系,当国际贸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正变为负。众所周知,在识别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时应克服其中的各种内生性问题。本文在控制地域与时间两个维度的情况下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IV估计,在降低内生性的同时所得结论更符合当前经贸形势,对了解当今反全球化浪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8年08期)
于其位,刘启汉,冯志雄,邓雪娇,麦博儒[4](2016)在《探讨1886-2012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及城市化效应对于香港温度趋势变化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关系在许多科学领域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气候变化研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天气和极端事件的变化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归因分析主要依赖于气候模型,但其在描述非线性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应用长期观测数据并使用统计方法来探讨此问题。更具体地,本文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与城市化效应对香港气温演变的影响。基于香港1886年至2012年的温度数据,我们发现其夏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酷热天气、热夜日数皆增加趋势。同时可以发现日温度的统计分布变化。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城市化效应皆对香港气温的演变有所贡献,对于不同的时间滞后性这种效应同样存在。通过与非城市地区的比较,我们发现城市化效应对于夏季气温的升高大概贡献40%。根据初步的结果,文本所引入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角度来评估局部地区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方法可以扩展至研究其他温室气体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和社会影响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卓玛草,孔祥利[5](2016)在《农民工收入与社会关系网络——基于关系强度与资源的因果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利用2015年对农民工进行的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民工求职是否使用社会关系及所使用关系的效力,系统验证了关系强度、"关系人"以及关系资源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近83%的农民工依靠社会关系网络实现流动与就业;无论利用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对其收入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亲朋及老乡"关系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民工收入的真正原因是农民工可以从其中获取不同性质的资源,包括信息和人情;关系资源的不同收入效应决定了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及结果。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农民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就业公平以及优化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6年06期)
王军,郑玲,江若尘[6](2016)在《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政治关联性与市场化程度调节效应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的制度环境出发,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44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及该种关系如何受到政治关联性与市场化程度双重调节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但该种关系的成立还取决于企业的政治关联性及所属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性对其慈善捐赠的可能性、金额及绩效回报均没有显着影响,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有政治关联性的民营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可能性及金额更大,获得的绩效回报也更多。(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辉[7](2015)在《因果关系在探求大脑效应连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多个神经元、神经元集群或者多个脑区相互连接成庞杂的结构网络,并通过相互作用完成脑的各种功能。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心。神经系统复杂性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涉及到系统的复杂形态,特别是神经元素的相互连接性。神经的连接模式长时间吸引着神经解剖学家的注意,在决定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特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连接模式可以分为结构连接(解剖连接)、功能连接和效应连接。结构连接指的是物理或结构上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素的连接;功能连接是指相对空间较远的神经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不同脑区域之间的统计依赖关系,不具有方向性;效应连接描述的是一个神经元素对另一个神经元素方向性影响的网络,具有方向性。为了探究大脑的效应连接,本文以运动想象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因果关系方法主要分析大脑叁个区域(C3,Cz和C4所在的区域)的相互影响。本文分别从时域和频域,深入研究了两个变量的格兰杰因果(GC)关系和新型因果(NC)关系理论,同时将两种因果关系进行比较,区分它们的不同,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的不足与新型因果关系具有的优点。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模型,形象地表现出因果关系方法的应用,以及两种因果关系的不同之处。运动想象任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有关它的相关知识。因此,本文研究了脑电信号(EEG)和脑-机接口(BCI)基础、运动想象机制与特点。运动想象的Mu节律特点是本文关注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因果关系需要在Mu节律上体现出来。研究的数据来自国际BCI竞赛公开的运动想象数据集,以体现出本文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将因果关系方法运用于运动想象数据集的分析,发现C3,Cz和C4叁个通道两两之间的因果影响。首先,通过功率谱分析,展现运动想象的Mu节律特点。然后,对于通道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重点关注Mu节律上体现出的特征,比如因果关系值的大小比较,是否有峰值出现。通过对9位试验者的27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想象左右手运动过程,Cz到C3/C4的因果关系大于C3/C4到Cz的因果关系,即Cz区域对C3/C4区域有因果影响。2)想象左手运动,C4到C3的因果关系大于C3到C4的因果关系,即C4区域对C3区域有因果影响。3)想象右手运动,C3到C4的因果关系大于C4到C3的因果关系,即C3区域对C4区域有因果影响。将GC的结果与NC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NC方法比GC方法能更准确地表现出两个时间变量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因果关系应用于运动想象脑电数据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证实了新的因果关系法比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更准确的反应真实的因果关系的大小。新的因果关系法必将取代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大量的普及应用。(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权英,吴士健[8](2014)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率逐年提高,但居民消费需求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基于198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农村居民消费也是推动城市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相互促进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刘雯[9](2013)在《阅读中因果关系的预测性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E-prime软件编程,通过Eyelink1000眼动仪记录数据,关注的是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以及回视率等眼动指标,考察因果关系句子的预测性效应。实验采用句法中心语的类型及位置的不同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因果关联性词汇对句法预测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动词短语及句法中心语的出现位置不同对整个句子预测性的影响。通过眼动技术有效记录阅读句子过程中的眼动轨迹,进一步考察其时间进程。研究结果发现:(1)动词短语为中心语时句子反映时间显着快于非动词为中心语的情况。(2)句子因果关系中不同关联性词汇所引起的句法预测性存在显着差异。有因果预测可以有效的减少第二个子句的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注视时间和回视率。(3)在“所以”所引导的句法中心语位置在前条件下,第一遍注视时间和回视路径时间显着高于句法中心语位置在后的情况。基于以上结果,得出如下的结论:(1)句法中心语类型对因果关系句子的句法预测性存在影响,动词短语可以促进句子的整体加工。(2)因果关联词的预测性效应显着。有关联词出现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预测第二个子句,促进其认知加工。(3)当句法中心语出现在句尾的时候,第二个子句的阅读时间会减少。证明句法中心语存在位置效应,这与句法预测性关于在新的词汇出现前就建立起句法结构的观点相一致。而结果并没有证明中文阅读中,记忆成本的增加导致阅读变得困难这一结论。最后,本研究对两种预测性理论所对应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明确存在预测性的语境条件以及句子类型对句法预测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丁小斌,阴国恩[10](2009)在《基于因果关系归类中的实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与Rehder实验相同的程序,考察了不同非典型特征值用语和基本比率信息表达方式对基于因果关系归类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非典型特征值采用"正常"或典型特征值的相反值并不会对归类中的实验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与将基本比率信息表达为具体明确的一个值"75%"相比,"A倾向于具有特征X"的表达方式会削弱一致性效应,突显因果位置效应。这些结果说明,改变两种实验效应强度的是Marsh和Ahn实验中采用的基本比率信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Rehder实验中的非典型特征值用语。(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因果关系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介效应的考察本应代表学术研究的一种深化,然而,当前貌似繁荣的中介效应研究是否代表了科学的深化,值得反思。中介效应研究是为理解和解释因果关系为何及如何发生而构建一个更复杂的因果模型,其目的是揭示自变量到因变量之间的中间过程。因而,中介效应是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组成的多对因果关系,其本质是一条因果关系链。研究者已经发展出多种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基于横断数据的检验方法、基于追踪数据的检验方法,以及基于实验设计的检验方法,这叁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基于其因果关系的本质,分析了叁类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逻辑、优势和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果关系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迪,顾晶金,李明,张淼,张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的产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9
[2].刘国芳,程亚华,辛自强.作为因果关系的中介效应及其检验[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
[3].林发勤,冯帆,符大海.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定是线性关系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因果效应再估计[J].国际贸易问题.2018
[4].于其位,刘启汉,冯志雄,邓雪娇,麦博儒.探讨1886-2012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及城市化效应对于香港温度趋势变化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英文)[J].热带气象学报.2016
[5].卓玛草,孔祥利.农民工收入与社会关系网络——基于关系强度与资源的因果效应分析[J].经济经纬.2016
[6].王军,郑玲,江若尘.民营企业慈善捐赠与财务绩效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政治关联性与市场化程度调节效应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
[7].王辉.因果关系在探求大脑效应连接中的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8].权英,吴士健.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4
[9].刘雯.阅读中因果关系的预测性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0].丁小斌,阴国恩.基于因果关系归类中的实验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