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神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仙,道教,诗圣,方士,两汉,墓葬,水调歌头。

神仙信仰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泽悦[1](2018)在《从两汉镜铭看汉人的神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镜铭中关于神仙信仰的内容十分丰富,其镜铭内容展示出汉人渴望"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汉人精神世界的载体,镜铭折射出绚烂多姿的汉代文化。本文以两汉镜铭为例,试图阐释其神仙信仰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向虹瑾[2](2018)在《民间信仰体系中的杜甫文化传承研究——以叁台县神仙洞摩崖石刻一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绵阳市叁台县神仙洞摩岩石刻景区内有一处纪念馆,此馆既有对道家的信仰,又体现了对诗圣杜甫的崇拜,且混杂多元信仰元素,体现这民间信仰的多元性与功利性。虽然杜甫的形象在此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杜甫的仁爱精神却以最恰当的方式,充分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影响着周边的百姓且得到世代相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6期)

贺兰山[3](2018)在《李白的神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唐玄宗开元十叁年(公元725年),是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所云"杖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那一年。岁末,李白在江陵(在今湖北)长江边的一处驿馆与年近80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两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为忘年之交(时李白大约25岁)。鹤发童颜的司马大师极为欣赏眼前这位年轻的信徒,连连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并序》)。司马承祯在江陵停留数日后,即乘船顺江而东,经洞庭入湘江南下去游衡山。李白则在驿(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苟波[4](2018)在《关于死亡—复活信仰的中国古代神话和早期神仙传记故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方法,以作品分析为基本依据,来重新解读与死亡—复活信仰相关的古代神话和早期的道教神仙传记。首先,文章讨论了古代以部落领袖为"牺牲"的祭祀仪式,以及这种仪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表现;随后,考查了这类仪式的演变情况以及在中国古代神话和神仙传记中的痕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这类表现死亡—复活观念的原始仪式和神话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神仙传记的具体影响。作者指出,在后来的道教神仙传记中非常流行的"神仙考验"和"梦幻"类型故事都以这种原始仪式和神话为原型。更为重要的是,这类故事在演变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符号,逐渐将"仪式性"的死亡—复活与早期道教的修仙道德联系起来,从而使这个源自于巫术和仪式的原型在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较为清晰的伦理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熊铁基[5](2018)在《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至少应该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魏晋神仙道教的提法不当,神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道教一开始就有神仙信仰。民间道教、上层道教的提法也应再斟酌。与神仙信仰有关的某些内容,如长生、洞天福地等,至今仍可以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本土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王艺群,宁俊伟[6](2017)在《宿命与超越:葛洪的道教神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在道教的发展史上,葛洪首次完成了对神仙信仰体系的理论构建,并提出了具体的修仙方法,推动了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在他的修仙之路上,既有"受命所值"的修仙宿命,又有"我命在我"的命运超越,这个"宿命"与"超越"的悖论式命题构成了葛洪仙道思想的整体风貌。(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易思平[7](2017)在《苏轼的神仙信仰及其《水调歌头》中秋词的长生贵命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信奉道教,深受道教长生成仙思想的影响,并殷勤奉行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之道,其名篇《水调歌头》中秋词因此而具有浓厚的道教意蕴。该词上片望月,心怀飞升登仙之想,流露出对道教神仙世界的企慕之情;下片怀人,抒写清静养生之意,祈盼亲人健康长寿。全词意境旷远,仙气缥缈,道教意味浓厚,表达了诗人追求长生贵命的道教思想信仰。(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婷薇[8](2017)在《《拾遗记》中的神仙信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拾遗记》是魏晋时期一部具有道教色彩的志怪小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教内涵,但学界却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拾遗记》中的各种神仙信仰进行梳理归纳,对《拾遗记》中的神仙信仰体系进行探讨,并与同时期的记载相比较,揭示了《拾遗记》中神仙信仰相比于早期信仰以及谶纬,其所体现出信仰的进一步宗教化和道教化特色,并反映了《拾遗记》中的神仙信仰以服食为主,重视道德伦理以及尊重女性等特点,从而为魏晋时期道教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韦正[9](2017)在《马蹄金、麟趾金与汉代神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汉马蹄金、麟趾金的性质汉代马蹄金、麟趾金在南昌海昏侯墓中的发现并不属于首次~(1)(图一),1973年在定县八角廊村40号西汉墓~(2)、1982年在江苏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3)中都有发现。与海昏侯墓一样,这两座墓葬中也都出土有圆形金饼。金饼的考古发现则更多,如满城汉墓等(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7年01期)

李莉[10](2017)在《汉画像石艺术与其神仙信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石不仅能够反映汉代时期的礼制、风俗、宗教意识等社会形态,还是汉代人生死信仰的集中体现。汉画像石艺术的发展与其神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其由简向繁的发展过程与汉代人生死信仰的变迁趋向同步。因为汉代人普遍相信"羽化而登仙"的说法,统治阶级更是提倡孝道,"事死如事生",盛行厚葬。他们认为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死只是生的另一种延续,这种生死信仰和神仙思想的发展演变乃是推动汉画像石兴盛的根本动因。汉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是汉代神仙信仰的一个重要载体——祈求石头的永恒能够抵抗时间的流逝,塑造灵魂的不灭。神仙信仰作为汉画像石艺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绘画主题,极大地促进了墓葬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神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川省绵阳市叁台县神仙洞摩岩石刻景区内有一处纪念馆,此馆既有对道家的信仰,又体现了对诗圣杜甫的崇拜,且混杂多元信仰元素,体现这民间信仰的多元性与功利性。虽然杜甫的形象在此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杜甫的仁爱精神却以最恰当的方式,充分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影响着周边的百姓且得到世代相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仙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悦.从两汉镜铭看汉人的神仙信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

[2].向虹瑾.民间信仰体系中的杜甫文化传承研究——以叁台县神仙洞摩崖石刻一区为例[J].北方文学.2018

[3].贺兰山.李白的神仙信仰[J].文史杂志.2018

[4].苟波.关于死亡—复活信仰的中国古代神话和早期神仙传记故事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2018

[5].熊铁基.再论道教的神仙信仰[J].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18

[6].王艺群,宁俊伟.宿命与超越:葛洪的道教神仙信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易思平.苏轼的神仙信仰及其《水调歌头》中秋词的长生贵命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

[8].王婷薇.《拾遗记》中的神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7

[9].韦正.马蹄金、麟趾金与汉代神仙信仰[J].南方文物.2017

[10].李莉.汉画像石艺术与其神仙信仰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7

标签:;  ;  ;  ;  ;  ;  ;  

神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