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束,声速,底质,强度,河道,开环,剖面。
多波束论文文献综述
赵乾宏,崔远峰,田兆平,孙文杰[1](2019)在《多波束微波系统组网通信能力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微波系统通过全IP化的微波设备,采用了基于TDMA的MAC协议、海上快速移动节点组网路由算法等关键技术实现海上移动微波通信。为验证该多波束微波系统的海上通信适应能力,通过进行多波束微波的船舶搭载试验,测试了多波束微波在海上的传输距离与传输速率、动态邻居发现能力、动中通能力和海上环境适应能力等,利用测试数据有效验证了多波束微波系统的海上通信能力以及组网通信能力。(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孙新轩,佟杰,李磊[2](2019)在《多波束水深数据不确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多波束水深数据质量评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检查的多波束水深数据质量评定方法。该方法计算原始水深的不确定度信息,利用多波束交叉测线成果水深信息,分析交叉检查区域水深差值与不确定度相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多波束软件得到成果水深及其不确定度不同,所提方法能检查出多波束成果水深与其不确定度不符程度。(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杨彬,何林帮,邱振戈[3](2019)在《一种消除角度响应影响的多波束声强数据自适应改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Backscatter Strength,BS)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受到声学散射机理而产生的角度响应(Angular Response,AR)影响,而目前声学硬件方面尚未完美解决且现有后处理改正方法在复杂海底底质环境下适应性较差,尤其在高入射角区域的改正效果甚为不理想的问题,为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散射强度的自适应角度响应改正模型。首先获取连续脉冲(Ping)平均散射强度数据的角度响应曲线;其次使用高斯拟合方法对角度响应曲线进行平滑拟合处理,进而对其解算二阶导数提取角度响应模型改正参数;最后给出顾及高入射角区域的单Ping反向散射强度数据的分段处理改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整个发射扇区散射强度平均偏差精度约提高30V,尤其在影响较大的高入射角区域,平均偏差精度约提高40V,并且该区域的标准差精度也提高了近30%。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多波束在非正射情况下获取海底精准散射声强的问题,削弱了声波散射机理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散射强度过渡不均衡、中央波束区域改正异常等问题。因此,提高了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的可靠性,可以真实地呈现出海底实际的地貌。(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超,王胜平[4](2019)在《多波束数据角度响应分析在海底底质分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产生的反向散射强度常用于估算海底类型,是一种对海底底质进行定量分类的手段。这种方法有望减少昂贵的底部取样程序。本文研究了结合反向散射强度和角度响应分析技术的方法,提取海底底质的特征参数,利用角度响应曲线对海底底质进行分类。实验表明,基于反向散射强度角响应的分类方法具有较强的海底特征识别能力,分类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1期)
黄睿奕,陶然[5](2019)在《水下抛石高精度准实时多波束处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下抛石施工的测深系统不能实时反馈数据处理结果的问题,对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自动滤波功能进行研发,采用CUBE滤波算法,实现了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准实时处理以及抛石断面与设计断面的对比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某深水防波堤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水下抛石施工起辅助决策的作用,并提高水下抛石效率和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安泽亮,宋高俊,陈慧慧[6](2019)在《多波束移动卫星系统的自适应开环预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星地间传输延迟,传统的基于理想信道信息的预编码方法是不适用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开环信道估计的预编码方法。卫星端利用开环获取的部分信道信息实现多波束联合预编码,并导出了系统传输速率的闭合解析表达式。此外,为了克服强干扰环境下多波束预编码系统性能恶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预编码传输方法。卫星发射机依据开环获得的慢时变用户位置信道信息和信道统计量信息,自适应地选择预编码方法或传统频率复用方法,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干扰抑制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实现更优的系统性能,同时也克服了传统预编码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马耀昌,刘世振,樊小涛,周威[7](2019)在《基于崩岸监测的多波束系统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波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波束技术在测深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多波束技术的观测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SONIC2024多波束的测深系统分辨率模型的基础上,对精细化崩岸监测进行了参数设计研究,分别得出了横向、纵向分辨率的分布规律,推导出了采样率、发射角、最大有效航行速度、扇面开角等参数关系及推荐值,分析了探测精度与水深和发射角的关系、扇面开角与横向分辨率的关系、SONIC2024测深系统纵向分辨率优于横向分辨率等结论。这些结论可作为多波束扫测前对关键参数进行技术设计的依据。最后总结得出了参数的设计流程,并在精细化崩岸监测中对这些参数设置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0期)
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8](2019)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口河底目标物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测深系统分辨率高、覆盖范围较大,广泛应用于航道维护、工程施工、水下目标物探测中。通过采用Reson SeaBat 7125 SV2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太仓段河道进行扫测,能够精准定位沉船、集装箱、机器吊臂的位置以及其形态,能够识别小尺寸(3.5m×3.5m)的构筑物,可为救助打捞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多波束系统可为河道应急抢险、小尺寸目标物探测以及形态分析提供精准数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0期)
柴永平,张启国,陈献,陈亮[9](2019)在《印度洋某测区多波束测量声速改正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声速是影响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声速改正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保证多波束测深精度,除需具备符合精度要求的多波束系统及其外围设备外,在测量过程中还必须保证各项校正和改正的精度,而在各项校正和改正过程中最难以控制精度的因素便是声速改正。因此,应在测量前充分了解测区的声速变化情况,掌握海区声速变化特征,确定合理的声速剖面测量间隔和布设方位。文中阐述了海水声速特性,分析了印度洋某测区温度、盐度、声速变化规律,对多波束测深进行了正确的声速改正。(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正任,樊妙,邢喆,冯成凯,孙毅[10](2019)在《多波束声呐图像条带中央和边缘残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波束声呐图像是进行海底底质分类的主要数据源之一,由于受海洋噪声、声波散射和混响、仪器设备等因素影响,其经各项常规改正后仍存在明显残差,突出表现在中央波束区和条带重迭区,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声呐图像。文中分析了多波束声呐图像残差的成因及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条带最小二乘拟合的多波束声呐图像残差处理方法。首先,得到相邻声脉冲(ping)信号中央区域、重迭区域以及整体趋势的拟合函数;然后,通过拟合函数计算得到中央和重迭区域的残差改正系数;最后,通过改正系数进行残差改正。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原始细节的基础上,有效削弱了残差对声呐图像的影响,对多波束声呐图像处理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多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多波束水深数据质量评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检查的多波束水深数据质量评定方法。该方法计算原始水深的不确定度信息,利用多波束交叉测线成果水深信息,分析交叉检查区域水深差值与不确定度相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多波束软件得到成果水深及其不确定度不同,所提方法能检查出多波束成果水深与其不确定度不符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波束论文参考文献
[1].赵乾宏,崔远峰,田兆平,孙文杰.多波束微波系统组网通信能力试验分析[J].通信技术.2019
[2].孙新轩,佟杰,李磊.多波束水深数据不确定度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19
[3].杨彬,何林帮,邱振戈.一种消除角度响应影响的多波束声强数据自适应改正方法[J].声学学报.2019
[4].徐超,王胜平.多波束数据角度响应分析在海底底质分类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5].黄睿奕,陶然.水下抛石高精度准实时多波束处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水运工程.2019
[6].安泽亮,宋高俊,陈慧慧.多波束移动卫星系统的自适应开环预编码方法[J].电讯技术.2019
[7].马耀昌,刘世振,樊小涛,周威.基于崩岸监测的多波束系统参数设计[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8].付五洲,舒国栋,李涛,陆彬.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口河底目标物探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19
[9].柴永平,张启国,陈献,陈亮.印度洋某测区多波束测量声速改正分析[J].海洋技术学报.2019
[10].朱正任,樊妙,邢喆,冯成凯,孙毅.多波束声呐图像条带中央和边缘残差处理方法[J].海洋技术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