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包括燃烧炉体、涡轮增压风机、烟囱,烟囱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组件,烟囱包括第一烟囱体、第二烟囱体、阀门;热交换组件包括壳体、第一螺旋管、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的两端的两端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在进水管的中部,第二螺旋管的一端通过通过进风管连接在第一烟囱体上且另一端通过出风管连接在第二烟囱体上,第二烟囱体上与出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先关闭阀门,从而当排出的高温废气经过第二螺旋管时,因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交错分布并抵触,从而能实现对经过第一螺旋管的水进行加热,提高进入到储水室内的水温,实现回收利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包括燃烧炉体(1)、设置在燃烧炉体(1)一侧上方且与燃烧炉体(1)连通的涡轮增压风机(2)、设置在燃烧炉体(1)另一侧上方的烟囱(3),所述燃烧炉体(1)包括燃烧室(11)、包围燃烧室(11)的储水室(12);所述燃烧室(11)包括燃烧通道(111)、设置在燃烧通道(111)另一端且与位于燃烧室(11)外部的燃烧器(112);所述储水室(12)上设置蒸汽输出阀(121)、进水管(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3)与进水管(122)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组件(4),所述烟囱(3)包括设置在燃烧炉本体上的第一烟囱体(31)、设置在第一烟囱体(31)上方的第二烟囱体(32)、设置在第一烟囱体(31)和第二烟囱体(32)之间的阀门(33);所述热交换组件(4)包括壳体(41)、设置在壳体(41)内的第一螺旋管(42)、设置在壳体(41)内且与第一螺旋管(42)交错分布并抵触的第二螺旋管(43),所述第一螺旋管(42)的两端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在进水管(122)的中部,所述第二螺旋管(43)的一端通过进风管(51)连接在第一烟囱体(31)上且另一端通过出风管(52)连接在第二烟囱体(32)上,所述第二烟囱体(32)上与出风管(52)的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6)。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包括燃烧炉体(1)、设置在燃烧炉体(1)一侧上方且与燃烧炉体(1)连通的涡轮增压风机(2)、设置在燃烧炉体(1)另一侧上方的烟囱(3),所述燃烧炉体(1)包括燃烧室(11)、包围燃烧室(11)的储水室(12);所述燃烧室(11)包括燃烧通道(111)、设置在燃烧通道(111)另一端且与位于燃烧室(11)外部的燃烧器(112);所述储水室(12)上设置蒸汽输出阀(121)、进水管(122),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3)与进水管(122)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组件(4),所述烟囱(3)包括设置在燃烧炉本体上的第一烟囱体(31)、设置在第一烟囱体(31)上方的第二烟囱体(32)、设置在第一烟囱体(31)和第二烟囱体(32)之间的阀门(33);所述热交换组件(4)包括壳体(41)、设置在壳体(41)内的第一螺旋管(42)、设置在壳体(41)内且与第一螺旋管(42)交错分布并抵触的第二螺旋管(43),所述第一螺旋管(42)的两端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在进水管(122)的中部,所述第二螺旋管(43)的一端通过进风管(51)连接在第一烟囱体(31)上且另一端通过出风管(52)连接在第二烟囱体(32)上,所述第二烟囱体(32)上与出风管(52)的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42)的两端、第二螺旋管(43)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壳体(41),所述壳体(41)内形成有密封空腔(411),所述密封空腔(411)内填充液体水层(412),所述壳体(41)外设置有保温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7)包括设置在壳体(41)外的且与壳体(41)想间隔设置的保温壳(71)、设置在保温壳(71)和壳体(41)之间的支撑架(72)、填充在保温壳(71)和壳体(41)之间的玻璃棉填充层(73),所述第一螺旋管(42)、第二螺旋管(43)的两端穿过保温壳(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51)、出风管(52)周侧分别依次设置有环形岩棉层(81)、环形玻璃棉层(8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玻璃棉层(82)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缠绕的热收缩带层(8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目前,申请公布日为CN108916844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11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油燃气蒸汽锅炉,包括燃烧炉体、设置在燃烧炉体一侧上方且与燃烧炉体连通的涡轮增压风机、设置在燃烧炉体另一侧上方的烟囱,燃烧炉体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上方的储水室;燃烧室包括燃烧通道、设置在燃烧通道一端且用于进一步燃烧的回火室、设置在燃烧通道另一端且与位于燃烧室外部的燃烧器;储水室内设置有连通回火室和涡轮增压风机的第一回程管、设置在储水室上方且两端连通涡轮增压风机和烟囱的第二回程管、设置在储水室上方且与储水室连通的蒸汽输出阀、设置在储水室上方且位于蒸汽输出阀一侧的进水管。
在上述的燃油燃气蒸汽锅炉中有大量的高温烟气从烟囱排出,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局部气候变暖,还浪费了大量的热量,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具有对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包括燃烧炉体、设置在燃烧炉体一侧上方且与燃烧炉体连通的涡轮增压风机、设置在燃烧炉体另一侧上方的烟囱,所述燃烧炉体包括燃烧室、包围燃烧室的储水室;所述燃烧室包括燃烧通道、设置在燃烧通道另一端且与位于燃烧室外部的燃烧器;所述储水室上设置有蒸汽输出阀、进水管,所述烟囱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烟囱包括设置在燃烧炉本体上的第一烟囱体、设置在第一烟囱体上方的第二烟囱体、设置在第一烟囱体和第二烟囱体之间的阀门;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螺旋管、设置在壳体内且与第一螺旋管交错分布并抵触的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的两端的两端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在进水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螺旋管的一端通过通过进风管连接在第一烟囱体上且另一端通过出风管连接在第二烟囱体上,所述第二烟囱体上与出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旋管的两端、第二螺旋管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内填充液体水层,所述壳体外设置有保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外的且与壳体想间隔设置的保温壳、设置在保温壳和壳体之间的支撑架、填充在保温壳和壳体之间的玻璃棉填充层,所述第一螺旋管、第二螺旋管的两端穿过保温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管、出风管周侧分别依次设置有环形岩棉层、环形玻璃棉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玻璃棉层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缠绕的热收缩带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烟囱体和第二烟囱体之间可通过阀门进行封闭,此时排出的高温废气沿着第一烟囱体、进风管、第二螺旋管、出风管、第二烟囱体排出,且因第一螺旋管连接在进水管的中部,且第一螺旋管与第二螺旋管交错分布并抵触,从而能实现对经过第一螺旋管的水进行加热,提高进入到储水室内的水温,加快燃烧后形变蒸汽的速度,实现对高温废气的回收利用;
2、通过在壳体内的密封空腔填充液体水层,从而第二螺旋管内的高温废气也可对液体水层进行加热,液体水层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螺旋管,从而提高对热量的利用效率,且在壳体外的保温组件具有对壳体进行保温的效果;
3、在进风管、出风管上依次设置的环形岩棉层、环形玻璃棉层、热收缩带层能对进风管、出风管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少高温废气在进风管、出风管处传递时的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进风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燃烧炉体;11、燃烧室;111、燃烧通道;112、燃烧器;12、储水室;121、蒸汽输出阀;122、进水管;2、涡轮增压风机;3、烟囱;31、第一烟囱体;32、第二烟囱体;33、阀门;4、热交换组件;41、壳体;411、密封空腔;412、液体水层;42、第一螺旋管;43、第二螺旋管;51、进风管;52、出风管;6、引风机;7、保温组件;71、保温壳;72、支撑架;73、玻璃棉填充层;81、环形岩棉层;82、环形玻璃棉层;83、热收缩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燃气蒸汽锅炉,如图1所示,包括燃烧炉体1、设置在燃烧炉体1一侧上方且与燃烧炉体1连通的涡轮增压风机2、设置在燃烧炉体1另一侧上方的烟囱3。
如图1所示,燃烧炉体1包括燃烧室11、设置在燃烧室11周侧且包围燃烧室11的储水室12。燃烧室11包括燃烧通道111、设置在燃烧通道111另一端且与位于燃烧室11外部的燃烧器112。储水室12上固定设置有蒸汽输出阀121、进水管122。涡轮增压风机2与燃烧室11相通以提高燃烧时所需的氧气。
如图1所示,烟囱3包括设置在燃烧炉本体上的第一烟囱体31、固定设置在第一烟囱体31上方的第二烟囱体32、安装在第一烟囱体31和第二烟囱体32之间的阀门33,阀门33可用于封闭或者开启第一烟囱体31、第二烟囱体32之间的通道。
如图1所示,在烟囱和进水管122之间设置有热交换组件4。热交换组件4包括壳体41、固定设置在壳体41内的第一螺旋管42、固定设置在壳体41内且与第一螺旋管42交错分布并抵触的第二螺旋管43。第一螺旋管42的两端的两端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在进水管122的中部;第二螺旋管43的一端通过通过进风管51连接在第一烟囱体31上且另一端通过出风管52连接在第二烟囱体32上,且第二烟囱体32上与出风管52的连接处设置有引风机6,引风机6用于将出风管52内的空气排放到第二烟囱体3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管51的周侧分别依次设置有环形岩棉层81、环形玻璃棉层82、呈螺旋状缠绕的热收缩带层83。出风管52周侧分别依次设置有环形岩棉层81、环形玻璃棉层82、呈螺旋状缠绕的热收缩带层83(进风管和出风管的剖面相通,图中未示意出风管的剖视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螺旋管42的两端、第二螺旋管43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壳体41,壳体41内形成有密封空腔411,密封空腔411内填充液体水层412,壳体41外设置有保温组件7。保温组件7包括设置在壳体41外的且与壳体41想间隔设置的保温壳71、固定设置在保温壳71和壳体41之间的支撑架72、填充在保温壳71和壳体41之间的玻璃棉填充层73,第一螺旋管42、第二螺旋管43的两端穿过保温壳71。
实施原理:通过第一烟囱体31和第二烟囱体32之间可通过阀门33进行封闭,此时排出的高温废气沿着第一烟囱体31、进风管51、第二螺旋管43、出风管52、第二烟囱体32排出,且因第一螺旋管42连接在进水管122的中部,且第一螺旋管42与第二螺旋管43交错分布并抵触,从而能实现对经过第一螺旋管42的水进行加热,提高进入到储水室12内的水温,加快燃烧后形变蒸汽的速度,实现对高温废气的回收利用。
通过在壳体41内的密封空腔411填充液体水层412,从而第二螺旋管43内的高温废气也可对液体水层412进行加热,液体水层412再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螺旋管42,从而提高对热量的利用效率,且在壳体41外的保温组件7具有对壳体41进行保温的效果。
在进风管51、出风管52上依次设置的环形岩棉层81、环形玻璃棉层82、热收缩带层83能对进风管51、出风管52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少高温废气在进风管51、出风管52处传递时的热量散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170.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84563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F22B 1/22
专利分类号:F22B1/22;F22B31/08;F23J15/06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台州华加橡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台州华加橡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西区开发区(马湖)
发明人:叶继华
第一发明人:叶继华
当前权利人:台州华加橡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