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附属江原医院麻醉科江苏无锡214063)
【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应用于甲状腺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全切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异丙酚麻醉,观察组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全切术患者而言,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不仅可以改善苏醒情况,而且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甲状腺全切术;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49-01
甲状腺全切术对麻醉效果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应用于甲状腺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我院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全切术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麻醉手段。其中,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的5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全切术患者进行了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为36~69岁,平均年龄为(51.9±4.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为37~68岁,平均年龄为(52.1±4.7)岁。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静脉泵注射异丙酚(4mg/kg/h)维持麻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瑞芬太尼(0.1μg/kg/min)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进行比较。(2)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如果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比较(x-±s)
3.讨论
甲状腺全切术需在颈部进行切口,充分显露甲状腺并对其予以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防止误切甲状旁腺,还要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并要保护好喉返神经,同时这种手术往往会对甲状腺形成挤压而引起应激反应[1]。因此,在这种手术中要选择应激反应小、苏醒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方式。
对于甲状腺全切术患者而言,以往常常选择单纯异丙酚进行麻醉。异丙酚属于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进入机体后可以快速溶解而进入全身,分布速度快且分布范围广,同时其半衰期较短,这种药物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然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毛乐成等人[2]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甲状腺全切术患者而言,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不仅可以改善苏醒情况、缩短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瑞芬太尼属于一种阿片受体激动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明显等优点,其溶解速度比较快,不会在体内蓄积,同时还可以抑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减少了单一药物的剂量,可以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甲状腺全切术患者而言,选择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不仅可以改善苏醒情况、缩短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因此有必要将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麻醉推广应用于甲状腺全切术中。
【参考文献】
[1]张华,赵奉.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08-209.
[2]毛乐成,范水成.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8):138-139.
[3]夏兰.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3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9):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