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汽车控制器系统和汽车液冷系统论文和设计-刘显茂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汽车控制器系统和汽车液冷系统,能够贴合汽车中控屏控制器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中空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该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换热效率高,静谧性好,结构简单,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能够贴合汽车中控屏控制器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中空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能够贴合汽车中控屏控制器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中空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板主体,第一液冷板主体包括凹部和沿凹部的端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液冷板边缘,第一液冷板主体具有由自其凹部的一侧的中部向外延伸的凹部构成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出液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进液流道的端部和所述出液流道的端部相互靠近。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二液冷板主体,所述第二液冷板主体呈平板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液冷板固定部,第一液冷板固定部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液冷板边缘;第二液冷板还包括与第一液冷板固定部对应设置的第二液冷板固定部,第二液冷板固定部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第二液冷板边缘,第一液冷板固定部和第二液冷板固定部能够固定连接中控屏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流道墙,所述流道墙限定出所述腔体内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所述流道墙固定于第一液冷板和\/或第二液冷板上,所述流道墙与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内表面贴合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第一快接插头、第二快接插头、进液管、出液管、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分别能够连接控制器液冷系统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快接插头和第二快接插头分别用于插接连接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上,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连接至汽车冷却循环系统。

8.一种汽车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安装的中控屏控制器、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自动驾驶控制器,所述中控屏控制器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外表面贴合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控屏控制器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汽车控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屏控制器和第一液冷板的外表面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外表面和自动驾驶控制器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热硅胶片。

11.一种汽车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用于调节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的汽车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汽车电池液冷系统串联连接;或者,

所述汽车液冷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用于对冷却液制冷的第一换热器、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用于加热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和汽车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并联有用于调节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流量的节流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汽车液冷系统及汽车控制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飞速发展,中控屏控制器作为智能网联核心载体,功能集成度的越来越复杂,整体功耗上升,发热问题越发显著;同时,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自动驾驶控制器集成了定位、计算、图像处理、交换、存储等多种功能,功耗非常大。这两个控制器是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核心系统,为保证其正常工作,传统的系统散热方案面临重大挑战。

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用于进行散热:一是铝合金、镁合金、镁铝合金等金属做成的鳍片散热片,热量通过传导被鳍片吸收后,再与空气对流进行自然散热,该方案是被动散热,对流换热效率低,不能满足大热功耗控制器的散热需求;二是使用散热风扇,强迫进行空气的对流,利用空气与散热器鳍片之间的热交换带走热量,该方案噪音大,难以符合电动汽车NVH要求,散热风扇寿命短,故障率高,换热效率差,不能满足大功耗控制器的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能够贴合汽车中控屏控制器设置,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中空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板主体,第一液冷板主体包括凹部和沿凹部的端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液冷板边缘,第一液冷板主体具有由自其凹部的一侧的中部向外延伸的凹部构成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出液流道上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进液流道的端部和所述出液流道的端部相互靠近。

进一步,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第二液冷板主体,所述第二液冷板主体呈平板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液冷板固定部,第一液冷板固定部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液冷板边缘;第二液冷板还包括与第一液冷板固定部对应设置的第二液冷板固定部,第二液冷板固定部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第二液冷板边缘,第一液冷板固定部和第二液冷板固定部能够固定连接中控屏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流道墙,所述流道墙限定出所述腔体内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所述流道墙固定于第一液冷板和\/或第二液冷板上,所述流道墙与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内表面贴合设置。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第一快接插头、第二快接插头、进液管、出液管、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分别能够连接控制器液冷系统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快接插头和第二快接插头分别用于插接连接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上,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连接至汽车冷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控制器系统,包括依次安装的中控屏控制器、上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之一和自动驾驶控制器,所述中控屏控制器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外表面贴合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控屏控制器上。

进一步,所述中控屏控制器和第一液冷板的外表面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外表面和自动驾驶控制器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热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液冷系统,包括上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之一和用于调节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的汽车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汽车电池液冷系统串联连接;或者,

所述汽车液冷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用于对冷却液制冷的第一换热器、上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之一、用于加热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和汽车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并联有用于调节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流量的节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换热效率高,静谧性好,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控制器系统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控制器系统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汽车液冷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M,用于汽车中控屏控制器1和自动驾驶控制器2,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包括第一液冷板10和第二液冷板20,第一液冷板10与第二液冷板20扣合后密封连接,在第一液冷板10和第二液冷板20之间限定出供冷却液流动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液流道。

第一液冷板10具有平坦的外表面,第一液冷板10包括第一液冷板主体11,第一液冷板主体11包括凹部和沿凹部的端部向外延伸的平坦的第一液冷板边缘12,第一液冷板主体11具有由自其凹部的一侧的中部向外延伸的凹部构成的进液流道111和出液流道112,进液流道111的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液口,出液流道112的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流道111和出液流道112呈一定夹角设置,两流道的端部相互靠近,呈八字形,该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的流动阻力,液冷系统更加节能。

第一液冷板10还包括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大致呈平板状,通过大致垂直于第一液冷板边缘12的第一连接部14连接于第一液冷板边缘12,与进液流道111和出液流道112相对设置,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的外表面与第一液冷板10的外表面大致处于一个平面。

第二液冷板20具有平坦的外表面,第二液冷板20包括第二液冷板主体21,第二液冷板主体21大致呈平板状结构。第二液冷板主体设置为平板状结构,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减少成本。

第二液冷板20还包括第二液冷板固定部22,第二液冷板固定部22大致呈平板状,与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对应设置,通过大致垂直于第二液冷板边缘的第二连接部23连接到第二液冷板边缘,安装时,第二液冷板固定部22的上表面与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一液冷板固定部13和第二液冷板固定部22固定连接在中控屏控制器1上。

第一液冷板10和第二液冷板20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或其合金。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流道墙30,所述流道墙30限定出所述腔体内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流道,流道墙30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或其合金,所述流道墙30固定于第一液冷板10和第二液冷板2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液冷板10和第二液冷板20的内表面贴合设置,即,所述流道墙30可以固定于第一液冷板10的内表面上,或者固定于第二液冷板20的内表面上,或者同时固定在第一液冷板10和液冷板内板20的内表面上,例如,所述流道墙30钎焊连接固定在第一液冷板10的内表面上。这种流道构成方式热传递速度快,散热效率高,液冷系统整体温度更加均匀,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牢固可靠。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导热硅胶片41和第二导热硅胶片42,安装时,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41设置在第一液冷板10的外表面与中控屏控制器1之间,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42设置在第二液冷板20的外表面与自动驾驶控制器2之间。由于导热硅胶片是热的良导体,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利用导热硅胶片能够消除控制器液冷系统的装配公差,保证控制器液冷系统和两控制器之间接触良好,均匀导热,避免控制器温度分布不均衡。

所述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转接头51、第二转接头52、第一快接插头61、第二快接插头62、进液管71、出液管72、进液接头81和出液接头82。第一转接头51和第二转接头52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快接插头61和第二快接插头62分别用于插接连接第一转接头51和第二转接头52,可快速插拔,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进液管71和出液管7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转接头51和第二转接头52上,进液管71和出液管7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进液接头81和出液接头82,进液接头81和出液接头82连接至汽车冷却循环系统,所述进液管71和出液管72优选为波纹管,进液管71和出液管72分别与进液接头81和出液接头82铆接。

可选的,第一转接头51和第二转接头52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或其合金。

第一液冷板10、第二液冷板20、流道墙30和可选的第一转接头51与第二转接头52组装后,整体通过钎焊炉进行钎焊,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密封性好,机械强度高。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控制器液冷系统的工作方式如下:自上而下地依次将中控屏控制器1、第一导热硅胶片41、本实施例的控制器液冷系统、第二导热硅胶片42和自动驾驶控制器2贴合安装,中控屏控制器1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胶片41传递至第一液冷板10,自动驾驶控制器2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硅胶片42传递至第二液冷板20,从而两控制器产生的热量被控制器液冷系统中快速流动的冷却液带走。

实施例2汽车控制器系统

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控制器系统,包括依次安装的中控屏控制器1、实施例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M和自动驾驶控制器2,所述中控屏控制器1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10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液冷板20的外表面贴合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2。

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控屏控制器上。该固定方式简洁可靠,装配和拆卸方便,便于装配和维护。

优选的,所述中控屏控制器1和第一液冷板10的外表面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一导热硅胶片41,所述第二液冷板10的外表面和自动驾驶控制器2之间还贴合设置有第二导热硅胶片42。

本实施例的汽车控制器系统所采用的控制器液冷系统,能够同时给两个大功耗控制器散热,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组装和维修,特别是维修中控屏控制器或自动驾驶控制器时,无需拆卸液冷系统,避免了内冷却液的污染、损耗和补液的不便。

实施例3汽车液冷系统

参照图5(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冷却液流动方向),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液冷系统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M和用于调节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的汽车电池液冷系统,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所述汽车电池液冷系统N串联连接。

具体的,所述汽车液冷系统包括串联连接的用于对冷却液制冷的第一换热器100、实施例1所述的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M、用于加热冷却液的第二换热器200、汽车电池液冷系统N、冷却液循环泵400、四通阀500;所述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还并联有用于调节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的冷却液流量的节流装置300;所述汽车液冷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600,用于测定冷却液温度。

该汽车液冷系统共用冷却循环系统,不增加整车液冷系统的复杂度,简化了结构,节约成本。通过节流装置进行分流,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和节流装置之间的流量比例,保证中控屏控制器和自动驾驶控制器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能够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换热需求,高温环境时,第一换热器工作,低温环境时,第二换热器工作,能够保证汽车动力电池、中控屏控制器和自动驾驶控制器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汽车控制器系统和汽车液冷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376.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845598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5K7/20

专利分类号:H05K7/20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松岗大街8号小鹏汽车智能产业园

发明人:刘显茂;郭锐;余鹏;赵澎;吴圳峰

第一发明人:刘显茂

当前权利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姚正阳;张田勇

代理机构:1153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汽车控制器液冷系统、汽车控制器系统和汽车液冷系统论文和设计-刘显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