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均垂直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两侧直角上均设置多处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在所述安装槽上内,所述安装槽槽底设置有多处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并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可承受住由行李架受到传递的冲击载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均垂直设置有侧板(12),所述侧板(12)和所述底板(11)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内两侧直角上均设置多处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垂直布置在所述安装槽(13)上内,所述安装槽(13)槽底设置有多处横板(131),所述横板(131)与所述固定板(14)平行并交错布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均垂直设置有侧板(12),所述侧板(12)和所述底板(11)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内两侧直角上均设置多处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垂直布置在所述安装槽(13)上内,所述安装槽(13)槽底设置有多处横板(131),所述横板(131)与所述固定板(14)平行并交错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槽底上还设置有多处纵板(132),所述纵板(132)垂直于所处横板(131)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上设置有挂槽(121),所述挂槽(121)将所述侧板(12)分成前脚(122)、中间板(123)、后脚(1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122)上端设置有多处第一装配孔(12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122)远离所述中间板(123)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卡脚(1222)和第二卡脚(1223),所述第二卡脚(1223)布置在所述第一卡脚(122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124)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124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122)上设置有坑槽(12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五金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
背景技术
有些汽车顶部是允许安装行李架的,行李架主要是由特制的安装支架安装在车顶上的。现有的支架有底板和两侧侧板组成,底板和侧板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但行李架安装后,若汽车发生抖动,或发生紧急停止时,此结构的支架不能承受行李对行李架的冲击,易发生变形,甚至会导致断裂。故而,亟需改进支架结构,使其可承受住由行李架受到传递的冲击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其具有可承受住由行李架受到传递的冲击载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均垂直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两侧直角上均设置多处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布置在所述安装槽上内,所述安装槽槽底设置有多处横板,所述横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并交错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李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槽内后,若行李架收到冲击发生抖动时,其主要会对支架的水平方向产生载荷。在支架受到水平载荷时,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依托自身的三角形稳定性,可阻挡底板与侧板连接处变形的趋势。横板可增强底板的强度,可阻挡底板发生变形,从而固定板和横板配合,一同加强支架的结构,使其可承受行李架传递的、主要的水平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槽底上还设置有多处纵板,所述纵板垂直于所处横板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李架对支架除主要的水平载荷外,也会产生竖向载荷,底板会有弯折的趋势,纵板可加强底板的强度,使其可承受住竖向载荷,不会轻易发生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挂槽,所述挂槽将所述侧板分成前脚、中间板、后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通过挂槽放置在汽车上,并且还通过前脚和后脚卡接在汽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上端设置有多处第一装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装配孔用于将行李架固定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第二卡脚布置在所述第一卡脚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安装前,先将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分别卡接在汽车上,确保支架在汽车上安装位置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后脚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脚固定后,用后脚的第二装配孔将侧板固定在汽车上,从而使支架牢牢的固定在汽车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上设置有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前脚之间可将支架夹持在汽车上,抗槽可缩短两个前脚之间的距离,增强夹持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结构连接强度大,不易发生断裂,并且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固定板依托自身的三角形稳定性,可阻挡底板与侧板连接处变形的趋势,横板可增强底板的强度,可阻挡底板发生变形,从而固定板和横板配合,一同加强支架的结构,使其可承受行李架传递的、主要的水平载荷;2.底板上的纵板可加强底板结构,可使底板可承受住竖向载荷,不会轻易发生弯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支架;11、底板;12、侧板;121、挂槽;122、前脚;1221、第一装配孔;1222、第一卡脚;1223、第二卡脚;1224、坑槽;123、中间板;124、后脚;1241、第二装配孔;13、安装槽;131、横板;132、纵板;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变形的车顶行李安装座,包括支架1,支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连接强度大,不易发生断裂,并且制作成本低。支架1包括底板11,底板11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均垂直连有侧板12,侧板12和底板11围合成用于安装行李架的安装槽13(图2标识)。安装槽13内两侧的直角上均连有多处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固定板14,固定板14垂直布置在安装槽13上内。
安装槽13槽底连有多处横板131,横板131与固定板14平行并交错布置。槽底还连有多处纵板132,纵板132垂直于所处横板131布置,并且不接触固定板14。行李架安装在支架1上的安装槽13内后,若行李架收到冲击发生抖动,其主要会对支架1的水平方向产生载荷。在支架1受到水平载荷后,固定板14依托自身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可阻挡底板11与侧板12直角处变形的趋势。
若底板11和侧板12之间的内直角处承受住了水平载荷,可能会对底板11产生剪切力,使底板11发生弯折。横板131可增强底板11的强度,可阻挡底板11发生变形,从而固定板14和横板131配合,一同加强支架1的结构,使其可承受行李架传递的、主要的水平分载荷。同时,行李架对支架1除主要的水平分载荷外,也会产生竖向分载荷,底板11会有弯折的趋势,交错布置的纵板132和横板131可加强底板11的强度,使其可承受住竖向载荷,不会轻易发生弯折。
侧板12底部剪切有挂槽121,挂槽121将侧板12分成前脚122、中间板123、后脚124三个部分(图中用虚线分隔)。前脚122上端剪切有第一装配孔1221。前脚122远离中间板123的一侧上有第一卡脚1222和第二卡脚1223,第二卡脚1223布置在第一卡脚1222上方,并且前脚122还上冲型有坑槽1224。后脚124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1241。支架1在安装前,首先将第一卡脚1222和第二卡脚1223卡在汽车上,确定好支架1的安装位置。再将挂槽121挂在汽车上。最后用螺栓穿过第二装配孔1241将后脚124固定在汽车上。从而支架1在前脚122、后脚124上均固定在汽车上,结构稳定可靠,并且还便于拆卸。支架1安装后,在将行李架穿过安装槽13,并用另一种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1221将中间板123固定在行李架上。车顶上共有四个支架1的安装结构,安装槽13的槽口方形均朝向汽车行驶方向。行李架有两根,分别沿着汽车行驶方向安装在支架1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支架1安装在汽车上后,若行李架受到冲击,会传递在支架1上,冲击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载荷。支架1内部的固定板14可加强安装槽13内直角的结构,可阻挡底板11与侧板12连接的内直角处变形的趋势,使其可承受住水平方向的分载荷。
若底板11和侧板12之间的内直角处承受住了水平载荷,可能会对底板11产生剪切力,使底板11发生弯折。底板11上的横板131可加强底板11的强度,可避免底板11发生弯折。竖直方向的分载荷会直接作用在底板11上,纵板132可横板131交错可进一步加强底板11强度,底板11可承受住竖直方向的分载荷。从而支架1可承受住由行李架受到传递的冲击载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624.3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53084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R 9/04
专利分类号:B60R9/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深圳市福伦达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福伦达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贝尔路二号坂田高新技术工业园北座厂房二楼201
发明人:王朝阳
第一发明人:王朝阳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福伦达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