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免疫论文-乔洪金,胡冬雪,胡文靖,张燕,王晓艳

非特异免疫论文-乔洪金,胡冬雪,胡文靖,张燕,王晓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特异免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藻,鼠尾藻,大菱鲆,生长

非特异免疫论文文献综述

乔洪金,胡冬雪,胡文靖,张燕,王晓艳[1](2019)在《饲料中添加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饲料中添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5%、5%、7. 5%和10%的鼠尾藻粉,饲喂初始体质量(66. 45±0. 52)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表明:随着鼠尾藻粉添加量的升高,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日摄食率(DF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 5%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 0. 05);全鱼粗灰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藻粉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本实验条件下,添加2. 5%的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无显着影响,添加5%的鼠尾藻粉显着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永霞,罗国芝,刘文畅,谭洪新,张南南[2](2018)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罗非鱼养殖系统的水质、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罗非鱼养殖系统的水质、生长和非特异免疫,实验采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实验组)和全菌型生物絮团(对照组)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114d。实验组提供光照,强度为(9056.67±89.63)lx,昼夜节律为12L:12D;对照组无光照。统计分析整个实验期间数据,实验组叶绿素a(Chla)显着高于对照组,氨氮(TAN)和亚硝酸氮(NO_2~--N)浓度在罗非鱼可以耐受的范围。实验组正磷酸盐(PO_4~(3+)-P)和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都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罗非鱼生长性能与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后期发生了藻类消亡的现象,该时期,除了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KP)和肝胰脏中溶菌酶(LZM)显着低于对照组外(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LZM和肝胰脏中AKP、T-SOD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王静波,徐立蒲,王小亮,张文,曹欢[3](2018)在《盐酸恩诺沙星对鲟鱼主要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拌饵投喂不同剂量盐酸恩诺沙星对鲟鱼血清中一些指标(GPT、GOT、AKP、SOD和溶菌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mg/kg体重(正常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而投喂300mg/kg体重(超10倍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GPT、GOT、AK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超量使用盐酸恩诺沙星使试验鱼血清中的GPT、GOT、AKP活性升高,反应出对肝脏等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18年02期)

崔前进,陈冰,邱丽华,付旭,杨博学[4](2017)在《低盐胁迫对钝吻黄盖鲽幼鱼鳃Na~+/K~+-ATP酶、肝脏抗氧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钝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yokohama)幼鱼鳃的Na~+/K~+-ATP酶(NKA)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在低盐(6、18,分别记作S6、S18组)胁迫下的变化规律,探讨其适应盐度的规律,以及抗氧化机制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结果显示,S6组和S18组鳃的NKA活力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 d时最大(P<0.05),S6组7 d时开始下降,而S18组在3 d时开始下降。肝脏的SOD和CAT活力均先升后降,其中SOD活力S6和S18组均于7 d时最大(P<0.05),14 d时S6组活力较S18组大;CAT活力S6和S18组均于7 d时最大(P<0.05),在14 d时降至初始水平。肝脏ACP活力S6、S18组均于3 d时升至最高(P<0.05),14 d时S18组降至对照组水平,而S6组则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S6和S18组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在3 d达到峰值,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胁迫影响钝吻黄盖鲽幼鱼的NKA、抗氧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S18组对盐度胁迫的适应能力更大。(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春花,赵长臣,罗霞,江小燕,巩华[5](2017)在《黄芪多糖对草鱼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60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成Ⅰ-Ⅳ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黄芪多糖0、10.0、30.0、50.0 mg/(kg·d),于D0、D8、D15、D22、D29测定草鱼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及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与溶菌酶(LSZ)活力等指标,D29时对4组草鱼进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不同程度提高供试草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各实验组草鱼血清中T-SOD、CAT、LSZ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投喂实验剂量的黄芪多糖均可显着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草鱼的死亡率(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黄芪多糖可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每千克鱼体质量的推荐剂量为10~30 mg/d。(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汪多,田相利,董双林,王苓,潘哲[6](2017)在《不同饲料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饲料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的饲料添加物,分别为破壁酵母(A,添加量为0.6%)、中草药提取物(B,添加量为0.3%)、柠檬酸(C,添加量为0.3%)、益生菌(D,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C-01,添加量为109cfu/kg)和氟苯尼考(E,添加量为15mg/kg),以投喂实验用基础饲料组作为对照(F)。每个处理组分别设置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虾,实验进行了42d。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组间成活率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和氟苯尼考均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四者之间相互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和柠檬酸显着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P<0.05),而添加破壁酵母效果则显着优于柠檬酸(P<0.05);总体比较,与其它添加物相比,添加破壁酵母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而饲料系数则最低。5种不同添加物比较,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后,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以及溶菌酶(LSZ)的活性均显着提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破壁酵母、中草药提取物、柠檬酸、氟苯尼考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5种添加物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以添加芽孢杆菌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7年03期)

姜晓东,吴旭干,张金彪,何杰,刘青[7](2017)在《叁种饵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蟹种早期养殖性能、非特异免疫性能及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质量的影响,采用养殖实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和攻毒实验方法,比较了配合饲料、传统饵料和混合投喂模式培育扣蟹在成蟹养殖早期的养殖性能、免疫性能和攻毒后死亡率的变化。所检测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血蓝蛋白(Hc)活性或含量。采用毒力较强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Y-2-L-1菌株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1)无论雄蟹还是雌蟹,配合饲料组第一次蜕壳间期均短于传统投喂和混合投喂模式,且配合饲料组增重率(WGR)及体重特定增长率(SGR)均显着高于另外两组(P<0.05);(2)就肝胰腺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而言,无论雄蟹还是雌蟹,配合饲料组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另外两组,其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差异显着;传统投喂组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均高于另外两组,其中酸性磷酸酶(ACP)和一氧化氮(NO)含量差异显着;(3)就血清中各免疫指标而言,配合饲料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传统投喂组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丙二醛(MDA)及血蓝蛋白(Hc)等指标含量均高于另外两组,其中丙二醛(MDA)差异显着;(4)无论雄蟹还是雌蟹,传统投喂组扣蟹攻毒后12~96 h的累计死亡率一直高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投喂组,配合饲料组和混合投喂组雄体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接近,混合投喂组雌体累计死亡率居于传统投喂组和配合饲料组之间。综上,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扣蟹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免疫性能和攻毒后的成活率,有利于提高蟹种质量。(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闫亚楠,夏斯蕾,田红艳,徐超,贾二腾[8](2017)在《白藜芦醇对高脂胁迫团头鲂抗氧化能力、非特异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白藜芦醇(RSV)对高脂胁迫团头鲂特定生长率、抗氧化能力、非特异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设计5组饲料:正常脂组(脂肪水平5%)、高脂组(脂肪水平11%)以及在高脂组中分别添加0.04%、0.36%、1.08%RSV。养殖试验持续10周,在采样结束后,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记录攻毒后96h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和日均采食量在添加1.08%RSV组出现最小值,并显着低于其他各组,且团头鲂的饲料效率表现出相似趋势。长期高脂饲喂可导致团头鲂血浆GSH含量显着下降,血浆MDA和NO含量显着升高,形成氧化应激。而长期氧化应激状态,可使团头鲂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显着降低,肝脏中HSP70和HSP90应激调控基因表达上调,TNF-α炎症反应基因表达也上调。添加0.04%RSV组显着降低了血浆中SOD活性;添加0.36%和1.08%RSV组显着降低血浆MDA和NO含量,显着抑制了血浆SOD和CAT活性,且添加1.08%RSV组显着增加了鱼体血浆GSH含量。添加0.04%、0.36%和1.08%RSV组均显着提高了团头鲂血浆补体C3含量和溶菌酶活性,显着下调了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中HSP70、HSP90与TNF-αm RNA的表达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团头鲂的成活率显着受到RSV的影响,并且在1.08%RSV添加组成活率最大。综上结果表明,团头鲂摄食高脂日粮之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导致鱼体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而添加适宜剂量的RSV能够改善机体这种氧化应激的状态,提高鱼体的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其中以1.08%的添加量最优。(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钟国防,吴国忠,张明辉[9](2016)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壳聚糖季铵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和0.20%的壳聚糖季铵盐,制成5组等氮等能饲料。将900尾[初体质量(3.82±0.34)g]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5组(45尾×4平行),养殖时间56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显着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0.15%实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佳(P<0.05)。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0.1%、0.15%和0.20%能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及酚氧化酶的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可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P<0.05),0.15%组的保护效果最好,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33.24%。壳聚糖季铵盐能显着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添加量为0.15%。(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康淑媛,王荻,卢彤岩[10](2016)在《大蒜素对鲫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大蒜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鲫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0、500mg/kg的大蒜素,并对鲫进行42 d的养殖试验,其中试验的第1~28天饲喂含大蒜素的试验饲料,第29~42天饲喂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着提高鲫血清补体C3活力(P<0.05),而添加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则能显着抑制鲫血清补体C3、C4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后,该剂量组C4活性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50、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着提高鲫血清、肝胰脏、肾脏和脾脏中溶菌酶(LZM)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的14 d内,250、500 mg/kg剂量组血清LZM活性及500 mg/kg剂量组肾脏和脾脏LZM活性仍有显着升高(P<0.05);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着提高肝胰脏和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大蒜素能显着提高血清和脾脏中NO含量(P<0.05),但该剂量显着抑制肝胰脏NO含量(P<0.05),250、500 mg/kg剂量组肾脏中NO含量在第42天时均显着高于对照水平(P<0.05)。研究表明,鲫基础饲料中大蒜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50 mg/kg。(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非特异免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罗非鱼养殖系统的水质、生长和非特异免疫,实验采用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实验组)和全菌型生物絮团(对照组)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114d。实验组提供光照,强度为(9056.67±89.63)lx,昼夜节律为12L:12D;对照组无光照。统计分析整个实验期间数据,实验组叶绿素a(Chla)显着高于对照组,氨氮(TAN)和亚硝酸氮(NO_2~--N)浓度在罗非鱼可以耐受的范围。实验组正磷酸盐(PO_4~(3+)-P)和总悬浮固体颗粒物(TSS)都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罗非鱼生长性能与对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后期发生了藻类消亡的现象,该时期,除了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KP)和肝胰脏中溶菌酶(LZM)显着低于对照组外(P<0.05),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LZM和肝胰脏中AKP、T-SOD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特异免疫论文参考文献

[1].乔洪金,胡冬雪,胡文靖,张燕,王晓艳.饲料中添加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参数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2].于永霞,罗国芝,刘文畅,谭洪新,张南南.藻菌共处型生物絮团罗非鱼养殖系统的水质、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王静波,徐立蒲,王小亮,张文,曹欢.盐酸恩诺沙星对鲟鱼主要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国水产.2018

[4].崔前进,陈冰,邱丽华,付旭,杨博学.低盐胁迫对钝吻黄盖鲽幼鱼鳃Na~+/K~+-ATP酶、肝脏抗氧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

[5].刘春花,赵长臣,罗霞,江小燕,巩华.黄芪多糖对草鱼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7

[6].汪多,田相利,董双林,王苓,潘哲.不同饲料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7

[7].姜晓东,吴旭干,张金彪,何杰,刘青.叁种饵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蟹种早期养殖性能、非特异免疫性能及抗病力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17

[8].闫亚楠,夏斯蕾,田红艳,徐超,贾二腾.白藜芦醇对高脂胁迫团头鲂抗氧化能力、非特异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7

[9].钟国防,吴国忠,张明辉.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季铵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6

[10].康淑媛,王荻,卢彤岩.大蒜素对鲫非特异免疫指标影响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

标签:;  ;  ;  ;  

非特异免疫论文-乔洪金,胡冬雪,胡文靖,张燕,王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