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扳机开关,包括壳体、扳机和锁定按钮,所述锁定按钮通过锁定结构与壳体内滑动设置的锁块的一端连接,锁块的另一端连接有锁钮复位弹性件;锁定结构具有在锁定按钮第一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将锁块推抵到活动架内的锁定状态,还具有在锁定按钮第二次朝向锁壳按动后,解除对锁块的推抵的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扳机开关,在按下扳机后,通过按动锁定按钮能够将扳机锁定在预设位置,从而使扳机开关保持在被按下的状态,再次按动锁定按钮能够解除对扳机的锁定,在扳机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扳机迅速弹起,从而保证了扳机开关断开的速度,在对扳机进行锁定和解锁的过程中,简化了对扳机的操作程序,使扳机开关的操作更简便。
主设计要求
1.扳机开关,包括:壳体(1);扳机(2),活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在所述扳机(2)上连接有活动架(3),所述活动架(3)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在所述活动架(3)的底部连接有扳机复位弹性件(4);锁定按钮(5),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通过锁定结构与所述壳体(1)内滑动设置的锁块(6)的一端连接,所述锁块(6)的另一端连接有锁钮复位弹性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一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将所述锁块(6)推抵到活动架(3)内的锁定状态,还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二次朝向锁壳按动后,解除对所述锁块(6)的推抵的解锁状态。
设计方案
1.扳机开关,包括:
壳体(1);
扳机(2),活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上,在所述扳机(2)上连接有活动架(3),所述活动架(3)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在所述活动架(3)的底部连接有扳机复位弹性件(4);
锁定按钮(5),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1)内,通过锁定结构与所述壳体(1)内滑动设置的锁块(6)的一端连接,所述锁块(6)的另一端连接有锁钮复位弹性件(7);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一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将所述锁块(6)推抵到活动架(3)内的锁定状态,还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二次朝向锁壳按动后,解除对所述锁块(6)的推抵的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座(8)、驱动齿柱(9)和从动齿柱(10),所述固定座(8)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驱动齿柱(9)和所述从动齿柱(10)滑动套设在所述固定座(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1),端部设有阻挡角(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柱(9)外壁具有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1)内的驱动导向筋(13),端部具有导向斜面(14),所述驱动齿柱(9)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按钮(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柱(10)外壁具有适于插入所述导向槽(11)内或者插入所述阻挡角(12)内的从动导向筋(15),端部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14)相配合的环形齿(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6)的中部具有空腔,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活动架(3)的滑动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具有挡块(17),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阻挡所述活动架(3)的滑动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3)上具有与所述挡块(17)相配合的挡槽(18),当所述扳机(2)向下按动到预设位置后,所述挡槽(18)对正所述挡块(17),此时按动所述锁定按钮(5),所述挡块(17)插入到所述挡槽(18)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3)上具有第一电刷(19)和第二电刷(20),在所述活动架(3)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刷(19)和所述第二电刷(20),分别与固定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1)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6)上具有第三电刷(22),在所述锁块(6)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电刷(22)与固定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1)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本电气元件的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扳机开关。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通过扳机开关来实现其启动、停止以及转速调整,扳机开关的扳机按下的过程中,先使电动工具的电机接通电源低速转动,然后通过调速电路提速,最后使电机全速转动。
扳机开关内部的调速机构为现有成熟技术,是通过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的活动架的上下移动,使活动架上的动触头与壳体内的静触头接触、滑动或分离,从而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电分离。
现有技术的扳机开关,为了使扳机能够固定在电机全速转动的位置,还会设有锁定按钮,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983033B公开了一种具有突跳机构的扳动开关,在开关的侧面设置有销轴,按动扳机到预设位置时,通过销轴能够插入到扳机的销孔内,从而将扳机锁定。
然而,采用上述锁定按钮,需要在销轴的头部设置防止其自动弹回的凸缘,使用时,将凸缘卡在销孔内进行锁定,解锁时,需要首先向下按动扳机,使扳机的销孔与锁定按钮的销轴对正,然后将销轴弹出销孔后,才能将扳机弹起,此过程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扳机开关,在接触锁定按钮对扳机的锁定时,需要首先按动扳机,导致操作繁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通过再次按动锁定按钮,便能够解除对扳机的锁定的扳机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包括:
壳体;
扳机,活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扳机上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活动架的底部连接有扳机复位弹性件;
锁定按钮,滑动插设在所述壳体内,通过锁定结构与所述壳体内滑动设置的锁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锁块的另一端连接有锁钮复位弹性件;
所述锁定结构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第一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将所述锁块推抵到活动架内的锁定状态,还具有在所述锁定按钮第二次朝向锁壳按动后,解除对所述锁块的推抵的解锁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座、驱动齿柱和从动齿柱,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齿柱和所述从动齿柱滑动套设在所述固定座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端部设有阻挡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齿柱外壁具有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的驱动导向筋,端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驱动齿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按钮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从动齿柱外壁具有适于插入所述导向槽内或者插入所述阻挡角内的从动导向筋,端部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相配合的环形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块的中部具有空腔,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活动架的滑动通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具有挡块,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阻挡所述活动架的滑动通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架上具有与所述挡块相配合的挡槽,当所述扳机向下按动到预设位置后,所述挡槽对正所述挡块,此时按动所述锁定按钮,所述挡块插入到所述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架上具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在所述活动架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刷和所述第二电刷,分别与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块上具有第三电刷,在所述锁块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电刷与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在按下扳机后,通过按动锁定按钮能够将扳机锁定在预设位置,从而使扳机开关保持在被按下的状态,再次按动锁定按钮能够解除对扳机的锁定,在扳机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扳机迅速弹起,从而保证了扳机开关断开的速度,在对扳机进行锁定和解锁的过程中,简化了对扳机的操作程序,使扳机开关的操作更简便。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在尚未按下扳机前,通过按动锁定按钮能够将锁定结构保持在锁定状态,此时锁定结构推抵锁块,使锁块移动到阻挡在所述活动架的移动路径上,使扳机无法向下按动,使扳机开关保持反锁状态。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在反锁状态,再次按动锁定按钮后,能够将锁定结构移动到解锁状态,此时在锁钮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推抵所述锁块复位,使扳机能够向下按动,解除扳机开关的反锁状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在活动架上具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用于在活动架移动时与线路板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在线路板上具有与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相应的三组静触点,分别控制三组信号,包括:刹车触头通断信号、主触头通断信号和调速信号,具体的,当活动架进行滑动的过程中,第一电刷与控制刹车触头通断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刹车触头通断信号发送出去,第一电刷与控制主触头通断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主触头通断信号发送出去,第二电刷与控制调速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调速信号发送出去。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扳机开关,在锁块上具有第三电刷,用于在锁块滑动的过程中与线路板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在线路板上具有与第三电刷相对应的一组静触点,用于控制锁钮锁定信号,当锁块滑动的过程中,第三电刷与控制锁钮锁定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锁钮锁定信号发送出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扳机开关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扳机开关的爆炸图。
图3为锁定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块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块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活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锁定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锁定结构的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9为锁定结构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扳机按下状态未按下锁定按钮的示意图。
图11为扳机按下状态按下锁定按钮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次按下锁定按钮后松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线路板的主视图。
图14为在未按下扳机且未按下锁定按钮的状态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在按下扳机使刹车信号断开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在按下扳机使主触头信号接通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在按下扳机使开始进行调速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在扳机按下状态,按下锁定按钮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在扳机按下状态,第一次按下锁定按钮松开后,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在图19的状态下,第二次按下锁定按钮时,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在图20的状态下,松开锁定按钮后,电刷与线路板接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电气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扳机;3、活动架;4、扳机复位弹性件;5、锁定按钮;6、锁块;7、锁钮复位弹性件;8、固定座;9、驱动齿柱;10、从动齿柱;11、导向槽;12、阻挡角;13、驱动导向筋;14、导向斜面;15、从动导向筋;16、环形齿;17、挡块;18、挡槽;19、第一电刷;20、第二电刷;21、线路板;22、第三电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扳机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扳机2、锁定按钮5和位于壳体1内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扳机2与活动架3的顶部连接,活动架3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内,在所述活动架3的底部连接有扳机复位弹性件4。
如图2所示,所述锁定按钮5与驱动齿柱9的一端连接,驱动齿柱9插设在固定座8上,在驱动齿柱9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4,所述导向斜面14与从动齿柱10接触,从动齿柱10的一端插设在驱动齿柱9内,另一端与锁块6的一端接触,所述锁块6的另一端连接有锁钮复位弹性件7。
所述扳机复位弹性件4和所述锁钮复位弹性件7均为弹簧。
所述固定座8、驱动齿柱9和从动齿柱10,作为锁定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一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具有如图8所示的,将所述锁块6推抵到活动架3内的锁定状态,在所述锁定按钮5第二次朝向锁壳按动后,具有如图9所示的,解除对所述锁块6的推抵的解锁状态。
如图3~图6所示,所述锁块6的中部具有空腔,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所述活动架3的滑动通过,所述空腔内具有挡块17,当所述锁定结构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空腔适于阻挡所述活动架3的滑动通过。所述活动架3上具有与所述挡块17相配合的挡槽18,当所述扳机2向下按动到预设位置后,所述挡槽18对正所述挡块17,此时按动所述锁定按钮5,所述挡块17插入到所述挡槽18内。
如图7~图12所示,所述驱动齿柱9和所述从动齿柱10滑动套设在所述固定座8内,固定座8为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
在固定座8的内壁上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1,在固定座8的内壁朝向从动齿柱10方向的端部设有阻挡角12,驱动齿柱9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1。
在驱动齿柱9的外壁具有驱动导向筋13,所述驱动导向筋13用于插设在所述导向槽11内,使驱动齿柱9沿着导向槽11进行滑动,驱动齿柱9的端部具有导向斜面14,所述导向斜面14用于与从动齿柱10接触。
在从动齿柱10的外壁具有从动导向筋15,所述从动导向筋15用于插入到所述导向槽11内使从动齿柱10能够沿着导向槽11进行滑动,当从动齿柱10被驱动齿柱9驱动脱离导向槽11后,从动导向筋15插入到所述阻挡角12内,所述从动齿柱10的用于接触驱动齿柱9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导向斜面14相配合的环形齿16;所述驱动齿柱9推动从动齿柱10的过程中,在锁钮复位弹性件7的作用下,使所述环形齿16具有朝向所述导向斜面14的底部滑动的势能,由于所述导向斜面14为倾斜结构,因此能够使从动齿柱10具有朝向导向斜面14的倾斜方向转动的势能,当从动齿柱10的从动导向筋15脱离了导向槽11后,所述从动齿柱10进行转动,此时松开所述驱动齿柱9的推动,从动齿柱10的从动导向筋15沿着所述阻挡角12的侧边滑入到阻挡角12内,从而将所述从动齿柱10锁定在锁定状态;当再次按动锁定按钮5时,所述驱动齿柱9再次推动从动齿柱10的环形齿16,将从动导向筋15推离所述阻挡角12后,在导向斜面14的导向作用下,使从动齿柱10进行转动,从而脱离所述阻挡角12,并在松开所述驱动齿柱9时,所述从动导向筋15沿着所述导向槽11的侧边滑入到导向槽11内,使从动齿柱10沿着导向槽11进入到解锁状态;如此反复,使从动齿柱1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
如图10~图22所示,所述活动架3上具有第一电刷19和第二电刷20,在活动架3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电刷19和所述第二电刷20,分别与固定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1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在线路板上具有与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相应的三组静触点,分别控制三组信号,包括:刹车触头通断信号、主触头通断信号和调速信号,当活动架进行滑动的过程中,第一电刷与控制刹车触头通断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刹车触头通断信号发送出去,第一电刷与控制主触头通断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主触头通断信号发送出去,第二电刷与控制调速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调速信号发送出去。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在未按下扳机2时,第一电刷使刹车信号处于接通状态、主触头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电刷使调速信号处于断开状态;在按下扳机2的过程中,首先,如图15所示,第一电刷使刹车信号处于断开状态、主触头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第二电刷使调速信号处于断开状态;然后,如图16所示,第一电刷使主触头信号处于接通状态,第二电刷使调速信号处于开始调速状态;最后,如图17所示,第一电刷使主触头信号处于接通状态,第二电刷使调速信号处于最终调速状态。
所述锁块6上具有第三电刷22,在锁块6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电刷22与固定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1上相应的静触点连通或断开,在线路板上具有与第三电刷相对应的一组静触点,用于控制锁钮锁定信号,当锁块滑动的过程中,第三电刷与控制锁钮锁定信号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将锁钮锁定信号发送出去。
具体的,在按下扳机2后,未按下锁定按钮5时,如图17所示,第三电刷使锁钮信号处于未接通状态;在第一次按下锁定按钮5的过程中,首先,如图18所示,第三电刷到达静触点的最顶端,锁钮信号仍然处于未接通状态,然后,如图19所示,第三电刷恢复到静触点上,使锁钮信号处于接通状态;在第二次按下锁定按钮5的过程中,首先,如图20所示,第三电刷再次到达静触点的最顶端,锁钮信号被断开处于未接通状态,然后,如图21所示,第三电刷恢复到起始位置,使锁钮信号保持在未接通状态,此时,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会立刻恢复到如图14所示的原始状态。
使用方法
进行工作时,首先,如图10所示,按下扳机2,然后,如图11所示,按下锁定按钮5,然后,如图12所示,松开锁定按钮5,此时锁定按钮5将扳机2锁定在按下状态的位置,需要对扳机2进行解锁时,再次按下锁定按钮5并松开后,则锁定按钮5和扳机2均通过弹性件弹起恢复到原始状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4613.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199821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H01H 13/62
专利分类号:H01H13/62;H01H13/14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608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蒲岐工业区
发明人:郑春开;李子平;黄邦然
第一发明人:郑春开
当前权利人: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静谦
代理机构:112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线路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