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

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

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文献综述

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1](2019)在《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转化技术是实现大规模定点突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原生质体是很多真菌进行遗传转化的受体细胞。为了能成功建立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TCK)的遗传转化体系,本文优化了TCK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TCK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固体培养基中培养45d收集菌丝,用1.5%崩溃酶+1.5%溶壁酶+1.5%蜗牛酶复合酶液28℃酶解2.5h获得原生质体的数量最多,以1.2mol/L的氯化钾为渗透压稳定剂,所得原生质体数量最多,同时可在TB3培养基上长出单菌落。这为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定向突变病原真菌,研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丁艳娇,李晓明,谢嵩,刘秀菊[2](2019)在《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 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康洁,房玉杰[3](2019)在《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分析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芽下胚轴为实验材料,筛选出适合花生芽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条件.25℃避光酶解3 cm的花生芽下胚轴,研究酶的种类、浓度及组合;酶解时间、酶作用的pH值、洗涤液甘露醇浓度及酶解液的离心速度,对花生芽下胚轴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最佳适宜条件为:1%纤维素酶与0.5%果胶酶1∶1混合,原生质体产量最多,达6.4×10~4,活力高达91%;酶解时间60 min细胞数量最多,60-80 min之内酶解,细胞都有很高活力;酶解pH在5.5-6最好;洗涤液添加甘露醇0.6 mol/L,细胞原生质体数量与活力最好;离心速度控制在700-900 r/min之间可获得数量足活力高的原生质体.获得了花生芽下胚轴原生质体分离的单因素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多因素正交实验及原生质体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郭欢欢,陈钰辉,杨锦坤,刘富中,张映[4](2019)在《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 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多;蒜芥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4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06×10~6个·g~(-1),水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3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92×10~6个·g~(-1);最适电融合参数为交流电场强度80 V·cm~(-1),作用时间10 s,直流脉冲强度1 250 V·cm~(-1),作用时间45μs,次数1次时,显微镜观测到融合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7期)

农倩,张雯龙,谢玲,廖仕同,覃丽萍[5](2019)在《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构建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为同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产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优制备方案,同时筛选适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结果】菌株经YEPG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使用0.7 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配置浓度各为20 mg/mL的崩溃酶+裂解酶复合酶液,在30℃、80 r/min条件下酶解5.5 h后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数量,利用PDS培养基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0.65%,显着高于其它类型培养基。【结论】确定了裂壳菌L-14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为该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金斌,李文,蒋玮,白蓝,刘华[6](2019)在《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本研究以褐色双孢蘑菇棕秀一号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褐色双孢蘑菇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溶壁酶1.35%、蜗牛酶7.01%、酶解温度30.4℃、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8.36 d、酶解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高达4.39×10~7个·mL~(-1);当溶壁酶含量为1.32%、蜗牛酶含量为6.96%、褐色双孢蘑菇菌丝体菌龄9.00 d、酶解时间2.97 h、酶解温度31.0℃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15.1%)。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进行生长特性诱变,筛选获得了18株生长速率提高的突变菌株。本研究为褐色双孢蘑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孔向雯,唐飞艳,吕韦玮,张倩,唐科志[7](2018)在《柑橘褐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真菌,可侵入宽皮柑橘及其杂交种,引起柑橘褐斑病,该病害可在柑橘整个生长期中发生,引起落叶落果,导致柑橘大幅减产,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柑橘褐斑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ACT毒素,ACT毒素可引起细胞死亡,也会诱导寄主快速地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Kazuya et al.,2014)。为更深入地揭示其致病机理,本试验以柑橘褐斑病菌菌株Z7(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崔玮洁,赵一橦,宋冰,代月婷,孙磊[8](2019)在《玉木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再生菌株的变异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玉木耳是毛木耳的天然白色变异菌株。为研究玉木耳天然突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别从菌丝培养时间、溶壁酶浓度、稳渗剂种类、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玉木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并利用显微观察鉴定再生单核菌株。结果表明:玉木耳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是菌丝培养时间为15 d,溶壁酶(Lywallzyme)浓度为2.0%,甘露醇作为稳渗剂且浓度为0.6 mol/L,27℃酶解5 h。通过对再生菌株的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以及分子鉴定,鉴定出共有13个玉木耳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相比,单核菌丝生长速度慢但更浓密。在基因组水平发现大量变异,共产生1 432 175个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和251 663个InDel (Insertion-deletion)位点。本研究为玉木耳的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验证及分子育种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张莉,丁涓,郝宇晨,叶城,蒲洋[9](2018)在《一株海洋微藻的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烟台海滨水域分离出一株海洋单细胞微藻。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株真核微藻属于四爿藻属(Tetraselmis sp.),命名为138号藻种。利用Central Composite法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此藻株的原生质体备条件。获得了以原生质体制备率为目标函数的叁元二次回归方程:Y_1=88. 30-0. 19X_1+2. 44X_2+2. 28X_3-0. 95X_1X_2-3. 13X_1X_3+3. 78X_2X_3-9. 85X_1~2-7. 95X_2~2-7. 22X_3~2。得到最优制备条件:混合酶比例纤维素酶∶果胶酶为5∶2;混合酶浓度为4. 5%(纤维素酶浓度为2. 7%,果胶酶浓度为1. 8%);缓冲液pH为6. 4,最高理论制备率81. 5%。经过3次平行试验,实际得到的原生质体制备率为80. 5%,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为1. 24%。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了所制备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孔向雯,唐飞艳,吕韦玮,张倩,唐科志[10](2018)在《柑橘褐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稳定原生质体的获得是真菌遗传转化的基础。本实验以柑橘褐斑病菌野生型菌株Z7为供试材料,从菌龄、细胞壁裂解酶种类和配比、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和浓度以及再生培养基等方面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将柑橘褐斑病菌菌株摇培36h,以0.7mol/L的NaCl为渗透压稳定剂,在1%的Kitalase作用下30℃、150r/min酶解2.5h,获得的原生质体在TB_3培养基上再生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 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参考文献

[1].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丁艳娇,李晓明,谢嵩,刘秀菊.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康洁,房玉杰.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分析与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郭欢欢,陈钰辉,杨锦坤,刘富中,张映.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J].中国蔬菜.2019

[5].农倩,张雯龙,谢玲,廖仕同,覃丽萍.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构建[J].西南农业学报.2019

[6].王金斌,李文,蒋玮,白蓝,刘华.褐色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研究[J].核农学报.2019

[7].孔向雯,唐飞艳,吕韦玮,张倩,唐科志.柑橘褐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J].植物保护学报.2018

[8].崔玮洁,赵一橦,宋冰,代月婷,孙磊.玉木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再生菌株的变异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张莉,丁涓,郝宇晨,叶城,蒲洋.一株海洋微藻的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10].孔向雯,唐飞艳,吕韦玮,张倩,唐科志.柑橘褐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原生质体制备率论文-宗倩倩,郭庆元,陈万权,刘博,刘太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