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石飞
摘要: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以实验为载体,重视实验导入,加强实验的创设、对比和亲身感受,引领人人参与,确实不失为一种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验思维参与能力
一、重视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习科学的实验导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通过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产生兴趣,而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例如:在学习“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浙教版八年级上)这一内容时,先出题让学生想办法使水沸腾。这时学生都能利用酒精灯来加热将水烧开,接着教师可很神气地告诉他们:用火烧不算本事,老师用冷水就能办到,你们信吗?学生大都半信半疑,接下来教师当场让学生取来冷水,演示冷水浇烧瓶底的实验,烧瓶中的水果真剧烈沸腾起来!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造成了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在接下来的书本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就非常深刻。
二、加强实验对比,激活学生思维
“对比”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对比教学就是把两种物体、两种情形进行分析比较,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到某种规律或属性或优越性。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其在识同辨异中开动脑筋,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归纳”中渗透,在“对比”中巩固,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帮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素质和学习能力。例1: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浙教版八年级下),为了让学生能清楚的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我安排了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探讨:1、固固加热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分解制氧气,并体验“查、装、定、点、收、放、离、熄”的实验过程。2、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体验“查、装、定、收、放”的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课堂讨论:1、每套装置的适用范围?2、选用那套装置优越,选用的理由是什么?【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装置:反应不需加热节能,操作简单安全,反应又可以控制。】总结并掌握不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找出发生、收集装置的选用规律。
三、挖掘生活实验,引领人人参与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入到科学实验中,使科学实验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身边事物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找到新的知识生长点,并以此鼓励学生去多角度实验,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奥秘的精神,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浙教版七年级下),具体教学步骤可以设计如下:①教师先播放了一段录象(推出去的冰壶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踏脚后滑行一段停下来;磁性围棋、象棋受其重力作用没掉下来;)提问让学生思考: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什么使它们的运动停下来或掉不下来的呢?学生讨论。②教师让同学们做几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体验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让学生用力搓双手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滑一滑,体会脚的感觉;让同学们把手掌压在桌面上,用力慢慢地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并提问分析:这个力是什么力?(是摩擦力)指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第二组实验(体验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指导学生做筷子提米实验(加点水)米杯没掉下来;我们手握饮料瓶不掉下来。教师提问:是什么力使它们掉不下来呢?(静摩擦力)这与第一组实验的摩擦力有什么区别?(区别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第三组实验:将透明胶带夹在铅笔盒里,组织引导学生分别将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圆形笔上,并用弹簧秤慢慢匀速拉动,体验拉力的大小及摩擦的区别。③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如用粉笔、铅笔、圆珠笔写字;用粉揩擦黑板;爬树、爬竿、攀岩运动;穿旱冰鞋滑行、自行车和汽车运动等等辨别摩擦的类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摩擦力的类型。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丰富感性材料,意识到摩擦的时刻存在,认识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效。四、创设亲身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实验而不断发展。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将来能为社会服务,因此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重要,亲身经历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领悟生活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因此,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考虑该课程学习方式上的特殊性,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国外中小学都普遍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我们也应强调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来提高其实践能力。
总之,初中科学的实验教学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才能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个个问题,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澎,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元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小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