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骨水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钙,甲基丙烯酸,水泥,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
复合骨水泥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郭祥,张寿,钟海波[1](2019)在《转染BMP-2基因的骨髓MSC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后与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进行复合而建立组织工程化骨,分析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2只,构建双侧股骨髁缺损的动物模型,双侧均植入骨髓MSC复合CPC组织工程化骨,其中右侧植入未转染BMP-2基因为对照组,左侧植入BMP-2基因为转染组。分别于植入后1、3个月,取两组双侧股骨髁,通过Van-Gieson染色法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计算新骨形成面积在总缺损区中的占比;于植入后3个月,对两组新骨形成情况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结果植入后1个月,对照组仅于CPC外周出现少量新骨组织,转染组出现诸多新骨组织生成,以CPC外周孔隙为多见。植入后3个月,对照组植入区出现诸多新骨组织向CPC周围至中心区生长,但支架材料吸收效果并不明显;转染组人工骨内部出现诸多新骨组织生成,外周编织骨进展为成熟的小梁骨,外周区可见支架材料吸收较明显,部分被新骨组织所取代。相比植入后1个月,两组植入后3个月新骨面积在总缺损区的比率均明显提高(P <0. 01);相比对照组,转染组植入后1、3个月新骨面积在总缺损区的比率均明显提高(P <0. 01)。植入后3个月,转染组的组织工程化骨成骨速率为(5. 73±1. 24) m/d,较对照组的(3. 09±0. 98) m/d显着提高(P <0. 01)。结论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将BMP-2基因转染至骨髓MSC,使之复合CPC材料,可明显提高新骨形成速率,从而可有效增强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张铁,祝超,叶莹,雷军,代春初[2](2019)在《微创可注射双相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和复合DBM成骨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硫酸钙、磷酸钙及羟丙甲纤维素(hypromellose,HPMC)为固相原料,磷酸盐溶液为液相,制备一种双相骨水泥(CS/TCP),可作为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微创注射的载体,同时与DBM协同作用,提高骨愈合能力。方法固相以球磨工艺制备,与液相混合成泥状,在模具中固化成型,然后放入到37℃生理盐水中,静置,分别于3 d、5 d、14 d、28 d、56 d取出干燥,研究其体外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将骨水泥单独或与40wt%DBM混合后注入到生理盐水中,观察注射性能和溃散性能;将骨水泥与40wt%DBM混合,植入到8周大鼠颅骨,分别于术后6周、8周和15周取材,HE染色后观察成骨性能。结果该骨水泥在生理盐水中逐渐降解,56 d材料降解了21.6%,形成了多孔结构,孔径为0~150 m;力学强度第5 d最高,为(21.4±3.1) MPa,56 d后下降为(9.7±2.2) MPa;水泥单独或者复合DBM注射流畅,均能保持1 d以上不溃散;6周切片显示明显成骨,15周骨缺损基本愈合。结论该骨水泥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抗溃散性能和降解性能,复合DBM后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邬兰,李晓保,王云云,曾宪涛,朱友家[3](2019)在《a-TCP/TTCP复合骨水泥用于根尖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α-磷酸叁钙/磷酸四钙(α-TCP/TTCP)复合骨水泥修复根尖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通过根尖手术诱导慢性根尖周骨缺损模型。1月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后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处理:实验组A采用α-TCP/TTCP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B采用Vitapex修复骨缺损区;并分别于术后2、4、6个月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各组骨修复效果。结果对照组充填材料于术后4个月已经完全降解,A组充填材料于术后6个月完全降解。实验组在术后2个月已经开始发现有新骨形成与成骨细胞增殖,术后6个月发现骨愈合与正常骨组织结构;B组在术后4个后发现不规则钙化和骨化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部分可见重建新生骨,但仍充满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成分。结论α-TCP/TTCP复合骨水泥具有较理想的成骨的诱导能力和必要的降解能力,可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根尖缺损骨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赵康全,皮斌,沙卫平,葛建飞,杨惠林[4](2019)在《复合N-乙酰半胱氨酸分子可片段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在脊柱成形和脊柱后凸成形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但其部分关键性能尚有改善空间。目的:制备复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分子可片段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评估其抗压强度、凝固性能、表面特征、药物释放、降解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能。方法:制备传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为C-PMMA骨水泥)及添加25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5%2-亚甲基-1,3-二氧杂环庚烷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为NAC/5%MDO骨水泥),检测骨水泥的凝固时间、微观结构、降解性能及体外N-乙酰半胱氨酸释放率。将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分3组培养,分别加入传统骨水泥浸提液、NAC/5%MDO骨水泥浸提液与常规培养液(对照组),培养1,3,5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1,3,7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培养3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形态;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性能。结果与结论:①C-PMMA骨水泥组与NAC/5%MDO骨水泥组凝固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②扫描电镜显示,C-PMMA骨水泥组与NAC/5%MDO骨水泥组断面都无孔隙结构;③NAC/5%MDO骨水泥能在PBS中缓慢持续释放N-乙酰半胱氨酸;④传统骨水泥浸泡于醋酸前后的数均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NAC/5%MDO骨水泥浸泡于醋酸1,5 d后的数均分子质量明显低于浸泡前(P <0.05);⑤3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3组细胞形态、密度表现良好;扫描电镜显示,细胞贴附于NAC/5%MDO骨水泥表面,形态良好;茜素红染色显示,NAC/5%MDO骨水泥组染色较传统骨水泥组深;⑥结果表明复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分子可片段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降解、缓释、促成骨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浩亮,王西彬,左瑞庭[5](2019)在《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磷酸钙骨水泥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与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之一,但是单纯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后会被组织液稀释及蛋白酶分解,不能保持持久的药物浓度,难以发挥有效的骨诱导作用。目的:实验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载体,观察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取54只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断端不注射任何材料;复合材料组骨折断端注射0.5m L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断端注射0.5m L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骨折后4,12周,进行股骨骨折标本X射线检查、Micro-CT检测、生物力学叁点弯曲实验及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①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②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12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③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12周的最大载荷、刚度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骨折后4周的弹性模量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④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后4周主要可见纤维软骨骨痂,骨折后12周骨痂重塑为板状骨,硬骨痂含量较少;复合材料组、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周可见明显的纤维性骨痂与软骨性骨痂,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硬骨痂含量较复合材料组多,骨折后12周硬骨痂重塑为板状骨;⑤结果说明,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提高骨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吴学军,冯尔宥[6](2018)在《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为基体,聚己内酯-壳聚糖(PCL-CS)网络结构为增强有机物,利用CPC的自固化及二次冻干技术制备一种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细胞毒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带能谱仪、孔径分布分析仪、比重瓶法对其表面微观形貌、孔径大小及孔隙率进行表征。将PCL-CS/CPC和CPC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用MTT法测定体外细胞活力;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测定细胞黏附率。结果 PCL-CS/CPC孔径小,孔隙率高,其对体外细胞的毒性评价合格;在共培养的第1、3、5、7d,PCL-CS/CPC复合支架较CPC支架的BMSCS增殖活力更高(P<0.05),黏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CS/CPC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成功制备,相较于传统的CPC骨架,其在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及黏附上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洪庆,王中吉[7](2018)在《脊柱结核采用新型CPC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钛网内固定新术式术前与术后CT与MRI影像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柱结核采用新型CPC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钛网内固定新术式术前与术后CT与MRI影像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采用新型CPC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钛网内固定新术式脊柱结核患者,所有脊柱结核患者的收取时间(2013年2月1日—2017年1月5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分别实施MRI影像诊断以及CT诊断,将两组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检出率及术后复查影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脊柱结核患者的检出率88.89%(阴性患者5例、阳性患者40例)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6.67%(P <0.05);术后复查影像效果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结论: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MRI影像诊断后,取得显着效果,能提高患者检出率;术后复查实施CT检查影像效果优于实施MRI检查。(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崔鑫涛,杨显声,迟志永,关国发[8](2019)在《聚磷酸钙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由于磷酸钙骨水泥支架材料抗压抗折强度低,在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且磷酸钙骨水泥不具有骨诱导活性,这也是作为人工骨的一大缺憾。因此,对于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增强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骨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合理配比的磷酸钙骨水泥与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材料,按聚磷酸钙纤维分别占总质量的10%,20%,30%,40%,50%,60%分为6组,分别进行压缩试验、叁点弯曲试验及扭转试验,记录各组复合支架材料的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从而确定达到最佳强度时的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骨水泥比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骨诱导,接种于最适比例的聚磷酸钙纤维/磷酸钙复合支架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材料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1)聚磷酸钙纤维占支架材料总质量的20%时,复合支架材料的硬度及韧性达到最佳;(2)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约在第7天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填充于复合支架材料的空隙中;(3)结果表明,聚磷酸钙纤维在支架材料中起到了"钢筋"的作用,增强了支架材料的强度及韧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加入使支架材料的成骨方式从单一的骨传导方式成骨变为同时具有骨传导性、骨诱导性、骨生成性3种方式成骨,增强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军仕[9](2018)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9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择期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30 min(T_2)、麻醉后180 min(T_3)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V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统计对比感觉阻滞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_0、T_1、T_2、T_3时刻HR、MVP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22%(7/46),与对照组的10. 87%(5/46)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行等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加快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显着,且不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10](2018)在《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及可降解性,可用于修复骨缺损,但单一的磷酸钙骨水泥脆性大,不具有骨诱导活性,生物活性差。目的: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分析其理化特性。方法:提取兔骨基质明胶,制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空白微球,将PLGA微球(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对应制作的骨水泥分别设为空白组、5%组、10%组)、骨基质明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考察3种复合骨水泥的微观结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抗溃散性、孔隙率及降解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3种复合骨水泥浸提液共培养,14 d内检测细胞增殖率。将3种复合骨水泥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腰椎椎体骨缺损内,12周后采用Micro-CT分析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可注射性变差,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与5%组比较,10%组复合骨水泥凝固时间减少(P <0.05),孔隙率增大(P <0.05),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 <0.05),抗扩散性弱,体外降解加速;(2)与空白组复合骨水泥比较,5%组、10%组复合骨水泥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 <0.05);(3)3种骨水泥材料植入12周后的Micro-CT显示,骨缺损处均有新骨生成,5%组、10%组兔骨缺损部位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空白组(P <0.05);(4)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PLGA微球与骨基质明胶、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构建的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降解性能、可操作性、细胞相容性及骨诱导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34期)
复合骨水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硫酸钙、磷酸钙及羟丙甲纤维素(hypromellose,HPMC)为固相原料,磷酸盐溶液为液相,制备一种双相骨水泥(CS/TCP),可作为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微创注射的载体,同时与DBM协同作用,提高骨愈合能力。方法固相以球磨工艺制备,与液相混合成泥状,在模具中固化成型,然后放入到37℃生理盐水中,静置,分别于3 d、5 d、14 d、28 d、56 d取出干燥,研究其体外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将骨水泥单独或与40wt%DBM混合后注入到生理盐水中,观察注射性能和溃散性能;将骨水泥与40wt%DBM混合,植入到8周大鼠颅骨,分别于术后6周、8周和15周取材,HE染色后观察成骨性能。结果该骨水泥在生理盐水中逐渐降解,56 d材料降解了21.6%,形成了多孔结构,孔径为0~150 m;力学强度第5 d最高,为(21.4±3.1) MPa,56 d后下降为(9.7±2.2) MPa;水泥单独或者复合DBM注射流畅,均能保持1 d以上不溃散;6周切片显示明显成骨,15周骨缺损基本愈合。结论该骨水泥具有良好的注射性能、抗溃散性能和降解性能,复合DBM后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骨水泥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郭祥,张寿,钟海波.转染BMP-2基因的骨髓MSC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2].张铁,祝超,叶莹,雷军,代春初.微创可注射双相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和复合DBM成骨能力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
[3].邬兰,李晓保,王云云,曾宪涛,朱友家.a-TCP/TTCP复合骨水泥用于根尖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4].赵康全,皮斌,沙卫平,葛建飞,杨惠林.复合N-乙酰半胱氨酸分子可片段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李浩亮,王西彬,左瑞庭.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磷酸钙骨水泥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吴学军,冯尔宥.聚己内酯-壳聚糖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8
[7].李洪庆,王中吉.脊柱结核采用新型CPC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钛网内固定新术式术前与术后CT与MRI影像临床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8].崔鑫涛,杨显声,迟志永,关国发.聚磷酸钙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9].李军仕.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8
[10].王松,杨函,杨剑,张开权,康建平.多孔磷酸钙/骨基质明胶复合骨水泥的构建及理化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